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地摊文化百态
2017-03-23 | 阅:  转:  |  分享 
  
地摊文化百态

一、地摊货物来源

每个周末到地摊淘旧货已经成了生活中最开心的事。不用刻意想好去淘什么,那种漫

无目的的胡乱搜寻,才会在遇见心动的什物那一刻感觉喜悦。常年混迹于这种社会最最底层

的场所里,时常因此偶尔很瞧不起自己,内心嘲笑自己真是个没大出息的人。可是,无论深

入到生活的哪个角落,只要是真正的介入了,就能发现这一群体所属的状态,并且可以折射

出社会存在的很深奥秘。

原本,商业分两种,一种是固定场所的,坐商,古人称之为贾(古),一种是到处走,

边走边卖的,叫做商。行商坐贾之谓也。

这摆地摊的,究竟应该算哪一类呢?

且不去研究吧。先说这地摊主货源的来源,就很有意思。经过仔细观察,地摊主货品

来源有以下十种:

一、自家余物;

二、从废品站贱卖,地摊加价出售;

三、垃圾场捡的;

四、坐摊时,有人主动送来低价兜售的;

五、邻居家,亲戚朋友白送的;

六、从地摊东角买到西角卖的,就地挪窝加价挣钱,那得打时间差,起早才行。后来

的淘客就买的是二手的。

七、深入民间收集的;

八、偷的;

九、网上买的;

十、外地批发的。(待续)

二、摆地摊人群属性

地摊市场繁荣的社会根源。笔者与地摊业主广泛接触,直接或间接的了解到了这一群

体的大概归属。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人群:

一、生活贫困的。这些人没有工作,生活没有来源,不得不靠摆地摊卖点钱维持生活。

这些人现在多在接近60岁,以前在集体企业,或者国营企业下岗买断的。没有低保,儿女

生活也都很艰难。

二、7、80岁老妪。有为数不少的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她们无论炎热的烈日下,还是

寒冷的冬天里,依然坚守在地摊岗位上,偶尔会看见家里人送来各种出售的杂物时,叮嘱老

太太哪一件该卖多少钱。

三、从收废品到摆地摊的。有几个摊位,摊主操河南口音,货品杂而多,常运来不知

从哪里搞到的大宗废旧电器等,而且要价不低,可能是听谁说的,到地摊卖肯定比按重量卖

废金属值钱。

四、中年妇女。50开外的中年妇女,是地摊主的大部分人群,这些人中,不少是夫妻

齐上阵的。他们大多卖的已经不是自家的余物,略带收购倒卖的特点。常常因为一件物品夫

妻意见不一致,一方嫌对方价格卖低了而争论几句。买者听着不免一笑。

五、地串子。这个名字是我给起的。这一伙人从各地淘来好似有的古旧味道的东西,

蒙骗一些也好像懂点收藏的道上人。

六、外地人。本地每周四、五,有远道而来的古董商人,来此地赶集,带来的都是仿

制的假古玩来骗人的。(待续)



三、逛地摊人群属性

说完了摆地摊的,再来观察一下逛地摊的。每到周六周日,全国各地的交易废旧物品

的破烂地摊集市都很繁荣。熙熙攘攘的人群,缓慢的攒动着,大多数是老年人,把逛地摊当

作一项户外活动。除了他们之外,我们观察一下那些真正的淘客,就是来地摊买东西的。这

些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类别:

一、淘便宜货回家使用的。地摊卖的东西确实便宜,常逛地摊真能买到物超所值的物

品。

二、淘旧货搞收藏的。现在人们逛地摊多爱淘些有些年代感的旧物,似乎在搞收藏。

其实,也就是捡漏。卖家不一定什么都懂,所以,信息灵通的淘客就比别人较早了解到何种

物品在增值,比如一些文革遗物,永不再生了。

三、地摊买网上卖的。有一批人,他们专业从地摊收购各种有利润空间的旧物,然后

到网上出售,这些人炼就了火眼金睛,而且每天都是第一批的客流,经他们一扫荡,地摊几

乎没有剩下什么值钱宝贝了。

四、还有一种人,肯定属于穷人的一类。他们在地摊淘宝,就是图个便宜,而且花小

钱不在乎,难怪有的卖家不无讽刺的这样叫卖,“往家划拉破烂喽!”甚至有的卖家私下这

样嘀咕,“别着急,说不定一会儿就来个傻子买走了。”

五、再有一种淘客,他们之所以沉迷于这带有穿越特点的旧物堆里,是因为在这里遇

见的前一个时期广泛使用的物品,现在早已过时,却能勾引起怀旧的情怀。笔者就在地摊淘

得一台80年代流行的双卡收录机,现在每天放着邓丽君的磁带听歌。

六、猎奇型淘客。地摊货是个大杂烩。确实可以发现许多从前未曾见过的物品。因为

旧物的流通,属于使用价值的再利用。所以,很多新奇物品的第一手使用者,也许是从远道

购来,甚至是来自国外。还有,就是当年虽然也有这种物件,但是,属于上层社会的人才有

条件使用的,如今与众地摊货平等的摆出来,也是给一些底层百姓开眼界的一个机会。

七、再勉强列出一类淘客,是那种善于废物利用的聪明人。他们低价在地摊淘得一些

有实用性的部件,然后经过改装,组合,制作出新的生活用品,比如台灯等。(待续)

