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笔记: 竹 竹文化 墨竹画的历史

 行空 2017-03-23

学习笔记:   竹文化  墨竹画的历史

【一】竹子是草不是树

    虽然人们经常将竹子称为树,但它是一种草本植物,木质部不发达。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根本区别,是看它们是否有年轮把竹子锯断,里面却是空的,也没有一圈圈的年轮。所以竹子是草不是树。

竹子Bambusoideae  别名:竹   分类:多年生草本花卉

科属: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禾本亚纲 禾本目 禾本科(Poaceae)  竹亚科(Bambusoideae)   竹属  

竹子是一种巨大的草类,是禾本科植物,它是常绿(少数竹种在旱季落叶)浅根性植物,茎一般是圆柱形具中有节;可有一种方竹的竹竿却是四方形。

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70多属1,2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少数竹类分布在温带和寒带。

    竹子是多年生一次开花植物,竹子开花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属于竹子结籽繁殖的一个过程。竹子开花的周期颇长,通常为数十年到上百年不等,大部分竹类开的花皆为枯草般的色泽,形如稻穗状。

    已知高黎贡山的针麻竹(Cephalostachyum scandens)有鲜艳的红色花。

竹子开花不一定枯死,开花后枯死的原因不详

竹子是一种速生型草本植物,其竹叶呈狭披针形,长7.516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形,叶柄长约5毫米,边缘之一侧较平滑,另一侧具小锯齿而粗糙;平行脉,次脉68对,小横脉甚显著;叶面深绿色,无毛,背面色较淡,基部具微毛;质薄而较脆。竹笋长1030cm,成年竹通体碧绿节数一般在1015节之间。

   识别竹子的种类,是根据它的生长特点来鉴别的。主要是从它繁殖类型、竹秆外形和竹箨的形状特征来识别。

按繁殖类型,竹分为三大类:丛生型、散生型和混生型。

    丛生型

    就是母竹基部的芽繁殖新竹。新的竹是从老竹子的秆根茎侧芽长出来的,所以看起来都会聚在一起,一丛一丛的。民间称“竹兜生笋子”。 如慈竹、硬头簧、麻竹、单竹、绿竹、刺竹、长枝竹、蓬莱竹等。

    散生型

    就是由鞭根(俗称马鞭子)上的芽繁殖新竹。如毛竹、斑竹、水竹、紫竹等等。

    混生型

    就是既由母竹基部的芽繁殖,又能以竹鞭根上的芽繁殖。他们长长的地下茎匍匐於地下!新竹子再从这些地下茎冒出来,所以新的竹子会长在老竹子的附近,看起来一枝一枝独立生长。如孟宗竹、桂竹、人面竹、墨竹、唐竹、四方竹、苦竹、棕竹、箭竹、日本红竹等。

目前全世界竹林面积约2,200hm2

世界的竹子地理分布可分为3大竹区,即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有些学者还单列“欧洲、北美引种区”。

(一)亚太竹区

  亚太竹区是世界最大的竹区。南至南纬42°的新西兰,北至北纬51°的库页岛中部,东至太平洋诸岛,西至印度洋西南部。

  本区竹子约50多属,900多种。既有丛生竹,又有散生竹,前者约占3/5,后者约占2/5,其中有经济价值的约有100多种。

  主要产竹国家有中国、印度、缅甸、泰国、孟加拉、柬埔寨、越南、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斯里兰卡等。

    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竹类种质资源、竹林面积、竹材蓄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二)美洲竹区

    南至南纬47о的阿根廷南部,北至北纬40о的美国东部,共有18个属,270多种。

  美洲竹类植物中,青篱竹属为散生型,其余17属均为丛生型。

(三)非洲竹区

  该区竹子分布范围较小,南起南纬22o莫桑比克南部,北至北纬16o苏丹东部。

(四)欧洲、北美引种区

  世界竹子分布,主要在亚、非、拉的一些国家。欧洲没有天然分布的竹种,北美原产的竹子也只有几种。近百年来,英、法、德、意、比、荷等欧洲国家和美国、加拿大等从亚、非、拉的一些产竹国家引种了大量的竹种。例如,美国从中国引种的刚竹属竹种就有35种。

【二】竹子精神

竹子精神是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喻物诗和文人画作中最常见的题材;它表现着自强不息、顶天立地的精神;清华其外、澹泊其中、清雅脱俗、不作媚世之态。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

