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我的七彩石 2017-03-23

張大千(1899-1983)自擬菜單
大千先生性好客,又嗜飲食之道,其家宴菜式精緻,在友輩中素享盛譽。他自擬菜式,親筆書菜單,赴宴者視此為“墨寶”,多索取留念,故在其創作中,菜單亦自成一項,如此形式未見於同輩書畫家作品中。張大千一生嘗遍美食,自言厨藝更在丹青之上,無論是八德園還是摩耶精舍,家宴菜式之精緻,皆素享盛譽。是份菜單,有葷素菜式十一種。除魚翅、乾鮑外,還包括張大千特別喜歡獅子頭,和大千親自命名的改良川菜“大千雞”。大千對家宴十分重視,往往親手書寫菜單,而赴宴者多將之視為“大千墨寶”而留存,大千好客,賓客留墨寶,可謂皆大歡喜。
釋文:魚翅、合掌瓜、干鮑、芥藍、烏參、豆腐丸子、大千雞、獅子頭、京醬肉絲、炒生菜、清湯。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张大千《獅子石
釋文:獅子石,高三尺餘,在與扇田連界大樹前面山頂上,遠望如我家黑虎。包好裝木箱,空處必須塞緊。住宅前松樹下兩水泥長凳,兩張Sendena搬來者,父所愛者,必須裝箱邅怼K慕帕硌b,座板分裝二箱,謹防跌斷。大樓下書櫃上所有中國書邅怼S蟹藥陀∶嗽娫~一本,焚毀之,不必帶。大樓上梯兩房間內有鐵箱二三隻,內裝裱畫新舊材料全部邅怼S钟写笳掌幌洌‘嬍矣谐幪ㄒ环剑 型,又有圖章十數方。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张大千  墨猿(1980年作)
鈐印:張爰之印、大千居士、摩耶精舍、庚申
題識:瑟瑟煙光暗復明,紫崖東上月痕生。清宵忽聽霜林響,知是蒼猿拗樹聲。六十九年三月寫似書芸賢妹雅賞。八十二叟爰。
上款:“書芸賢妹”即江孫芸(b.1919),無錫人,居北京,家境殷實,和軍政、文藝界人士頗有交往,她的兄長孫立乃大千舊交。抗戰時,隨父母入川,後適民國政要、律師江天鐸之子江梁居。戰後隨外交官丈夫移居日本,後于美國三藩市定居。從小耳濡目染母親烹饌,於是創立高檔中餐“福祿壽”,成為當地飲食業的傳奇。而大千定居摩耶精舍後,1980年她亦回國探望,即獲贈畫作留念。江女士生肖屬猴,1980年亦為猴年,大千以蒼猿為題相贈,且為其名添一“書”字,故題“書芸”,以志數十年舊友之重逢。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张大千  虞美人(乙亥(1935年)作)
鈐印:張爰之印、大千
題識:冰肌自是生來瘦,那更分飛後。日長簾幕望黃昏。及至黃昏時候,轉消魂。君還知道相思苦,怎忍拋奴去。不辭迢遞過關山,只恐別郎容易,見郎難。東坡居士虞美人。乙亥六月二十四日,將有沽上之行,寄此意于豪端云。爰。
張大千的人物畫與其山水花鳥發展所歷階段,最早是出入宋元明清之傳統,隨後入於晉唐,後再融匯古今、脫略窠臼,以無法為有法,成一家之貌。直到1941年入敦煌之前,張大千的人物畫多以仕女為主,且多有早期海派人物大家如錢吉生、費小樓、任伯年等的影響,人物流於纖弱一脈,細柳扶風、削肩瘦臂,庶幾為明清以降傳統的審美風格。不一樣的是,儘管張大千在這些仕女身上投射了他自己的審美規範,但他同時又將這些表現對象置換為自己生命中遇到的種種女性,署款為“乙亥六月二十四日將有沽上之行,寄此意于豪端云”的《虞美人》即此一時期典型風格,其中約略可見其生活中真實女性的面貌。此幅衣領,袖口以金粉勾出蓮花紋、團龍紋,足见大千細膩巧心,亦為同時期画作中极為少见。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张大千  紗麗仕女(庚寅(1950年)作)
鈐印:張爰私印
題識:庚寅中秋後一日,寫寄璧池仁弟香島。友生張爰時在大吉嶺。

上款:璧池仁弟即馮璧池(1916-2009),原名馮棣,別名始平女史,廣東鳳城人,後居美國加州。1938-1942年間師從李鳳公、黃君璧,1948年拜入大風堂,跟隨張大千習畫。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六日,大千由成都飛抵台灣,後暫居香港。在時任駐印度大使羅家倫的接洽下,於翌年一月受印度美術會之邀,在新德里舉辦畫展。展畢,北上大吉嶺,發現此地民風淳樸,環境清幽,遂與妻兒定居於此,寄寓六個多月。據黃天才所述,大千初赴大吉嶺,生活安逸,晨起爬山,晚間作畫吟詩,但幾個月的世外桃源,沒人擺龍門陣,只可藉工作排遣寂寥。大千曾說:「在大吉嶺時期,是我畫多、詩多、工作精神最旺盛的階段,目力當時最佳,繪的也多精細工筆……」期間尤多湧現工筆精絕的作品,可謂在敦煌之後又一次創作的高峰。
本幅紗麗仕女乃是時於印度寫寄愛徒馮璧池(1916-2009),為難得一見的傳神之作。璧池女士,廣東鳳城人,曾居上海、香港及美國加州,先後隨沈厚韶、李鳳公及黃君璧習畫。一九四八年於香港拜大千為師,潛心修習,所作潑彩山水、工筆人物及花鳥盡得大風堂神韻,後於香港、新加坡及菲律賓等地積極舉辦畫展,皆獲好評。多年來,大千每每途徑或居留香港,弟子璧池常伴老師左右,照顧起居,代勞瑣事。千師器重璧池,亦嘗為其寫繪多幅佳構,或為碧池紅荷,或為蔚然山水。