四、地摊上货物属性

接下来,再换个角度,观察一下哪些类物品常常在地摊摆出来卖。当然,任何东西都

可以拿出来交换,用来交换的就是商品。我们只是从非经济学的角度,简单观察一下。在我

们这个经济欠发达的三线甚至很快轮为四线的城市里,出现在地摊的兜售物品大体有以下常

见的:

一、旧衣物鞋帽。这种摊子最多,也最便宜。几毛钱就可以买件衣服。

二、工具类。钳子板子锯条之类的,大有五金交电商店的门类规模。

三、卖旧书旧杂志的。这个就是笔者的业内了。但是笔者只是买家,尚不曾发展到地

摊卖家的境界。

四、卖钱币的,业内都懂得。

五、玩邮票的。

六、玩旧乐器的,主要民乐,二胡等。

七、卖药材的,地摊药材不懂的最好不要买,现在网上什么都有卖的,而且还便宜。

八、玩纪念章的。这种摊位不一定专一做纪念章,也许同时倒卖些旧钟表之类。

九、卖高科技新产品的,如推车卖LED节能灯等。

十、卖古玩手串的。这些是另一个市场了。应该与旧货地摊分开来说。

十一、当然,大多数是杂货。一个摊位五花八门,只要能换钱,啥都能来卖。他们也

很懂得市场规律,随着季节变化,冬天不会卖凉席,夏天不会卖暖器罢了。(待续)



五、地摊上哪些商品受宠

下面,带大家再换个你一定感兴趣的角度讨论地摊文化。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

哪些东西确实过时了,不再有任何保存的价值了,哪些东西会越来越受宠,从这个角度,简

单罗列出以下观察发现,与大家分享:

一、老的东西质量比现在的好。比如工具、电料类的材质,确实是今不如昔。

二、电子产品的淘汰。电器类产品确实更新的快,老旧的物件如旧不能再用了,一个

是耗电高,而且也笨重,不精美。电器当然是新出的好。

三、旧物的命运转换。被历史淘汰的东西不一定都讲被人们遗忘,任何曾经凝聚人类

智慧的作品,后人都可能对它发生兴趣而成为发烧友追捧的对象。于是,这类物品的命运由

此转换为收藏的对象而身价倍增。具体哪些东西属于此类,业内人士自然心中有数。

四、市场陷阱。偏爱旧物的朋友,要长点做旧的知识,尤其搞古玩收藏的人。现在,

普通的旧物假货泛滥。从伟人像章到古今钱币。

五、老太太手里流出来的真宝贝。有的摊位,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在叫卖。摆地摊

上的东西,有的是家里儿孙曾经买了不再用的东西,老人家不知道是何神奇之物,块八毛的

就卖了,可能这种东西很稀缺的,挺值钱呢。

六、急于出手的。买和卖像一对冤家在斗智。从买家的角度,总是要以最低的价格买

到好货。那么,你可以这样试一下。一般急需用钱的人,才会低价出手宝贝。再有,就是快

收摊的时候,卖家来回搬运实在是很累的,就很容易爽快地低价出售。

七、30年以上的东西都算老物件。我国社会变迁从结束文革到改革开放,送走了一代

人,也新生了一代人,而我们这些存在于交替之间的一代,尚对旧物略有恋情,对新物也能

接受。30年以上的物件,会越来越受宠。

八、败家孩子变卖家里什物的。不排除有这个人群,属于败家孩子不学好,或者打游

戏或者赌博,兜里没钱了,就变卖家里电器等,而且要价很低。

九、剁手党。如今网购猖獗,那些占有欲强且不差钱的小姐新贵们家里早已堆满各种

新鲜玩意,逐渐厌弃之后,将是旧物市场流通的一股强大的货源来源。(待续)



六、地摊众生相

关于地摊和旧货,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聊。笔者逛地摊日久,与众多摊主混个脸熟。逐

渐也就发现不同人不同性格,在摆摊做生意时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这里的众生相,也可以

拿出单独一节罗列一下:

一、有的人无论卖任何东西,必称是自家人所用的,要么是俺家男人的,要么是俺家

孩子的。其实根本就是谎言,不一定从哪捡来的呢。

二、卖东西苦穷求得同情。老妇人与女儿或儿媳一同摆摊,每逢买主讨价还价,老妇

满脸可怜像,直诉儿媳供养孩子上大学不易,儿媳埋怨,说那干啥,于是乎买家不好意思斤

斤计较了。

三、有的摊主横眉竖目,好像来人都是要抢他的东西。张嘴要价,绝不给还价的机会,

爱买不买。

四、有的人卖东西挑人,他看你顺眼了,给钱就卖,甚至白送你也甘心情愿。看你不

顺眼,给再高的价也不愿理你。这种人女的较多,男的也有。

五、还有一种,什么东西能卖到多高价格心里没谱,开始使劲喊价,把有意购买的吓

跑了,然后逐渐降价,让后来的人捡了漏。

六、还有的人很实在,见利就走。尤其是自家多余的杂物,要么就是扔进垃圾桶了,

拿到旧货市场,能换几个零花钱就满足了。

七、这种人最聪明,他发现你是常逛地摊的,就有意围拢你,成他的主道,经常光顾

他的摊位,成为回头客。他们也许有工作,业余时间做点小生意。在别的地方遇见,会像老

熟人一样热情的打招呼,地摊上的相识也会成为朋友。

八、同行间最好不互相做生意。有些人其实已经互相很熟,他们卖的东西多是糊弄陌

生人的,尤其是倒腾假古玩假收藏品的。

九、从生手到老油条。初来乍到摆摊的,开始有些不好意思,怕熟人看见了掉价,毕

竟摆地摊在世人眼里还是很低贱的行当。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尤其是见到利了,脸就逐渐

变得大了起来。混成老摆摊的了,他们也学会对待不同顾客采取不同态度。

十、有经验的淘客会发现,市场开始一段时间后,大约9、10点钟,在地摊市场边角

处,常出现一伙人围观,那是新来的卖家,偶尔出来一次,也许仅此一次,拿来一堆杂货,

给钱就卖。这是淘宝的好时机。

十一、好货剩不下。淘客都有这样的经验,眼睛搭上一件物品,当时价格没谈拢,再

回去的时候,就已经被后来者买走了。所以,该出手时必出手,有的稀罕物,错过了可能这

辈子都见不着了。

十二、二人一同逛地摊买不成东西。一个人对某物心仪,同行者不让买,他不知道人

家要买它的真正用意,似乎在关心不要乱花钱。其实,卖家最恨那个“打破锣些”的人,就

像买家最恨卖家身边那个“牵驴人”一样。

十三、淘地摊和摆地摊一样,都需要经验。做过生意的摆地摊,就会揣摩顾客心理,

没做过生意的,就不一定有他们卖的好。卖方一眼就能看出你是不是常客,买家也能看出你

是不是生手。经常淘地摊,练就了会省钱的本领,甚至买任何东西,都去找有批发价格的地

方。笔者就学会去批发市场买双鹿牌5号电池,成盒买平均不到5角一节,零售1元。批发

一箱百岁山矿泉水,每瓶1.60元多,零售统一价3元。(待续)



七、地摊里的书摊

今天,让我们聊聊地摊上书摊的话题。关于书摊,应该是最有内容可聊的了。因为笔

者走进地摊,是从到地摊淘书开始的。之前找旧书都是从孔夫子旧书网上淘的,清楚的记得

曾经有这样的感觉,来到地摊,除了书以外,对任何东西都毫无兴趣,甚至感觉那些买卖乱

七八糟破烂货的人都很无聊。后来,直到现在,反而对书的兴趣不很浓了。

相信大家都已经从书话类的作品中早已读到过很多关于书摊这个古老而长新的行业的

描述。许多名人都曾有过到书摊淘书的癖好和经历。《书房一角》、《开卷书坊》等丛书里

面,都是很好看的关于淘书聚书的佳话。令笔者曾一度不解的是,书籍作为文化的载体,奈

何沦落到露宿街头的命运,而那些装裱躯壳的衣物,却都摆进最豪华的商场供人挑选。当然,

装修豪华的书店也有。

有一次,笔者在地摊看见一本科尔纽著的《马克思恩格斯传》三册之一的残册,心里

顿生如此乃属世间之大不敬我辈所受教育,马恩乃神人一般。于是,将这本书仅花了几块钱

买了回来。后来,几经搜寻,三册配齐,勉强地啃了起来。

另有一次,笔者在地摊翻弄一个专售算命类书籍,依固有观念,此类书籍当属封建迷

信,应当遭禁的。可转念一想,也许之所以这些流传至今生命不息的偏门,为何仍有生命力。

私下曾暗自瞎想,也许这些当属科学尚不曾破解的超科学吧。

每当读到史上因战乱或灾害而损佚的书籍,痛心之感顿生。散落民间的前人智慧的记

载,书籍的命运实则人类文明的命运啊。

于是,对史来藏书刻书贩书人生出不少敬意。不管是出于喜爱,还是谋利,对书籍的

收集珍藏整理传播,无不在为文化做贡献。那些不曾受过高等教育,文化底蕴不深的人,因

为摆弄过许多书,也不由自主地读过不少书的人,可能他们貌似粗人,却能将历史的细节娓

娓道来,也增加了几分文人的身价。

难怪史上曾有这样一个人,他刻的藏书印章叫“某某某一曾阅”。笔者也曾下过这样

的断言,“哪怕你知道一本书的书名和作者,都是一种学问的象征”。

德鲁克说过,人类的知识已经有足够多,21世纪是整理知识的时代。可是,我们每个

人都不愿看到的是,时下世人对书籍的冷淡态度,地摊上寥寥无几的几处书摊,也较其它杂

货更为凄凉寒酸。(待续)



献花(0)
+1
(本文系我为你拼搏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