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失眠
2017-03-23 | 阅:  转:  |  分享 
  
近代名医施今墨先生从医60余年,博览医籍,古今中外无不搜求,其治学严谨,医理通彻,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尤以善用对药著称。现将施老治疗失眠之经验加以总结,介绍如下:

1辨证施治治分九法

施老将临床所见之失眠分为4种情况:入睡不能;睡眠时间短。醒即不能再睡;时睡时醒极易醒觉;似睡非睡,乱梦纷纭。对失眠的治疗,依其病因分为9类:1)心肾不交失眠者,证见不寐,兼有心悸,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辣细数等。多属心火独炎于上而不下降,肾水亏之于下而不能上升,心肾不协调,宜用酸枣仁汤,或抗中丹,或<理虚元鉴)之养心固本汤(元武胶、鹿角胶、山内、枸杞子、人参、黄苠、石莲肉、白术、甘草、枣仁、地黄、准牛膝)以交其心肾。2)血不上荣之失眠,证见不寐多梦,睡而易醒,兼见心悸健忘,体倦神疲等。多属心血不足,脑失营养,宜用八珍汤加朱砂安神丸、磁朱丸以安其心神;若系虚寒,宜用《证治准绳》之远志饮子(远志、茯神、挂心、人参、酸枣仁、黄芪、当归、甘草),或十四友丸(熟地黄、柏子仁、紫石英、肉桂、阿胶、当归、黄芪、远志、辰砂、龙齿)以补之。3)脑肾不足失眠者,证见不寐,乱梦纷纭,兼见精神萎靡,头晕耳鸣,记忆减退,或伴梦遗,早泄,腰膝酸软等症。因脑为髓海,而肾生骨髓,用脑过度,则伤肾气,肾虚则脑不足,宜用六味地黄、杞菊地黄、麦味地黄汤或丸以滋肾水,参以枣仁、龙骨、牡蛎等以收敛之。4)心阳亢盛失眠者,证见不寐,兼见心悸不安,五心烦热,舌红,脉数等。心火偏亢,阴阳不调,气不得宁故不寐,宜以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为主,加龙骨、牡蛎以潜阳。5)阴虚不眠者,证见难于入寐,或忽寐忽醒,兼见头晕耳呜,健忘,腰酸梦遗等。阴主津主血,津少血亏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难于人寐,或忽寐忽醒,宜以生津充血为先,用二冬、二地、二黄、元参、阿胶、花粉、石斛等昧,以滋养阴血,参以安神之品,则津回神安。6)阳虚不眠者,证见不寐多梦,易于惊醒,兼见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等。阳不入阴故不眠,宜以益气为主,气属阳,益气即所以补阳,宜用人参、黄苠、白术、怀山药、石莲肉以固其气。7)胃实不眠者,证见不寐,兼见胸膈胀满,疲多色黄,恶食嗳气,苔黄而腻,脉滑数等。多系痰火为患,宜用半夏、茯苓、黄莲、枳实、石菖稿导痰化滞;胃虚不眠者,以其虚则胸中似饥,若无所主,得食则能卧,宜以半夏棘米汤合异功散或归脾汤。8)胆热不眠者,证见睡眠不安,时时惊醒,兼见胸胁胀满,口苦咽干,目眩,辣弦等。肝胆相连又为表里,胆热易致肝阳亢盛,上扰清窍故不寐,宜用温胆汤去姜,仿陈修园之意以清胆中之火,甚则加胆草以折其势,火遇则已。胆寒则致肝虚,血不归于肝则难成眠;胆虚则易惊,精神无所主,入睡不易,二者皆用千金温胆汤。9)肝经受病,为五志七情所扰而不眠者,证见少寐多梦,恶梦纷纭,兼见心烦易怒,胸胁胀满,头痛,目赤,舌红,苔黄,辣数等。因肝郁不舒,调节失常,不能安卧,遂成失眠,宜采用炙甘草汤、诸复脉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或逍遥散、十味温胆汤之类。其有因肝虚所致,可用《本事方》珍珠母丸(珠母、当归、熟干地黄、人参、酸枣仁、柏子仁、犀角、茯神、沉香、龙齿)。

2随证加减巧用对药

施老临证用药以对药著称,他将宁心安神治疗失眠类对药共分3大类,即养神补心安眠,清心安神和重镇安神。养神补心安眠类对药:水火不济、心肾失交之失眠用茯苓、茯神;心阴不足、失心所养之失眠用茯神、麦冬;血虚不能养心或虚火上炎之失眠生枣仁、熟枣仁;血虚心失所养,心阳外越之失眠用酸枣仁、柏子仁;心血虚弱或心肾不变之失眠用远志、石菖蒲;精血不足、血不荣上之失眠用制首乌、自蒺藜;阳虚精少、气机不畅之失眠用甘松、鹿角霜;阴虚或温热病后余热未清之失眠用百合、知母;肾虚之失眠用补骨脂、胡桃肉。清心安神类对药:心火亢盛之失眠用酸枣仁、栀子;痰热遏阻中焦之失眠用半夏、夏枯草;心肾不足之失眠用肉桂、黄连;阴亏火旺之失眠用黄连、阿胶;肝肾阴亏、血不上荣之失眠用女贞子、旱莲草;血虚肝热、肝阳上扰之失眠用白薇、刺蒺藜;脾胃虚弱或胃失安和之失眠用半夏、秫米;热病后期,余热未清之失眠用栀子、淡豆豉。重镇安神类对药:阴虚阳亢所致失眠用龙骨、牡蛎;肝阳上亢所致失眠用紫石英、紫贝齿;阳不得人于阴而致睡眠困难者用龙齿、紫贝齿;肝阳上亢所致失眠用石决明、紫石英;肝阳上扰之失眠用紫石英、生铁落;肝肾阴虚、水不涵术以致肝阳上扰之失眠用石决明、磁石;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逆之失眠用紫石英、磁石;肝肾不足、肝阳上逆之失眠用珍珠母、磁朱丸;脾胃不和之失眠用秫米、磁朱丸;心肝同病所致失眠用朱砂、琥珀。

3病案举例

沙某,男,47岁。数年前,由于工作紧张,不休不眠,连续数日,以致头晕而胀,体力不支,但未曾正规调治,经常睡眠不好,不能多劳,工作繁多时更难入睡。近数月来,失眠严重,每夜最多能睡3小时左右,恶梦纷纭,时时惊醒,精神不振,心情郁闷,焦虑不安,食欲日减,二便如常,舌苔黄,六脉虚数。

辨证立法:病久俸虚,由虚生热,引动心火妄炎,扰乱神志,气结则肝郁不舒,精神不振,拟用养心潜阳,清热舒肝法。以酸枣仁汤台秫米半夏汤主之。

处方:炒枣仁log,云获苓lOg,自蒺藜lOg,生枣仁lOg,云获神lOg,炒远志lOg,肥知母6g,酒川芎4.5g,清半夏lOg,北秫米(磁朱丸6g同布包)lOg,生牡蛎(生龙骨12g同布包)12g,紫贝齿(紫石英log同布包)lOg,东自薇6g,炙甘草8g,鹿角胶log(另烊化兑服),血琥珀宋3g(分2次冲)。

2诊:前方服20剂,睡眠时问较前延长,虽有梦,但非恶梦,惊怕之感大减,头晕痛及耳鸣减轻,情绪稍好,但仍郁闷不快,食不甘味,再宗前法治之。

处方:酒黄芩6g,朱茯神lOg,厚朴花4.5g酒黄连3g,朱寸冬lOg,玫瑰花4.5g,夏枯草6g,酒川芎4.5g,东白薇6g,自蒺藜12g,川郁金lOg,节菖蒲6g,炒远志l0g,柏子仁l0g,蝉蜕表4.5g,佩兰叶lOg,鸡内金lOg,陈阿胶lOg(另烊兑)。

3诊:服药2O剂,已能安睡如常,精神甚好,头脑清爽,但不能多用脑,时感头晕痛,思想不易集中,消化力仍欠佳。

处方:生牡蛎(生龙骨12g同布包)12g,紫贝齿(紫石英lOg同布包)lOg,节菖蒲6g,云茯苓log,厚朴花21g,谷麦芽各lOg,云茯神l0g,玫瑰花4.5g,炒远志l0g,赤白薇6g,白蒺藜12g,酒川芎4.5g.漂白术6g,川郁金10g,佩兰叶10g,炒枳实4.5g。前方又服20剂,一切均好,精神旺健,已不郁闷,后以健脾养心之药收功。

按:本病为心肝俱虚之失眠症,以清心热,解肝郁,安神志,和脾胃法治之,又配以生枣仁、炒枣仁、茯苓、茯神、远志、菖蒲、自薇、白蒺藜、半夏、袜米、黄连、阿胶、龙骨、牡蛎、紫石英、紫贝齿、磁朱丸等宁心安神类对药,疗效显著。恶梦纷纭以琥珀治之,2诊时即见功效。查琥珀人心、肝、膀胱经,《本经》载有安五脏定魂魄之力。治惊悸失眠,施老每于安神之中加入琥珀一味治惊悸恶梦殊效。

通过以上对施老治疗失眠经验的总结与分析.可以看出施老对失眠的辨证施治完整而详尽,基本概括了失眠的所有证型。在辨证施治的同时.加以宁心安神类对药,疗效颇著。

病例3:王某某女70岁居民

自述二十余年睡不好觉,有时竟一夜失眠,服西见效,但停药又失眠,白天头晕乏力,十分苦恼脉弦舌质红

此肝阴虚火,用调整肝阴升降方加减:

白僵蚕10克天竺黄6克蝉衣10克远志12克合欢花15克

白芍15克川芎15克当归12克黄芩8克片姜黄8克炒枣仁15克夜交藤15克甘草6克水煎服三剂一日一剂

二诊服药当夜入睡四、五小时,三剂尽,睡七、八小时。有时白天也有睡意,仍头晕脉缓去黄芩加桑叶12克天麻15克钩藤15克菊花15克。巩固疗效。

范文虎先生治失眠一案(欣赏)

徐XX,壮年.

