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宜人贷:靠放“垃圾债”收高额服务费撑起盈利的恶性循环,能拖多久?

 天空勇者 2017-03-23

金融哥说

宜人贷的钱主要是靠D类借款的服务费挣的,这样的盈利模式,是十分不可持续的,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写在前面:


Hello大家好,我是佳佳。


昨天说到宜人贷的年报,这两天我一边写,一边喊“悲伤”,喊得我同事都很郁闷……


直接看文章吧。



宜人贷,在投资人心目中的地位一直都很高,一般是仅次于陆金所或者是与之并驾齐驱,后来成为我国P2P赴美第一股之后,更是声名远播,但代价是宜人贷要将自己的各种信息如实披露,接受投资人、媒体等公众的检视,一有点风吹草动,就会体现在股价上。


事实也正是如此,自从上市之后,宜人贷的股价大起大落,还曾引起美国多家律所对其进行调查,不过后来就不了了之了……让我们一起来简单回顾下。



如图,去年二月,宜人贷的股价直接跌破发行价到了3块多,那时候正是监管收紧、行业风声鹤唳,这个股价可以说代表了中外投资人对整个P2P行业的不看好;八月底监管办法出台后,股价也跌了几天。


二月到九月,随着互金协会的成立和行业整治步伐加快,宜人贷的股价整体上一路走高,最高曾达37.5美元,市值一度超过了同在纽交所上市的知名财富管理机构诺亚财富。


九月之后,宜人贷的股价算是比较稳定了,一直在20-30美元之间波动。


好的,回顾完之后,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宜人贷的财报。


一、大赚11亿


2016年宜人贷的表现,在盈利和业务量方面,还是很喜人的。


盈利方面,第四季度净收入10.71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同期增长137%;净利润3.80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同期增长356%;全年净收入32.38亿人民币,较2015年全年增长146%;净利润11.16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全年增长305%。


业务量方面,2016年全年宜人贷为321,019位合格借款人促成借款总额202.78亿人民币,较2015年全年增长112%;为597,765位出借人完成250.38亿人民币的资金出借;截至2016年12月31日,非不良贷款本金余额(贷款余额)为208亿人民币。


然而,贷款数量上去了,质量又如何?


二、资产质量下降


宜人贷年报表示,随着2015年促成借款的风险表现期增加,累计净坏账率水平符合公司对风险评估的预期,然而,我还是比较担忧的。


宜人贷按照借款人信用的从优到劣,将其贷款分为A、B、C、D四类,而这四类借款的坏账率水平从2015年九月开始的情况如下表(单位为%):



可以看到,四类贷款的坏账率都在明显上升,而且,这些风险还在逐渐释放。


按照加权平均数计算,宜人贷90天以上坏账率大约在1.67%左右,加上90天以内的1.7%,宜人贷的整体坏账率水平为3.37%左右,但我们不知道这个坏账率是怎么算的,是金额逾期率还是项目逾期率,分母是贷款余额还是累计交易额?


此外,D类贷款的占比,2015年第四季度为85%,2016年的前三季度分别为84%、83.1%和79.4%,本来是逐渐下降的,但2016年第四季度突然又飚升至87.8%——坏账率已经越来越高了,还放这么多D类,这是要闹哪样?


而且,这么多的D类,还是花了很大一笔钱才换来的。


三、销售费用攀升


财报显示,宜人贷2016年第四季度运营成本及费用为6.76亿人民币,上季度为6.74亿人民币,2015年同期为3.27亿人民币;其中销售费用为5.38亿人民币,上季度为4.23亿人民币,2015年同期为2.43亿人民币。 


可以看到,宜人贷的主要运营成本就是销售费用,环比增长了近30%,同比增长了两倍多,而且,销售费用占借款总额的比例也在上升,也就是说,宜人贷获得每笔贷款所付出的成本是在提高的,远远没有达到规模经济效应。


但是按理讲,宜人贷这么大的牌子,应该早就达到了才对,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样,觉得宜人贷应该什么都不用做,就能有成千上万的客户涌进来?


投资客户的情况或许是这样的,但贷款客户却不是。他们可不管你牌子不牌子,而是只看利率、额度和到账时间。


而根据此前宜人贷的招股说明书,四档借款的年利率分别为16.9%、27.4%、33.5%、39.5%,这个利率水平在市场上,可以说并不是很有竞争力。


更加悲剧的是,去年开始,尤其是8月底监管办法出台后(刚好是第四季度),大量机构涌入小额分散的消费金融和现金贷款领域,为了利益,甚至是为了生存(监管办法规定了P2P的借款额度),在该领域不断拼杀。


宜人贷的母公司宜信是在线下起家的,但财报显示目前宜人贷57%的借款人是通过线上渠道获取的,而没有流量优势的宜人贷在线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除了P2P领域的同行之外,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在大力宣传自己的网络贷款业务,因此线上借款用户的获客成本,也越来越高。


而贷款客户还有一个特性是高流失性——很难有人长期、滚动拆借高利息的资金,除非他本身就是信用极差的人群,但这类客户的持续授信能力存疑。


所以,宜人贷用那么多的销售费用换来了大批的D类客户,图个啥?其营销费用,还会再提高吗?届时它的盈利情况又会如何?



