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子最怕的武器:打满抗战全场的ZB26系列轻机枪

 老黄牛的书馆 2017-03-23

机枪由于其强大的火力持续性,从诞生之后逐步成为了步兵作战支援火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早期的机枪体积重量很大,只适用于防御战和阵地战,不适合运动战和步兵进攻使用,在二十世纪初,各国为了满足步兵行进间火力支援的需要,开始研发缩小减重的新型轻便机枪,而之后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多款新型机枪亮相,如丹麦的麦德森轻机枪、法国的哈气凯斯M1909轻机枪、绍沙M1915轻机枪、英国的刘易斯轻机枪,使得这种新型武器迅速接受了实战的考验,相对于重机枪沉重硕大不便搬运来说,轻机枪的高机动性使其成为了步兵班组手中极具效能的进攻型轻武器。

一战结束之后,由于轻机枪展现出的优势,所以各国并未停止轻机枪的研发,基于实战中获得的经验,各种新型轻机枪纷纷出现:法国的哈气凯斯M1922轻机枪、英国的维克斯伯斯尔轻机枪、日本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比利时的FN 勃朗宁轻机枪等。刚刚从奥匈帝国独立出来的捷克斯洛伐克,由于一战时期是奥匈帝国的武器供应中心,所以该地区的钢铁加工、机械制造和军火工业非常发达,在完成国内制式武器标准的统一之后,捷克开始着手建立本国的军事工业体系,重组国内军事力量。而作为军火制造大国,对于新型轻机枪的研发,捷克自然不会甘于人后,1923年捷克斯洛伐克军方将轻机枪作为班组支援武器,并加紧了自主轻机枪的研发。次年,在布尔诺捷克国营兵工厂,原捷克布拉格兵工厂的设计师瓦茨拉夫.哈力克和他的两个弟弟弗兰迪塞克.哈力克,伊曼纽尔.哈力克在布拉格I-23机枪的设计基础上进行改良之后,一款名为VZ24的轻机枪被成功研发出来,随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决定采用VZ24作为制式轻机枪进行 批量生产,布尔诺捷克国营兵工厂在1925年末开始量产,1926年捷克斯洛伐克军方开始进行试验列装,VZ24获得了试用部队极高的评价,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1926年9月,新改进的产品开始正式生产,厂方将其定名为ZB26轻机枪,军方制式编号为VZ26轻机枪。

▲ZB26轻机枪



▲ZB30轻机枪


ZB26轻机枪使用毛瑟7.92X57毫米子弹,枪口初速830米/秒,20发盒式弹匣供弹,导气式自动方式,气冷式散热枪管,有效射程700米,标尺最大射程1500米,在使用7.92毫米毛瑟尖头穿甲弹时,能够对轻型装甲目标构成威胁。ZB26的枪管和机匣都是用了当时的优质钢材加工生产,枪管寿命1万2千发,机匣寿命25万发,机匣为整体切削工艺,虽然工艺复杂,但使机匣强度极大提高。后来捷克人使用了更为出色的钢材生产,使枪管寿命达到了5万发,机匣寿命上升到500万发。ZB26轻机枪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不需要任何工具便可快速更换枪管,便于枪械的维护保养,大大提高了战场上的火力持续性。1927年至1935年间,布尔诺兵工厂在ZB26的基础上改进出新型的ZB27/30/33等型号,这些型号的外形和基本结构与ZB26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在细微之处有所变化。除了装备本国军队之外,凭借其优异的性能,ZB26系列轻机枪迅速成为国际军火市场上的宠儿。中国、伊朗、伊拉克、埃及、智利、瑞典、土耳其、巴西、厄瓜多尔、南斯拉夫、立陶宛等国家都曾订购或者特许生产甚至是仿制各种口径的ZB26系列轻机枪。英国和日本更是在借鉴ZB26系列轻机枪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布伦轻系列机枪和96/99轻机枪。哪怕是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之后,由于ZB26系列轻机枪的优异性能,德军为了弥补自身武器数量供应的不足,在接管布尔诺兵工厂之后仍然继续生产ZB26/30轻机枪,并赋予其德军制式武器编号MG26(t)和MG30(t)装备德军部队使用。

