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原上最早的帝国——匈奴帝国

 金色年华554 2017-03-23

草原上

最早的帝国——

匈奴帝国

文:辛学飞

草原上最早的帝国——匈奴帝国

到了战国时期,当中原七国正在为各自的强盛壮大争相改革变法、交相争斗吞并之际,内蒙古地区的北方草原上,正有一支强有力的部族在酝酿和形成。这支雄起的部族麾下聚集了众多的北方草原上强悍的部族,它即将成为傲视北方的草原霸主。

草原上最早的帝国——匈奴帝国

匈奴善骑射

这个雄起的民族被称之为匈奴,他的首领号为单于。“单于者,广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单于然也。”是说匈奴的首领是天之骄子,他具有气吞山河的胸怀和胆魄。从其名称上可见其气度,足见其骁勇。匈奴人“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常居耕田之业”,这支来自于游牧部落这种新的文明就这样在草原上出现了。“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他们逐水草而居,以骑射为主,全民皆兵,武装起来骁勇善战,他们铁骑千里,所向披靡,具有锐不可当之势。

草原上最早的帝国——匈奴帝国

匈奴民族全民皆兵

匈奴人食羊肉,穿皮革,住穹庐毡房,崇拜日月之神,匈奴这个民族曾是草原的骄傲。广阔的草原造就了他们广采众长的秉性,那雄壮的铁蹄使他们所向披靡,习于攻伐是他们的天性,唯我独尊是他们的习性,这种天性和习性使他们在烽烟战火中奋然崛起,威然挺立,傲然于草原之上。匈奴族的猝然兴起已经在历史上成了一个不解之谜,它的突然出现同样也令中原王朝感到措手不及,古老的农业文明,从那一时刻起,开始要接受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草原上最早的帝国——匈奴帝国

匈奴迁徙图

当秦朝忙于吞并六国,想要一统中原之时,北方草原的匈奴军事大联盟同样是大业已成。地处内蒙古东部西拉木伦河以北的东胡族,也在迅速发展。当时,只有这支崛起的东胡匈奴骑兵才有能力南下攻秦,他们不断的骚扰边境,烧杀掳掠,抢夺财物,使边境不得安宁。究竟该怎样来对付这支来时迅猛,能征善射,去时又片刻间无影无踪的匈奴人呢?这个问题一直都是秦、赵、燕三国最为头疼的事情。

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不断冲突之中,故步自封是农耕民族的生活特点,安居乐业是农耕民族最向往的生活,所以他们更偏向于用筑城自守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为了抵御来自北方匈奴人的侵扰和威胁,秦、赵、燕三国相继选择筑垒长城,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个办法已经成为对付匈奴侵扰最有效的策略。

草原上最早的帝国——匈奴帝国

匈奴善战

如果去回顾匈奴这段历史时,首先让我们想到的便是长城。其实那段历史能留给今天的,可能只有这段“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残墙断壁了。战国时期的长城分为土筑和石筑两种,秦国长城西起甘肃,经陕北进入内蒙古的伊克昭盟准格尔旗西部,直至十二连城;赵国的长城均为夯土筑成,是一段最为古老的古长城了,它起于河北,沿大青山南路前行,直到乌拉山西段;燕长城西起河北,东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和多伦县南部,又经河北围场,之后穿越赤峰市敖汉旗,进入辽宁境内,而燕山以北的长城主要就是为了防备北匈奴的东胡人。但是,岁月流逝,随着二千多年的风霜雨雪的侵蚀,当年巍峨如巨龙般前伸蔓延的长城,如今已经只剩下略高于地表的一段凸台或者石磊,站在这里,其实我们不必怀疑的是结果,衰草瓦砾,破壁残桓,却承载着一个个从古到今的战火灾难,我们只能在依稀中才能辨识它昔日的雄姿。

草原上最早的帝国——匈奴帝国

战汉时期的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后,仍旧继续修筑长城,把秦长城继续延伸,并连接了过去修筑的长城,从而形成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成为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横亘了中国北方,贯穿了甘肃、山西、宁夏、河北、辽宁和内蒙古,它穿山越岭、跨越沟谷,气势之磅礴,规模之宏大史无前例,空前绝后,创造了一段世界奇迹,任何朝代都无法与之匹敌。秦始皇还派大将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攻打北匈奴,并大获全胜,从此匈奴人远遁草原深处,不再露面。

但是,再坚固的防线也无法阻隔民族之间的交往与融合,当强秦陨灭之时,匈奴便再次南下牧马。秦末汉初,匈奴的首领冒顿单于挥师南下,他东攻西伐,南征北战,几年中所征伐之地已经东到大海,西抵中亚,北控西伯利亚高原,打造了历史上第一个游牧人建立的草原王朝——匈奴帝国。