竹子无牡丹之富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娇艳,但它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它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炫耀自己,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

【竹之十德】(拟人化)

 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曰正直 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曰奋进 竹外直中通,襟怀若谷,曰虚怀 竹有花深埋,素面朝天,曰质朴;竹一生一花,死亦无悔,曰奉献 竹玉竹临风,顶天立地,曰卓尔;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曰善群 竹质地犹石,方可成器,曰性坚;竹化作符节,苏武秉持,曰操守 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曰担当

竹子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壑壑,它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它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人们都会赋予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

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它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竹轻盈细巧、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

竹子在清风中瑟瑟的声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让文人墨客深深感动。而竹子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依然的品格,更让诗人引为同道,因而中国文人的居室中大多植有竹子。王子酞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无可医。”显示出竹的悠久文化精神已经深入士人骨髓。

明月如霜,凉风如水。庭院中翠竹依阶低吟,挺拔劲节,即有梅花凌霜傲雪的铁骨,又有兰花翠色长存的高洁,并以它那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使诗人在其中充分体味君子之风。“劲节有高致,清声无俗喧。”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气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诗人超群脱俗。

【三】墨竹画史 

一、墨竹画史 

  竹画是中国绘画所特有的专科,历史悠久。在中国画中,竹画有两种方式:一为设色竹子,属花鸟画;一为墨竹画,以墨竹为主,偶尔也点缀一些朱竹。四君子画中的竹画为墨竹画。 

1.唐代  墨竹画起源 

  对于中国墨竹画的起源,一直没有定论。唐代白居易在《画竹歌》中说:“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由此可见,在白居易以前,早就有竹画了。由于那时的竹画没有流传下来,故不知是设色还是墨竹。 

  关于最早的墨竹画,传说有四:一是三国时关羽开始画墨竹;二是唐代王维开始画竹,开元间有石刻;三是唐玄宗开始画竹;四是起源于李夫人:据《图绘宝鉴》记载:李夫人,西蜀名家,未详世胄,善属文,尤工书画。郭崇韬伐蜀得之。夫人以崇韬武弁,常郁悒不乐,月夕独坐南轩,竹影婆娑可喜,即起挥毫濡墨,横写窗纸上,明日视之,生意具足,自是人间往往效之,遂有墨竹。 

   唐代画竹已为独立题材,开始出现专门画竹的名家如箫悦。他工于画竹,一色而有雅趣。这里的“一色”可能是纯用青色或绿色,而非墨竹画的黑色,但已开始对竹进行艺术抽象化,是工笔设色竹画走向墨竹画的关键的一步。萧悦很珍重自己的艺术,有人求他只画一竿一枝,求了一年还未求到。有一次,他却画了十五竿竹,送给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感谢他的厚意,也赞叹他的艺术,写下了上述的《画竹歌》。 

2.宋代  一代宗师文同  胸有成竹

  我们现在所能看见的最早的墨竹画是五代时李坡的《焦墨风竹》。该画气韵飘举,迎风墨竹神形兼备,颇有生意。 

  然而,李坡墨竹对后世影响并不大。历代墨竹画者,大都视北宋时的文同为鼻祖。文同才是墨竹画的一代宗师 

  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等,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他先后出任邛州、洋州等知州,但他“看画亭中默坐,吟诗岸上微行。人谓偷闲太守,自呼窃禄先生”。他无心于功名,只是喜爱读书作画。元丰初,61岁的文同被任命为湖州知府,没有到任就在陈州过世了,人称文湖州。文同善诗书,工书画。篆、隶、行、草、飞白无一不精。文同尤其喜爱画墨竹。他在任洋州太守时,发现该县西北山谷中满是高大的筼筜竹,就在筼筜谷中修筑披云亭,从亭里观赏筼筜,使所画墨竹更为精进。文同与苏轼是表兄弟,又是诗文书画方面最要好的朋友,有一次在一丈多长的绢上画设色偃竹送给苏轼。苏轼专门写了《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阐发文同的墨竹画理论,提出了“成竹于胸”的著名论断。 

