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棚早期泡肥全加桶应用案例

 liqualife 2017-03-23

每年11月、12月对于大部分地区的水产养殖从业者来说是这一年养虾可以暂时画上一个句号的日子,但是随着这些年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率逐年走低,早造到中晚造的养殖效益并不如人意。一些不甘者尝试养殖冬棚虾,发现不管是养殖成功率还是单位亩产、虾价,均高于其他造的养殖效益。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养虾人开始投入到冬棚对虾的养殖大军中来,但是真正进来才发现其实养殖冬棚虾还是有着许多异与平常的特点:

①虽然搭盖有薄膜保温,但是水温通常也只有25℃左右,菌类、藻类的细胞活力明显减弱很多,这给快速培养稳定的水色带来的难题。

▲水色透明度过高,已经看得到塘底最后一级台阶

②逆季节养虾,但是不能逆天行事,初冬的季节阳光光照时间及光照强度都会下降,藻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进行生长的周期继而被大大缩短,一旦经历北风降温天气,极易出现倒藻、水色掉清的现象。基于此,如何培藻?又该如何稳藻,这是个问题。

传统的高位池做水手法比较分散,基本处于一个百“肥”齐放,群“肥”争霸的斗争中,各种起肥产品基本追求一个字“快”,唯快不肥,这样做起来的水体中藻种单一、起肥快,落肥也快、持久力差,隔三差五经常补肥,综合算下来做肥的成本甚至高达100/亩。

④气候不稳定,昼夜温差变化大,中午棚内气温最高可达30多度,但是到了夜间只有20度左右,可以想象水温的波动又会如何?冬棚棚内温度该如何进行管理?

⑤棚内空气流动性差,棚内水面交界处处于一个低压状态,加上藻类活力差,棚内水体溶氧是否充足也会成为冬棚虾养殖成败的一个关键,如何提高棚内水体中的溶解氧呢

▲密封的棚内雾气弥漫,极易造成虾子缺氧

以上仅仅是冬棚对虾养殖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几个问题,在下文中您都可以一一找到解答。

一、冬棚做水、稳水,就用“泡肥全加桶”

1)“泡肥全加桶”概念提出

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鉴于放苗前后不停的追加各种肥啊、菌啊、藻种啊、碳源啊等等,广西党江吴老板则思考,与其隔三差五的往养殖池塘里面没完没了了的加这个、加那个的,为什么不把他们都一次性统统泡在一个桶里,先让它们自行发酵一两天,然后看水色不好,透明度过高了,直接就塘边打几瓢/桶来用,岂不更好?

如此尝试了以后,吴老板在2016年的早、中及晚造对虾养殖中大获全胜,如此一来,“泡肥”的概念便由此诞生。

2)“泡肥全加桶”原理

泡肥,通过多个产品搭配浸泡进行预发酵,均衡肥力结构和碳氮比,全面修复水源营养结构中氮、磷、钾、碳及其他微量元素比例失衡的问题。因此泡肥适合多种菌和藻生长繁殖,促使菌相、藻相丰富稳定。同时,速效及缓释肥力如无机肥和有机肥(氨基酸、小肽、蛋白质、蛋白胨、腐殖酸)配合,营造连续性的营养供给。小分子营养让各种有益藻类快速生长,同时大分子有机物不断被活菌分解代谢,为水体提供持续的营养物质。

泡肥中的黑精灵其主要成分为腐植酸钠和腐植酸钾,进入水体后可以起到两方面的效果:一来营造适当的黑色,达到遮光效果,可以避免藻类过度繁殖,防止藻类大起大落,二则其本身也是一种碳源类物质,有助于藻类的生长繁殖两方面效果综合,达到正向与负向共同调控,达到菌藻平衡。

3)“泡肥全加桶”制作及使用方法

①制作方法

产品组成:

②使用方法

首次使用可以参照20-30/亩泡肥,此后根据水色及透明度高低情况进行补肥,补肥用量可以参照10-20/亩泡肥,水体透明度建议维持在30cm左右(肉眼可见水下2-3级台阶即可)。

二、实证案例效果分享

(一)湛江遂溪乐民镇黄老板,4口高位池,2亩一口,12.16放苗80/口,1#2#塘使用泡肥做水,另外2口(3#4#塘)使用原有方式做水。

▲黄老板亲自参与泡肥制作

1#2#塘使用泡肥培出的水色肥而不浓、清爽怡人

1#2#塘使用泡肥培出轮虫及桡足类(虾苗优质的生物饵料

▲分别取1#2#3#4#塘水静置10分钟后(注意观察各个瓶内沉积物)

2#(使用泡肥)和4#(未使用泡肥)塘养殖前期pH变化趋势

相比较而言,使用泡肥的虾塘pH值,不管是在连续晴天(pH上升),还是阴雨或者天气突变(pH下降),都表现的更为从容,不易出现突增或者突降的情况。从本质上则反映了养殖水体中藻相和菌相的相对稳定,泡肥的施加,使得水体抵抗不良天气气候的缓冲体系更加强大,从而也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外界不良环境变化所带给对虾的不良应激反应,为对虾的健康生长营造一个稳定、安全的外环境。

