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鼠伤寒沙门菌

 赵东华 2017-03-22
所属类别 :
词条暂无分类

鼠伤寒沙门菌(S.typhimurium)属多价O抗血清的B群,也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沙门菌。

鼠伤寒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其感染发病率居沙门菌感染的首位,约占人源沙门菌感染的40%~80%。多见于婴幼儿,可导致医院感染和暴发性食物中毒,病死率较高。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鼠伤寒沙门菌

  • 外文名称

    Salmonella typhimurium

 
  • 病理病因

    鼠伤寒沙门菌经胃人肠,在肠道内增殖,粘附于肠黏膜上皮细胞

  • 治疗预防

    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患儿一般都需要住院治疗

折叠编辑本段病原及传播

一、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是本病主要传染源,细菌感染的家禽、家畜、鼠类及其他野生动物也是重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鼠伤寒沙门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侵入人体,但主要是通过污染食物或水经口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四、流行特征:本病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以温带热带地区为主,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发病率高。全年均可发病,以夏秋季为多。流行方式以医院内感染多见。

折叠编辑本段形态与染色

革兰阴性细长杆菌

折叠编辑本段生化特征

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TSI为K/A,动力阳性,H2S试验强阳性,脲酶试验阴性

折叠编辑本段病理病因

鼠伤寒沙门菌经胃人肠,在肠道内增殖,粘附于肠黏膜上皮细胞,进而侵入固有层,释放毒素,导致其充血、水肿、点状出血等急性炎症反应。病理特点主要是消化道呈现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出血及灶性坏死,甚至形成较为广泛的浅表性溃疡,炎性细胞浸润。

折叠编辑本段临床及诊断

潜伏期多数为12~72小时,最短2小时,最长可达4周。临床表现多样,免疫功能正常者多表现为胃肠炎型,免疫功能不全者则以败血症型和混合型多见。根据临床特点,可分为以下几型:

一、胃肠炎型本型最多见。起病大多急骤,畏寒、发热,伴恶心、呕吐、乏力及全身酸痛,数小时或数日后出现腹痛、腹泻。

二、败血症型多见于小儿及体弱者,本型多发生于胃肠道症状之后,部分病人可无或仅有轻度胃肠症状。以不规则热、弛张热或稽留高热为主要表现,中毒症状重,婴幼儿多有高热、腹痛、腹泻及脓血便,并可有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常伴惊厥或昏迷。

三、内脏损害型本型较少见,主要继发于败血症。一般在胃肠炎后,出现畏寒、高热及全身严重的中毒症状,病人可出现以下组织器官的损害:①消化系统:②运动系统:骨髓炎、骨关节炎等;③循环系统:④呼吸系统:;⑥泌尿生殖系统:⑦其他:各脏器的局限性化脓性感染。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诊断较为困难。早期拟诊鼠伤寒胃肠炎的指征是:①2岁以下婴儿有明显或可疑接触史者;②2岁以下婴儿长期腹泻,抗生素疗效不佳者;③在原有疾病基础上突然发热、腹泻,特别是人工喂养、营养不良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者;④大便次数多,有特殊臭味且性状多变者。

折叠编辑本段治疗及预防

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患儿一般都需要住院治疗。对胃肠炎型者,液体疗法是治疗的关键,并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对呕吐、腹泻频繁的患儿要给予禁食,及时静脉补液以纠正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可试用肠道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正常菌群,一般无需抗菌治疗。但对于全身中毒症状较重,有持续高热及粘液血便的患者,可酌情给予抗菌药物。对败血症型及内脏损害型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抗感染治疗。

【预防】对患者或病原携带者应做到早发现、早隔离及早治疗。

百科专题更多

 
 

词条信息

创建者:youdh

创建时间:2012-10-08

最近更新:2017-03-03

编辑次数:6

历史版本

贡献排名

1cttest_018

2逐日部落

3犀利姐199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