患者操劳忧虑,心神交瘁,久之酿成失眠往往终宵不能合目.西药治疗可取眠数小时,然梦魂颠倒,过后益增疲乏.今岁入夏以来,失眠变本加厉,历经医治罔效,自8月14日起至今已达3夜还未入睡,头脑懵懵,衣不知热,食不知味,……面虽皓白而神采飞扬,谈笑自若,双目隐隐现红丝,脉象两关均弦长,舌边有青纹.方药:

桃仁12克红花9克当归9克川芎9克淮牛膝9克参三七9克大生地9克柴胡6克京赤芍9克炒枳壳6克炙甘草3克

一剂后即夜卧贴然,连服15剂,未见再发.后此二月,复来求治,言旬日来又苦失眠,但不若前之甚.……两关仍弦,依然实证也,因有头痛目赤,胁胀等肝火上炎症象,改用龙胆泻肝汤.方药:

黄芩9克龙胆草4.5克小生地9克泽泻9克车前子9克生甘草3克柴胡6克黑山栀9克当归6克木通9克

上方共服5剂而夜眠全安,肝火上炎症象亦除.

(孙幼立整理:范文虎先生失眠医案一则,

《中医杂志》7:15,1963)

(此血府有瘀证也。

我用此汤加减治疗一例用氯丙嗪也未奏效的失眠患者,也是一剂勉强入睡,三剂安然入睡。

看来王老前辈真的改的不错!)

神经衰弱症验方(焦树德教授)

生石决明20-45克生牡蛎12-30克生地黄10-15克杭白芍10-15克

白蒺藜10-12克首乌藤10-15克合欢花6-12克酸枣仁10-12克

朱远志6-10克条黄芩6-10克制香附3-6克

方解:生石决明、生牡蛎补养肝阴,潜降肝阳,收浮越之正气,益阴清热为君;生地、杭白芍补益真阴,滋水涵木,凉血生血,柔肝安神为臣,首乌藤滋益肝肾、交合阴阳,合欢花安脾解郁,酸枣仁益肝助阴,宁心敛汗,朱远志交通心肾,白蒺藜散肝郁、熄肝风为佐。香附为阴中快气药,养阴退阳为使。

【推荐】失眠的朋友请进





1.吴少怀医案——心肺阴虚,胃热上逆

某女,30岁,干部,1964年5月8日初诊。

病史:1956年曾做心脏二尖瓣手术,近几年来,思劳太过,胸膈发闷,咳嗽,痰白粘,口苦,胃不思纳,恶心欲恶,气短乏力,夜不能眠,二便调,腰痛,月经量多,色红,8~9天才净,白带较多。舌苔薄白,脉寸濡小,余细小数。

[辨证]心肺阴虚,胃热上逆。

[治法]补虚清热,降逆和胃。

[方药]济生橘皮竹茹汤合百合苏叶煎加减。

橘皮9g,竹茹9g,沙参9g,生甘草4.5g,麦冬9g,生杷叶9g,茯苓9g,生百合9g,苏叶0.9g,炒枣仁9g,丹参9g,川贝母9g,知母6g,水煎眼。

5月13日二诊:服药5剂,咳嗽减轻,夜寐转佳,胃纳增进,二便均调,仍胸闷气短,白带多,舌苔薄白,脉左寸沉细,余沉细弦。按上方去丹参,加炒山药9g,水煎服。

5月22日三诊:服药8剂,夜眠正常,未再呕恶,胃纳佳,精神好,唯感胸闷,中午咳嗽,痰少,舌脉同前,按一诊方去竹茹、生枇杷叶、苏叶、麦冬,加远志4.5g、当归9g、炒谷芽9g,水煎服。

后经随访,夜眠一直很好。

[按语]本例病于心脏手术后,病本在于思劳太过,五志化火,消烁阴液,心肺阴虚,心神不宁,故出现胸膈发闷,咳嗽痰白,气短乏力,夜不能眠等症状;病之标在于久病胃虚,气失和降,故有口苦、纳少、恶心欲呕。若以补虚清热只治其本,则胃气不和难以消除;若降逆和胃治其标,则心肺阴虚和内热不能解除,诸脏不和,阳不变阴,自然不寐。故应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去其邪,方以百合知母汤加川贝养阴清热,止嗽化痰,加炒枣仁,丹参滋养心液,加苏叶引阳入阴,以通其道;加陈皮、竹茹、沙参、麦冬、杷叶、茯苓、甘草和胃降逆,补虚清热,如此标本兼顾诸脏恢复,神安入眠,余症皆除。(济南市革命委员会卫生局,《吴少怀医案》整理组.吴少怀医案.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8.43~44)



2.岳美中医案——肝胆郁热挟痰

男,35岁。夜难安眠已久,乱梦纷纭,睡后易惊,每晚非服安眠药不能入睡。精神不振,易于烦躁,纳食乏味,食后则脘腹胀满不适,口干不欲饮水,舌苔黄厚,左关脉滑,余部脉象虚小,曾服酸枣仁汤一周未获显效。

[辨证]肝胆郁热挟痰,扰及心神,致使夜寐不宁。

[治法]清胆豁痰安神。

[方药]温胆汤加味。

广陈皮4.5g,清半夏9g,云茯苓9g,炙甘草6g,枳实3g,竹茹9g,石菖蒲6g,炒黄连1.5g。

服药一周后,已不服安眠药即可入睡3~4小时,烦躁亦减,腹仍胀满不舒,舌脉如故,又以此方加减,服至月余,上证基本痊愈。

[按语]本例根据患者睡后易惊,精神不振,易于烦躁,舌苔黄厚,左关弦滑等症状,辨证为肝胆郁热,痰扰心神证,投温胆汤加石菖蒲、炒黄连,方中加石菖蒲意在芳香化湿,醒脾健胃,豁痰通窍,以解纳食乏味之苦,与半夏、陈皮、茯苓同用,和胃利湿,以除腹胀之症。由于以温胆汤清肝胆之郁热,豁痰湿之滞,调畅胃气,使气机和畅,心神得安,故守方月余,基本痊愈。(中医研究院.岳美中医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97)



3.何世英医案——心气不足,心阴亏损,胆虚不眠

某女,50岁,工人。1983年6月9日初诊。

患者顽固失眠半年。于10余年前野外旅行中突感心慌,经心电图诊为心动过速。此后每遇劳累则复发,经治疗好转。由于反复发作,因而精神负担较重,常致失眠。近半年来经常彻夜不眠,有时只能入睡1~2小时,但也被噩梦惊醒,由于长期失眠,每天都感头晕、头重、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服各种西药安眠剂均无效。

来诊时证见:面色不华,舌质稍淡、苔白腻,脉细而弱。查心前区触之无猫喘,心率80次/分;心界不大,心音清,律齐,于心尖部可闻Ⅱ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胸片:符合二尖瓣型风心病X线表现。

[辨证]心气不足,心阴亏损,胆虚不眠。

[治法]养心安神。

[方药]茯神12g,丹参10g,生龙齿15g,竹茹10g,陈皮10g,麦冬12g,远志6g,炙甘草5g,酸枣仁15g,3剂。

6月12日复诊:服上药第1剂,夜可入睡眠,连续3天均如此,且很少做梦。精神好转,紧张心情略减,头晕头沉重减轻,纳食稍增,苔腻已不著,脉细略数。治已初效,仍按原方加党参10g,9剂。

6月23日三诊:汤药共服12剂,每夜均能睡眠6个小时以上,很少作恶梦,心情较差,面色转华。纳量显增,头晕、头重、心烦、心悸等均消失。自服中药后,一直未用西药安眠剂,疗效益彰,不宜更方,照原方再进,仍每天1剂。

7月4日四诊:一般情况均好,睡眠始终安稳,为了方便,患者要求改服丸药,仍照原方不变,配丸药,加蜜每丸9g重,早晚各服1丸。

7月28日五诊:所配丸药已服2周,效果一如汤药,近日炎暑闷热,也照样睡眠如常。患者一般情况均好,心情较愉快,兴致勃勃地将疾病见好情况,特来报告。

[按语]顽固失眠,中医称不寐,不寐轻则难以入寐,或寐而易醒,醒后难于再寐,也有似睡非睡寐而不安,重则彻夜不寐。不寐的病因既多,病机也较复杂,它涉及到精神、气血、脏腑功能等各个方面的失调。

本例因情志不舒,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导致心阴亏损,气血两耗,以致神不守舍,胆虚不眠。故初诊处方以丹参、麦冬、酸枣仁、远志、炙甘草养心,茯神、龙齿安神,伍以温胆汤加减,除烦入寐,而取得心神安定之功。初诊获效,药力尚需加强,故复诊加党参补中气,益助心脾。不意从此长驱直入,疗效益彰。尽人皆知,西药安眠既有效又服用方便,但顽固失眠长期服用安眠药,不仅逐渐失效,而且加大剂量则有毒之虞。对顽固性失眠来说,即使加入大剂量,效果也往往不理想。中药的安眠作用,一般为人们所不重视,甚至抱有怀疑态度。实际上,中药不仅有一定的安眠作用,而且对顽固性失眠的疗效往往较西药满意,且长期服用并无副作用。只要按照辨证论治的特点,根据失眠的不同证候表现,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疗效还是比较满意的。(陈镜合,陈伟坚,程方,等.当代名老中医临证荟萃.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77~79)



4.蒲辅周医案——阴虚脾弱,肝脾失调

张某,女,45岁,1963年1月15日初诊。

失眠、耳鸣已十余年,疲劳和月经来潮前则甚,有时头晕疼,精神紧张则甚。诊为神经衰弱,纳差无味,腹胀噫气,大便日行三、四次。脉两寸沉细,左关弦在,右关沉迟,尺沉弱,舌质淡,苔白腻。

