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R史上最低价震惊业界!是技术创新还是疯狂血拼?

 昵称37070155 2017-03-24
  ▍来源:赛柏蓝器械 特约撰稿: 林默然

  3月15日,湖南省卫计委采购的一批低价DR再次搅动了业内的平静,在这次招标的中标公告中,国内某公司以1,024.6万的价格拿下了湖南基层卫生机构50台DR的采购项目,凭借均价20.5万每台的价格再次刷新平板DR市场历史最低价,引得业内震惊。

  国产DR价格一路跌破防守线,令观察者咋舌,让参与者望而却步,随之而来的自然是业内人士的疑虑和愤怒:这究竟是出现了不为人知的创新技术,还是技术和服务“缩水”后的疯狂血拼?

  甚至,如今有些招标一开始就把预算定在了单价20万上下,导致大多厂商直接出局,随着事态发展,没有人知道下一次跌破底线的会是多少。

  低端DR产能过剩,跳楼价频现

  作为一个适用范围最广的影像产品,DR在国内的需求极其旺盛,随着医疗服务机构和人口的总数不断扩大,庞大的市场增量诱惑着资本源源不断地投入,整个行业呈爆炸式增长。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DR市场开荒拓地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2016年以来,随着民营医疗卫生机构的增长乏力以及资本遇冷,许多企业一哄而上,却发现自己面临着饱和市场的残酷清洗。

  竞争已然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如今注册可查的DR企业就有约130多家,国产DR品牌有近200个,一时间硝烟四起,所有厂商不仅要在同一片市场上相互厮杀,还要和强大的国际巨头短兵相接。

  低端市场上的普通DR产量严重过剩,在残酷的竞争中,企业只能不断突破底价大甩卖,先是跌破30万,再一路狂降到20万,用跳楼价轰炸市场,部分厂家也只能清理库存中的滞留资产然后悻悻离场。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强烈呼声中,这些价格狂跌、生存艰难的厂商如同当年的钢铁煤炭企业一样,像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残忍荒诞的脚注。

  拿品质换低价,得不偿失

  残酷的现实总是逼迫企业做出改变。有的在巨大压力下逆水行舟,奋勇挑战高端技术,潜心自主研发;有的企业则顺流而下,靠牺牲研发来压低成本,用高承诺掩盖低质量和差服务,从而在价格战中左右逢源。

  显而易见,要想依靠低价来抢夺市场,注定只能在技术研发或后期服务环节缩水,靠偷工减料来缓解成本压力。而近期曝光的不合格电缆依靠低价中标西安地铁项目的丑闻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由于需要持续曝光,DR本身的放射性剂量向来被人关注,低价DR设备由于曝光时间长,辐射剂量大,往往会对患者造成潜在的严重危害。

  另一方面,许多低价DR产品为了节省研发成本,极度依赖部件拼装,零部件之间的适配性和整体协调性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从而导致大量国产常规DR产品应用体验差,拍片效果不稳定,临床故障率高,容易漏诊误诊。尤其正值当下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基层的廉价低端设备常常无法与上级医院联通匹配,大大阻碍了基层诊疗质量的提升。

  业内众所周知,低质量拼装产品在超低采购成本的外衣下,掩盖着一个巨额的隐性成本:即后期由于高维修率带来的巨额维护费用。“延保、分期付款、免费保修”等承诺向来不绝于耳,相信这些的人可能需要细细品味一下“便宜的永远是最贵的”这句真理名言。

  抛弃研发,劣币驱逐良币

  外人都说医疗行业有着超高的利润,但所谓的高利润其实是指毛利,如果将动辄千万甚至上亿的昂贵研发费用分摊计入成本,其净利润将大打折扣,这也是那些主打价格战的厂商不愿研发重负的原因所在。

  国产品牌多年以来盘踞在低端领域,长久以来都不被人信任,而这些原本就缺乏核心技术的厂商一心要丢掉沉重的研发包袱来快速瓜分国内市场的“大蛋糕”,导致国产医疗器械声誉越来越差,同时也阻碍了其他企业正常获利并投入研发,进而劣币驱逐良币,陷入发展的恶性循环。

  核心技术的研发虽然需要大量资金、人力和时间的投入,最终却能收获一片更广阔的天地,甚至望眼全球市场。贪图眼前利益还是把目光投向未来,这应该是一道简单迫切的单选题。

  廉价无法赢取未来

  回到低价招标的问题,买方期望较低的售价自然无可厚非,然而如果这种廉价建立在较低的质量和服务上,这就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在廉价快销的逻辑循环中,卖方和买方都在同样短浅的目光中望见彼此,一拍即合,导致“厂家滥卖,用户错买”的情况屡屡发生。企业付出的是长远的发展前景,而用户则要在后期为之付出更大的代价。

  仔细审视多起低价DR采购招标事件不难发现,用户多是公益性的或是基层的卫生机构,这些机构大多缺乏丰富的资金预算和高端的医疗水平,于是便拿这种国产低价DR作权宜之计。

  当下能暂时应付,未来却不容敷衍。在医疗日趋智能化和精准化的当下,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医疗器械不断更新进步,停留在过去的思维模式里反复品尝价格的甜头,总有一天会捉襟见肘,处于被动。功能单一、技术落后的DR不仅会造成诊疗效率和质量的降低,最终也浪费了国家政府的大量资源,阻碍了整个国产医疗器械产业走向高附加值的创新之路。

  在预算吃紧的情况下,基层偏远地区通过牺牲品质换取低廉设备的问题始终迫在眉睫,而这一残酷现状唯有依靠企业创新方能化解。凭借完善的价值链整合与成本管控,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企业才能良性地带动整个行业内产品价格的下降,从而惠及更多的地区和用户。

  在中低端下游领域搁浅挣扎,还是在广阔的创新大海之上千帆竞发,这是每一个国产DR厂商不可避免的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