本幅仕女作於一九五零年,畫面只寫仕女一人,佈局明快簡潔,背景略輔以灌木礫石,顯見印度北部山區地貌,亦可看出大千對寫生的重視。大千早年所作仕女,取法明清,形象多為林黛玉般細柳拂風,人物氣質清麗放逸,設色含蓄。敦煌之後,大千所作人物漸漸轉向初唐氣息。而於一九五零年代遊蹤海外後,大千更趨向寫實,針對不同人物,一絲不苟地以不同粗細的線條以及變化多樣的設色,傳達出人物的面容、神情,以凸現物像的精神狀態。本幅仕女以工筆重彩法為之,雖工細卻不板滯,其造型一掃早期張氏仕女之纖細裊弱,呈現出更多沉著飽滿之視覺印象。只見其身著朱紅曳地長裙,腰束藍系帶,衣紋線條流暢,裙擺飄逸輕盈,亭亭玉立。上身雙肩的印度紗麗直垂腰後,既具異域風情,亦顯飄逸出塵;另腰間系帶內繪石綠,和紗麗色調相呼應,對比之妙絕,令畫面敷色鮮麗卻又不落俗氣。又以濃墨細筆勾勒眉目,殷紅口脂與色澤強烈的紗麗相稱,卻絲毫不影響其清麗脫俗,頗富才情的秉性。畫家更一改唐式髮髻層堆上聳,細細繪出絲絲結髮,微卷結於耳後,頭飾石青石綠團花,令其古雅而又極具時代氣息。
一九五一年初夏大千由大吉嶺返港,以愛徒馮璧池香島庭院竹林為背景,又作一幅相若尺寸仕女贈之。這一後作修竹仕女,馮女士一直珍藏於閨中,亦曾臨之。兩張傑構皆以工筆重彩為之,神采氣質亦脫去早期仕女小家碧玉的明清風格。相較之下,後者的修竹仕女,大千以淡赭石色烘托面部,以圓潤有力的黑線描畫蛾眉;腰間褥裙花紋極盡精美,肩披和本幅相近之石綠紗麗,設色略顯絢麗華美,頗有少婦端莊靜謐之感。而本幅仕女膚色粉嫩,以眉宇間淡淡紅暈反襯額頭、鼻部及下巴的留白,烘托出仕女素淨的面龐和自然清秀的眼神。畫家含蓄地用筆用色表露出不同時期人物的氣韻,達到了古人所謂“遺貌取神”的境界,可見其作畫之用心用情。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张大千  仕女
鈐印:大千、張爰私印
題識:張爰。
本幅饒宗頤(b.1917)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丙戌(2006年),選堂題。?鈐印:饒宗頤印、梨俱室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张大千  溪山雨過(丁未(1967年)作)
鈐印:大千、張爰長壽、法匠、東西南北之人、大風堂、大千世界
題識:雨過溪流交響,樹凉暑氣潛消。不是謝公別墅,定應杜老西郊。丁未開歲,用吳天章墨、大風堂自製羅紋紙寫此,拈元人貢性之句題之。爰。
展覽:“大千居士近作展”,香港,1967年。
此幅《溪山雨過》張大千作於1967年,此時的張大千謫居巴西八德園,潑彩技法日益成熟,石青石綠如水墨般自由哂谩1痉嬱洞箫L堂定製羅紋紙之上,是一幅融潑墨潑彩與中國傳統山水畫技法於一體的創新之作。畫面下方全以大千獨有的潑墨潑彩法為之,不見傳統中國山水畫之筆墨意象,幾乎接近西方的抽象畫。筆至畫幅中部,畫家巧妙的以少許筆墨收拾,以暈散的朦朧墨色過渡,畫出下方山石之肌理,樹木之形狀,並引導出山澗小溪款款流動,再加上峰頂頗具中國畫筆韻的點景屋宇,使抽象的畫面又回到具象的山水意境之中。深山中濃郁深邃,氣勢磅礡的翠綠色質沁人心脾。畫家於宇宙大觀有深刻的情感與觀察,下筆為圖,宏偉之氣象自然出於筆端。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齐白石《蟋蟀
鈐印:木人
題識:聞蟲聲,欲逃避,以為紡車也。余少年時不喜紡花聲。白石山翁畫並記。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齐白石 《大吉
鈐印:齊大
題識:寄萍老人齊白石居京華製。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张大千  荷花
鈐印:張爰長壽、張大千長年大吉又日利、法匠
題識:波面出仙妝,可望不可即;薰風入坐來,置我凝香域。大千居士爰,大風堂下。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齐白石  杜陵石印一對
印文:
(一)萬
(二)養園
邊款:白石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傅抱石  乙藜先生詩意(乙酉(1945年)作)
鈐印:傅抱石、乙酉
題識:不求聞達不逃禪,日則躬耕夜則眠。莫道老農宇宙小,三間茅屋一丘田。邇日常寫乙藜先生詩,此幀甚愜鄉意也,即以呈教。傅抱石。
題簽:傅抱石山水。
來源:現藏家得自錢昌照先生。
傅抱石一生作畫摹古維新,秉持中國畫要有生命力的原則,以“氣韻生動”為其最高繪畫標準。他曾述:“寫一幅畫就應該像作一首詩、唱一闕歌,或做一篇散文……使若干名詩形象化,也是非常有興味的工作。”詩人以文字描繪人和事,透過對文字特殊的藝術處理,營造了詩中的情與景,富於畫意;善畫者採其詩意寫畫,將詩的意境與趣味匯入畫的意境和趣味之中,二者雖形式不同,卻為相互融和倚重,一脈相通,以成就王摩詰所語之“畫中有詩”。
