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贴敷专栏: 辨证论治之小儿呕吐

 勤学自能多收益 2017-03-23

辩证论治之小儿呕吐

中医贴敷专栏辩证论治之小儿呕吐

“诸逆上冲成呕吐,乳食伤胃或夹惊,或因痰饮或虫扰,虚实寒热要分明。”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


  呕吐是一种症状,见吐止吐这是西医的思路,学习中医就要讲究辨证论治,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同一种病存在不同的证,不同的证源于不同的因,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几种呕吐以及治疗时常用的药物。




一、 伤食吐(伤乳吐):


  发生于吃母乳或奶粉的婴儿,表现为呕吐未消化的乳片,可伴有发热,面色黄,腹胀。由于乳食太过停于胃中,消化不了而引起的呕吐;发生于正常饮食的幼儿,常因过食油腻面食等物引起,表现为呕吐物酸臭或黄粘,口气发臭,胸闷腹胀,厌食,甚则眼胞浮肿,身发潮热。


   这种呕吐就好比东西装的太多而满出来了一样,所以在治疗的时候,主要思路是消食导滞,安胃和中。尤其要注意的是要节制饮食,使胃肠清净,以恢复运化的功能。常用的药物有焦三仙(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能消各种食物积滞;半夏、陈皮理气化湿,和胃止呕;连翘可清解食积所生之热;生姜(呕家圣药)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





二、 痰饮吐:


  常因小儿饮水过多,脾虚失去健运,以致水饮停留,蓄滞胸膈,变而为痰,痰滞气阻,上逆而吐。呕吐物为涎水或痰沫,多见于多见于体虚患儿,亦可见于咳嗽痰多的患儿。治疗思路为清除痰涎,健脾补虚,和胃利湿。


  常用的药物有藿香,化湿止呕;半夏、陈皮,燥湿化痰、和胃降逆;茯苓,白术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生姜(呕家圣药)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




三、 虚吐


  多由体虚胃弱,或久病胃虚,消化不良所致。多表现为神情倦怠,面色晄白,唇口淡白,口中不渴,呕吐频频,吐出的多为未消化的食物,大便溏薄,小便清白,睡时目睛外露等。治疗思路以温脾止呕为主。因为脾是后天之本,脾胃功能正常,就能纳食、消化,呕吐自可痊愈。常用药物有丁香,温中降逆;吴茱萸,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益气健脾;生姜,温中止呕。




四、 实吐

  

   这种呕吐常出现于平日身体壮实的小儿,因为偶尔饮食不慎而导致的食积停滞不运,上逆作吐,有酸臭味,同时还伴随口渴,喜欢饮食寒凉之物,腹部胀满,腹痛便秘等症状。治疗时以导滞通塞为主,二便通畅,呕吐自止。常用的药物是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生姜、甘草(三一承气汤),《医方类聚》引《修月鲁般经》:大黄苦寒,而通九窍二便,除五脏六腑积热;芒硝咸寒,破痰散热,润肠胃;枳实苦寒,散滞气,消痞满,除腹胀;厚朴辛温,和脾胃,宽中通气;四味虽下剂,有泄有补,加甘草以和其中。然以甘草之甘,能缓其急结,湿能润燥,而又善以和合诸药而成功,是三承气而合成一也,善能随证消息,但用此方,则不须用大、小承气并调胃等方也。


(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



五、 寒吐

  

   多由小儿过食生冷瓜果,或乳母饮食寒凉之物,或者当风取凉,使寒气入于乳房,小儿吃了母乳后,导致寒气停于胃中,上逆而吐。主要表现为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大多是吐出未消化的乳片,四肢厥冷,口唇青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轻者行气散寒调中止呕,重者温中祛寒降逆止呕。



  常用的药物有生姜,丁香,吴茱萸温胃止呕;陈皮,炙甘草行气散寒。




六、 热吐


  热吐的症候,或者是因为小儿多吃了一些煎炒炙煿的热性食物,或者是由于乳母过食一些厚味肥腻的东西,使得小儿胃中蓄热,吐出的东西,多是些酸涎,而且口渴喜欢冷饮,小便黄赤,甚至身热唇赤。治疗要以清热止呕为主。常用的药物有陈皮、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茯苓健脾渗湿;黄连长于清中焦热,与石膏同用可治胃热呕吐,力度较大;麦冬味甘柔润,长于滋养胃阴,兼清胃热。


   以上就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几种小儿呕吐,我们都知道,一旦发生呕吐,孩子的脾胃功能便处于紊乱的状态,很多时候甚至喝水都吐,更别提吃药了,这个时候,我们不妨选择中药穴位贴敷疗法,不仅可以灵活的辨证论治,从根本解决小儿病痛,同时还能让孩子免遭吃药之苦。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小儿呕吐除了素体虚弱的患儿以外,大部分都是由于饮食不注意而导致的,所以同时也要嘱咐家长们,平时一定要注意小儿的饮食健康,一旦宝贝生病了,要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法,不能病急乱投医哦



作者:黄斌 孙笑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