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hjmhjmhjmm 2017-03-24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文】 这里是江山寂寂草木零落的处所,慨叹你究竟因何到此海角天涯来?

   【出典】  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

    注:

    1、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2、注释:

    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谪宦:贬官。

    栖迟:淹留。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

    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一作“楚国”。

    独:一作“渐”。

    汉文:指汉文帝。

    摇落处:一作“正摇落”。


  3、译文1:

    你被贬于此寂寞地住了三载,万古留下你可居楚地的悲哀。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映照着翰林。

为何明君却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无情怎知我对你的深情?江山已经冷落草木已经凋零,可怜你究竟何故被贬此地呢!

   译文2:

   西汉时的才子贾谊被贬谪到这里,三年里抑郁寡欢迟疑徘徊。万古以来,只留下你客居楚地时的悲哀。秋草荒芜,我独自追寻着昔人去后留下的陈迹,只见林木萧疏荒寒,夕阳的斜光照着这古老的旧宅。汉文帝是历史著名的有道明君,对贾谊尚如此恩疏情寡;湘水没有情感,又怎能知道贾谊当年曾凭吊屈原而伤怀?江山寂寥,秋风瑟瑟,枯叶飘飘,我真同情怜悯你,那时究竟为了什么被贬谪到这荒僻遥远的天涯来。

   译文3:

   三年贬官此地留,满腔悲愤万古忧。秋草独寻人不在,夕阳寒村空悠悠。文帝圣明尚薄情,而今湘水更无情!草木飘零江山静,可怜为何天涯行?


  4、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综合看来约生于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5、《长沙过贾谊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怀古诗。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全诗意境悲凉,真挚感人,堪称唐人七律中的精品。

    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

   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此”字,点出了“贾谊宅”。“栖迟”,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楚客”,标举贾谊的身份。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出句要注意一个“有道”,一个“犹”字。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

   诗人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手法是相当高妙的。接着,笔锋一转,写出了这一联的对句“湘水无情吊岂知”。这也是颇得含蓄之妙的。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徒呼负负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尾联出句刻画了作者独立风中的形象。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这幅荒村日暮图,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第四句的“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读着这故为设问的结尾,仿佛看到了诗人抑制不住的泪水,听到了诗人一声声伤心哀惋的叹喟。

   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满腹牢骚,对历来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更是将自己和贾谊融为一体。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唐诗别裁》:谊之迁谪,本因被谗,今云何事而来,含情不尽。

   

  6、刘长卿在唐朝大历年间诗名藉甚,诗名在"大历十才子"之上。他自称"五言长城",对自己的诗歌成就极为自信。时人常将刘长卿与钱起、郎士元和李嘉祐并称,他很不屑地说:"今人称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李嘉祐、郎士元何得与余并驱?"他到处题诗,往往连姓都不写,落款只有"长卿"二字。


  刘长卿虽然诗名卓著,可仕途却颇多坎坷。他33岁时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 刘长卿在任上"使纲不紊、吏不欺",很有能力,不到一年又晋升为海盐令(今浙江省海盐县),后被大官僚吴仲儒所诬陷,下苏州狱。乾元元年(758),被贬潘州南巴尉,即今高州县以及电白县麻岗附近一带的地方。县尉,是掌一县军事之官。


  在流放的路上刘长卿遇到了从白帝城遇赦归来的李白。刘长卿写了一首诗赠给李白:


  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


  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


  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


  两人一个是遇赦,一个正遭贬,一欢一悲,心境也就自然不同。两个唐朝诗坛上的顶尖人物,在这种境遇中谋面,让人倍感凄苦。


  在赴潘州南巴路过长沙时,诗人有感于汉朝贾谊的被贬,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长沙过贾谊宅》,借咏史之名,将自己的愤懑之情发泄得淋漓尽致:


  三年谪宦比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大历五年(770),刘长卿以检校祠部员外郎的身份担任鄂岳转运判官,不久又得罪了顶头上司鄂岳观察使吴仲孺。吴仲孺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女婿,他又诬陷刘长卿贪污公款20万缗。结果刘长卿又被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高仲武说他"有吏干,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皆自取之"。


