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春风最邪,艾灸祛风升阳邪难生

 文汇秋雨书馆 2017-03-23


早春的风邪着呢

 

有人肯定会很疑惑,好好的春风,能绿江南岸,能红万山花,怎么到你这就成邪了呢?《黄帝内经》说:“风者,百病之始。”又是怎么回事?

 


我们身上内外都有风。风寒暑湿燥火合为“六气”,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人体本是无害的。但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者来的不是时候,再加上人体本身正气不足,六气才会变成致病因素。

 

我们生命中不必要存在的,都叫做邪,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风都是妖风。

 

但当下早春的风,最易具有邪性,它是能走经络的,一旦入体,轻则感冒发烧,大则落下风湿、风寒慢性病根。早春的风乍暖还寒,这时候的风很硬,很尖利,夹带有冬天的阴寒,它就像无形的刀剑,很容易伤人。

 

风邪为“百病之长”

 

中医有六大外感病邪——“风寒暑湿燥火”,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进入人体,当正气不足时,都会引发疾病,其中风又为六大病邪之首。荨麻疹、产后风、中风等等,风邪都是根源。

 

为何呢?风为春令主气,与肝木相应。因此,春季亦是风邪最为猖狂和肆虐之时。风邪为病,其病证范围较广,变化为快。其具体特点为:

 

① 遍及全身:无处不至,上至头部,下至足膝,外而皮肤,内而脏腑,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受到风邪的侵袭。


② 好动,能与任何邪气'狼狈为奸”:能与寒、湿、暑、燥、火等都相合为病。



中了风邪后会有哪些病症

 

1.、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像抽搐、帕金森症的手抖、甲亢的手抖,还有梅尼埃病那种眩晕,晕起来天旋地转,这种天旋地转是有动态感的,人不能自控。人能自控的不算风。

 

2、风游移不定,行踪无定处,所以它导致的病也有行无定处的特性。如风疹、荨麻疹,此起彼伏,胳膊痒完了腿部痒,腿部痒完了身上痒。


风痹(风湿性关节炎)的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等,均属风气盛的表现。风邪致病具有变化无常和发病急骤的特性。如癫痫、中风的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等。

 

3、风邪是从皮毛进入人体的,肺主皮毛,风从皮毛而入,首先就容易犯肺。一犯到肺,影响到肺的呼吸功能或者宣发肃降功能,就容易产生咳喘


但风邪所致的咳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咽喉痒。咽喉痒实际上是咽喉局部有一点游走感

 


4、风邪犯肺易袭阳位(阳位就是人体的上部、外部),所以当伤风或是感风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头痛或是身体的上半部分痛,且遇风加重。

 

祛风大穴别忘灸


最易藏风的三大穴位:风府穴、风池穴、翳风穴


风为阳邪,易袭身体的外部,上部。颈项不像头部有毛发遮风,更易受风侵袭。从穴位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了,比如颈部有穴位天窗、天牖(牖也是窗户的意思),这指的是人体体表开的小窗户,最易受风。


然而,这还不是最易受风的穴位。天窗和天牖,虽易受伤,但因位居颈部(脖子的前半圈称为'颈',后半圈称为'项'),处头之下,就像在屋檐下似的。可是,项部有几个穴位无遮无拦,是最易藏风的。


1、 风邪最容易聚集在一个地方,那就是脑后的风府穴,所以古人说“风府,受风要出也。 是头部最薄弱的地方之一。

 

2、风池穴在头部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是正好风邪进入头部的地方。它的作用就像是一道护城河,把头这个'城'护卫起来。风邪从这里入侵,人体就会出现头痛、恶寒、咽喉肿痛、颈脖僵直等症状。

 


3、翳风穴:翳风其实就是挡风的意思。朵后面的翳风穴就是专档从前面吹来的风邪的。

 


4、天窗穴、天牖穴:主治因风邪引起的咽喉肿痛,颈项强痛等头面部疾病。



其他防治风邪的方法

 

第一,别急于减衣物,稍微捂一下,待气温较为稳定后,再逐渐卸去冬装。所谓“春捂秋冻”即是此意。

 

第二,姜可解风邪.《名医别录》记载生姜:“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痰下气。”

 


感冒引起的头痛、鼻塞、咽痒等,属于感受了风邪。病初起可以用“姜枣汤”(生姜鸡蛋大1块,红枣5枚,水煎,温服)治疗。


其次,针对风邪导致的感冒头痛,或是反复发作的偏头痛,可用生姜按摩:


将生姜切成一元硬币的厚度,在干净的锅上焙约2-3分钟,直到蒸腾出阵阵清香之时,取出两片晾凉一些,分别贴在脑后的左右风池穴,用力按揉,每天2次,每次15分钟,头痛很快就能减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