▲使用ZB26的捷克斯洛伐克军队


作为ZB26系列轻机枪最大的海外买家,中国于1927年开始进口ZB26轻机枪,国内称之为捷克式轻机枪。最初是由各派系地方军阀通过各自渠道进行外购,1933年蒋介石为其嫡系部队增加装备,以国民政府财政部名义向捷克方面订购了5千支ZB26机枪,虽然在这之前,很多地方军阀的兵工厂按照实枪测绘仿制ZB26,比如天津大沽造船厂、重庆武器修理所、广东兵器制造厂、太原兵工厂、广西第一机械厂等,但由于技术落后,材料不过关,生产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在1935年5月由派驻布尔诺兵工厂负责监工的技术人员成功绘制了全套生产图纸,开启了ZB26系列正式国产化之路。据一些文献记载,从1927年到1939年间,中国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了30249挺ZB系列轻机枪,仿制货和暗地里的走私货尚未计算在内。1935年,国民政府根据根据德国军事总顾问冯.塞克特将军提出的《陆军改革建议书》开始进行军事改革,其中把ZB26定为制式轻机枪。德械师标准配备为步兵班每班一挺,由正副两名射手负责操作。副射手主要职责是携带备份枪管和弹药,在作战时负责帮助正射手更换弹匣和搜索目标,并在正射手负伤或者阵亡时替代其进行射击。

▲抗战中使用捷克式机枪的中国军队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捷克式轻机枪在中国打满了整个抗日战争。相对于它的主要对手日军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在战场上故障频出的尴尬场景,捷克式轻机枪的可靠性能为其赢得对手的赞誉,被日军称之为“无故障机枪”。据许多抗战老兵回忆,该枪的最大优点是射击精度高,在有效射程内几乎达到“指哪打哪”的程度。捷克式轻机枪坚固耐用,即使是在恶劣战场环境下持续射击,也不容易损坏。该枪在实战中经常连续射击一两个小时,很少出现卡壳等问题,射击精度也不会下降太多。由于抗战期间的中国军队极度缺乏火炮,从某种意义上说,捷克式轻机枪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基层最重要的火力来源。不过,与许多抗战影视剧中抗日战士拿起捷克式轻机枪对着日军猛扫的“桥段”不同,捷克式轻机枪在实战中主要以短点射、长点射为主。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捷克式轻机枪点射时既能维持一定的火力,又能发挥精度好的特点,而这恰恰是轻机枪的主要战术使用方式。在捷克式轻机枪的精准点射之下,进攻的日军往往难以躲闪。实战中,日军如果不能迅速打掉中国军队的捷克式轻机枪,那么一般会在冲锋中遭到较大伤亡。日军老兵东史郎所写的《东史郎日记》中,就对捷克式轻机枪的实战应用有过细致描写。根据日记所载,东史郎亲眼目睹死于捷克式轻机枪下的日本兵就超过了20人,其中一次对中国军队据守的一座小山头冲锋时,中国军队一挺捷克式轻机枪仅用20发子弹就击毙了近十名冲锋的日军士兵,东史郎由于快速躲进一个弹坑里才保住性命。如果中国军队向日军阵地发起进攻,捷克式轻机枪又能够伴随步兵迅速前进,提供及时的火力支援。在冲锋时,射手可以平端着轻机枪,一边冲锋,一边射击。对于中国军队来说,性能出色的捷克式轻机枪简直就是“完美武器”,而对于日军来说,则是梦魇一般的存在。捷克式机枪的出色性能使日军对其爱恨交加,在缴获之后往往留下自用,后期甚至加以仿制,命名为智式轻机枪。

▲日军仿自ZB26的智式轻机枪



▲使用ZB26的日军士兵


抗战结束之后,ZB26系列机枪并未在中国谢幕,它相继出现在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继续发挥着它步兵班组火力支柱的角色,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国家独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建国之后,人民解放军将苏式装备作为制式武器,一批ZB26轻机枪更改了口径和供弹机构,使之能使用56式冲锋枪弹匣,发射7.62X39毫米枪弹,这些更改了口径的ZB26机枪被分配给民兵预备役等二线单位发挥余热,时至今日,人们还能经常在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中看到它们的身影。

▲抗美援朝战场上使用ZB26轻机枪的志愿军战士


▲抗日剧中出现的使用56弹匣供弹的7.62X39毫米ZB26轻机枪


▲使用7.62X39毫米口径的ZB26轻机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