  文同墨竹画,大大超过了前人,所谓“黄钟一震,瓦釜失声”。细察文同流传下来的墨竹画,他的画风还是比较写实的。文同所画的竿、枝、叶、节,都很像真的竹子。文同尤其善于画竹叶,“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米芾指出:画竹叶“以墨深为面、淡为背,自与可始也”。的确,文同的一些墨竹画,所画竹叶,正面用浓墨,反面用淡墨,正反浓淡错落有致。不仅如此,文同还把叶梢风翻转折都一丝不苟地画出来,画竹节是勾描渲染而成,类似工笔画法,以尽量求得真实。综观文同所绘竹子,富于气势,故生动而无呆滞之病。由于文同画竹,把中国书法的抽象美和布局美引入墨竹画中,使墨竹画脱离了工笔设色花鸟画而自成一派,故其墨竹画写实而不繁琐,形神兼备,大受欢迎。同时代的苏轼等人都学习他的画法,其后的追随者就更多了,中国画坛由此形成了“湖州竹派”,文同也就成了一代宗师。 

  文同的画竹知己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县人。苏轼的一生,历尽坎坷,大半是在贬官和流放中度过的。他生平爱竹,“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所以他画得一手好竹,是“湖州竹派”的重要人物。一次坐在公堂上,一时兴起,随手拿起毛笔蘸着朱墨,画了一幅朱竹。有人说:世间只有绿竹,哪来的朱竹?他便反问:人家都用黑墨画竹,世间哪有墨竹?据说由于他的首创,后来文人画中便流行画朱竹了。苏轼向文同学画竹,同时在绘画理论上给予文同极大的帮助和影响。文同死后半年,苏轼看了文同画的《筼筜谷偃竹图》,睹物思人,对画痛哭,带泪写下了《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总结文同的画竹理论,提出了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的主张。

   苏轼画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不像常人一节节地画竹竿。米芾问他这是怎么一回事,他回答道:“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他针对当时只重形似轻神似的绘画倾向,提出了“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见解。 

  苏轼善画竹,更擅长画石。苏轼把自己的作品与文同的比较后指出:“吾竹虽不及,而石过之。” 

 苏轼、米芾等人的文人墨戏,直接影响元代的绘画和明代的徐渭、陈淳的水墨大写意画。吴昌硕、齐白石和现代许多画家都受影响,成为民族传统画绘的一种优秀技法。 

 3.元代墨戏  文人的竹

到了元代,画坛上文人墨戏成风,墨竹大家辈出,形成了中国墨竹画的顶盛时期。

    在画竹方面最为用力的是李息斋,即李衎(kan  1245-1420)。主要师从文同的画法,并追溯至唐代的墨竹画。李息斋又到东南竹乡为官,对于竹的“族属、支庶、形色、情状、生聚、荣枯、老嫩、优劣”等,作了精细观察。他又出使交趾,即今越南北部,接触到不少热带、亚热带竹类。由于他积累了丰富的墨竹画和竹类知识,加以在用笔、用墨、用色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李息斋遂成为墨竹画的集大成者。李息斋所著《竹谱》一书,对墨竹画和竹类的阐述十分全面精当。现存《竹谱》分四个部分:一是《画竹谱》,阐述设色竹画的五个方面,即位置、描墨、承染、设色、笼套;二是《墨竹谱》,讲述墨竹画法的四个方面:画竿、画节、画枝、画叶;三是《竹态谱》,论述画竹必须先知道竹的种种名目和相应的动态,然后才能研究下笔之法,并传授了其丰富的竹态知识;四是《竹品谱》,分为六个子目:全德、异形、异色、神异、似是而非、有名而非,是他考察实物的忠实记录。李息斋用工笔画笔法写竹,颇具匠心,但略逊生趣。他的墨竹画和墨竹画理论,对后世墨竹画入门者大有帮助。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今湖州)人。赵孟頫画墨竹,用笔以书法入画,在注意笔墨技巧的同时,更多的追求物象之外的意趣,进一步发展了宋代文人竹石墨戏画法。赵氏又是书法大家,讲求笔法,以书写竹,这是文同所不及的。他提出“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将文同提出的画竹必先成竹于胸中的理论,从创作方法、表现技巧及风格上推一个新阶段,这不能不说是赵氏在墨竹画法上的突出贡献。他的夫人管道升和儿子赵雍都是画墨竹的好手。