  刘长卿在江浙任职时,有一次在乌程开元寺与诗人李嘉祐等名士畅谈诗文,女道士李季兰也在场。李季兰也是当时享有盛名的才女诗人,她知道刘长卿有"阴重之疾"也就是"疝气",经常要用布兜托起阴囊,才可减少痛楚,于是跟刘长卿开玩笑,吟了一句陶渊明的诗:"山气日夕佳。""山气"谐音"疝气",刘长卿当即也回了一句陶渊明的诗"众鸟欣有托",于是举座大笑。


  在刘长卿的一生中,这种快乐的日子屈指可数,他一生苍凉,曾经遭遇三次兵祸,据说在开元十四载(755)他可能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安史之乱就爆发了。


  唐上元元年(760),西节度副使、宋州刺史刘展造反,朝廷命平卢兵马使田神功出兵讨伐,刘展兵败被杀后,田神功在江淮大掠十天,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一下子变得破败萧条。刘长卿有诗纪其事:


  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


  却见同官喜复悲,此生何幸有归期。


  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


  湘路来过回雁处,江城卧听捣衣时。


  南方风土劳君问,贾谊长沙岂不知。


  德宗建中二年(781),刘长卿受任随州刺史。兴元元年(784)和贞元元年(785)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百姓苦不堪言。刘长卿的一首名叫《行营酬吕侍御、时尚书问罪襄阳,军次汉东境上侍御,以州邻寇贼,复有水火,迫于征税诗以见谕》的诗记录了他迎接朝廷军队时的情景。


  不敢淮南卧,来趋汉将营,


  受辞瞻左钺,扶疾抗前旌。


  井税鹑衣乐,壶浆鹤发迎。


  水归余断岸,烽至掩孤城。


  晚日归千骑,秋风合五兵。


  孔璋才素健,早晚檄书成。


  74岁的刘长卿,披着满头白发,穿着补丁衣服,带着税款酒浆,高高兴兴地迎接吕、时两位大人军次随州,征讨逆贼。这是何等的悲壮苍凉。


   7、秋景秋思,总是寄寓在某些载体上。比如看到江山胜迹,想到千载以前也有类似的生命,诗心怦然,油然产生惺惺相惜之感。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刘长卿的一生也不顺利,不断地经历贬谪。第一次,唐肃宗至德三年(公元758年),从苏州贬到现在的广东茂名。第二次,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73年)至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间,从淮西被贬到睦州做司马。这首诗写在他第一次被贬之后,从贬谪地返回长安,路过长沙。那是秋冬之交的时候,刘长卿寻访贾谊的故宅,想到了贾谊为终生不得大用,抑郁而终。类似的经历让他伤今悼古,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贾谊才高八斗,也有济世之心,但壮志和才华一直不得施展,在长沙做了三年长沙王的太傅,是他一生最伤情的时候。“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贾谊住在长沙仅有三年,住的时间不长,但是到了今天,大家还在说着那段往事,说着贾谊的悲伤。“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在长沙寻访贾谊的踪迹,人已远去千古,只剩下秋草茂密,寒林暮日。当年,贾谊也是怀才不遇,但他遇上的还是明君贤主——西汉历史上以“文景之治”著名的汉文帝,“汉文有道恩犹薄”,他生逢明君,生逢盛世,又能如何呢?不是君无道,而是“恩犹薄”,明君不把他的赏识给贾谊。李商隐曾经悲叹“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文帝曾经欣赏过贾谊,把贾谊召进宫,促膝畅谈,但问的不是国家大事、天下民生,而是鬼神之事,虚无缥缈,让贾谊的满腹治国之策无法言说,不得施展。刘长卿也一样悲叹,“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今天他在这里凭吊贾谊,贾谊就能知道吗?湘水凄寒,远隔千载,能把他这份心意真正地传给贾谊吗?古人不见今人悲,今人多情吊古人,只因为相同的身世不断重复上演,相似的悲慨回响在一个又一个秋天。“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寂寂江山,清秋摇落,如果贾生地下有知,一定要问我:你为什么要到长沙这个荒凉的地方来呢?最后这句话,托贾生之口,对自己发问,一个“怜”字,道尽忧伤。

