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卿的遗憾,别断了让孩子通往艺术的路.......

 街心舞苑 2017-03-23




01


由于工作的压力,平时休息的时候并不多,我特别喜欢孩子,每次休息,待的时间最长的就是游乐区和幼儿园旁,因为阳光晒在孩子满足的笑容上,自己也不自觉的温暖起来。


游乐区除了本小区居民以外,也有其他地方的居民带着孩子来玩,有一天,遇到一个奶奶带着小孙女来到一家艺术培训基地门口玩,那个小姑娘大概三四岁的样子,看到别的同年龄的小朋友穿着漂亮的芭蕾裙去参加活动比赛,小女孩很向往的说“奶奶,我也好喜欢这个裙子,我想学跳舞,我想穿一下”


奶奶听到这句话,不假思索开启唐僧模式:“哎呀我的祖宗,这个地方我们那里有钱去上课,就你爸妈那点工资,能供你上幼儿园已经不错了.......”

小女孩很失望,已经有自尊心的她看了看四周,眼圈红了,撇撇嘴想哭但没哭出来。她大概发呆了几十秒,拉着奶奶说:“我们走吧”


那一瞬间,我很心疼那个小姑娘,天真无邪的她,怀揣美好的梦想,希望自己也能像公主一样穿上美丽的裙子,但是下一秒却被奶奶当头棒喝,生生切断了她的向往。我多么希望奶奶说出口的是:“行,回去跟爸爸妈妈说让他们努力工作,以后来这学习,穿上美美的裙子。”如此一来,既呵护了孩子的美好,又在她心里种植了努力就有可能实现愿望的种子。


生活中最常听见的、让孩子无比沮丧的话,就是这些吧——

我们哪儿买的起;我们哪儿上得起;我们怎么能和他们家比呢;你就不应该去学这个东西,知道这要花掉你爸妈的多少工资吗……

它们似一把把利剑,让孩子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扼杀了孩子对未来的期待,将他们禁锢于眼前的一粥一饭。

有人或许会说,美好是用钱堆起来的,没有钱,谈什么美好?




02

讲真,美好还真不一定和钱相关。


过年前置办年货,我们一家三口路过超市的彩色铅笔时,一个小男孩正腻在那里不走,不哭也不闹,只是对着旁边一对夫妻重复:“爸爸妈妈,我想要一盒彩色铅笔,回去画画,我平时都是用黑铅笔画,我觉得彩色的会好看呢”


夫妻对视一眼,有点为难,但犹豫了片刻,爸爸深呼吸一下说道:“买一盒就买一盒吧,爸爸可以加班,以后可以多买几盒了!”


转过头,爸爸就把已经称好的一小块牛肉放回柜台,妈妈小声嘀咕:“这个可是我们的晚餐呢,好久都没牛肉了,你需要补一补” 而爸爸的回答很是让我触动:“我少吃一点没事的,我身体好!下次再吃也可以的,孩子多喜欢画画呀,平时在家就经常画,这是他的兴趣,咱不能断了他的爱好你说是不是?”


这位爸爸口中“他的爱好,他的兴趣”,就是孩子对一种事物或者一种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很大程度上是让生活更美好的原动力。



03

小时候,对于美好的东西,我生活的那个小村庄是排斥的,起码表面上是排斥的。

谁家女儿烫烫头发、穿穿高跟鞋,就会被人指指点点说“洋性”,贬意词,意思是臭美。过份点的还会道德绑架,嘀咕人家的爸妈还穿打补丁的衣服呢,小辈倒先作起来。

从小到大,我接受的都是女孩子爱美一定影响学习的思想,学艺术就一定会影响文化课,不止这一点,最可怕的是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自己“不应该、不配拥有艺术和美好”,衣服只看打折的,长时间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风格;吃的只要能果腹就行,餐厅的环境无关紧要;家里的东西只追求有用,用坏了才扔……


这种“不配拥有美好”的心态,接触了几位讲究艺术生活质量的朋友才慢慢转变。后来有了喆同学,更想把力所能及的美好事物都给他。


一位朋友工作十几年,基本上都在不断折腾,问她为什么很少停下来脚步,她的回答是这样的:“我们都是普通家庭走出来的普通人,成为奋斗的一代是我们的宿命。经历了物质贫乏的我们,至少要努力给孩子一个相对平和的生存环境,让他们在基本的吃穿满足之后,有能力看更多美好的东西,学习更多艺术方面的知识。”


艺术见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格局,经历越多,孩子就会越谈定、豁达。因为孩子每天的经历,都将组合成为他们的人生;而身为父母,我们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经历。


所以,当孩子对从未体验过的事物表示出强烈的兴致,即使我们此时此刻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也一定小心呵护他们神往的心灵,正是那些或小或大的愿望,无意间拓宽了孩子的生命宽度……不然,即使因为《中国诗词大会》刷遍朋友圈的董卿,说起“不能学艺术、不能太爱美”的童年,即使最终收到了爸爸的道歉,内心依然遗憾无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