[辨证]阴虚脾弱,肝脾失调。

[治法]养阴柔肝,兼调脾胃。

[方药]白人参一钱,茯神二钱,白术一钱半,炙甘草一钱,黄精三钱,炒枣仁三钱,山药二钱,山萸肉一钱半,桑寄生三钱,香木瓜一钱半,龙眼肉二钱,松节三钱,地骨皮三钱,7剂,隔日一剂。

复诊:精神好转,耳鸣、失眠亦减轻。饮食增加,大便转正常。脉已在弦大,舌质正常,继宜养阴潜阳。原方以五倍量,加龟甲三两、枸杞子一两,煎熬成膏,每晚一汤匙,开水冲服。

三诊:服药后病情再减,继宜柏子养心丸20丸,早晚各1丸,丸剂缓调。

[按语]本例失眠、耳鸣、纳差,消化不好,脉证属阴虚脾弱,肝脾失调,用四君加养肝之品加减,肝脾合治。因脾弱,故用地骨皮易丹皮,黄精易地黄;病情好转后,用柏子养心丸,养心安神而调理。(中医研究院.蒲辅周医疗经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176~7)



5.施今墨医案——肠胃壅阻

某男,62岁。10日前饮食过饱,旋即睡卧,醒来即感胸胁胀痛不适,未作医治。胀满不减,头晕而不痛,二便均不通畅,近一周来,晚间辗转反侧,难于入寐,目合即梦,因之精神困倦,体乏无力,毫无食欲,恶心欲吐。舌苔垢腻,脉象沉滞,两关均盛。

[辨证]年逾耳顺,生理机能自较壮年为弱。今又暴饮暴食,积滞难消,肠胃壅阻,遂生胀满。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

[治法]调气机,利二便。

[方药]炒枳壳4.5g,紫油朴4.5g,佩兰叶10g,青皮炭4.5g,薤白头10g,车前草10g,旱莲草10g,全瓜蒌18g,炙草梢3g,莱菔子6g,广皮炭4.5g,旋覆花(代赭石12g同布包)6g,半夏曲(北米12g同布包)10g,晚蚕砂(炒皂角子10g同布包)10g。

二诊:服药三剂,大小便较前通畅,胸胁胀满大减,睡眠已如常时,但梦稍多而已,头晕时痛尚未见效,视物模糊,仍遵前法,另加清头目之品。前方加:紫石英10g,石决明18g,紫贝齿10g,草决明10g。

[按语]本案由于食积不化,肠胃不和,因而胀满不舒,影响睡眠。宗《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之旨,以调气机和胃肠为法,盖年事已高,不能滥用承气之类涤荡积滞,防其邪去正衰,只用消导缓通之剂,使其二便通利,宿食得下,气机顺调,胃和睡安。若因年老体衰,补其中气,则必气滞更增胀满,本案照顾周到,用药得当。晚蚕砂配皂角子有软便之效,尤对老年体弱而大便不畅用之最宜。(祝湛予,翟济生,施如瑜.施今墨临床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70~171)



6.赵绍琴医案——肝胆郁热

传某,男,46岁,1992年7月6日初诊。患失眠症20余年,每晚需服安眠药方能入睡。现面色发青,头晕目眩,心烦急躁,夜寐梦多,纳食不香,舌红苔白且干,脉弦滑且数。

[辨证]肝胆郁热,气机阻滞,热扰心神。

[治法]泄肝热,调气机。

[方药]蝉衣6g,片姜黄6g,柴胡6g,黄芩6g,枳壳6g,川楝子6g,竹茹6g,僵蚕10g,大黄1g,焦三仙10g,冰红花10g。

服药3剂失眠好转,服10剂后,不服安眠药亦能入睡眠。又以原方加减调治30余剂,睡眠基本正常。

[按语]失眠一症,方书多责之于心,习用枣仁、柏仁、合欢、夜交藤等药,养心安神以求安寐。此案患者失眠20余年,诸法尽试,不能奏效,是治未对症也。其失眠伴心烦急躁、夜寐梦多是肝经郁热之象,其面青、眩晕亦为肝之病状,脉弦滑且数,更是肝热之征,何以舍肝而他求耶?故治以泄肝热,调气机其求寐安。用升降散加柴胡、黄芩、川楝子泄其肝热,加焦三仙、水红花子疏调胃肠,再加竹茹、枳壳,即合入温胆汤意,故能三剂即效,一月痊愈。失眠一症,先生多从肝调治,用升降散加减,每每奏效甚捷。其辨证眼目,在于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脉象弦数、舌质红绛。凡见此脉症,俱作肝经郁热,治无不验。(彭建中,杨连柱,赵绍琴.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143~144)



7.朱锡祺医案——阳虚痰蒙

栾某,男,42岁。长期精神萎顿,四肢倦怠无力,遍体虚浮,嗜睡眠,静坐片刻即呼呼大睡,有时乘车亦会入睡,呼之则醒,醒后复睡眠。平素畏寒而不怕热,大热天亦很少出汗。纳谷不振,大便溏薄。体型矮胖。脉沉迟,苔白腻。

[辨证]阳虚痰蒙。

[治法]温阳化湿,导痰开窍。

[方药]半夏6g,陈胆星6g,石菖蒲6g,茅术9g,川朴6g,陈皮6g,补骨脂9g,附块9g,益智仁6g。

以上方加减,连续服药两个月后,浮肿消退,大便转实,精神得振,胃纳亦佳,嗜睡症获得治愈。

[按语]阳主动,阴主静,阳虚阴盛,故而嗜睡眠。中医学理论认为:“脾气虚则怠情嗜卧”,“脾胃受湿,沉困乏力,怠情嗜卧。”患者体格丰肥,体肥者多湿,脾恶湿喜燥,湿困脾阳,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临床可见:纳呆,便溏,身重,嗜睡等症。苔白腻、脉迟缓,系痰湿内阻所致。脾主四肢肌肉,脾气虚弱,水湿内停,溢于肌肤,故而遍体虚浮,精神疲乏。方中茅术、川朴、陈皮,取平胃散之意,以燥湿健脾;半夏、胆星、石菖蒲,化痰降逆开窍;命火式微,故不怕热,但胃寒,拟以附块、补骨脂、益智仁,温壮真阳,益火之源,以运脾阳,脾运得健,诸症均解。全方宗温阳化湿、导痰开窍之法,连续服药60余贴,临床症状消失而愈。(董建华.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1007)



8.李克绍医案——阴血亏虚,气机失调

孟某,女,42岁。初诊:1984年3月5日。两个月来,每晚在7时左右出现嗜睡眠,不能自制,沉睡一小时左右便醒,醒后一切如常。每次不管是谈话,还是干活,均可和衣坐着而睡,时间从未错过戌时。患者曾试图趁嗜睡证发作之前早睡,以作纠正,但取卧位后反不能入睡眠,导致彻夜难眠。亦曾服过治疗嗜睡证的经验方,都未取效,于3月5日由人介绍,请予施诊。察其形体略胖,舌淡红瘦瘪,脉沉实稍微。询知有大便干燥史,几个月前曾有一段时间感到胸闷,余无异常。

[辨证]阴血亏虚,气机失调。

[治法]滋阴养血,升降气机。

[方药]生地9g,熟地12g,当归9g,白蔻仁6g,枳实9g,陈皮9g,甘草6g,炒杏仁6g,红花6g,升麻6g,生姜三片。水煎,下午2时服,每日1剂。

一剂药进后,当晚未发作嗜睡眠,仅在7时许稍有困意,但已能自己抑制。药进4剂,嗜睡症基本痊愈,困倦感亦向后延至9时左右。察舌质如前,脉滑稍数。前方去白蔻,加白芍9g,细辛1g,服法如前。

二诊:3月15日。上方药服3剂,嗜睡眠、困倦等证均已消失。患者追述过去经常数日不大便,是无便意,大便虽较硬而不是大便困难,胸部时有满闷感。前方加理肺降气药。处方:生地9g,熟地12g,当归9g,炒杏仁9g,升麻3g,枳壳6g,红花6g,炙甘草6g,紫菀9g,苏梗6g,生姜二片。上方药共服4剂,痊愈。(彭建中.中医古今医案精革选评(二册).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1257~8)



治疗神经衰弱失眠验方;效果很好,俺是学西医的想请各位看看这个组方。,,,,当归15g川芎10g合欢皮15g炒枣仁12g茯神15g柏子仁10g珍珠母20g煅龙牡各20g白芍15g于肉12g丹皮12g枝子12g赤芍10g茯苓15g泽泻10g甘草10g3剂有明显效果。