本幅作於乙酉1945年,呈教上款乙藜先生,即傅抱石摯友錢昌照(1899-1988)。錢氏字乙藜,出生於江蘇常熟鹿苑鎮顯貴家族,其與清末翁同龢家為世交。其父錢荃琛,與清末實業家張謇交好,並熱心於圍墾種植、興辦工業。其母龔氏乃龔自珍孫女,深明大義,錢父空難後變賣田供錢昌照求學。而後錢氏負笈越洋,於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與牛津大學學成歸國。而後從政,歷任國民政府秘書、教育部次長、國防設計委員會(後改名資源委員會)秘書長等職,並曾多次參加政府派出之考察團赴英、美、日,主張實業救國,為上世紀建立中國重工業之奠基人。
錢氏知識淵博,作詩造詣甚深,曾任中華詩詞會第一任會長,並出版詩集,嘗一時興會,筆到詩成。其作詩不喜「詩體過拘格律」,認為「晦澀冗長讀亦難」,應以「簡要精通」為上。由於其酷愛書籍詩畫,四十年代與時居陪都之藝文界人士多有交遊,其中與傅抱石詩書互答,情誼甚厚。早於1943年,畫家始作「竹林七賢」相贈錢昌照夫婦。而據現存世之畫作可知,傅抱石愛讀乙藜先生詩,亦深為其富於形象性及藝術性之詩詞所感染,曾多次擷取其所作一兩聯加以演繹入畫,充分表達了詩詞意味,令兩者相互潤色,融為一體。本幅亦作於乙酉年重慶金剛坡時期,題「邇日常寫乙藜先生詩」,以錢氏七言絕句入畫。只見本幅構圖佈局簡潔,緊扣詩意,清晰地令觀者聚焦於老農恬靜耕作之態。背景用以淡墨團塊處置,切合鄉間空曠悠遠之氛圍;前景樹木看似恣意吖P而成,卻流暢富有彈性,果斷率意;而人物及三兩茅屋以黝黑細緻的線條進行整飾,抒寫出老翁愜意而平淡天真的生活境界。畫家以墨色為主調,精妙地捕捉出人物神韻,於方寸空間中營造出詩中不求聞達不逃禪之意境,技法樸素,卻譜寫出一首感人而自感的闕歌,意思無窮矣!同年大暑,傅抱石又作尺寸相若之「陌上」,以錢昌照絕句“此去野塘不多路,依家即在野塘西”入畫,寫二童子於陌上結緣。傅抱石與錢昌照詩畫酬唱,相互生發,堪稱知音耳。
抗戰勝利後錢、傅同住南京,常常邀約好友於暢懷豪飲。一九四七年,時任資源委員會委員長的錢昌照與蔣介石對於國家發展方向相悖,惟有辭去職務,於1948年出國考察工業生產。作為技術專家、政界人士,錢氏且多關心文化界發展,遂請徐悲鴻作大小冊頁以便出國展覽一用。由於徐悲鴻身體欠佳,大冊頁請傅抱石、齊白石、張大千、陳之佛、黃君璧、謝稚柳完成。其中現存傅抱石所寫之三開,既於2014年中國嘉德錢昌照伉儷專場拍賣會中釋出。雖未以錢氏夫婦為上款,卻均為精意之作。更值得一提的是,翌年傅抱石寫寄好友張蒨英之長函所述,錢氏曾於考察英國之時為其奔走牛津大學教席一職,字裡行間深感傅抱石對其真摯感恩之心,亦感錢對摯友所托竭其所能,足見其二人相交之深。五十年代,傅抱石還為錢氏詩詞「從洛川赴延安途中」繪“延安寶塔”,以長題詳述作畫經過。1963年,即便二人分隔兩地,畫家又以錢氏新詩“夕陽欲下故遲遲”為題,繪成扇「郵呈乙藜先生」,締結兩人多年友誼之佳話 。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傅抱石  蘭亭雅集(乙酉(1945年)作)  34.5 x 40 cm. 13 1/8 x 15 3/4 in. 約1.2平尺
鈐印:抱石大利、抱石得心之作、樂夫天命
題識:乙酉九月初十,傅抱石畫。
來源:本幅為法國外交官家族舊藏,得自駐華法國外交官田友仁先生(Mr.Hugues jean de Dianous,1914-2008)。
1942年以來,傅抱石於成都、重慶幾次的畫展和聯展令其聲譽迅速傳播開來,傾囊爭購者除藝壇學者及政要名流外,亦有外國駐華使館人士。從現存所見畫跡中,可見傅氏與法國外交官田友仁(Mr. Hugues Jean de Dianous,1914-2008)及其夫人愛明之往來最為密切。田友仁及夫人愛明精通中文,儒雅博學,漢學造詣深湛,對于傅抱石畫中之歷史性,以及其藉宣傳中國古代民族精神而鼓舞當代青年的意義十分認同。兩家相交期間,傅抱石屢次奉贈經意之作于田氏夫婦,或引其為人物主角寫生,或撿自詡得意之作補題而貽。與本幅同為乙酉之「夢百合山圖」,乃傅抱石據田氏夢憶與家人登故鄉里昂百合山而作,以解其思鄉之情,種種因人成畫的待友之道印證了二者友情甚篤。
本幅為法國外交官家族舊藏,亦得自田友仁。田氏于法國里昂長大,在當地聖約瑟夫天主教中學與現藏家父親有同窗之誼。而後,其於1945年至1950年駐華,始任使館三等秘書,1945年駐節戰時陪都重慶。戰後派駐南京、昆明、南寧,後于海口市晋升為領事,1950年返法。而精研理科的昔日同窗則進入航空航天領域。遠泊他鄉之時,田友任所到之處必與友人鴻雁往還互述近況,以解思鄉之情。兩家得空時即于巴黎相聚,情誼非常。田氏亦為摯友幼子教父,而現藏家作為晚輩,承其衣悖:途ǘ十多種語言的田氏請教古埃及及拉丁語,受益頗多。本幅作於乙酉1945年,尺幅雖小,然方寸天地間人物多達三十餘人,造型神態各異,引壺殤而互酌。從「列座兩岸」的近景及擴及後方林蔭間的朱紅亭子,造化萬千,極盡精微之妙,細賞讓人拍案叫絕。其中,人物位置、樹石及遠景中蘭亭的安插都經過畫家端詳審度而為之,令畫面層次分明,粗中有細,引人入勝。葱蘢的草樹將畫面一分為二,吖P瀟灑酣暢,將惠風和暢之中這千年聖事的意境融入無聲畫面之中。茂林修竹中名士們神態各异,引壺殤而互酌。而曲水上則烟混F鎖,只見那紅觴點點,順水而下,可謂是傅抱石“亂頭粗服之中並不缺少謹嚴精細“之作。同年歲暮傅抱石亦作有一本同尺寸同構圖「蘭亭雅集」,後題贈「愛明夫人」。此本作於同年九月初十,為同題材所見較早的一本,或為蘭亭題材的濫殤之作。
