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课堂小练笔为载体
2017-03-23 | 阅:  转:  |  分享 
  
《课堂小练笔为载体,通过学生的习作水平》课题实施方案桥头第二小学祁双存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我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民工
家庭,还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我校语文教师叫难、学生惧怕的事,有部分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无表达欲望。一写起作
文来,学生总感到脑子空空的,无话好写,或是有话不知怎么表达。写出的文章也大多是流水帐一样,内容空洞,思想匮乏,语言干瘪,缺乏真情实
感,为了使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往往要花大量时间去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感悟的能力,用以拓展学生的习作资源。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
的作文能力,光靠一学期7—8篇大作文是远远不够的,作文能力是靠多练练出来的,练得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练笔,抓好小练笔的训练,可以减缓
作文训练的坡度。2、课题研究的意义“小练笔”是读写结合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最直接的教学行为。这种行为使作文教学有所依傍,有所
参照。因此,此举不失为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二、课题的界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时,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小篇幅
的写作训练;小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强有力措施。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
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
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又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
有丰富的积累”。积累对于作文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仅包括字、词、句,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知识积累,还包括对经验的、情感的和审美的及灵
感的积累。而“小练笔”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作文训练的积累方式。2.名家教育理论叶圣陶:“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
间接经验等等,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须有所领会,可以作为练习写作的借鉴。”叶圣陶:“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
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于永正:“当学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篇章结
构,文章的立意,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才算真正的语文课堂。”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
流个不歇。”3.心理学理论儿童最善于模仿,想象力最丰富。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
因素。根据儿童“易遗忘”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优美的句、段、篇作为读写结合的范本和中介,采取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符合儿童心理
的做法。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一)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1、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在一两年的小课题研究中,阅读大量书籍,认真学习此方面的内
容及训练有关方法,并积极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2、学生的习作能力的提高(1)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也是学生进行作文的最重要的动力。学生在进行小练笔训练时题目大多是学生自己出的,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就尽情抒发
,实实在在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2)学生应用写小练笔的方法和积累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而
且不同的文章都有着不同的内容,因而,学生在阅读这些课文的过程中,也会有各种不同的体验,这些体验,正是学生进行作文的良好素材。学完课
文后,我就让学生通过小练笔及时地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为今后的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3)让学生品尝到写作的成功传统作文,
一般是一单元一次,学生从审题开始,继而选材,打草稿,修改,直至抄写,有一个较为漫长的写作过程。从教师方面来看,批阅一次作文,也需要
很长的时间,采取的大多是延时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就很难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快乐。而小练笔,因其篇幅较小,动笔的时间短,教师能及时评价,
大多数学生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没写完一篇小练笔我都给学生及时评价,比把学生写的小练笔装订成册名为《学生小练笔集
锦》学生们从集锦中真正感受到了写作的成功与快乐。(二)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1、构建新型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在轻松
、和谐、自信的氛围中快乐地习作,有创意地表达,写出真实真挚、充实生动、自然清新的片段。2、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将新课程实验教材资
源与小练笔有效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写小练笔,并能尽情表达,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3、让学生通过各种课堂小练笔的训练,积
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写作文中能灵活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设计有效的练笔内容,关注学情,让文本和学生走
向和谐。从而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使他们有活可写,有情可抒。2、把握有效的练笔时机,努力让学生做到情动而辞发。3
、练笔方法的指导,教师的有效引领。4、适时评价,注重过程的控制和反馈。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怎样精心设计有效的练笔内容设计有
效的练笔内容,关注学情,让文本和学生走向和谐。从而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使他们有活可写,有情可抒。(二)把握有效
的练笔时机,努力让学生做到情动而辞发我们认为根据在教学过程中顺水推舟进行练笔,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它不仅为练笔提供了现成的“下锅之米
”,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材可写。更重要的是,练笔随即进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也极大地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1
、巧用学生的“说”——由此及彼,趁热打铁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活动,课堂上少不了说的练习。因此,根据学生的说,我们可顺势让他们写一写
,让“说”为“写”铺设平台,以此降低写的难度,为“乐写”打下基础。2、善用学生的“问”——顺势延伸,乘胜追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那么可不可以让随文练笔也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呢?3、妙用学生的“争”——因势利导,开拓思路学生对问
题的看法有着很强的个性色彩,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差异,甚至有很大的分歧。让学生围绕着分歧展开争辩,是在尊重学生个性体验的基础上辨
别是非曲折,是使学生的理解趋于一致的有效措施。4、引用学生的“感”——情动辞发,教书育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
充溢着炽烈感情的文章,有描写至真至爱的亲情,有抒发纯洁无瑕的友情,有谱写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等,这些都是进行练笔的好材料。在教学中,
我们要营造浓浓的感情氛围,让学生在感情氛围中“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双向交流。5、活用学生的“爱”——自由选择
,释放心灵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教学的范本,值得大家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好好吸收。但在崇尚自由与个性的时代,学生对文本的吸收
可以是多元的。因此在学习中,要让学生自由发现,自由选择,看看课文中什么最吸引你,哪怕是几个词,一段话。学生根据喜好,可模仿某一个句