   吴镇1280——1354),字仲圭,浙江嘉兴人,是元四大家之一,墨竹师文同。吴镇善用墨,淋漓雄厚,为元人之冠。文同以竹掩其画,吴镇以画掩其竹,有人甚至说他的墨竹画不下于文同。吴镇喜欢画新篁,所绘《老干新篁》,显出勃勃生机。他画的竹子很有个性,是与他的孤僻、高傲的性格相一致的。

  柯九思1290--1343)能取文同画竹、苏轼绘石所长,写墨竹往往点缀巨石古木,颇具奇趣。他在《丹邱题跋》中明确提出::“写竹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他的以书法入墨竹画的主张在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顾安1288--1369)元统中出任泉州路判官。以写竹得名,行笔遒劲,风梢云干,深得萧悦画竹之法。顾安所绘《风竹》,竹竿挺拔,枝叶迎风舞动,刚柔相济,洋溢着丝竹的韵味,真可谓“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元代的“墨竹”特征是书与画一体的观念正式出现;“墨竹”画法的准则“画谱”相继出现;“墨竹”不仅是“君子”的象征,也成为文人表达感情的手段,如倪瓒所说,自己是以“胸中的逸气(自由而不受约束的心情)”画“墨竹”。即使有人说他画的是麻、芦苇,或者是树木,他从不介意。

4.明代墨竹画  承前启后  写意的竹

 4-1 明代前期,基本上是继承宋元人的画法,画家们远离写实,自由地描绘自己心中的竹子形象。 

  宋克13271387年),长洲(今江苏苏州)南宫里人,自号南宫生。擅长草书,所画墨竹大都是细竹,擅长画丛篁,寸岗尺堑,布置稠密,而又带雨含烟,意境深远。曾经在试院牍尾,用朱笔扫竹。张伯雨有“偶见一枝红石竹”之句,便是指宋克的朱竹。 

王绂(fu(1362—1416),无锡人。王绂墨竹画深得文同、吴镇遗法。王绂画墨竹,讲究创作灵感,须兴到落笔,是明代“国朝第一”。

4-2明中晚期开始,“写意”的倾向更加强烈。这种倾向一直延续到现代。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玉田、白石翁、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文征明1470--1559)和姚绶,都学自元代的赵孟頫和吴镇等人

  夏昶,(1388--1470)字仲昭,昆山人。夏昶画墨竹,师法王绂,能得其妙,当时被推为“天下第一人”。以法度谨严的楷书笔意入画,气态安闲,韵度翩翩,别具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他所画的墨竹,偃卧、挺立、浓淡、烟姿、雨色都颇具章法。他的作品还名扬国外,当时就有这样的歌谣:“夏卿一个竹,西凉一锭金。” 

  鲁得之(1585-1660),钱塘人,侨寓嘉兴。书法精妙,善于写墨竹,自称得到吴仲圭笔画,而上承文湖州。晚年右臂得病,改用左手书写字画,风韵尤佳。 

 4-3明代开了后世大写意墨竹画之先的是徐渭。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具有革新思想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诗、书、画、音乐、戏曲甚至剑术,都是第一流的。他继承了宋代苏轼、米芾、牧溪、梁楷等水墨画传统,又受同时代陈淳、谢时臣等的影响,大刀阔斧,笔意纵横,他创水墨大写意画法,加上诗词题跋,融为一体,创文人画的新格。影响所及,促成石涛、八大、郑板桥、李鳝、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的崛起。郑板桥甚至刻一印,自云“青藤门下走狗”。 

5.清代  墨竹画  书画一致的竹

  明末清初的石涛1640——约1718),原名朱若极,生于乱世,原是桂林晴靖王的后裔,出家为僧,更名原济、元济、超济、道济,字石涛,号大涤子、清湘老人、清湘陈人、清湘遗人等,晚号瞎尊者,自称苦瓜和尚。石涛画竹,笔意纵恣,脱尽窠臼,开墨竹写意画风气之先。石涛画竹多用生宣纸,用笔奔放,水墨淋漓,浓淡干湿,千枝万叶,一气呵成,纵笔直写,略无滞塞,历代沿袭之宫苑庭园气象,都被他的如椽大笔扫荡殆尽,而骤雨狂风之势,滴露笼烟之态,则一一奔来笔底,人称“野战”。石涛天资极高,所画墨竹,不拘泥于形似,以势取胜,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扬州八怪,也都是墨竹画的行家里手,尤其是郑板桥1693-1766),毕生精力专攻兰竹,功力之深,也非他人所能比及。自石涛开创墨竹画的大写意画风后,郑燮又开创了小写意画风,他的墨竹画秀劲简远,透出一股清刚之气。

