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鼻息肉

 乐乐书屋 2017-03-23

鼻息肉是常见的五官科疾病,发病者成人多于儿童,南方发病率高于北方。鼻息肉是指鼻腔内的良性赘生物,其形状如葡萄,光滑柔软,带有蒂且可活动。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鼻涕增多,并伴有头昏头痛 


鼻息肉是赘生于鼻腔或鼻窦粘膜上突起的肿块。好发于鼻腔的外侧壁及鼻顶部。鼻息肉并非真性肿瘤,往往是变态反应和鼻窦慢性发炎引起的鼻粘膜水肿的结果。   鼻息肉并非真性肿瘤,往往是变态反应和鼻窦慢性发炎引起的鼻粘膜水肿的结果。显微镜下检查可见鼻息肉的组织结构不完全相同,可分为三型: 

  

(1)过敏性息肉过敏性息肉过敏性息肉过敏性息肉。。。。    常为双侧多发性,如不能除去过敏原因,息肉切除后常驻复发。病变除水肿明显外,有大量嗜酸性白细胞浸润,粘膜上皮下基底膜有明显增厚(玻璃样变化),上皮可有化生。   

   

(2)炎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    单侧或单个息肉形成,多由局部感染引起,切除后不易复发。水肿轻微,渗出的炎症性细胞主要为嗜中性白细胞及单核细胞。上皮化生及基底膜增厚较少见,可与过敏性息肉相区别。       

 

(3)鼻后孔息肉鼻后孔息肉鼻后孔息肉鼻后孔息肉。。。。    这是临床命名,因息肉有一长蒂从鼻腔经后孔伸入鼻咽部。其实激或变态反应性鼻粘膜水肿长期不愈,病变以炎症水肿和炎性浸润为主,无间质变性增生现象,故鼻息肉属于炎症性病变。但由于鼻息肉形成肿块,故常称为“瘤样病变”,其实一般不会发生恶变。鼻息肉有时体积很大,甚至达数厘米大小充塞鼻腔而造成鼻塞、呼吸不通畅,或呈活瓣样启闭。鼻息肉还常伴有嗅觉障碍、头痛、说话时鼻音过重等症状。鼻塞致使分泌物滞贸,可诱发鼻窦炎,此时分泌物多而呈脓性。巨大鼻息肉可将鼻腔完全填满,甚至将鼻骨向外推出,改变鼻的外形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肺经湿热、壅结鼻窍所至。鼻窍长期受风湿热邪侵袭,使鼻窍滞留邪浊,最后凝结成息肉;亦会因嗜食厚味,使湿热内生,上蒸肺胃,结滞鼻窍而成。本病的中医疗法为:清肺泻火,利湿散结,活血凉血


鼻息肉的中医辨证论治分型:

(1)肺经湿热证:鼻流黄涕,量较多,鼻塞嗅减,头脑昏痛,息肉淡红,鼻粘膜色红增厚;舌尖红苔黄腻,脉实。治宜清宣肺热,祛湿散结。方用辛夷清肺饮加减:辛夷花 20g,石膏30g,知母6g,栀子12g,黄芩15g,枇杷叶15g,升麻15g,桑白皮40g,车前子30g (包),泽泻20g,杏仁6g,甘草3g。

(2)痰湿结滞证:流涕白粘或稀白,量多,鼻塞不减,嗅觉减退,头重昏闷,胸闷痰多。息肉色白如脂或如石榴子状,光滑水亮;舌淡苔白腻,脉缓滑。治宜燥湿化痰,散结消息。方用导痰汤加减。药用:胆星9g,陈皮15g,制半夏9g,石菖蒲15g,云苓20g,泽泻15g,白术20g,生牡蛎 24g,浙贝母15g,山甲10g,昆布15g,枳壳 15g,砂仁10g。

(3)肺脾气虚证:流涕清稀或稀白,息肉淡白或苍白,或术后反复再发,伴倦怠乏力,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缓弱。治宜补益肺脾,化湿散结。方用补中益气汤合二陈汤加减。药用:党参30g,黄芪30g,白术20g,升麻15g,柴胡12g,当归10g,陈皮15g,制半夏9g,石菖蒲12g,云苓 20g,苡仁30g。鼻塞重加苍耳子30g,细辛5g,辛夷花15g;易感冒加防风15g;若息肉暗红加桃仁12g,三棱10g,莪术10g。外治可用消息灵或硇砂散吹敷,鼻塞重用鼻炎灵(苍耳子、白芷、辛夷各60g,薄荷霜5g,芝麻油500ml,液体石蜡1000ml。制法:将苍、芷、辛、油同放锅内,浸泡24h,加热,待药呈黑黄色捞出再下冰片,薄荷霜,液体石蜡,备用)滴鼻。

二、外治法

  1.明矾散(明矾30g,甘遂3g,白降丹0.6g,雄黄1.5g,共为细末)用水或香油调和,放于棉片上敷于息肉根部或表面,每天1次,1~2周为一疗程。或鼻息肉手术后1日敷药,可减少复发。

  2.瓜蒂散(《延年秘录》方:瓜蒂、赤小豆、丁香)吹鼻。

  3.鼻痔方(《证治准绳》方:明矾30g,篦麻7个,乌梅肉5个,麝香50mg)放入鼻内,腐蚀息肉。

  4.苦丁香、甘遂各18g,青黛、草乌、枯矾各3g,共研细末,麻油调合,涂于息肉上,每日1次。

  5.枯痔灵注入鼻息肉根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