魏晉風流
——傅抱石《蘭亭修禊圖》品評
文/萬新華
蘭亭,若空谷幽蘭,棲於紹興西南蘭渚山,修竹青青,溪水潺潺,煙雨濛濛,如夢如幻,散發著江南的靈秀詩意。一縷輕風拂過,泥土芬芳,山水清音,似琴瑟和鳴,文氣雅韻交響瀰漫。行走在山陰道上,漫步於蘭亭竹徑,往往情不自禁,悠然心動……
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節,會稽內史、右軍將軍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42位文士賢達,集聚蘭亭,作修禊之會,分坐曲水之旁,借宛轉溪水,以觴盛酒,置於水上,一邊喝酒一邊吟詩,時發表時評,即興寫下詩篇37首,後編輯《蘭亭集》,推舉王羲之寫序。王羲之乘興揮寫《蘭亭集序》,文採燦爛,翰墨流溢: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怏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修禊,源於周代的一種古老習俗。上巳日,人們相約到水邊沐浴、洗濯,借以除災去邪,古稱“祓禊”。隨著時間的流逝,修禊逐漸演變成古代文人雅聚的經典範式。後來,蘭亭修禊則成為歷代畫家行諸於圖的重要畫題,經久不衰,傳承著千年文脈之余緒!
1942年春,傅抱石為迎接中華全國美術會年會暨“三三美術節”,通過綜合研究古人畫作、史籍,費六天之功慘淡經營,創作了《蘭亭修禊》,這大概是他平生第一次從事蘭亭題材之繪制。9月22日,他為即將在重慶夫子池舉辦的個人畫展作序,扼要說明了自己的畫題來源:
(一)擷取自然、(二)詩境入畫、(三)歷史故實、(四)臨摹古人。他特別指出,第三條路線是他人物畫創作的主要路線。因此,他選取以古代中國最為著名的歷史故事為題材,用他自己的話說,“書畫家最堪吟味或可紀念的故事或行為”“出之以較新的畫面”,逐一圖像化,保存著濃厚的“史味”,希企通過向山水畫中注入某種情節、某種情感的方式,給程式化的傳統山水畫注入新的活力。於是,諸如“淵明沽酒”“東山逸致”“羲之觀鵝”“蕭翼賺蘭亭”等高古題材,成為其抒發情感的工具,表達了對古代高人逸士的理解與共鳴,充分展現出中華民族高貴的精神和博雅的氣質。在這篇創作隨筆中,傅抱石特別舉例《蘭亭修禊》的創作:
譬如《蘭亭圖》,是唐以來的人物畫家的拿手戲,北宋的李公麟、劉松年乃至明季的仇英,都精擅此題。據各種考證,參加蘭亭集會的人物,有畫42個的,有畫27個的,這因為王羲之當時沒有記下到會的姓名,所以那位是誰,究有多少,無法確定。我是大約想,畫33個人,曲水兩旁,列坐大半。關於服裝和道具,我是參考劉松年。就全畫看來,從第一天開始,到第六天完成,都未嘗一刻忘記過這畫應該浸在“暮春”空氣里,我把蘭亭遠置茂林之內,“惠風”雖不敢說畫到了“和暢”,然一種煦和的天氣,或不難領略的。
對於《蘭亭修禊》的經營,傅抱石可以說是殫精竭慮,研究不可不謂深入。在後來的數年間,他津津樂道,不斷揣摩,或冊頁,或扇面,或橫幅,一再創作。
乙酉重陽次日,也即1945年10月15日,傅抱石創作完成小幅《蘭亭修禊》,生動再現蘭亭雅集圖景,描繪人物27人、侍僮5人,從列座兩岸的近景及擴及後方林蔭間的朱紅亭子,茂林翠竹,曲水流觴,一派惠風和暢、清幽明淨的暮春美色。畫面中,人物約分10組,三三兩兩,或多或少,近遠皆有,不經意地安排於樹篁之間,表現出一個咫尺千里的山林佳境。“竹蔭滿地清於水,蘭氣似風靜若人。”蘭亭隱於左上一隅,蒼松扶疏,幽篁婆娑,石橋橫溪,間以清流急湍,映帶左右,水上紅觴點點,兩岸文人雅士分列曲水兩岸,有的酒酣起舞,有的迎流低吟,有的吟詠嘯傲,有的靜聽曲水聲,有的山陰道上行,情態各異,顧盼有致,率意縱歡,完全沉浸於恍如夢幻的迷人春色之中,突顯出晉人灑脫不羈的飄逸風度,真所謂“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有目共睹的是,以歷史人物故實與山水畫相結合是傅抱石的繪畫習慣。這裡,他充分表現了蘭亭雅集流觴賦詩的盛況,人物、景物參差錯落、層次分明,節奏韻律拿捏到位,空間寬闊,內容豐富,佈置合理,充分賦予蘭亭修禊以全新的意境。這裡,樹木用筆瀟灑,用墨酣暢,收放自如,濃淡、乾濕之間盡顯勁松修竹的秀拔之姿。而人物從造型、開臉以至衣飾細節,寫來精微,各得其神,線條爽利,設色淡雅,渲染微妙,皆細緻縝密,將高人逸士放浪形骸的神韻表達得惟妙惟肖。這種人物與山水互為映襯得對比趣味,引人入勝,正好印證了傅抱石在《壬午畫展自序》所說的一句話:“我對於畫面造形的美,是頗喜歡那在亂頭粗服之中,並不缺少謹嚴精細的。亂頭粗服,不能成自恬靜的氛圍,而謹嚴精細,則非放縱的筆墨所可達成,二者相和,適得其中。我畫山水,是充分利用兩種不同的筆墨的對比極力使畫面‘動’起來的,雲峰樹石,若想縱恣蒼莽,那麼人物屋宇,就必定精細整飭。根據中國畫的傳統論,我是往往喜歡山水、雲物用元以下的技法,而人物、宮觀、道具,則在南宋以上。”的確,傅抱石創作《蘭亭修禊》堪稱精心。
