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倒扣草

 林以南 2017-03-23

概述


倒扣草,中药名。为苋科植物粗毛牛膝Achyranthes aspera L.的全草。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等地。具有活血化瘀,利尿通淋,清热解表之功效。常用于经闭,痛经,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淋病,水肿,湿热带下,外感发热,疟疾,咽痛,疔疮痈肿。


别名


鸡豚草、上常山、牛舌大黄、牛舌头、鱼鳞菜、倒钩草、倒梗草、破布粘、白基牛膝、鸡骨草、牛七风、白牛七、鹅膝、倒捋草、倒吞吞、倒挂草、鸡骨癀、牛獭鼻、倒刺草、虎鞭草、粘身草、鸭脚节、铁马鞭、撮鼻草、倒勒草、掇鼻草。



图片



产地


生于山坡疏林或村庄附近空旷地。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等地。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微弯曲,长20-30cm,直径3-5mm,表面灰黄色,具细顺纹及侧根痕;质柔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小点状维管束排成数个轮环。茎类圆柱形,嫩枝略呈方柱形,有分枝,长40-90cm,直径3-8mm,表面褐绿色,嫩枝被柔毛,节膨大如膝状;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绿色。叶对生,有柄;叶片多皱缩,完整者长圆状倒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7cm,宽0.4-4cm,两面均被粗毛。穗状花序细长,花反折如倒钩。胞果卵形,黑色。气微,味甘。以根粗、带花者为佳。


炮制方法


夏、秋季采收全株,洗净,鲜用或晒干。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闷润1-2小时,切中段,干燥,筛去碎屑。


性味归经


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利尿通淋,清热解表。

用于经闭,痛经,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淋病,水肿,湿热带下,外感发热,疟疾,咽痛,疔疮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吹喉。



禁忌


孕妇禁服。


相关配伍

1、治血滞经闭:倒扣草30-60g,马鞭草鲜全草30g。水煎,调酒服。(《福建中草药》)


2、治跌伤筋缩疼痛:破布粘鲜全草一握,和头发一团。煎汤熏洗,每日1次,可常洗。(《福建民间草药》)


3、治男妇诸淋,小便不通:用土牛膝连叶以酒煎服数次,血淋尤验。(《岭南采药录》)


4、治腘窝脓肿:虎鞭草鲜全草60g。酒水炖服;渣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5、治冻疮:鲜倒扣草60g,生姜30g。水煎外洗,未溃、已溃均宜。(福建《常用中草药选编》)



相关论述


1、《本草求原》:“止骨痛。治疟疾,小肠气痛。”


2、《岭南采药录》:“退热,利小便。(治)闭口痢,疟疾。”


3、《广西中药志》:“治红白痢疾,喉疾,跌打损伤,壮筋骨,散血、止痛,理脚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