四、可持续发展难题待解

从第一部分我们看到,宜人贷赚了很多,但是让我们看一下下面这组数据(都是第四季度的):

运营成本及费用(可以算作营业成本):6.76亿

税款:0.31亿

净收入(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再减去折旧、利息、税款等):10.71亿


把这三个数字加起来,可以算出宜人贷第四季度的营业收入大概是17.78亿元,而宜人贷第四季度的服务费收入为16.3亿元,所以我们可以说,宜人贷绝大部分的收入都是来源于服务费的收入,而这笔服务费收入,又绝大部分都是借款服务费。


而宜人贷四类贷款的服务费分别是5.6%、18.5%、26.4%和28.2%,四类借款的占比分别为4.3%,3.2%, 4.7%和87.8%。经过计算可以得出,D类贷款的服务费收入占总的借款服务费收入的比例为将近93%。


用人话总结一下就是,宜人贷的钱主要是靠D类借款的服务费挣的。


而这样的盈利模式,是十分不可持续的,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如果宜人贷想增加收入,就要保持或提高D类贷款的比率,而相应地风险也会提升(坏账率上升),因此就需要动用更多的风险保证金去赔付,而风险保证金用得越多,宜人贷又需要用更多的营收去填补。


再算上宜人贷节节攀升的销售成本……细思恐极啊。


五、几个小疑问


1、质保服务负债是什么?


财报中有个数据是“质保服务专款”,这个应该是我们所理解的风险保证金,2016年第四季度,宜人贷按照本期促成借款总额的7%计提质保服务专款4.81亿人民币(6,923万美元),本季度质保服务专款账户共支出2.97亿人民币(4,271万美元)用于支付违约借款本息。


但同时,财报中还有个“质保服务负债”,2016年第四季度,宜人贷按照本期促成借款总额的8%计提质保服务负债5.29亿人民币。本季度,公司释放质保服务负债2.97亿人民币(4,271万美元),用于赔付违约借款本息。


这个质保服务负债是什么呢?为什么这笔2.97亿,两个款项都支出了一次?


2、质保服务专款覆盖不了的6.97亿?


财报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质保服务专款模式覆盖的非不良贷款的本金余额为201.03亿人民币;同时截至2016年12月31日,非不良贷款本金余额为208亿人民币——这个意思是还有6.97亿是覆盖不了的吗?


3、对不上的服务费收入


财报显示,2016年第四季度宜人贷实收服务费16.30亿人民币,实收借款人前期服务费为14.68亿人民币,实收借款人月度服务费为1.31亿人民币,实收出借人服务费为1.36亿人民币。


按理说,第一个数字应该等于后面三个数字之和,但实际情况是小于的,而且也排除了汇率因素,这少了的1.05亿是去哪了?


这些问题,我都问了宜人贷的相关人员,但截至发稿,并没有得到回复。


结语


宜人贷CFO丛郁先生在业绩报告中表示:“公司优秀的财务业绩主要得益于促成借款量的强劲增长,以及我们对运营成本和费用的有效控制。我们有信心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并设定了2020年一千亿人民币借款金额的企业发展目标。”


但我感觉,公司对运营成本和费用的控制并不是很有效;强劲增长的借款量只是数量,质量如何并不好说;而2020年一千亿的借款金额,D类会占多少?又有多少会变成坏账?——宜人贷要做到持续盈利、有效经营,需要调整的地方很多,要走的路也还很长,而且这还仅仅是内忧。


外患方面,据报道,截止2017年2月底已有蚂蚁金服、陆金所、众安保险、京东金融、乐信集团、趣店集团、信而富、91金融、拍拍贷等多家互联网金融公司传出正在筹备IPO的消息,其中乐信、趣店、信而富和拍拍贷都是纽交所。


这几家企业可以说并不比宜人贷差很多,一旦他们挂牌成功,宜人贷会不会被比下去,就不好说了。


所以说,虽然宜人贷对外的宣传都是正面的、积极的,一副很兴奋的样子,但他们内部可能从来没有停止过焦虑。我们身为看客,也只能默默祝福了。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独角兽大时代(billionstime)作者石万佳 。特此鸣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