眾所周知,傅抱石擅長美術史論研究,熟稔文學故實,仰慕古代高人逸士,習慣以歷史典故、文學名篇為題材,化奔放的衝動表現為想象的馳騁,以自由灑脫的筆墨向人們敘述著古老中國的文化精神。在一系列的蘭亭圖像中,傅抱石與古人晤談,心摩手追,用精湛的筆墨演繹出一幅幅精彩的畫面,真切地完成了與王羲之、謝安等人心靈上的時空對話,抒發了深邃悠遠的歷史感懷。
早年,傅抱石飽讀詩書,以《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之句鐫刻壽山白芙蓉朱文方印“抱石得心之作”,爽利勻整,反映了超然率真的美學趣味。他還擇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句“聊乘化似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篆刻朱文隨形印“樂夫天命”,勁朗古拙,表達了質樸自然的人生觀念。後來,他時常在一些銘心佳作上鈐蓋“抱石得心之作”,而在若干魏晉故實畫上鈐蓋“樂夫天命”,儼然深化了作品的思想主題。在《蘭亭修禊》上,傅抱石也不例外地鈐蓋“抱石得心之作”“樂夫天命”二印,可見其對創作應該十分滿意。
顯然,傅抱石心系蘭亭,深切理解高人逸士,故不僅僅在於故實場景的簡單描繪,而是在思想上達到與古賢息息相通,以天縱之才將蘭亭修禊、曲水流觴表現得熱鬧非凡,濃墨纖毫間盡現浪漫才情。當然,這一切離不開他對歷史的鑽研和精神的體悟:
我比較富於史的癖嗜,通史同喜歡讀,與我所學無關的專史也喜歡讀,我對於美術史、畫史的研究,總不感覺疲倦,也許是這癖的作用。……我對於中國畫史上的兩個時期最感興趣,一是東晉與六朝(第四世紀—第六世紀)……前者是從研究顧愷之出發,而俯瞰六朝……拙作的題材多半可以使隸屬於這兩個時代之一。處理這類題材,為了有時代性,重心多在人物,當我決定採取某項題材時,首先應該參考的便是畫中主要人物的個性,以及佈景、服裝、道具等等。這些在今天中國還沒有專門的資料,我只有鑽著各種有關的書本,最費時間,就是這一階段。
因此,《蘭亭修禊》絕不是一般的山水人物畫,而是真正意義上的魏晉風流,寥寥數筆,古意盎然,又不乏天真趣味,富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傅抱石創作《蘭亭修禊》,雖時空相隔千年,然心手相應,精神相契,傾注著對自然生命的深刻體悟,流淌出悠遠的人文關懷,著實令人著迷!
紹興名士徐生翁晚年曾為“流觴亭”撰聯:“此地似曾游,想當年列坐流觴未嘗無我;仙緣難逆料,問異日重來修禊能否逢君。”如今,相逢王右軍已無可能,但我們能從傅抱石《蘭亭修禊》遙想當年,翠竹茂林之間,高士們飲酒唱和,伴著爽爽微風和潺潺曲流,如清音繞梁,思緒漫浸,好不愜意!
悠悠萬古心,不知不覺沉醉其中……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徐悲鴻 (1895-1953) 紅葉喜鵲(壬午(1942年)作)  70 x 28.5 cm. 27 1/2 x 11 1/4 in. 約1.8平尺
鈐印:徐
題識:壬午歲闌。悲鴻寫。
來源:現藏家直接得自畫家本人。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吳湖帆 (1894-1968)  春嶺晴莊(乙酉(1945年)作)  133 x 67 cm. 52 3/8 x 26 3/8 in. 約8.0平尺
印:倩盦
題識:春嶺晴莊。仿夏圭筆,秉甫先生雅屬。乙酉夏,吳湖帆。
來源:香港拍賣會1989年,第60號拍品。
上款:“秉甫先生”即沈鈞儒(1875-1963),字秉甫,號衡山,浙江嘉興人,清光緒進士。曾留學日本法政大學,並加入同盟會,參加立憲邉雍托梁ジ锩铝τ谛挛幕動,為著名國民黨“七君子”事件之首。新中國成立後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著名政治家、法學家。
吳湖帆先生山水畫稱著於世,他上接宋元,下溯清初四王,對吳門畫風浸淫亦深,尤擅文唐兩家。他的畫藝最盛於四十年代,筆法精嚴,用色清麗,細謹之余,復攝文人逸氣,獲藝林仝道推重。本幅《春嶺晴莊》創作於1945年,是年吳湖帆52歲。作品佈局規整,奇峰相疊,重岩相扣,有高聳奇雄之勢。畫中山腰陡林密攏,蒼松遍植,崖壑間飛流直瀉,林木間茅舍掩映。中景一座山峰聳峙,山谷中瀰漫著出岫的白雲,煙波浩渺。全畫結構經營細意,但虛實、寬緊以至位置遠近的關係,交待清晰精准。至於色彩層層之渲染,墨色相互滲透,令層次變化微妙,畫家把空靈的留白轉化為浮動的白雲,幾度渲染後,虛實漸明,留白之處經水墨濡化映襯,成為浮動翻飛的雲霧,呈現出幽邈之境的景象。加深了筆下狀物的質感以及視覺上空間距離的效果。畫面景物布排極盡丘壑之美,極具傳統意味,筆筆有出處,又筆筆出新,設色文雅,風格清靜雅逸,為吳湖帆盛年山水畫精品。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黃賓虹 (1865-1955)  江潯臺閣(1947年作) 約3.1平尺 
鈐印:黃賓虹
題識:江潯山矗一臺高,曲罷松風人去遙。欲覓賞音雲水上,澄虛惟見石岧嶢。印雪先生屬粲,丁亥,賓虹年八十又四。
來源:香港1983年秋季拍賣,編號18號。
上款:“印雪先生”即馮祖祺(1895-1964)。字印雪,號乙庵,廣東南海人,活躍於澳門文學界,著名詩人、教育家、書法家,為高劍父摯交弟子。