当代名老中医张琪治疗失眠症的经验方名:潜阳宁神汤药物:夜交藤30g,熟枣仁20g,远志15g,柏子仁20g,茯苓15g,生地黄20g,玄参20g,生牡蛎25g,生赭石(研)30g,川连10g,生龙骨20g。功效:滋阴潜阳,清热宁心,益智安神。主治:心烦不寐,惊悸怔忡,口舌干燥,头晕耳鸣,手足烦热,舌红苔薄,脉象滑或弦数。用法:水煎服,日1剂。方解:《内经》谓:“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临证观察不寐多由五志过极,心阴暗耗,心阳亢奋所致。本方用黄连以清心火,生地黄、玄参滋阴潜阳,更用龙牡、赭石以潜镇阳气,使阳入于阴。然此病日久,思虑过度,暗耗心阴,故再用远志、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不寐常见初睡之时忽然跳跃,似惊而醒,有似心虚胆怯而实非,乃阳亢阴亏,初入之时交合浅而脱离快,自然阴阳不能相济而复醒。因此,除滋阴潜阳外,必须用黄连以直折心火,从而达到泻南补北、心肾相交、阴平阳秘之目的。加减:若阴亏甚,舌红少苔或无苔者,可加麦冬15g,百合20g,五味子10g;情怀抑郁,烦躁易怒者,可加合欢花15g,柴胡15g以解郁安神;兼大便秘者多为胃家郁热,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可加小量大黄以泻热和胃。方歌:潜阳宁神夜交藤,枣柏远志连茯苓;龙骨牡石玄生地,阳入于阴心神宁。验案:王某,女,47岁,病一年余。心烦不寐,近两个月病情加重,彻夜不能入睡,烦躁多怒,自汗,手足灼热,大便秘结,经用中西安神镇静之剂皆未收效。察其面色不荣,精神萎靡,自述不能入睡,至夜则烦躁难忍。舌光红少津无苔,脉弦数。此属心火上亢、肾阴不济之证,宜清心火、滋阴潜阳,乃出潜阳宁神汤。初服6剂,心烦不寐收效,夜间安稳,能入睡3小时左右,但仍大便秘结,遂原方加文军5g,嘱继服12剂。复诊病情明显好转,大便通畅,保持日一次,能入寐4小时以上,心烦消失。又服10剂,睡眠恢复6~7小时,诸症消失而愈。按语:不寐一病临床颇为多见,病机亦错综复杂,有心脾两虚者,有胆郁痰扰者,亦有胃气不和者等等。临床上尤以阴虚阳亢、心肾不交者居多,往往缠绵难愈,难以骤效。久不得寐,势必耗伤心阴,使心阳更亢,复不得入于阴,而不成寐。潜阳宁神汤正是基此而立方。临床施用,要有方有守,循序渐进,待阴气得充,亢阳得平,心神安定,卧寐必宁矣。

朱进忠治顽固失眠十一法案举要(转自医方中空间)

其一,丹栀逍遥加丹参法

闫某,男,成,失眠3年多,每夜仅能入睡一小时多,审其并见胸胁苦满或胸胁腰背串痛,舌苔薄黄,脉沉弦稍数,

处方:柴胡6,归芍苓术丹皮栀姜各9,草6,荷4,丹参15,二剂后,睡眠增4小时,8剂后,增至5小时。





其二,柴胡龙牡汤去铅丹法

赵某,男。成,失眠三月余,常感心烦急燥,胸胁苦满腹部悸动,舌苔白,脉弦细,

处方:柴芩夏参桂各10,苓龙牡各12,草6,枣4个,干姜1,5

服药二剂,诸证好转,继服30剂,睡眠正常。





其三,血府逐瘀加丹参法

张某,男,40岁,失眠数年,常彻夜难眠,胸满心前区闷痛明显,脉沉弦细涩,

处方:桃红归地芎芍柴枳桔各10,甘6,牛膝丹参各15。

服药两剂睡眠增加,服8剂,增至8小时。





其四,温胆汤加神曲法

贺某,男,40岁,严重失眠半年多。并见胃脘痞满,五心烦热,口苦口粘,舌苔白稍腻,脉滑。

处方:夏陈苓各10,枳茹曲各12,草6

服药4剂后好转,继服10剂,睡眠正常。





其五,茵陈五苓加乌陈二香法

李某,男,49岁。失眠4月余,并见疲乏无力,胃脘痞满,腹胀不适,矢气后稍缓,纳呆食减,舌苔薄白,脉濡缓,

处方:茵24,术苓泽猪桂乌药各10,陈12,木香香附各6

服药4剂。睡眠正常。





其六,附子理中合五苓法

朱某,男,48岁,失眠数年,每晚仅睡2小时左右。并见胃脘满闷,腹部时见悸动逆气上冲,头晕头重,大便稀溏,舌苔白,脉弦大紧,

处方:桂附参术姜甘泽猪茯各10

服药4剂,证减,继服10剂,愈





其七,十四味大建中汤法(即十全大补汤加附子麦冬大云半下)

朱某,女,40岁,失眠数年,并见面色萎黄,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胃脘时痛,五心烦热,指趾反冷,冬季手足冷,夏季反热,舌苔薄白脉弦细。

处方:芪15,四君四物桂附夏麦各10,大云15,生姜三片枣3个

服药四剂后,证减,继服半月后,眠增至七八小时。





其八,补中益气加五味子法

朱某,女。40岁,一月来昼夜不能安睡,并见头晕乏力,时时悲伤欲哭,舌苔白,脉虚大,

处方:补中益气汤原方加五味子,除黄芪15外,余皆15。

进药一剂眠增四小时,继进10剂,睡眠正常。





其九,龟鹿二仙胶加首乌法

宋某,男,成,失眠七八年,每晚仅能睡2小时左右,头晕而木,腰背困痛,怯冷,舌苔薄白,脉虚无力。

处方:龟甲60,鹿茸4,参枸首乌各10,参茸研末服。

服药一月后,恢复正常。





其十,大补阴丸法(生地易熟地)

蒋某,男,成,严重失眠四个月,每夜约眠2小时,并见夜间烦热甚烈,心烦,尿黄赤,舌苔黄质红,脉细数。

处方:龟甲30,生地15,知母黄柏各10

药进2剂,睡眠增加,6剂正常。





其十一,补中益气合六味地黄丸法

张某,男,45岁,摔伤后一个多月来昼夜不能入睡,有时仅睡半小时,头晕头痛头胀,站立不稳,心烦易怒,纳呆口干,胃脘痞满,脉虚大弦滑,舌苔白

处方:六味地黄丸,熟地15,余皆10,补中益气,芪15,甘草6,余皆10。

药后2剂好转,6剂眠加,14剂后恢复正常。

专方专法治疗失眠症



关键词失眠症不寐中医药疗法



失眠症中医称为“不寐”、“不得眠”,在神经精神科门诊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些器质性的病变也可伴有本病。临床中以安定类药物予以治疗,但常难以根治,且易致成瘾性。近十年来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对治疗本病效果明显,颇具独到之处,现择其专方专法治疗的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失眠主要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如《素问·逆调论篇》指出“胃不和则卧不安”,《景岳全书·不寐》指出“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或“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沈氏尊生书·不寐》指出“心胆俱怯,触事易惊,虚烦不眠。”现代诸多学者观点与上述基本一致[1-4],认为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血不和是产生失眠的关键,其中情志异常波动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2固定方治疗

李德益[5]以复方独活胶囊(独活30g,朱砂、琥珀各6g,研细粉装2号胶囊)每晚睡前2h服6粒,治疗失眠症210例,治愈175例,有效30例,无效5例。胡占康[4]用养阴安神汤(生地黄15g,朱茯苓、当归、白芍各12g,五味子、甘草各9g,黄连、莲子芯各3g,夜交藤30g,准小麦50g,红枣12g)治疗失眠35例,头煎晚饭后服,二煎次日白天服,结果治愈23例,好转9例,无效3例。李承萍[6]治疗慢性肝炎并失眠症30例,在对症使用治肝药物的同时,用首草花制成冲剂,每次15一30g,每日2次冲服,总有效96.66%。朱传伟[7]用十味安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196例,药用炒枣仁、龙骨、牡蝠各20g,柏子仁、黄精各12g,夜交藤、太子参各30g,丹参15g,延胡索10g,珍珠母25g,每日1剂,于晚上20时,22时分服,2个月后所有患者睡眠有效时间均达到6h以上。符世纯[8]以大定风珠(生龟版、生鳖甲、生牡蝠各30g,生白芍、生地黄各20g,麦门冬、柏子仁各15g,五味子、炙甘草各10g)每日1剂,水

煎分早晚2次服,服前纳鸡子黄1枚,搅匀,兑入阿胶(样化)7.5g,温服,治疗中风后不寐36例,结果痊愈23例,显效7例,好转4例,无效2例。高红梅[9]用中药结合心理调护,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20例,药用龙胆草、黄qin、桅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朱砂、获神、龙骨、牡蛎,每次服100ml,每日2次,总有效率95%。徐志明[10]用康复宁2号汤(川芎、牡丹皮各20g,枣仁、延胡索各30g,石营蒲、积壳各15g,法半夏、桅子各10g)治疗戒毒中出现的顽固性失眠等症21例,每日1剂分3次服,结果均治愈,且停药后无症状反跳现象。

3基本方加减

顾庆华[11]治疗顽固性失眠36例,基本方用法半夏、夏枯草各10g,生地黄、白芍、女贞子、旱莲草、丹参、合欢皮各15g,生牡li、夜交藤各30g,肝郁明显加菊花、刺蒺藜;心肾不交加黄连、肉桂。睡前lh服头煎,夜间醒后服二煎,夜间不醒者,次晨服二煎,并同时结合睡前自行按摩双侧涌泉穴各约15min。结果治愈24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100%。董长华[12]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失眠30例,方用柴胡、香附各15g,白芍20g,川芍、积壳各12g,甘草6g,血癖加赤芍、丹参;肝火盛加菊花、桅子;痰湿加胆南星、石营蒲;心神不安加炒枣仁、夜交藤、获神。结果治愈26例,好转3例,无效1例。张元鸿[13]用益气升阳法治疗顽固性失眠27例,基本方用党参、大枣各15,获等、白术、黄柏各12g,炙甘草8g,苍术、远志各10g,黄芪、山药各30,谷芽、麦芽、酸枣仁、夜交藤各20g,合欢皮25g,冰糖50g。阴虚火旺型去党参、苍术,加沙参、桅子。结果有效24例,好转2例,无效1例。胡听[3]用大补元煎(人参、熟地黄、构祀子、当归、山茱英、山药、杜仲、炙甘草)加味治疗肾阴虚型不寐112例,有血滞者加川芍;有虚火者加知母、生地黄;心悸者加炒枣仁、柏子仁;耳鸣者加锻磁石。结果:痊愈52例,好转47例,无效6例。张继岚[2]采用自拟安神汤治疗30例,方用柴胡、牡丹皮、桅子、佛手、丹参、合欢皮各10g,炒枣仁20g,黄连6g,珍珠母、夜交藤、磁石、苦参各30g。心肝火旺加大枣莲心等;肝郁气滞加川谏子、延胡索;心脾两虚加黄蔑、获等、党参等;阴虚火旺加知母、黄柏、山茱萸;心虚胆怯加生地黄、百合、朱砂。结果治愈21例,好转9例。

