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忧愁外面的变化时,是谁先改变了自己的日常。
解忧观前
还是因为一张购书卡,才来到多年未见的观前。从轨交乐桥站下,一路向东,走过焕然一新仍旧古朴范儿十足的古籍书店、咖啡香浓郁到溢出橱窗的星巴克、斑斓缤纷的饰品服装铺子……
观前,人声鼎沸、繁华依旧的观前,分明熟悉却又有些陌生。 兜兜转转、左观右望,新华书店”赫然映入眼帘。还记得“上大学的那会儿,有事没事就坐上602公交车,或是看窗外的风景或是听流行音乐或是索性眯上眼打个盹儿。感觉只消一首歌的时间,我便已欢脱地身处书海。月上柳梢头,美食来等候。一杯奶茶、一串鱿鱼、一碗馄饨,什么烦恼在这般静好的时光中都会被温柔地湮没。 观前,真是解忧的观前! 带着久远的回忆,推开书店的门,眼前的情境让我一下子蒙了。原来被书籍铺满了的第一层,大厅内只剩下中间狭窄的几个书架,挨挨挤挤地放着畅销小说和青少年必读科目。它的两旁布置成了华为专卖店和步步高、读书郎此类的学生学习机专柜。书架上方的灯一如既往柔和,但专卖店的灯管却白光闪闪,科技感十足,同在一个空间中,违和得很。我有些不知所措,定了一会儿,才缓过神,拿出事先准备的书单,也没做什么停留,找到想买的书,匆匆付了款,揣着一份狼狈的心情,逃出书店。 走了几步,还是回过头。地址没变,门楹没变,但终究不复曾经的默契。这样的变化与岁月的洪流相比或许太微不足道,或许此刻的百般思绪明日便会被一个匆匆的浪头悄然淹没,可彼时走在观前街上的我不愿马上挣脱那有伤感有无奈交集的情愫,便放肆任自己拧着书,漫无目的地徘徊。“啊!”痛叫一声,脚撞到硬邦邦的楼梯,回过神,认真打量四周:极其普通的门面,圆润的“蒙自过桥米线馆”端正其间。 “蒙自米线”?听同事说过。兴致阑珊了好一会儿,该用美味换换心情,于是我迈开了步子。 一进店,立马觉得这家很不一般。 欢快俏皮的吴方言在厅堂内跳跃着,荡漾着。红木的主格调,总体旧旧的,没什么新鲜花哨文艺潮酷的打扮,就一张桌子,几张椅子,朴朴实实。尚不到饭点,顾客不多。那这声儿是从哪儿飘来的呢?我定睛望望,原来是服务员、领班、厨师在谈笑风生。奇怪的是虽不怎么听得懂,但我一点也不觉得他们散漫无礼,反而亲切自然得就像老苏州胡同里的大哥哥大姐姐、叔叔婶婶在聊着家常。 头顶的乌云消散,仿佛有一束黄灿灿的光照在心上,释放着治愈技能。“小妹,想吃点什么?”胖胖的老板娘和蔼地问。“有什么推荐的呢?”“过桥米线是我们的招牌。”“哦……”看着菜单,有些想点过桥米线,可我向来重口味,所以就说,“给我一碗香辣牛肉米线吧。”“好嘞!” 随便找了位子,正对着大门。门一次又一次被拉开,人是越来越多了。有打扮时髦的白领,有普通穿着的男士,有背着书包的学生,有情侣,有母女,有三四口一家子。他们熟练地点着单,和服务员、老板娘热络地寒暄。那模样真像早上还一起唠嗑、择菜、淘米的街坊,过了半晌,招招手说:来,到我家吃饭吧。”“ 没等多久,米线登场。乳白色的米线一圈接着一圈躺在诱人的红汤底上,没有花椒籽,只有几颗小尖椒藏在细长嫩绿的香菜旁,一切显得清清爽爽。 秘制的辣油完全渗透在汤内,像一窜窜火苗侵入口腔,蔓延舌身,直抵喉咙,却不呛人,也无甜意,辣得奔放,辣得纯粹。米线呢?不似屏幕广告语中经常出现的Q弹,吸到嘴巴里,牙齿磨一磨,就烂了,软糯得很。这才像由大米制成的呀!任一断面,都充盈着米粒碾压成的细腻分子,柔和、平实、质朴、天然。 米线镀上辣味在口里流淌,像一根根电线,明明不走爽滑的路线,但碰到哪里,全身都会像触电般“呲”得惊着。被电到却停不下,于是一会会儿,一大碗米线就被我消灭干净了。 真被辣到不行,但心境却不由开朗起来。走出饭馆,天色已暗,寒风陡峭,而我从骨头里到每一寸皮肤都浸着暖意,之前的迷惘、不快也由肚子的大满足、眼角的小确幸代替。 观前,神奇的观前,让我忧让我喜! 第二天,遇到要好的同事,兴致勃勃地与她谈起昨日的观前见闻,在米线馆的大快朵颐。同事笑笑说:“蒙自米线的现代过桥米线和大排才是一绝。你应该多出去走走,观前附近的杜三珍炸鸡,吴胜兴汤包,万福兴糕团都不错。” 原来还有那么多好风景!五六年前我把工作和家庭安在了苏州一隅,即便交通越来越发达,从家到观前也要一个小时左右,不找这些形形色色的理由,主要是我越来越“宅”,逛嘛周围有商场,吃嘛手机上有外卖软件,买东西嘛上淘宝、京东。当我在忧愁外面的变化时,是谁先改变了自己的日常。 我要多出去走走,聊以解忧!现代过桥米线加酥香大排,约起吧! 嵇明 |
|
来自: 苏迷 > 《苏州观前街 玄妙观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