此幅《江潯臺閣》為黃賓虹八十四歲創作,作品以積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層層深厚,氣勢磅礡,十分挺拔,使畫面上升到一種渾厚華滋的境界。畫面用點染法將石色的朱砂、石青、石綠厚厚地點染到黑密的水墨之中,“丹青隱墨,墨隱丹青”,水墨與青綠融合,畫面的朦朧融洽更接近江南山水的韻致,筆與墨一片化境。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张大千  遠浦歸帆(1972年作)  約16.6平尺
鈐印:環蓽庵、蜀郡、張爰印、大風堂、大千世界、得心應手
題識:六十一年壬子冬日,海雲仁兄自紐約來金山,觀予砥昂博物館四十年回顧展,居環蓽庵十日,日夕縱談笑樂,為二三年所未有。為作此畫,亦二三年來所未有也。大千居士年七十有四。
上款:“海雲仁兄”即大千愛廚樓海雲,燒得一手好菜,曾追隨大千七年之久。大千屢有精作見贈。
1972年11月,「張大千四十年回顧展」在舊金山砥昂博物館舉行。是時大千已去國二十年,但展覽的轟動,同時得以和一眾老友相聚,為大千帶來莫大慰藉。展覽期間,張大千昔日在「八德園」的大師傅樓海雲從紐約趕赴舊金山捧場。此後一連十日,居住在大千位於舊金山的居所:環蓽庵。兩位老友暢敘往事,「日夕縱談笑樂」。
樓海雲堪為大千知己故交,燒得一手好菜,曾追隨大千七年之久。後因董浩雲在紐約金融區開設「四海餐廳」力邀其任主廚,大千方慷慨禮讓。此番故友相見,大千興致頗高,遂為其潑墨揮毫,作此難得一見的巨幅山水。
此幅堪為張大千七十年代潑墨巨製,尺幅碩大,極為罕見。從畫面和佈局看,大千故國神遊,畫中所繪或為蜀地長江風光。畫家潑墨於極罕有乾隆高麗紙上,再皴擦收拾細節。畫中斷崖墨團積疊,濃郁幽深,複薄施赭石、花靑。從設色和墨襯的對比,可見畫家於《畫說》中提及的以色襯光的手法已入化境。此作雖以潑墨作底,卻以細筆收拾,回歸至古典傳統之具象風格,於雄渾的巨幅山水中,再現傳統皴擦筆法與深厚的古典功力。
事實上,也正是在從巴西搬到加州之後,或是加州更多華僑的審美需求,張大千的潑墨潑彩風格,與傳統中國畫風有更緊密的結合。在潑墨的基底之上,呈現更具象的筆墨元素與形象描寫,巧妙地化解了抽象與具象的藩籬,將兩者結合得天衣無縫。而此幅作品,恰是大千此番探索之明證。
《遠浦歸帆》基本上回歸到傳統山水意境,山川清曠,雲氣蒸騰,此中氣息應是得自對董巨「雲山畫派」之追摹(如作於1946年的《溪山書屋》);而山體所遍布的不拘於一家的細密皴法,近景古木之虯曲蒼勁,又與早年效仿石濤,後取法王蒙有著必然的關聯。在潑墨的基底中,毫不突兀地顯現出大千深厚的古典功力。沿著老筆披紛,大開大闔的精彩筆觸,與橫亙的山勢煙嵐,見雲水飛動、豁然開朗。又從遠至近布雲帆點點,沉靜外有靈動之姿,雄渾中生清遠秀麗。大千取古今筆意,融雄放氣象,成此清淨靈動的磅礡雲山。
在當年的「四十年回顧展」中,大千親撰序文,回顧藝術生涯中的精進與「丕變」。從這幅巨作中,我們可以看到畫家如何從臨摹追仿到破色破墨,從「唯恐不入」到「唯恐不出」,繪畫技法與表達方式不斷豐富和變化的一個過程,也可以看到傳統中國畫學的深厚根源,與古典繪畫的內涵如何在他的創作中一以貫之。大千本人亦對潑墨法的來源闡述得非常清楚,「破墨法固我國之傳統,特人久不用耳」。畫家不願意將「潑墨」視為創新或變革,更矢口否認西方抽象藝術的影響,而更願意理解為對古典繪畫的發掘和回溯,實則與早年臨仿摹古相承接連貫,成就其「集大成」的筆墨語言體系。故畫家晚年逐漸回歸於「細潑細筆」,潑寫之間,全無框架壁壘,所謂「辟混沌手」,是為「得心應手」。
從這幅闊逾兩米的巨幅山水中,畫家的探索、回顧,梳理以及與老友相見的盡興暢懷,體現得淋灕盡致。作此幅時,畫家年逾古稀,卻似乎全無力有不逮之跡,可見所費體力與心力。大千亦頗為自得,自題此幅「亦二、三年來所未有」。大千對傳統的反芻與回望,對故國的湖山之思,成就此番曠渺無盡的磅礡雲山。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张大千  黃山藏雲洞(戊寅(1938年)作)  約2.7平尺
鈐印:張大千、大風堂、兩到黃山絕頂人
題識:黃山藏雲洞。以宋人沈子蕃緙絲法為之。谷聲老長兄博笑,戊寅十二月,大千爰。
上款:“谷聲老長兄”即嚴谷聲(1889-1976),蜀中天一閣“賁園書庫”主人,著名藏書家,大千摯友。
本幅上款“谷聲老長兄”乃著名藏書家、版本目錄學家、金石書畫鑒藏家嚴谷聲先生,為大千摯交,喜結天下各界人士,居“蜀中天一閣”賁園。此居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邵力子、沈尹默、于友任、謝無量等名士皆為其座上客。賁園乃嚴谷聲尊人嚴雁峰所建。自清雍正入川,開拓鹽業致富,對書之愛不惜財務,搜羅善本古籍,成立“賁園書庫”于成都,藏書數十萬冊,質量精良,聞名海內外。養子嚴谷聲繼其志,重於將所藏為用,令賁園藏書為可資查證的依據,以此培育了大批學者。大千寫寄謝稚柳一九三九年信件中稱嚴谷聲“為湘綺門人”、“好讀書與藏書,今海內藏書者,嚴亦居其一”。