4针灸疗法

王冲汉[14]以神庭、太阳、安眠穴、合谷、三阴交为取穴甲组,以印堂、安眠穴、神门、足三里为乙组,两组交替使用,手法运针120~250次/分,捻转90一360度,提插5一10min,然后接电针仪,密波,中等强度,留针15一20min,每周3次,30日为1疗程。治疗70例,总有效率94.3%。赵素章[15]先以指针点穴导引手足十二经及督脉、大椎、百会、上星、印堂等穴,然后用32号毫针刺入双侧足三里三阴交,轻补手法,留针20min,留针期间,教患者以呼吸导引冲任二脉。治疗需服安定类药物才能入睡或仍不能入睡患者20例,全部有效。张滨农[16]以患者取坐位,用28一30号不锈钢针,针尖向百会沿皮刺入(四神聪),进针寸许,稍加捻转至针下有紧涩感,留针40一60min,期间可捻转数次。共治疗110例,治愈68例,显效3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4%。

5外敷疗法

吴月娥[17]用手心敷药治疗失眠54例,方用生龙骨20g(研细),珍珠粉4.5g,唬泊粉5g,拌匀,用时取3一4g加鲜竹沥少许调湿,分为2份,用2层纱布包妥,于午睡和晚睡前分置于两手心,外用胶布固定,并用手指缓慢按压30一50min,夜间可留药至次晨取下。邪热内扰热偏盛上方加黄连末5g;痰偏盛加生半夏10g;阴虚火旺加黄连末6g,肉桂末1g;气虚加朱砂5g;气血两虚加服归脾丸。结果治愈23例,有效27例,无效4例。李汉友[18]用珍珠、朱砂、大黄、五味子研细粉,加鲜竹沥调糊,每次3g,分贴于两脚心,每晚睡前1次,同时结合针刺百会、四神聪,治疗重症失眠168例,治愈85例,有效69例,无效14例。

6其他治

聂桂兰[19]推拿治疗严重失眠症65例,方法为:①患者取伏卧位,取心俞、隔俞、脾俞、胃俞、肾俞,用推、揉、按手法;②患者取仰卧位,先推、按、摩擅中、中肮、气海、疏胸及两侧胁部,按足三里,再按太阳、印堂、上星、头维、百会;③患者取坐位,拿风池肩井、合谷,搓两肩至两胁。每日1次。结果痊愈23例,显效25例,进步16例,无效1例。田在高[20]用背俞穴挑治法治疗顽固性失眠82例,方法为取两侧心俞、脾俞、‘肾俞(肝气不疏加肝俞),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刺至皮下组织,连续挑动组织纤维并挑断数根,挤出少量乳白色浆液后用棉球压迫、固定。每次取一侧,双侧交替使用,每周1次。与服用舒乐安定的对照组16例相比,两组分别痊愈54、0例,显效23、17例,好转5、8例,无效。、26例。高杨[21]以耳穴贴压治疗失眠128例,取神门、心、脑点为主穴,心脾两虚配脾;肝火上炎配肝、胆;胃腑不和配胃、脾;阴虚火旺配肾。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捏2一3次,每次3-5min,隔1一2日换药1次。结果治愈83例,有效42例,无效3例。

专方专法对失眠症的治疗方法客观稳定,可重复性强,给我们在临床中增加对本病的治疗途径和方法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在本文所综述的资料中,共治疗各类失眠患者1480例,总有效率平均达到96.43%。但也应注意的是,在专方治疗中有一部分处方立方出发点有所不同(如从肝论治与从肾论治),应注意区别掌握。

【推荐】失眠的朋友请进





1.吴少怀医案——心肺阴虚,胃热上逆

某女,30岁,干部,1964年5月8日初诊。

病史:1956年曾做心脏二尖瓣手术,近几年来,思劳太过,胸膈发闷,咳嗽,痰白粘,口苦,胃不思纳,恶心欲恶,气短乏力,夜不能眠,二便调,腰痛,月经量多,色红,8~9天才净,白带较多。舌苔薄白,脉寸濡小,余细小数。

[辨证]心肺阴虚,胃热上逆。

[治法]补虚清热,降逆和胃。

[方药]济生橘皮竹茹汤合百合苏叶煎加减。

橘皮9g,竹茹9g,沙参9g,生甘草4.5g,麦冬9g,生杷叶9g,茯苓9g,生百合9g,苏叶0.9g,炒枣仁9g,丹参9g,川贝母9g,知母6g,水煎眼。

5月13日二诊:服药5剂,咳嗽减轻,夜寐转佳,胃纳增进,二便均调,仍胸闷气短,白带多,舌苔薄白,脉左寸沉细,余沉细弦。按上方去丹参,加炒山药9g,水煎服。

5月22日三诊:服药8剂,夜眠正常,未再呕恶,胃纳佳,精神好,唯感胸闷,中午咳嗽,痰少,舌脉同前,按一诊方去竹茹、生枇杷叶、苏叶、麦冬,加远志4.5g、当归9g、炒谷芽9g,水煎服。

后经随访,夜眠一直很好。

[按语]本例病于心脏手术后,病本在于思劳太过,五志化火,消烁阴液,心肺阴虚,心神不宁,故出现胸膈发闷,咳嗽痰白,气短乏力,夜不能眠等症状;病之标在于久病胃虚,气失和降,故有口苦、纳少、恶心欲呕。若以补虚清热只治其本,则胃气不和难以消除;若降逆和胃治其标,则心肺阴虚和内热不能解除,诸脏不和,阳不变阴,自然不寐。故应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去其邪,方以百合知母汤加川贝养阴清热,止嗽化痰,加炒枣仁,丹参滋养心液,加苏叶引阳入阴,以通其道;加陈皮、竹茹、沙参、麦冬、杷叶、茯苓、甘草和胃降逆,补虚清热,如此标本兼顾诸脏恢复,神安入眠,余症皆除。(济南市革命委员会卫生局,《吴少怀医案》整理组.吴少怀医案.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8.43~44)



2.岳美中医案——肝胆郁热挟痰

男,35岁。夜难安眠已久,乱梦纷纭,睡后易惊,每晚非服安眠药不能入睡。精神不振,易于烦躁,纳食乏味,食后则脘腹胀满不适,口干不欲饮水,舌苔黄厚,左关脉滑,余部脉象虚小,曾服酸枣仁汤一周未获显效。

[辨证]肝胆郁热挟痰,扰及心神,致使夜寐不宁。

[治法]清胆豁痰安神。

[方药]温胆汤加味。

广陈皮4.5g,清半夏9g,云茯苓9g,炙甘草6g,枳实3g,竹茹9g,石菖蒲6g,炒黄连1.5g。

服药一周后,已不服安眠药即可入睡3~4小时,烦躁亦减,腹仍胀满不舒,舌脉如故,又以此方加减,服至月余,上证基本痊愈。

[按语]本例根据患者睡后易惊,精神不振,易于烦躁,舌苔黄厚,左关弦滑等症状,辨证为肝胆郁热,痰扰心神证,投温胆汤加石菖蒲、炒黄连,方中加石菖蒲意在芳香化湿,醒脾健胃,豁痰通窍,以解纳食乏味之苦,与半夏、陈皮、茯苓同用,和胃利湿,以除腹胀之症。由于以温胆汤清肝胆之郁热,豁痰湿之滞,调畅胃气,使气机和畅,心神得安,故守方月余,基本痊愈。(中医研究院.岳美中医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97)



3.何世英医案——心气不足,心阴亏损,胆虚不眠

某女,50岁,工人。1983年6月9日初诊。

患者顽固失眠半年。于10余年前野外旅行中突感心慌,经心电图诊为心动过速。此后每遇劳累则复发,经治疗好转。由于反复发作,因而精神负担较重,常致失眠。近半年来经常彻夜不眠,有时只能入睡1~2小时,但也被噩梦惊醒,由于长期失眠,每天都感头晕、头重、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服各种西药安眠剂均无效。

来诊时证见:面色不华,舌质稍淡、苔白腻,脉细而弱。查心前区触之无猫喘,心率80次/分;心界不大,心音清,律齐,于心尖部可闻Ⅱ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胸片:符合二尖瓣型风心病X线表现。

[辨证]心气不足,心阴亏损,胆虚不眠。

[治法]养心安神。

[方药]茯神12g,丹参10g,生龙齿15g,竹茹10g,陈皮10g,麦冬12g,远志6g,炙甘草5g,酸枣仁15g,3剂。

6月12日复诊:服上药第1剂,夜可入睡眠,连续3天均如此,且很少做梦。精神好转,紧张心情略减,头晕头沉重减轻,纳食稍增,苔腻已不著,脉细略数。治已初效,仍按原方加党参10g,9剂。

6月23日三诊:汤药共服12剂,每夜均能睡眠6个小时以上,很少作恶梦,心情较差,面色转华。纳量显增,头晕、头重、心烦、心悸等均消失。自服中药后,一直未用西药安眠剂,疗效益彰,不宜更方,照原方再进,仍每天1剂。

7月4日四诊:一般情况均好,睡眠始终安稳,为了方便,患者要求改服丸药,仍照原方不变,配丸药,加蜜每丸9g重,早晚各服1丸。

7月28日五诊:所配丸药已服2周,效果一如汤药,近日炎暑闷热,也照样睡眠如常。患者一般情况均好,心情较愉快,兴致勃勃地将疾病见好情况,特来报告。

[按语]顽固失眠,中医称不寐,不寐轻则难以入寐,或寐而易醒,醒后难于再寐,也有似睡非睡寐而不安,重则彻夜不寐。不寐的病因既多,病机也较复杂,它涉及到精神、气血、脏腑功能等各个方面的失调。