应当特别提及的是李方膺1695-1755《潇湘风竹图》。此图以秃笔湿墨逆笔取势画风中之竹,通过竹叶的独特造型,表现出狂风大作的动态。画中有粗竹两枝,嫩竹两枝,在狂风中摇曳生姿。主竹挺拔有力,不弯不揖,有参天凌云之气概。整个画面的气势表现在用浓墨、枯墨铺写的枝叶上,所画竹叶不讲成法,秃笔直扫,竹叶画呈扁方状倾斜方向,无叶尖,潇洒随意,尽管风势极强,但枝叶顺风飞扬而不折,透出一种镇静与傲慢。画的左下题诗云:“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请看尺幅潇湘竹,满耳丁东万玉空。 

蒲华、吴昌硕的墨竹,一反常态,以粗枝大叶、笔势纵横为特色,喜欢用生宣纸和羊毫软笔,笔中含水量大,容易取得“泼墨”的效果,而枯笔飞白处又容易厚重,生墨趣味特别强烈。两人的墨竹,乘兴随意,水墨淋漓,自然天成,成为别开生面的新画风。吴昌硕又强调金石入画,以篆书笔法写竹,功力极为深厚。

  6.近现代墨竹画  在继承中发展

 近现代代画家中,善画竹的名家很多,风格各异。

徐石雪(1881-1957)墨竹孤傲

     徐宗浩,字养吾,号石雪居士,祖籍江苏武进,生于北京,现代画家。先生自幼家贫,经历坎坷,后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杂学旁搜,终成大家。先生善书画、鉴赏,尤精墨竹。墨竹初学板桥,上追宋元,立意高奇,章法严谨,尤其以书法入画,集绘画美与书法线条美于一身,画面丰富耐看。

秦仲文18961974年)

秦仲文原名秦裕荣,号仲文,后又以秦裕为笔名,别署梁子河村人,画室名群峰扶翠之居,河北省遵化县人,国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山水画宗法清初四王,上溯元代四家,兼擅墨竹,亦精书法。

秦仲文喜爱竹子,爱画竹也爱栽竹,而且是走一处栽一片。下班回家,外出归来,秦仲文或读书,或作画,或休憩,总是习惯地绕竹丛踱步,漫吟白居易的《画竹歌》,对竹篁静观默察。笔兴所致,他将胸中之竹,物化为手底之竹,或风竹、或雨竹、或雪竹、或月竹,写生画稿盈案,不惜废纸三千。及至晚年,他以行楷笔法写墨竹,风格清劲厚朴。

元代李衎曾著有《竹谱》,可惜传到近代已有序无谱。秦仲文先生的一大贡献,就是将李衎的《竹谱》补为全谱,为后学者提供借鉴

潘天寿(1897-1971

在近代中国画名家中,潘天寿被公认为是与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同列的四大家之一。《野战》是潘天寿的一幅水墨绘竹作品,纵47 厘米,横40 厘米,以折枝法取竹数枝斜角构图,笔墨泼辣,甚得雄健意味。

什么是野战从字面上看,野战是一个军事术语,意思是不按常法打仗,而作为一个美术术语,野战典出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为友人所绘竹图上的一则题跋。板桥跋云:石涛画竹如野战,略无纪律,而纪律自在其中……”石涛绘竹,喜用生宣纸和羊毫笔,用笔奔放,水墨淋漓,文人绘画自明中期兴起之后,在明末清初用生宣纸作画已较普遍,但是用羊毫笔却不多见,在生宣纸上用羊毫笔则更为少见,所以郑板桥对石涛此类作为称之为野战

潘天寿将它引伸到自己的绘画中来,是借此强调他的绘画观念,寄托他张扬个性、不墨守陈规的艺术主张。他的另一幅同名画作的题款,在那幅作品上,画名以外另竖题一行小字:须以霸悍之笔出之。不仅野战,还必须以霸悍之笔野战,潘天寿的美学理念和盘托出,其实,这是贯穿潘天寿一生艺术实践的重要美学思想。

