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椒互联:从共享单车想到互联网+各行各业的思维

 昵称41393364 2017-03-24

  最近一段时间都是骑共享单车上下班,来回的路程不算长,十几公里。骑得慢一点,一般4.50分钟才能到。好在是骑完以后浑身轻松,心情也跟着愉悦了。赶着闲来无事,就顺着“共享单车”想一下目前愈演愈烈的互联网+行业的种种。

  共享单车是个新鲜事物。起初青椒出差在广州见识过羊城别具特色的共享单车。

  不成想回到北京也遇到了各式各样的共享单车。

  所谓共享单车彻底的没有了车亭与锁车桩的束缚。随着人流而动,需要的时候用手机app解锁单车,用完之后随手停到安全的地方即可,然后在app还车、缴纳费用。单车就停留在那里,以便下一位行人使用。

  共享单车的模式肯定很方便。因为其没有了车亭与锁车桩的束缚,真正做到的随取随用。当然能做到如此也得益于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3G/4G网络足够快、足够普及。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共享单车也无从谈起。

  不知不觉,我国在互联网时代的应用探索上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头吧。据我有限的了解,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手机购物、打车、点餐、骑行等种种电子化支付方式,在国外是不普及的。

  前阵子看娱乐新闻(也不知是不是抹黑),说在海峡对岸,手机没话费去网络充值,结果等了三十分钟电话才重新开通。就这样的速度,对岸的朋友们还感叹其速度“迅捷”,远超欧美。不是为了体现无谓的优越感,而是就事论事地说,在咱们这边我很少遇到充值话费三十秒内未到账的情况,相信其它朋友们也是如此。

  读史人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面对一个现象、结果,喜欢向过去探寻,以图发现造成这样现象、结果的起因。那么造成内陆如今如此发达的互联网+布局的原因是什么呢?

  若往近处去推,可以说是“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的结果。若往更远处去推,会是什么原因呢?我个人觉得,可以从民族性上做一个比较合适的解释。(当然民族性是抽象、不具体的,只能用来描述一种趋势,不可能切合每一个个体,望请知悉)。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虽不能精准到每个个体,然而人群区域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北方的豪爽、南方的婉转。不同的风俗与人情,哪怕是面对同样一个事物,也会因此有不同的取舍。比如火爆全球的游戏《英雄联盟》,游戏是唯一的一个游戏,而不同赛区人们选择热衷的英雄却十分不同。比如韩国赛区里热门的中单、辅助 时光老头,在国服内就不普遍。这自然是风俗与人情差异所造成的结果。

  就国人的民族性而言,我觉得“精明”会是其中一个合适的形容。自己的小算盘打的叮当响(宝宝就特别会打小算盘)。越是精明,越是会去追求花小钱办大事。(当然,最终的结果不一定会常如人意)。

  小到勤俭持家时等过年过节打折时购买(比如双十一),大到挖空心思减少人力等硬性成本。(电子商务)。莫不是朝着更高“效率”方式演进。最终的结果也是人民群众们花到了小钱,办了大事。因为“互联网+”确实提升了效率,故而很容易被中注重效率的中国百姓所接纳,更容易生根发芽。

  当然追求效率是应该的。不仅仅是我国,我相信其它所有国家都会注重效率的提升,只是注重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这便体现了其民族性的差异。比如中国与印度。

  就中国而言,“效率”是如此关乎紧要。比如在农村地区,你一个城里来的人,如果锄头挥的好,干活出活快,别人会格外地尊敬你,反之则不然。而印度呢?他们的飞机驾驶员可以在飞机上睡觉,法律规定允许,只是不要同时睡就行了。虽然不是同样的事情,可这样一对比,就能体现出不同国家民族性的差异了。

  最后,像同享单车之类的互联网+应用在中国的落地生根、繁华绽放。有其必然,也有其偶然。

  像青椒这样的事后诸葛亮放一些马后炮是容易的。难的是顺应国俗与民情,应世而起,逆流而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