本例因情志不舒,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导致心阴亏损,气血两耗,以致神不守舍,胆虚不眠。故初诊处方以丹参、麦冬、酸枣仁、远志、炙甘草养心,茯神、龙齿安神,伍以温胆汤加减,除烦入寐,而取得心神安定之功。初诊获效,药力尚需加强,故复诊加党参补中气,益助心脾。不意从此长驱直入,疗效益彰。尽人皆知,西药安眠既有效又服用方便,但顽固失眠长期服用安眠药,不仅逐渐失效,而且加大剂量则有毒之虞。对顽固性失眠来说,即使加入大剂量,效果也往往不理想。中药的安眠作用,一般为人们所不重视,甚至抱有怀疑态度。实际上,中药不仅有一定的安眠作用,而且对顽固性失眠的疗效往往较西药满意,且长期服用并无副作用。只要按照辨证论治的特点,根据失眠的不同证候表现,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疗效还是比较满意的。(陈镜合,陈伟坚,程方,等.当代名老中医临证荟萃.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77~79)



4.蒲辅周医案——阴虚脾弱,肝脾失调

张某,女,45岁,1963年1月15日初诊。

失眠、耳鸣已十余年,疲劳和月经来潮前则甚,有时头晕疼,精神紧张则甚。诊为神经衰弱,纳差无味,腹胀噫气,大便日行三、四次。脉两寸沉细,左关弦在,右关沉迟,尺沉弱,舌质淡,苔白腻。

[辨证]阴虚脾弱,肝脾失调。

[治法]养阴柔肝,兼调脾胃。

[方药]白人参一钱,茯神二钱,白术一钱半,炙甘草一钱,黄精三钱,炒枣仁三钱,山药二钱,山萸肉一钱半,桑寄生三钱,香木瓜一钱半,龙眼肉二钱,松节三钱,地骨皮三钱,7剂,隔日一剂。

复诊:精神好转,耳鸣、失眠亦减轻。饮食增加,大便转正常。脉已在弦大,舌质正常,继宜养阴潜阳。原方以五倍量,加龟甲三两、枸杞子一两,煎熬成膏,每晚一汤匙,开水冲服。

三诊:服药后病情再减,继宜柏子养心丸20丸,早晚各1丸,丸剂缓调。

[按语]本例失眠、耳鸣、纳差,消化不好,脉证属阴虚脾弱,肝脾失调,用四君加养肝之品加减,肝脾合治。因脾弱,故用地骨皮易丹皮,黄精易地黄;病情好转后,用柏子养心丸,养心安神而调理。(中医研究院.蒲辅周医疗经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176~7)



5.施今墨医案——肠胃壅阻

某男,62岁。10日前饮食过饱,旋即睡卧,醒来即感胸胁胀痛不适,未作医治。胀满不减,头晕而不痛,二便均不通畅,近一周来,晚间辗转反侧,难于入寐,目合即梦,因之精神困倦,体乏无力,毫无食欲,恶心欲吐。舌苔垢腻,脉象沉滞,两关均盛。

[辨证]年逾耳顺,生理机能自较壮年为弱。今又暴饮暴食,积滞难消,肠胃壅阻,遂生胀满。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

[治法]调气机,利二便。

[方药]炒枳壳4.5g,紫油朴4.5g,佩兰叶10g,青皮炭4.5g,薤白头10g,车前草10g,旱莲草10g,全瓜蒌18g,炙草梢3g,莱菔子6g,广皮炭4.5g,旋覆花(代赭石12g同布包)6g,半夏曲(北米12g同布包)10g,晚蚕砂(炒皂角子10g同布包)10g。

二诊:服药三剂,大小便较前通畅,胸胁胀满大减,睡眠已如常时,但梦稍多而已,头晕时痛尚未见效,视物模糊,仍遵前法,另加清头目之品。前方加:紫石英10g,石决明18g,紫贝齿10g,草决明10g。

[按语]本案由于食积不化,肠胃不和,因而胀满不舒,影响睡眠。宗《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之旨,以调气机和胃肠为法,盖年事已高,不能滥用承气之类涤荡积滞,防其邪去正衰,只用消导缓通之剂,使其二便通利,宿食得下,气机顺调,胃和睡安。若因年老体衰,补其中气,则必气滞更增胀满,本案照顾周到,用药得当。晚蚕砂配皂角子有软便之效,尤对老年体弱而大便不畅用之最宜。(祝湛予,翟济生,施如瑜.施今墨临床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70~171)



6.赵绍琴医案——肝胆郁热

传某,男,46岁,1992年7月6日初诊。患失眠症20余年,每晚需服安眠药方能入睡。现面色发青,头晕目眩,心烦急躁,夜寐梦多,纳食不香,舌红苔白且干,脉弦滑且数。

[辨证]肝胆郁热,气机阻滞,热扰心神。

[治法]泄肝热,调气机。

[方药]蝉衣6g,片姜黄6g,柴胡6g,黄芩6g,枳壳6g,川楝子6g,竹茹6g,僵蚕10g,大黄1g,焦三仙10g,冰红花10g。

服药3剂失眠好转,服10剂后,不服安眠药亦能入睡眠。又以原方加减调治30余剂,睡眠基本正常。

[按语]失眠一症,方书多责之于心,习用枣仁、柏仁、合欢、夜交藤等药,养心安神以求安寐。此案患者失眠20余年,诸法尽试,不能奏效,是治未对症也。其失眠伴心烦急躁、夜寐梦多是肝经郁热之象,其面青、眩晕亦为肝之病状,脉弦滑且数,更是肝热之征,何以舍肝而他求耶?故治以泄肝热,调气机其求寐安。用升降散加柴胡、黄芩、川楝子泄其肝热,加焦三仙、水红花子疏调胃肠,再加竹茹、枳壳,即合入温胆汤意,故能三剂即效,一月痊愈。失眠一症,先生多从肝调治,用升降散加减,每每奏效甚捷。其辨证眼目,在于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脉象弦数、舌质红绛。凡见此脉症,俱作肝经郁热,治无不验。(彭建中,杨连柱,赵绍琴.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143~144)



7.朱锡祺医案——阳虚痰蒙

栾某,男,42岁。长期精神萎顿,四肢倦怠无力,遍体虚浮,嗜睡眠,静坐片刻即呼呼大睡,有时乘车亦会入睡,呼之则醒,醒后复睡眠。平素畏寒而不怕热,大热天亦很少出汗。纳谷不振,大便溏薄。体型矮胖。脉沉迟,苔白腻。

[辨证]阳虚痰蒙。

[治法]温阳化湿,导痰开窍。

[方药]半夏6g,陈胆星6g,石菖蒲6g,茅术9g,川朴6g,陈皮6g,补骨脂9g,附块9g,益智仁6g。

以上方加减,连续服药两个月后,浮肿消退,大便转实,精神得振,胃纳亦佳,嗜睡症获得治愈。

[按语]阳主动,阴主静,阳虚阴盛,故而嗜睡眠。中医学理论认为:“脾气虚则怠情嗜卧”,“脾胃受湿,沉困乏力,怠情嗜卧。”患者体格丰肥,体肥者多湿,脾恶湿喜燥,湿困脾阳,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临床可见:纳呆,便溏,身重,嗜睡等症。苔白腻、脉迟缓,系痰湿内阻所致。脾主四肢肌肉,脾气虚弱,水湿内停,溢于肌肤,故而遍体虚浮,精神疲乏。方中茅术、川朴、陈皮,取平胃散之意,以燥湿健脾;半夏、胆星、石菖蒲,化痰降逆开窍;命火式微,故不怕热,但胃寒,拟以附块、补骨脂、益智仁,温壮真阳,益火之源,以运脾阳,脾运得健,诸症均解。全方宗温阳化湿、导痰开窍之法,连续服药60余贴,临床症状消失而愈。(董建华.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1007)



8.李克绍医案——阴血亏虚,气机失调

孟某,女,42岁。初诊:1984年3月5日。两个月来,每晚在7时左右出现嗜睡眠,不能自制,沉睡一小时左右便醒,醒后一切如常。每次不管是谈话,还是干活,均可和衣坐着而睡,时间从未错过戌时。患者曾试图趁嗜睡证发作之前早睡,以作纠正,但取卧位后反不能入睡眠,导致彻夜难眠。亦曾服过治疗嗜睡证的经验方,都未取效,于3月5日由人介绍,请予施诊。察其形体略胖,舌淡红瘦瘪,脉沉实稍微。询知有大便干燥史,几个月前曾有一段时间感到胸闷,余无异常。

[辨证]阴血亏虚,气机失调。

[治法]滋阴养血,升降气机。

[方药]生地9g,熟地12g,当归9g,白蔻仁6g,枳实9g,陈皮9g,甘草6g,炒杏仁6g,红花6g,升麻6g,生姜三片。水煎,下午2时服,每日1剂。

一剂药进后,当晚未发作嗜睡眠,仅在7时许稍有困意,但已能自己抑制。药进4剂,嗜睡症基本痊愈,困倦感亦向后延至9时左右。察舌质如前,脉滑稍数。前方去白蔻,加白芍9g,细辛1g,服法如前。

二诊:3月15日。上方药服3剂,嗜睡眠、困倦等证均已消失。患者追述过去经常数日不大便,是无便意,大便虽较硬而不是大便困难,胸部时有满闷感。前方加理肺降气药。处方:生地9g,熟地12g,当归9g,炒杏仁9g,升麻3g,枳壳6g,红花6g,炙甘草6g,紫菀9g,苏梗6g,生姜二片。上方药共服4剂,痊愈。(彭建中.中医古今医案精革选评(二册).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1257~8)