李苦禅18991983年) 笔简意繁

李苦禅原名李英杰李英,字超三、励公,山东省高唐县人。李苦禅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技法,在花鸟大写意绘画方面有特色。有豪放,气势磅礴,形象鲜明的风格,树立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风范。李苦禅晚年的作品达到了笔简意繁的艺术境界。

柳子谷(1901-1986)  墨竹不染尘

     柳子谷,江西玉山人,故号怀玉山人。著名国画家,精兰竹,早在三十年代便与徐悲鸿、张书旂、傅抱石、赵少昂等齐名画界,被誉为“竹圣”、“板桥第二”。观先生墨竹,章法简约,境界高远。竹叶浓淡分明,昂扬向上,间或随风摇曳。枝条细韧婀娜,楚楚可人。

    徐悲鸿观后赞曰:“画竹圣手,真气远出,妙造自然。” 张书旂则称赞:“工而不滞,写而不流”。于右任先生更是击节叫好:“真乃英雄气概美人姿也”。

    先生早年贫困,不愿取不义之财,坚持卖画为生。其墨竹画题诗云:“取不伤廉让水泉,襟怀未许俗尘牵;胸有修竹卖无尽,不使人间造孽钱。”铮铮傲骨,可见一斑。

     其实,真正大家的作品并不复杂,徐悲鸿先生云:天下有简单事,而为愚人制成复杂,愈远愈失去益远者,中国书法其一端已。”

董寿平(1904-1997) 寿平竹

20世纪中期以来,杰出的画竹名家有许多,其中最富个性特征的当数董寿平的墨竹。董寿平技法全面,松、竹、梅、山水皆精有“寿平松”、“寿平竹”、“董梅”和“黄山巨擘”之称而享誉海内外。

 “寿平竹”的艺术特点

 1竹竿与文同、夏昶、石涛、郑板桥及同时代诸名家的竹竿比较起来,更具水分,更为圆润和挺拔,更富有力度感和立体感;不仅刻画出竹竿宁折不弯的品质,而且还表现出竹子柔韧性的一面,即“刚”与“柔”的有机结合前无古人。

  2小竹枝更加随心所欲,生动活泼。由于把草书笔法娴熟地引入,起笔收笔更为明显,极富弹性、生机和活力,纤而不弱、柔而不软、劲而不硬、刚而不僵,使竹枝的柔韧与妩媚在画面上跳荡,一改前人所画竹枝的呆板和瘦弱状态。

3竹叶是中锋写出来的。由于将行草书的顿挫起收之笔法综合运用,犹如刀刻斧劈、斩钉断铁,就使得竹叶的裁风剪雨之态,沙沙作响之声跃然纸上。尤其是竹叶的尖部不出锋,使气与力含于叶内而不四散。所谓“寿平竹”,主要就是以其竹叶的独具个性而得名。

4淡竿、淡枝和淡叶,水墨淋漓,繁杂中折射出空灵,其光感、层次感、空间感与虚实关系的表现都达到了无人能望其项背的程度。

  5 构图上也有新的突破,多取单竿或几竿竹子的一部分来进行特写,使竹子的特点更易于表现,无论是“横幅巨制”,还是“圆光”与“斗方”,都更突出了竹子的气势和魅力。画竹而非竹,非竹而更似竹。这里似就似在精神之处,本质之处,它是作者理想中的竹子。

启功先生曾说:“我常在董老画的墨竹作品前近看远看,总觉得他画的枝枝叶叶都是书法的点画,而整体却是一片竹林,他善于将书法融于绘画之中。”董先生曾多次讲其竹子是中锋“写”出来的,而不是侧锋“撇”出来的。因而先生认为,要画好竹子,一定要练好字,甚至曾要求后学者 宁可练十年字而一笔都不画”,因为这“会比练十年画而不练字进步要快得多”。

刘昌潮(1907-1997)墨竹清灵妩媚  “南刘北董”

    现代墨竹能高人一肩者,莫过广东揭阳的刘昌潮老先生。先生山水、花卉无所不能,晚年更以墨竹明世。其作品风格鲜明,被美术界誉为“昌潮竹”。构图黑白布局十分讲究,幅幅精到,件件是传世之作。先生做事认真,墨竹笔不妄下,即便应景之作的小品也一丝不苟。看先生作品,一个字“活”!就像下围棋的留“眼”,密处不塞不堵,疏处空灵透彻,即便被围堵处也全是活棋。