匈奴文化和经济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从1972年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阿鲁柴登墓地出土的一套金碧辉煌的黄金打制的冠饰,就可以说明匈奴文化的显著特征。冠饰是由上部的冠饰和下部的冠带两部分组成。冠重1394克,上部为鹰形,高7.3厘米。鹰的身体是由薄金片锤打做成,鹰的头部和劲部分别用绿松石制成,造型生动,线条流畅。雄鹰脚下的冠带是由3条半圆形图案组成,制作精美,集铸造、锻压、锤打、抽丝等先进技术于一身。相互连接部分的两端分别铸造浮雕的虎、马、羊三种动物形象。老虎呲牙咧嘴,凶猛强悍,马和羊则作温顺伏卧之态,整套冠饰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气势磅礴,它是战国时期匈奴王的头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套“胡冠”实物,可谓是稀世珍宝,弥足珍贵。

草原上最早的帝国——匈奴帝国

匈奴王的王冠

谈到匈奴,除了想到长城,还会让人马上想到一个人。传说每年秋天塞外草原上青草枯黄之时,唯有一个地方仍旧是碧草青青,一片鲜绿之色。从远处望去此处烟雾迷蒙缭绕,出现一片青黛之色,从此,人们便把此地称之为“青冢”。而这处“青冢拥黛”之地便是闻名的昭君墓。

草原上最早的帝国——匈奴帝国

青冢

王昭君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汉时期因为其美貌出众被选入宫中,但是同样因为不肯巴结权贵而在宫内被冷落多年,不得皇帝宠幸。当时,中原与匈奴经过几百年的争战,关系开始有所缓和。匈奴单于呼韩邪先后两次入汉,希望与汉朝联合修好。公元前33年,呼韩邪第三次入汉,向汉元帝请求娶汉家女。王昭君此时已经入宫多年,却备受冷落,心中已有悲伤哀怨之情,所以就趁此机会主动请行,甘愿远嫁匈奴。汉元帝非常高兴,设宴迎接单于时,昭君出场,当时, “丰容靓饰,光明汉宫”,汉元帝见到昭君容颜后大惊,便欲反悔,却又怕失信单于,没办法,不得已将昭君嫁给了单于。昭君出嫁,汉元帝改年号为“竟宁”,意思是边境安宁之意,可见汉朝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呼韩邪娶到昭君后非常高兴,向汉朝表示愿永保边境安宁,昭君出塞后的六十余年,边境果真是一片安宁景象。呼韩邪单于号昭君为“宁胡阏氏”,意思也是“匈奴得之,国已安宁也”。在包头召湾汉墓出土的瓦当上面有“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的字样,也足见当时汉朝对昭君出塞的重视。

昭君出塞和亲,肯定是规模宏大的,她为塞外带去了大量的物资和人才技术,为汉匈之间的经济交流同样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昭君出生在湖北兴山县,此地盛产茶叶,而这里著名的不是“龙井”和“乌龙”,而是又厚又重状如青砖的块状茶,当地称之为砖茶。这种砖茶与鲜奶熬制以后,成为牧民们每日不可缺少的“奶茶”,而奶茶是否为昭君时期所创,虽无史证,却亦为常理,直到今天,牧民仍旧食用这种砖茶加鲜奶熬制出来的乳香四溢的奶茶。

草原上最早的帝国——匈奴帝国

昭君出塞图

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曾在《内蒙访古》中写道:“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因为在内蒙古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看来,“昭君墓已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这样,无论“王昭君葬在那里,这件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出现这么多昭君墓。显然,昭君墓的出现,反映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对王昭君这个人物的好感,他们都希望王昭君埋葬在自己的家乡。”

草原上最早的帝国——匈奴帝国

西汉时期的匈奴疆域图

到了东汉中期,由于内蒙古草原干旱,瘟疫流行,匈奴内部也出现了分裂,并且一分为二。南匈奴降汉,北匈奴被窦宪和耿秉击败之后,一部分西逃,奔多瑙河一带;一部分与刚刚迁入的鲜卑族交融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部族,匈奴帝国也由此衰落。东汉末年,中原大乱,汉家边塞人去楼空,北疆三百年繁华也随之烟消云散,一片没落景象。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草原王朝匈奴帝国就这样消失在大漠孤烟之中。

草原上最早的帝国——匈奴帝国

赤峰辛飞文化传播感谢您的关注

草原上最早的帝国——匈奴帝国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