十种治疗遗精、阳痿、肾虚、小便频的药膳(转载)





十种治疗遗精、阳痿、肾虚、小便频的药膳

以下十种药膳为本草纲目中治疗遗精、阳痿、早泄、肾阳虚、气虚、膝酸、盗汗、小便频、前列腺疾病的药方,均为粥,可做药膳,各位有以上症状可对应下面的方子调理。



韭子粥

【来源】《千金翼方》

【原料】大量菜子15克粳米50克细盐适量

【制作】将韭菜子用文火炒熟,与粳米、细盐少许同入砂锅内,加

水500克,以慢火煮至米开粥稠即可。

【用法】每日2次,温热食。

【功效】温肾助阳,止遗泄。适用于肾阳虚弱所致遗精、阳痿、精

冷、遗尿、夜尿增多、小便频数、白浊、白带、腰膝酸软等。



酒炒螺蛳



【来源】《扶寿精方》

【原料】螺蛳500克白酒适量

【制作】将螺蛳洗净泥土,置铁锅中炒热,加适量白酒和水,煮至

汤将尽时起锅。

【用法】用针挑螺蛳肉蘸调料吃。

【功效】清热利尿止遗。适用于小便白浊不利、滑精。



龙骨粥



【来源】《千金翼》

【原料】煅龙骨3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作】将龙骨捣碎,入砂锅内加水200克,煎1小时,去渣取汁,

入糯米,再加水600克,红糖适量,煮成稀稠粥。

【用法】早晚空腹热食之,5天为一疗程。

【功效】镇惊潜阳,收敛固涩。适用于遗精以及产后虚汗不止、盗

汗、自汗、崩漏等。

【宜忌】湿热之症不宜服用。





猪脊髓煲莲藕



【来源】《饮食疗法》

【原料】猪脊髓500克(连脊骨)莲藕250克

【制作】将上2味同放锅内熬煲。

【用法】当菜服食,每周2剂,一般4~8剂即可见效。

【功效】补血益肾。适用于遗精、面色苍白、四肢乏力、腰膝酸软。



芡实粉粥



【来源】《本草纲目》

【原料】芡实粉30克核桃肉(打碎)15克红枣(去核)5~7枚糖

适量

【制作】芡实粉先用凉开水打糊,放入滚开水中搅拌,再拌入核桃

肉、红枣肉,煮熟成糊粥,加糖。

【用法】不拘时服。

【功效】滋补脾肾,固涩精气。适用于脾肾气虚、精气不固而引起

的遗精、滑泄、腰膝无力等。



猪腰核桃



【来源】经验方

【原料】猪腰1对杜仲30克核桃肉30克

【制作】将猪腰与杜仲、核桃肉同煮熟。

【用法】炖熟后蘸少许细盐食用。

【功效】益肾助阳,强腰益气。适用于肾虚不固的遗精盗汗。





鸡蛋三味汤



【来源】民间方

【原料】鸡蛋1个去芯莲子芡实怀山药各9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莲子、芡实、怀山药熬煎成药汤,再将鸡蛋煮熟,汤内

加入白糖适量即可。

【用法】吃蛋喝汤,每日1次。

【功效】补脾,益肾,固精安神。适用于肾虚遗精。





莲子百合煲猪肉



【来源】《饮食疗法》

【原料】莲子30克百合30克瘦猪肉200~250克

【制作】将莲子、百合、瘦猪肉加水适量,置文火上煲熟。

【用法】调味后服用。

【功效】交通心肾,固摄精气。适用于梦遗、心悸、失眠、滑精、

淋浊、带下。





猪肾煨附子



【来源】《中国药膳学》

【原料】猪肾1对熟附子末3克

【制作】将猪肾1对,切开去膜,入熟附子末,湿棉纸裹煨熟。

【用法】空腹食,每日1次。

【功效】补肾益精。适用于肾阳虚之腰痛、腰以下冷、遗精阳痿、

耳鸣耳聋、小便频数。



一品山药



【来源】《药膳食谱集锦》

【原料】生山药500克面粉150克核桃仁什锦果脯蜂蜜各适

量白糖100克猪油芡粉少许

【制作】将生山药洗净,蒸熟,去皮,放小搪瓷盆中加入面粉,揉

成面团,再放在盘中按成饼状,上置核桃仁、什锦果脯适量,移蒸

锅上蒸20分钟。出锅后在圆饼上浇一层蜜糖(蜂蜜1汤匙、白糖100

克、猪油和芡粉少许,加热即成)。

【用法】每日1次,每次适量,当早点或夜宵吃。

【功效】补肾滋阴。适用于消渴、尿频、遗精

睡不着:试试七道简易汤

饮食是最安全的方法,妥善运用有安神、镇静功效的中药调理,即可自然又健康的吃出睡意。以下推介七道汤饮,不妨试试:

一、酸枣仁汤:



酸枣仁三钱捣碎,水煎,每晚睡前一小时服用。酸枣仁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较恒定的镇静作用。对于血虚所引起的心烦不眠或心悸不安有良效。



二、静心汤:



龙眼肉、川丹参各三钱,以两碗水煎成半碗,睡前30分钟服用。可达镇静的效果,尤其对心血虚衰的失眠者,功效较佳。



三、安神汤:



将生百合五钱蒸熟,加入一个蛋黄,以200c.c.水搅匀,加入少许冰糖,煮沸后再以50c.c.的水搅匀,于睡前一小时饮用。百合有清心、安神、镇静的作用,经常饮用,可收立竿见影之效。



四、三味安眠汤:



酸枣仁三钱,麦冬、远志各一钱,以水500c.c.煎成50c.c.,于睡前服用。以上三种药材均有宁心安神镇静的作用,混合有催眠的效果。



五、桂圆莲子汤:



取桂圆、莲子各二两煮成汤,具有养心、宁神、健脾、补肾的功效,最适合于中老年人、长期失眠者服用。



六、养心粥:



取党参35公克,去子红枣10枚、麦冬、茯神各10公克,以2000c.c.的水煎成500c.c.,去渣后,与洗净的米和水共煮,米熟后加入红糖服用。可达养气血安神的功效,对于心悸(心跳加快)、健忘、失眠、多梦者有明显改善作用。



七、百合绿豆乳:



取百合、绿豆各25公克,冰糖少量,煮熟烂后,服用时加些牛奶,对于夏天睡不着的人,有清心除烦镇静之效,牛奶含色氨酸能于脑部转成血清素促进睡眠。



个人失眠常用单验方6则

1、酸枣仁15——30克,麦冬9克,五味子5克,用于气阴不足,夜寐不安,舌红少津,脉细数。



2、酸枣仁15——30克,生地12克,五味子5克,用于心肾不交,水火失济,五心烦热,夜难成寐,舌红降,脉弦细数。



3、酸枣仁15——30克,半夏9克,五味子5克,用于心气不足,痰热内扰,失眠惊悸,口干粘腻,舌白腻,脉弦滑。



4、清半夏12克,秫米(小黄米)60克,若胸膈胃脘满闷,舌红苔黄腻,加鲜莱菔子120克,水煎,以米熟为度,取汁200毫升,轻者日一剂,重者早中晚各一剂,主治严重失眠。



5、顽固性失眠:朱传伟以龙骨为主治疗顽固性失眠196例,用2人疗程后,睡眠大于6小时;余症消失。随访半年,偶发入睡困难10例。治疗方法:龙骨、牡蛎、炒枣仁各20g,柏子仁、黄精各10g,丹参15g,元参10g,珍珠母25g,夜交藤,太子参各30g。每天1剂,20时和22时服。



6、失眠:夏枯草15g,半夏12g。水煎,每天1剂。服药5~10剂即可告愈。作者认为,失眠,虽病因复杂,但其阴阳违和,二气不交,脏腑气血失和是其发病关键。夏枯草补劂阴之血脉,散郁火之蕴结,安神以安魂。《医学秘旨》云:盖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阳而长,是阴阳配合之炒也。二药相使,顺应阴阳,使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偶从老中医处得一失眠验方,经百余例不寐患者,效果颇宏!

处方:酸枣仁(炒)五味子夜交藤高梁米(炒)各等份。

制法:共研细末,过80目筛。

服法:每服6-12克,每日3次。



余一月前治一女性患者,45岁,一年前因其父病逝后既失眠,入睡困难,梦多易醒,伴腰背酸困,周身乏力。服上方一周后睡眠明显好转,乏力消失,每晚能睡5-7个小时

今日复诊,面色红润,精神饱满。嘱加服六味地黄丸。

此方应用百余例,鲜有不效者,能用至12克以上效果显著!



