分享

利弊共存的三门峡大坝

 茂林之家 2017-03-22

1957年4月13日开工,1961年建成,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的三门峡大坝,这是座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的主、副坝总长度857.2米。大坝的建成结束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的局面,使两岸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但三门峡工程从开工到现在一直争议不断。

利弊共存的三门峡大坝

20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三门峡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全国各地的水利精英,为了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齐奔三门峡,修建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这座新中国水利史上最值得纪念的大坝,工程于1957年4月13日开工,1961年建成,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

利弊共存的三门峡大坝

三门峡之所以称为三门峡,是相传大禹治水时疏浚河道,“斧劈三门”,形成神门岛、鬼门岛、人门岛,故名为三门峡。

利弊共存的三门峡大坝

三门峡大坝的建成也拉近了河南和山西的距离,一步跨两省变成了现实。

利弊共存的三门峡大坝

三门峡大坝的建成结束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的局面,使两岸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三门峡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下段,连接豫、晋两省,控制流域面积68.8万km2,占黄河总流域面积的91.5%;控制黄河来水量的89%,来沙量的98%。

利弊共存的三门峡大坝

黄河自古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一条狂暴的害河,水情复杂而又难以治理。其实在黄河的源头是清澈见底的溪流,从源头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都是一条百利而无一害的好河,到了中游黄土高原地带,黄河携卷着大量的泥沙,奔腾而来,咆哮而去,形成了世界有名的“黄色河流”。

利弊共存的三门峡大坝

而到了下游,由于流速减缓,泥沙沉淀,导致河床逐年抬高,形成“悬河”奇观,直接威胁黄河下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利弊共存的三门峡大坝

黄河的危害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的心腹之患。新中国一成立,党和国家领导人立即着手治理黄河。

利弊共存的三门峡大坝

但三门峡工程从开工到现在一直争议不断,由于规划和设计的先天不足,大坝建成大量泥沙全部铺在了从潼关到三门峡的河道里,潼关的河道抬高,渭河就成为了悬河。

利弊共存的三门峡大坝

这样迫使工程在投入运用不久就不得不进行两次改建,三次改变运用方式。水库运用方式也由“蓄水拦沙”先改为“滞洪排沙”,之后进一步改为“蓄清排浑”,调水调沙控制运用,对水量和泥沙进行双重调节。

利弊共存的三门峡大坝

三门峡大坝取得的经验也为三峡及小浪底水利枢纽广泛采用,许多国内外水利专家都为之赞叹。

利弊共存的三门峡大坝

三门峡大坝建成后,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6月库区蓄水时,黄河便在三门峡谷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湖泊,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利弊共存的三门峡大坝

而每年的6月至10月,大坝泄洪放水,怒涛翻卷,峡谷轰鸣,水花飞溅,彩虹凌空,蔚为壮观。站在三门峡大坝上可饱览“不尽黄河滚滚来”的雄伟气势。

利弊共存的三门峡大坝

利弊共存的三门峡大坝

利弊共存的三门峡大坝

利弊共存的三门峡大坝

利弊共存的三门峡大坝

利弊共存的三门峡大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