子、某一片段写一写,可用喜欢的几个词编一编,以体现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6、利用学生的“究”——超越文本,激活潜能新课程理念
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就是这样一种激活式的全新学习方式。因此,在学习中,应该抓住学生意欲探究的内容,引导他们超越文本,展开研究,从而
激活他们的学习潜能。(三)探索研究课堂小练笔的训练方式1、读写迁移、尝试运用——仿写“模仿就是学习,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模仿是儿童发
展的基本途径之一,模仿可以使儿童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学生之所以觉得写作文难,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
老师说的要写得生动具体。当我们把课本中的精彩片段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理解、入情地朗读,并引导学生仿照他们的写法练笔,这样学生就
会感到有章可循,才会逐步掌握写作的门路与规律,渐渐激发写作的兴趣,有了写作的欲望,自然也会写出生动具体的好文章来。2、增添情节、填
补空白——扩写扩写就是紧扣中心,抓课文“空白”,把原有句、段或篇中不够具体的地方写具体。语文教材中,有的地方写得含蓄,有的地方写得
简练,有的地方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扩展、延伸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时,可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
,把写得含蓄的地方写明确,把文章中意犹未尽的地方进行填补扩充。3、依据材料、重新构思——改写4、弄清图意、再现形象——补写教材中省
略号意蕴深远,有“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空白。如结构上的分段换行,情节的跳跃跌宕,意味的隐藏,视点的转换……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空白
,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把“空白”补出来。这样借助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习作的灵感和欲望,既深化了对课文的
理解,更能提高练笔的效率。5、设置悬念、拓展想象——续写有些课文虽然已经结尾了,但意犹未尽,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白”,给人以深思遐
想的余地。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空白”,以原文的终点作为习作的起点,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延伸
课文的内容。(四)新课程下课堂小练笔的教学模式课堂小练笔教学模式,是指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理论(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
理规律,按照系统、有效教学的原则,建构起来的有利于读写沟通、从读学写、读写互促的具有操作性、引领性的教学基本框架或结构;当然还包括
以基本的小练笔教学模式为蓝本,根据不同的阅读课型、不同的阅读课文,并考虑到不同年段学生的学力水平,而建构起来的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变式。(五)适时评价,注重过程的控制和反馈。1、捕捉闪光点,激发练笔兴趣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宜挑剔,要多鼓励,多
指出优点,此意好。”小练笔点评是教师借助语言通过评价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形式,也是激发学生练笔兴趣的重要一环。小练笔
点评要重在鼓励,这是小练笔点评的一条重要原则。2、温情点拨,让个性张扬3、自由评改,促使主体探索六、课题研究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学
生是教育的对象,促进他们接受知识,进行内化,形成能力是教育的目的,而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在研究
中,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为他们创造自我发展、互相交流,评价的机会,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2、开放性原则
课堂小练笔的研究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在研究中,应强调学生探究文本,深化文本,参与实践,感悟人生。3、科学性原则科学的安排往往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确定,还是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都要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联系学生实际组织教学活动。4、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原则没有一种教学措施能比让学生多写更有助于改进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习作理论知识后,形成和提高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
上“小练笔”的反复训练提高习作能力。5、循序渐进原则小练笔的思维过程,也是言语意识过程。学生言语意识的发展,必然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
杂,由低级到高级,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6、激励性原则加强信息的及时反馈,好的小练笔要发挥榜样的作用,使课后小练笔效果达到最优化。六
、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我校一至六年级学生(二)研究方法◆文献法:查阅、收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的国内外学者专著、论文和资料。
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搜索等方式查找有关小练笔的内容,了解前人或他们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
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观察法:以听课、交流、检查等形式对学生课后小练笔的训练进行观察,并进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个案分析法:对典型
的学生个别分析。◆调查法:对学生课后小练笔的兴趣进行问卷调查。◆行为研究法: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找解决
问题好办法的宗旨,在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的前提下,采取行动研究方式,做到教研即教学,以教学促教研,以教研指导教学。◆经验总结法:坚
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本研究时间为2016年3月——20
17年12月,分为三个阶段:(一)、准备阶段:2016年3月-----2016年4月学习、收集国内外有关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小练笔研
究的相关资料。(二)、实施研究阶段:2016年4月------2017年10月1.第一阶段(2016、4---2016、5):学
习理论,对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新课程背景下关于小练笔研究开展的现状、效果;统计调查数据,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确定课题的突
破方向;按照拟定的措施实施课题研究,完成阶段性小结。2.第二阶段(2016、6----2017、9)加强学习;继续积极投入课题
实验,全面落实研究内容,对实践过程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反思、分析、研究、改进,探索出活用新教材巧作小练笔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相关课型
,完成阶段性小结。3.第三阶段(2017、10------2017、11)分析有关资料数据,撰写研究论文,收集优秀教案和小练
笔集锦,,整理初步形成的研究成果。(三)、结题阶段:2017年11月-------2017年12月八、整理分析课题研究成果资料
,完成研究报告。研究成果1、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浓厚兴趣,能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2、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3、学
生的听说能力,作文水平大面积大幅度提高。4、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5、初步探索出课堂小练笔的教学模式。结题报
告、课题研究论文、研究方案、调查问卷、实验课教学设计、说课稿、课件、教学反思、小练笔合集、习作集、教学实录。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负责人课题研究论文论文2016-12祁双存调查报告、研究方案、研究报告文本资料2016-3蒋树泽调查问卷、实验课教学设计、说课稿、课件、教学反思、小练笔合集、习作集文本、教学实录2016-12所有参与者九、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1、学校骨干教师为实验员。2、该课题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更具备研究的基础性。3、实验员多人次的外出学习,接受业务、能力、方式方法、技术等的培训。4、学校投入适量资金,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完美结题。5、实验员成长为研究型的实验员。6、教育信息的多渠道注入。十、组织与管理课题主持人:祁双存课题成员:马晓莉、郭晴雯、张江风、李婷婷、马海燕、张瑾、黄黎丽、蒋树泽课堂小练笔为载体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献花(0)
+1
(本文系阳光中队是...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