总结:使用方1:夏枯草15g,半夏12g。水煎,每天1剂;

同时使用方2:酸枣仁(炒)五味子夜交藤高梁米(炒)各等份。

制法:共研细末,过80目筛。

服法:每服6-12克,每日3次。

12克/日3次。(需买上述4药各150g)



火神派:按治心肾阳衰及伤及中宫之阳而失眠者,除用补坎益离丹、理中汤外,常配合桂枝龙牡汤加附片,轮流服用,取得满意效果。

======================================================================



张学华医生临证40余年,学验俱丰,擅长内、妇科常见病及疑难杂证诊治。对病理机制有独到见解,处方用药别具匠心。如其擅用半夏治疗不眠症。他认为,引起不眠症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阴阳失衡,脏腑失和,气血失调,营卫不和,阳不归阴,阴阳气血功能紊乱所致。导致阴阳气血及脏腑功能紊乱或为本虚,或为邪实,法当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血通和,其卧立至。半夏气味俱薄,能升能降。沉而降,阴中之阳也。辛厚苦轻,阳中之阴也。升则通阳,降则归阴,故半夏有化阴散结、交通阴阳、协调脏腑、通和气血之功效。无论病在脏在腑,在气在血,属虚属实,均可收到定神安眠之效。兹录验案四则说明之。



案一:王某某,女,54岁,2004年4月26日诊。患者素来睡眠欠佳,失眠多梦,近日彻夜难眠。见精神萎疲,头昏如蒙,脘腹饱满,纳差,舌质淡,苔白微腻,脉虚滑。证属脾虚湿盛,阴邪内盛,阴盛阳虚。治法:抑阴通阳,升清降浊,调和营卫,定神安眠。处方:法半夏15g,炙远志10g,石菖蒲10g,炒白术15g,茯神15g,炙黄芪10g,党参10g,当归10g,炒酸枣仁10g,陈皮10g,炙甘草6g,生姜3片,红枣6枚。水煎早晚服。服药2剂后,每晚可睡3~4小时,精神好转,脘腹稍舒,食纳增加,10剂后诸症除。后以服归脾丸剂健脾养心,以善其后。随访数年睡眠好,精神佳。



按思虑劳倦太过,或久病体虚难复,伤及心脾。脾伤则运化失职,津液无能交通上下,壅遏中州,阴邪内生,则阴盛阳虚,阳为阴抑,拒虚阳于卫外,不得入于阴。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无可上奉心神,心虚则神不守舍,寤寐不宁,并可见精神萎疲,心悸气短,头昏如蒙,脘腹饱满,乏味纳差,舌质淡白,脉虚而滑,呈本虚标实证候,故《景岳全书·卷十八·不寐》指出:“不寐证虽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不尽之也。盖眠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半夏燥湿健脾,化痰散结,升清降浊,抑阴通阳,和石菖蒲,远志更增强化湿和中,祛邪安中功效。配白术、茯神补气健脾,使之气血生化有源,奉养心神;炙甘草、生姜、红枣调和营卫,有利于阴阳交合。药仅数味,配伍精当,升中有降,虚实相兼,可达抑阴通阳,健脾养心,定神安眠功效,脾气虚加黄芪、党参;营血不足合当归、酸枣仁;心阳虚合桂枝;肾虚加淫羊藿、肉苁蓉;痰湿加胆南星、陈皮。



案二:陈某某,男,48岁,2003年5月8日初诊。患者失眠多年,久治无效,见心烦不安,彻夜难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有盗汗,舌红口干,脉象细数。证属肝肾真阴不足,阴虚在内,阳不归阴,阴阳失调而致不眠。治当滋养肝肾真阴,养阴潜阳,引阳归阴,定神安眠。处方:法半夏10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山茱萸12g,泽泻10g,生白芍12g,牡丹皮10g,知母10g,麦门冬10g,淮山药18g,阿胶10g(烊化),枸杞子10g,酸枣仁10g,生牡蛎20g(先煎),生甘草6g。



服药十剂后,睡眠明显改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以及盗汗、口干症状亦有所减轻,脉象也较前缓和,但时感头痛。原方减知母,加夏枯草10g,草决明10g,旱莲草10g。前后服药近一个月,睡眠佳,诸症除。



按此型不眠症均为禀赋不足,过劳久病或五志过极,肝肾真阴亏损,阴虚在内,阳亢于外,水火不济,阴阳失调而致不眠。《灵枢·大惑论》指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泄,阳气泄则跷阳盛,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瞑。”方中地黄、山茱萸、麦门冬、阿胶、酸枣仁、牡蛎滋养肝肾真阴,养阴潜阳,加用一味法半夏反佐其间,交通阴阳,阴阳交合,是寤寐如常。临床据证可加枸杞子、何首乌、怀山药、丹皮等滋养肝肾;也可以用小剂量甘温补气之人参、黄芪,酸甘化阴,亦可收理想疗效。头晕头痛加夏枯草、草决明、旱莲草、杭菊花;心阴不足加生百合、夜交藤;内热甚加青蒿、知母;血压偏高加龟板、车前子、怀牛膝。



案三:王素兰,女,38岁,2006年10月14日诊。主诉:四年前因病毒性心肌炎住院,经西药治疗月余,心电图检查无异常出院。出院后常感心虚胆怯,心慌气短,遇事易惊,神魂不安,夜梦纷纭,梦多不详,惊悸难眠,历更数医,疗效不显。证见口苦,心悸,气短,自汗,舌苔黄腻,脉玄滑。据脉证分析,乃余邪未清,宿痰未消,痰热内盛,伤及少阳温和之气,胆气横逆,上扰心神,故遇事易惊,虚烦而不得眠。法当清化痰热,清胆除烦,和中降逆,补气健脾,养心安神。方用温胆汤加味。处方:法半夏12g,枳实10g,竹茹10g,炒白术12g,茯神15g,党参15g,广陈皮10g,炙远志10g,酸枣仁10g,石菖蒲10g,炒柏子仁10g,浮小麦10g,炙甘草6g,生姜3片、红枣6枚,服药24剂,可入睡,夜梦也少,心慌气短,遇事紧张等症状亦随之消失。



按久病余邪未清,宿痰未消,痰热内盛,必伤及少阳温和之气,胆气横逆,上扰心神,故遇事易惊,惊悸难眠。以温胆汤加远志、酸枣仁、石菖蒲清化痰热,和中降逆,健脾养心,清胆安神。本方为二陈汤加枳实、竹茹、生姜、红枣而成。半夏合远志、酸枣仁、石菖蒲祛痰降逆,定神安眠;合枳实、竹茹清化痰热,清胆除烦;合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红枣补气健中,养心安神。标本兼治,故收捷效。



案四:谢某某,男,52岁,2003年4月21日初诊。自诉失眠3月余。见脘腹满胀,时痛,嗳气,食纳不化,口干不欲饮,大便溏薄有不爽感,舌质黯淡,苔腻微黄,脉滑微数。据脉证分析,痰热、湿浊、宿食壅遏胃腑,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之属。法当清热化痰,破滞散结,升清降浊,和胃安神。处方:法半夏20g,枳实10g,石菖蒲10g,远志10g,苏梗10g,炒莱菔子10g,焦山楂10g,麦芽10g,六曲10g,蔻仁8g(后下),甘草3g,7剂。半年后随访,脘腹舒,食纳佳,睡眠复常。



按饮食不节,饥饱无常,冷热不适,均使运化功能受损,食滞胃腑,胃失和降。脾胃相表里,以膜相连,脾胃不和,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郁久化热生痰,以致痰热,湿浊,宿食壅遏胃腑,夜卧不宁。《张氏医通·不寐》明确提出:“脉数有力者,中有食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方用半夏为主药,祛痰散结,和胃降逆。用量常在15~20g之间,和枳实降气破滞,化痰消积,泻热于下焦。二药相伍,相济相须,相得益彰,配石菖蒲、远志、茯神、蔻仁、苏梗健脾和胃,升清降浊,安神安眠,更有麦芽、焦山楂、莱菔子之类消食导滞之品,有助于胃腑运化功能恢复。

蝉蜕治疗失眠有奇效

我在一本<<中医杂志》上学到的,蝉蜕有治疗失眠的妙用。后经临床验证,屡试屡效。现举以供验案2例于下,以供参考。一.杨某,男,32岁,患神经衰弱多年,夜难入睡,睡则多梦易醒,甚至彻夜难明。曾经中西药治疗,疗效不佳。诊见;面色无华,消瘦乏力,目光少神,饮食无味,四肢不温,舌苔薄白,脉虚弱,诊为心脾两亏型失眠。初以归脾汤加减3剂,宁心健脾安神未效。而后用独味蝉蜕5克,加水250克,水煎30分钟左右即可,取汁饮用。患者当夜即可入睡。二.胡某某,女,43岁,患失眠证已7年之久,夜间经常朦朦胧胧,似睡非睡,白天经常头昏目眩,精神萎靡,健忘心悸饮食无味,舌苔薄白,脉细弱。予蝉蜕5克,煎服,每晚顿服一次。服3剂后,能安然入睡。继续服15天-30天,以巩固疗效,而后诸症均消。随访3年,病未再发。(例一也同样)临床经验证明,蝉蜕不但能治小儿夜啼证,更善疗成人失眠,其养心安神之功桌著,诚可推广用之。

我自拟方治疗失眠

我治疗失眠的自拟方??自擬方????炒棗仁60克黃連9克肉桂3克??阿膠12克白芍30克生龍牡各30克雞仔黃2枚????????水煎服??日1劑????????????????????????????????????????????????????????????????????????????【本方曾被發表在《醫藥衛生報》】驗案:一。苗某女16歲,保姆。寄人籬下,終不得曲,患失眠2年:頭暈目眩,下午面部紅熱。於原方加減8付而愈。二。杜某,女,30歲。失眠2年,胸悶時作,悲傷欲哭,面部紅熱,少腹枸急,口渴引飲,腰痛,白帶多辨為心肝隂血不足,虛火上饒。黃連10克阿膠12克??白芍30克竹葉6克肉桂3克元參24克炒棗仁60克黃芩16克狗脊30克雞仔黃2枚。水煎服9劑而愈三。衛某,女37.失眠乏力健忘,心悸氣喘,指甲扁平無澤手虎口掌機皮膚發烏,便秘尿黃,舌尖黃,脈系數。違心血不足,虛火擾心。黃連10克??白芍30克肉桂3克燈芯6克元參24克炒棗仁40克生龍牡各30克大黃12克梔子16克雞仔黃2枚四。周某??男,40既往有失眠史,駕信基督,言到寺廟後徹夜不眠,易驚,頭皮麻,腿筋拘攣,下肢浮腫,心動異常。為思慮過度,暗耗心血,心火亢盛,心神不交。黃連10克??白芍30克肉桂3克??炒棗仁40克黃芩10克木瓜15克澤瀉10克苦參30克元參24克朱砂3克??甘草6克水煎服??十劑而愈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