本幅作於一九三八年末,是時大千為躲避戰亂逃出北平,輾轉上海、香港、桂林等地,後偕眷四十餘人居嚴氏賁園兩年之久。二人早於一九三五年結緣,屆時四川軍閥割據,嚴氏前往上海、天津及北平避難,期間經友人介紹認識為賑濟黃河水災於中山公園舉辦畫展的大千,談詩論畫,相見恨晚。 而後,嚴氏不遺餘力為大千赴敦煌籌款、協助其舉辦畫展。而大千亦以多幅精作回饋友人,如《西園雅集園》、《楊貴妃戲貓》等。李瑞清曾謂大千語「黃山看雲,泰山觀日,實屬平生快事!」,自後大千壯遊黃山,嘆黃山之奇,並成就了筆下眾多精作。此幅作黃山雲際峰上之藏雲洞,以爽利線條勾勒山澗峭壁,佈局高遠,構圖簡約,敷淡彩,極素潔。然大千謙稱以沈子蕃緙絲法為之,卻窮理之熟,褪穠彩匠氣而師法自然。只見山巒拔峭,峰頂雲氣縹緲,高士仰首倚石而觀,慨嘆黃山形色活矣。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张大千  黃山紀遊(戊寅(1938年)作)   約5.3 平尺
鈐印:張爰、大千大利
題識:朝發西湖邊,暮就湯池宿。人生一世間,忽如轉奔轂。途中豈無山,雖好不留目。況復車隆隆,吟思擾難續。嘗言倪黃畫,落紙閒意足。我今縛塵勞,何以遠囂俗。譬之榆枋鳥,終不望鴻鵠。愧謝容成君相攜遐矚。戊寅七月,寫前歲遊黃山宿湯口一首。張爰。
大千實踐石濤和尚之「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壯志,數十年遊遍海内外名山大川,從真情真景中搜尋繪畫源泉,將百川奇景納之於胸,為晚年獨創潑彩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其一生引以入畫的山岳,當數黃山為最。此幅作於一九三八年,據題識紀遊大千前嵗第三次偕謝稚柳赴黃山,其間適逢徐悲鴻和藝術系學生往黃山寫生,遂同行遊玩,並宿黃山門戶湯口鎮。黃山山川靈秀,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五絕聞名古今,隨取一景,足以入畫。大千嘗繪黃山,或寫山巒云霧繚繞,或寫其嶺上奇松跌生,本幅則以山麓湯口為視角,觀黃山容成峰。容成峰位於黃山天海區,為黃山36大峰之一。相傳黃帝重臣容成子曾於黃山修道時,以此峰為休憩之所,遂以其命名。只見本幅遠景中,山嶺巨嶂巍峨奇秀,雲氣滃鬱,盪氣迴腸;近景奇峰山麓遠離塵囂,甚愜意也。大千對黃山情有獨鍾,為其作詩難以計數,而本畫幅中題詩於此幅僅見,尤為特別。詩中慨嘆吾等俗士嘗為世間物所滯,何以於勝景中追求優遊自得之心,題詩「愧謝容成君相携遐矚」,寫畫家及友人駐足湯口,仰觀黃山容成峰之狀,詩畫合一,自得其趣矣。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齐白石  一百二十高壽圖約4.2平尺
鈐印:齊大、年高身健不肯作神仙
題識:一百二十高壽圖。客索畫欲為長者壽,余以此幅應之,觀者稱善。白石並題記。
白石作畫是於寫生的基礎上,從全局著手,既簡明扼要,一絲不苟地將生活中樸實無華的事物呈現於紙上,又賦予了畫家本身對事物的情緒,令人不免為所描繪之物動容,而生愛憐之情。本幅巧取一柏樹、二石,寓意一百二十高壽寫贈友人,翠柏虯曲蒼勁,頑石憨態可掬,畫面超凡脫俗,令人驚嘆白石翁作畫之韻味。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齐白石  大富貴  約3.2平尺
鈐印:老白
題識:大富貴。三百石印富翁,白石老人八十八歲時作。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林風眠 (1900-1991)   秋山幽居(70年代作)   約1.1平尺
鈐印:林風眠印
題識:林風眠。
《秋山幽居》作品墨色濃重,境界晦冥,猶如彤雲密布、夜色初臨或黎明未開之時,在陣陣雷鳴中所望見的山景,雲霧飛動,連山石林木也呈奔騰之勢,好像埋藏著的原始生命力爆發了出來,溢於畫幅。70年代末,林風眠以黃山作畫,並沒有表現雲海的縹緲、山峰的青翠、境界的幽深,而是以粗獷的筆觸、熱烈的色彩描寫山間燦爛的晚照,表現出一種痛快淋灕的恢宏氣象。這是林風眠對黃山印象的抒寫,也傳達了他歷經“文革”劫難之後,在新時期新環境所獲得的生命感受。
林風眠創作《秋山幽居》時,無論個人境遇還是社會氛圍,都已完全與五六十年代不同。同一時期眾多色調明麗,用筆輕松的作品,凸顯其進入了創作生涯的又一個高峰。遠山近坡,群峰雲霞,林木小屋,無不統一在赤橙黃綠四色的基調中,隨大師的畫筆恣意徜徉,悠游自在。中國山水畫大寫意的精髓,在來自異域的表現形式中得到了淋灕盡致的發揮。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张大千  仕女(癸巳(1953年)作)  約0.6平尺
鈐印:張爰私印
題識:癸巳春日,寫與靈琰世講,張大千爰。