    如果把板桥的竹比喻为铁骨铮铮的老者,那么刘昌潮的竹就是清灵隽秀的江南女子。把玩先生墨竹作品,就像欣赏一幅唐寅的美人图。看那窈窕的身影,娟娟秀发,明媚的双眸,含羞带怯的面容,还有那楚楚动人的一点红,会使你心旌荡漾,茶饭不思,深深陷入浓浓的相思里。

先生墨竹与董寿平齐名,有“南刘北董”之说。技法吸取多家之长,构图吸取吴昌硕,用笔犹如潘天寿,注重理、气、趣,淡漠立竿,讲究力度,撇叶成簇进行,不显散乱,以浓墨为主,间用一簇淡墨,求其深远和层次感,作品成时,犹如瞬间被秀水洗过的玉体,走出汤池,轻披纱衣,低眉浅笑。

唐云  1910-1993 清丽洒脱

唐云取法八大、冬心、新罗诸家,山水自元四家入手,兼涉明代沈石田、清代抓住特点大胆落墨,细心收拾,笔墨上能融北派的厚重与南派的超逸于一炉,清丽洒脱,生动有效。

黄叶村(1911-1987)墨竹  江南一枝竹

黄叶村,安徽芜湖人,号竹痴老人,山水画家,擅写竹,被誉为“江南一枝竹”。黄老构图多采用山水画构图法,竹枝多囿以山石,讲究分间布白,注意老嫩疏密之变化及风情雨露之姿态,即便小品,经营时也一丝不苟。画干喜用淡墨,撇叶不甚拘泥,浓墨间杂淡墨,追求作品的整体效果和气势。

启功(1912-2005)墨竹隽秀

    启功先生北京人,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书协名誉主席等职。治学之余,偶写墨竹。立意布局多从诗词入手,着重诗书意境。书法演习碑帖最勤,每日必修字课。墨竹多为小品,立杆考究,撇叶用笔不苟,配以诗文书法印章,整幅作品书卷气十足,好似和田籽玉的手把件,颇具玩味。网上作品多为赝品。

溥松窗(1913-1991)墨竹清风来

    爱新觉罗溥松窗,满清后裔,擅墨竹。先生墨竹从宋元入手,重写实,作品虽多见折枝小品,然出枝安叶,一丝不苟,十分讲究。作品立意清新,用笔爽利,折枝弯成弓样,竹叶劲利如箭,竹枝弯弓待发,颇有情趣。整幅作品飞动洒脱,清劲利落,一枝一叶间,见其功力深厚。先生墨竹兼工带写,笔力雄强,风格清逸脱俗,具书卷气,使观赏感受到一股快哉清风。

黄均(1914-)墨竹典雅

    黄均先生祖籍台湾,生于北京,当代大家,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擅工笔墨竹。先生画竹从元人入手,追求肃穆古雅的风貌,融诗、书、画、印一体,成自家面目。其作品高贵、典雅,笔笔精到,珠圆玉润,既像古代宫廷中的极品美人,又好似和田玉中的上品,格调脱俗,不染风尘,在诸多方面都达到审美的极致。作品构图考究,丛竹常囿以山石,极富诗情画意。

先生勤于笔耕,数十年创作兰竹作品万幅,看似信手拈来,然幅幅皆为精品。画品如人品,先生做人,平和安静,不怒不争,在画案前完成了近百年的人生,实乃奇人奇竹。

蒋风白(1915-)墨竹细细香

    蒋风白,江苏武进人,潘天寿弟子。先生擅花鸟,晚年专攻兰竹,笔墨深得潘老精髓。先生墨竹,多把此君比喻为清瘦俊美的江南女子,取其在斜风细雨之中的姣好姿态,企图传递给观赏者“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的诗情画意。

    先生对墨竹章法布局,并不深究,常常循规蹈矩。撇叶组合比较紧凑,分组完成,浓淡相间,颇有生机。山石采用勾点法,以求与墨竹一体,竹子的根部,往往添加几笔兰草,这种神来之笔,看似逸笔草草,顿觉神韵天成,使墨竹作品清秀中平添一股香气。先生用笔,惜墨如金,笔笔精到,墨无虚发,作品成时,清香之姿,跃然纸上,赏玩之时,使人心生惬意,神思飘飞。