2#(使用泡肥)和4#(未使用泡肥)塘养殖前期透明度变化趋势

▲使用泡肥(1#2#)与未使用泡肥(3#4#)虾塘虾苗对比

相比之下,我们可以看到,使用泡肥的1#2#虾塘虾子肝胰脏轮廓明显要比3#4#塘更为清晰可见,肠道也更粗、黑,呈现更为健康的发育特征。

(二)湛江遂溪乐民杨老板,杨老板养虾多年,不迷信经验,乐于接受新事物,其所属共有7口高位池,12月初陆续放苗,放苗密度从60-80/亩不等,1216日,初次拜访沟通泡肥做水事宜,杨老板非常认可,当即表示愿意先拿一口塘(9#)试用。次日,按照“泡肥全家桶”做好泡肥,密封2天,9#塘从19日开始使用,首次按照20/亩,此后依据水色透明度按照10/亩进行补肥,持续使用到31日。

▲和杨老板一起制作泡肥

由于放苗前期水色没有做起来,透明度较高,达到了80cm左右,使用了泡肥前后的水色变化如下图所示。

▲9#塘使用泡肥前后水色变化

使用泡肥后水体透明度有了明显下降,从最高值80cm逐渐降到了35cm左右的理想深度,水色从开始的基本没有水色逐渐转变成黄褐色—茶褐色—褐色—茶褐色,最后基本稳定在茶褐色,透明度在维持在30cm-40cm区间,检测藻相基本以硅藻(舟形藻、直链藻居多)为主,辅以少量绿藻(弓形藻)。

    12.19日使用泡肥,对其水体pH及旁边另外一口塘(6#,非泡肥使用塘)pH同时进行检测,直到1.3日,共计6次,得到如下对比曲线图。

pH的变化对比曲线可以明显看到,9#塘的水体pH上升趋势要缓于6#塘,但是在pH上升到8.3左右处于一个企稳的状态(此时水体透明度约35cm),而6#pH值的升高和下降犹如过山车一般,快速上升又快速下降,这个情况在当前冬棚对虾养殖中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而从当前包括杨老板在内众多使用泡肥做水的客户的反应情况来看,极少出现此种现象,说明使用泡肥做水在当前的养殖环境下是具有极大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虾苗的状况如何?

▲9#塘使用泡肥后虾苗生长情况

    虾苗体色好坏直接反映了水体的水色好坏,9#塘使用泡肥,水色茶褐色,水体透亮、悬浮颗粒物等杂质少,因此虾苗体色通透,极少有挂脏的情况出现,虾苗在肝胰腺发育良好,肠道清晰可见,这些直观易见的现象无不印证了“养虾先养水”的奥秘所在,这也是“泡肥”之所以为众多养虾能手所接受和认可的关键所在。

(三)湛江雷州企水冯老板,冬棚16#高位池1219日放苗,并于15日时开始制作泡肥,发酵2天多后,于17日开始使用泡肥肥水,首次施肥30/亩,随后少量多次追肥10-15/亩。

泡肥制作

泡肥浸泡2-3天后开始使用

从进水后开始使用泡肥肥水,水色由浅绿色稳步转为茶褐色,藻种从单一的绿藻逐步转为硅藻为主绿藻为辅的多藻种藻相;水体透明度从开始的60cm逐渐下降到30cm附近,水质清爽嫩活。

水色变化图:

20日水色图

22日水色图

24日水色图

27日水色图

透明度逐步降低到30公分左右的最适状态:

藻种逐渐增多,丰度逐步增大:

水质指标趋于稳定:

(四)湛江雷州企水林老板,

湛江雷州林老板3号高位池在1226日放苗,进水后,使用传统单种肥使用,前期水色偏绿,透明度稍高。

19日开始制作泡肥,20日开始以首次20-30/亩施肥,后期10-15斤每亩的泡肥使用量进行日常补肥,用以肥水且稳定对虾养殖前期的水质。

效果:通过泡肥的使用,水色从20日开始绿色逐步转变为茶褐泛绿,最后稳定在茶褐色,在这使用10期间,镜鉴藻类从单一的绿藻,逐渐维持在以多种硅藻为主,少量绿藻为辅的优良、稳定藻相。同时透明度也从原来的50公分稳定在30公分左右,水质清爽油亮。水质指标良好,pH8.3-8.8之间,总碱高,溶氧普遍维持在8毫克/升以上的水平。

泡肥使用过程水色变化:

透明度从50cm开始,逐步稳定在30公分左右,状态良好:

藻种从单一的绿藻逐渐增多,并逐步转为硅藻为主绿藻为辅的藻相:

水质指标趋于稳定:

综合以上案例,我们看出,泡肥全加桶在冬棚早期的应用,很好的打造了稳定、良好的水体环境,为冬棚虾养殖打下很好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