為何靈琰女士舊藏,乃張大千為旅美紡織設計家何靈琰女士所作。何氏為中華民國中將何競武之女,徐志摩和何將軍於浙江海寧有同窗之誼,徐志摩和陸小曼婚後亦收何靈琰女士為義女,曾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同居滬上,疼愛有加。何女士曾從錢鍾書習詩,趙尊岳學詞,並拜張大千、王己遷門下學畫,並鍾情於京戲,旅美後,曾於紐約參加白馬文藝社,並極力於海外推廣京劇票社,作出卓越貢獻,更於九十年代多次回國與當地戲曲團連著登台表演。大千旅居美國多次,於紐約、舊金山等地舉辦畫展,期間多次寫贈佳作於靈琰女士,或為山水手卷,或冊頁,均為難得精彩小品。此件仕女以白描為之,寫仕女側倚遐思中,雙目清秀,面龐豐腴,施墨色寫髮髻,和淡髮之髮簪相對比,凸顯女子高雅大方之氣質。筆法上如行雲流水,用線細柔如絲,簡潔而毫無繁冗多餘之筆,靈動卻不失剛健柔韌之氣。全幅“遺貌取神”,刻劃出了女子之綽約姿態,極為溫婉可人。《靈湖小筑》是題贈何氏喬遷新居,因新居面對一泓湖水,故題曰“靈湖小筑”,靈與臨諧音,且融入何氏芳名,可謂匠心獨摺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张大千  靈湖小築
鈐印:張爰之印、大千居士
題識:爰翁為靈琰仁弟題。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张大千  天香國色(1976年作)   約1.4平尺
鈐印:張爰之印、大千居士、丙辰
題識: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六十五年十月寫於臺北,爰翁。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馮康侯 (1901-1983)  白芙蓉印章三方(乙酉(1945年)作)  
題盒:水精盤奉白芙蓉,聞妙香室藏白夫容精品,為錄蔣山卿句。鄧爾疋。?鈐印:爾疋。
印章:
(一)唐紹元印。邊款:四靈印,意在吉祥,因刻誌少泉三兄壽。乙酉五月,康候。
(二)好讀書不求甚解。邊款:少泉兄屬刻陶彭澤語,乙酉春,康侯仿石如兼吳趙兩家意。壽山産石校攒饺乜訛榧眩|結,極易奏刀。陶公劍秋蔵石數十年,無石不備蓄,芙蓉特富。少泉兄亦有石癖,屢求不獲,卒以杯酒易來,是亦印林中之佳話也,康侯並記。
(三)唐紹元藏書印。邊款:祥凝仿牧甫有入處,辛卯二月。
上款:唐紹元,字少泉,齋號聞妙香室,廣東香山人。
說明:馮康侯於邊款所提及的陶劍秋,廣東番禺人,民國時期著名收藏家。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张大千  策杖行吟(甲辰(1964年)作)  約3.0平尺
鈐印:甲辰、張爰私印、大千唯印大幸
題識:景椿仁兄別數年矣,重晤台北,握手欣然,共慶無恙。頃又將別去,為寫數筆,離緒滿襟,不能結構,為悵恨也!弟張大千爰。
說明:此幅乃竇景椿舊藏。
竇景椿舊藏(編號232-234)
竇景椿(1913-1989),甘肅敦煌人,青年時代曾任監察院院長于右任機要秘書,後當選為行憲國大代表。曾于1941年全程陪同于右任視察西北各處,行至敦煌正遇張大千一行。自此与張大千結緣,大千于敦煌作畫期間,即長期在竇府居住。後由竇景椿代表執筆草擬《設立敦煌藝術學院以保護研究敦煌莫高窟藝術》之提案稿。1942年,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竇景椿代表與張大千同列籌備委員會委員。此組專題即是徵集自景椿代表後人。一件大千先生1964年所作,竇、張二人歷經顛沛,他鄉重遇故知,未料又將離別,個中情懷,感人至深。此專題中亦有于右任為景椿代表及夫人竇胡金茹女士(b.1926)所作書法,用筆流暢灑脫,堪稱佳作。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张大千  樹下高枕圖(1977年作)  約3.6平尺
鈐印:張爰之印、大千居士、丁巳
題識: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六十六年元月,志生仁兄雅正。大千居士爰。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齐白石《富貴長至約1.5平尺
鈐印:齊大
題識:白石老人寫生。
題簽:齊白石富貴長至
來源:紐約1990年春季拍賣會,第228號拍品。
牡丹被譽為花之王,是因為它色彩濃艷,具有一種富麗堂皇、雍容華貴的品質。宮廷藝術和民間藝術中,往往以牡丹象徵富貴,齊白石出身農家,學文人繪畫,他的作品既吸收了民間藝術的真率強烈,也把握了文人藝術的寫意抒情。此幅《富貴長至》構圖飽滿,以仰視的角度拉長了牡丹枝莖的高度,從而在簡約的空間里體現了牡丹花中之魁的高貴姿態,墨筆揮就的山石作為背景,瀟灑酣暢,淋灕盡致,襯托出牡丹的華貴端雅,沒骨花卉進以大筆點染,濃淡相宜,花瓣層次迭現,濃墨幾筆點出花蕊,極為生動,充分體現出白石畫風的趣味與勁朗。牡丹花卉的葉子取其近似之態,而不是刻板於細微特徵。整個畫面形色濃重明快,彷彿生氣撲面,具有較強的視覺感染力。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胡也佛  仕女(庚寅(1950年)作)  
鈐印:也佛、大空堂、寫生
題識:懷琛先生新厦落成誌喜,庚寅元旦,也佛。
說明:懷琛先生或為尤懷琛,蘇州一代名醫。
[转载]2016秋嘉德香港:齐白石、张大千等近代名家画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