    墨竹之法,其实不难,所谓大道至简,无外乎矛盾平衡。干对湿,浓对淡,静对动,疏对密,在不断的对立中,寻求一种平衡,在笔墨丰富处,彰显一种和谐的气氛。除此之外,还应注意整幅作品的起承转合,在画境之外,让人读到一首诗,听到一首歌。

孙其峰(1920-)八法写竹

    若说现代墨竹八法入画的典范,要数孙其峰老先生。先生山东招远人,专业画家,擅长墨竹。

    纵观先生墨竹作品,其章法构图并不复杂,一些作品甚至略显雷同、单调,或许就是这一点一划的少少许,使观者在并不复杂的画面里读到了此君在风情雨雪中的变换之姿,可以说这少少许胜过有些人的多多许。元人赵孟頫有一首很著名的<自题秀石疏林图>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这首诗形象具体地道出了书画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先生乐意表达的是一种真实的自然美。画面虽不复杂,然勾枝、撇叶,全用八法为之。回笔清晰,力透纸背。竹叶浓淡交织进行,显现出浑然天成,水气淋漓。竹簇分组写之,在组合上追求飞动与沉稳的对比,律动而不漂浮,俏皮而不张狂,作品成时,一种散文诗般的神韵,使人玩味无穷。作品带给观者的是美好生活的信息,表达的是对美好时代的欣喜与愉悦,显示出一派盎然的生机。

张世简(1926-2009)墨竹清丽

张世简,浙江浦江人,花鸟画大家。其墨竹作品章法严谨,构图疏密有致,简约空灵,多取风中寒稍,作为提神的元素,运用在其花鸟画的构图当中。竹枝劲健,撇叶组合自然,题款钤印十分考究。张老墨竹多为小品,枝条欹斜穿插用撇兰的“女”子法交互,力求避免枝干的平衡、单调及大角度交叉,长款参与构图,充当山石的作用,以压住画角,整幅作品显得十分雅致精简,耐人寻味。

张建中(1929-2013)墨竹疏密有致

张建中先生山东高密人,著名画家,曾任安徽政协委员、安徽美协名誉主席等职。其墨竹以小品为多,章法布局参照山水画技法,重视疏密浓淡变化,故新意层出。干多藏,枝多横斜,撇叶重感觉,有时穿插枯枝,空白处多添补细笋以丰富画面。流传作品多为应景之作,故提款不甚考究。撇叶用笔爽利,颇见功力,然枝叶组合偶觉雷同

陆坤峰(1934- 文人作家画

卢坤峰作画笔无定法,画无常格,深于传统而巧于变化。既具备作家面的主题构思和以形写神的严整技法规范,又具备文人画丰富的笔墨技法和个性化的诗境。

当代花鸟画创作至少已有四条可供选择的道路:第一条是作家画;第二条是文人画;第三条是非作家画亦非文人画;第四条是亦作家画亦文人画。当下真正意义上的前两条路已鲜有人涉足,大部分人走的是第三条,而卢坤峰终于走出了第四要的继承者,也是一位成功的开拓者。

张立辰(1939-朴实无华

张立辰是一位优秀的大写意画家,尤以大写意花鸟画成就突出,影响广泛。他在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中,表现了前人所没有的饱满精神,实现了传统笔墨意境向现代笔墨构成的转化;在有效强化大写画视觉能力的同时,赋予竹子生命、有风竹、雨竹、雪竹。朴实无华、喜闻乐见

霍春阳(1946-)墨竹简约清灵

霍春阳,河北清苑县人,天津美院教授,著名花鸟画家,擅墨竹。所画墨竹,构图简约,立杆随意,撇叶细心安排,提款钤印十分讲究。以简约的构图,表达一种深沉博大,以舒缓凝重的线条,推出一派超凡脱俗。先生固守“以淡寓浓,以简寓繁,以疏寓茂,以轻寓重”的创作理念,寥寥数笔,一竿劲竹,几株兰草跃然纸上,给人一种幽怨沉静、古雅端庄的美感,观先生画,使人仿佛静坐山间碧水之滨,一杯清茗入口,五脏六腑尽得荡涤之感。 

此外,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王雪涛 等等以及众多的新生代的画家都有“墨竹”或竹子画的作品。不能一一列出。

2016811日星期四     于树锦行空居

2017212日星期日      修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