   有的时候,江山千古,甚至不需要想起哪个人的名字。刘禹锡有一首《西塞山怀古》,写的也是秋色秋景。当时,刘禹锡从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乘船沿江东下,面对浩荡长江,透过历史的烽烟,想起兴衰往事。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当年,晋武帝令他手下大将王浚,带着高高的战船,从四川益州直下东吴。东吴的将领把一个个大铁锤沉到江底,用铁链连接,企图锁断长江,不料王浚一把大火烧断了所有铁链,直下东吴,轻取金陵。楼船远远扑来,东南兴盛之地、曾经的金陵古都,王气黯然沉默;千寻铁锁沉到了江底,一片降幡在石头城上飘荡。这样惊心动魄的故事,长江看得太多了。几度秋风,又到了今天。“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人生多少悲伤,多少朝代更迭,只有西塞山依旧伴着长江水。人心之中多少兴慨,千回百转,山形不动声色,寒流浩渺。“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人在旅途,千古纵目,往日沙场的堡垒如今已荒废在秋风芦荻之中。从这荒凉的景象中,他看见的是江山千古,一如诗人包佶路过金陵时的感慨:“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这不是个人身世的感伤,而是历史的感伤,境界大了不少。

   清秋时节,我们读到一些诗人的作品,了解一些意象,生命中就多了一些朋友。无论是春花满眼,还是秋叶遍地,我们都可以在某一个时分和它们相遇。千古之间,总会有一些错不过的相遇,经历着相同的故事,相同的心情。我们会觉得,冥冥中有一个人懂得自己,虽然他远隔千年。刘长卿觉得,贾谊会跟他说“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而今我们离刘长卿也已经千年,我们又懂得他的心吗?

   以秋风的名义,我们走进这些人的身世。我们去触摸他们心灵上那些深深浅浅的纹路,和纹路背后隐匿的欢喜忧伤。如今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我们有了心事,会找朋友,会写博客,希望更多人明白自己,其实还有一种可能——懂得我们的人,就藏在诗词中,你一旦翻开,一旦全身心浸入其中,体味到诗的美,体味到诗人之心,那种与古人交流的“懂得”,永不误读,点滴在心。我们的生命,也许因此而不再孤单。

   

  8、陶潜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太白飘逸浪漫,俊才飞扬;子美儒雅谦恭,家国情深。这个世界上总是有很多艺术的天才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他们总是以他们特有的人格魅力和词文书画驰名于世。谁在月下轻吟,谁在长江泛舟,谁在庐山咏三千流水,谁在岱宗凌绝顶睥睨众山,蝇营狗苟去了,花前月下消了,梅子黄雨过了,试问闲愁几许,到底是飞鸿过千万,一任到古今,他们终究站在诗歌的巅峰,后来人冠以他们极高的名誉和声望,可谓生前坎坷,死后留名。可是殊不知这些人在他们所处的那些时代几乎是一个弱者,排挤于庙堂之外,浪迹于江湖之远。

   中国历来是一个同情弱者的国度。很多时候老白姓总是怀着怜悯之心给那些被当时那个社会放逐的人一个精神绽放的领域,只是这些在如今究竟是升华了还是隐秘了。

   这个世界之美丽总在于那么多文人墨客,迁徒骚人,用他们敏感的心所绘的一幅幅精神的花园。他们虽不及自然的万紫千红,然则在心灵的国度,却是人类不可磨灭的一方砚台。因为有了这些人用他们对国家,对生命,对劳苦大众的极度的爱,才有了中国文化泼墨挥洒三千,绵延古今的宏篇巨画。

   陶潜的灵气,李白的仙气,杜甫的凡气,梦得的豪气,李贺的魔气,一个个你来我往,无不令我醉心于他们的人生境界和生命的寄托。但是当我们轻轻地跨过诗歌的世界,悄悄叩开那心灵的窗帘,武陵豪杰,南山隐士,谪尘仙人,诗冠千古,又当如何?莫不是世风日下,独醒长叹生不逢时;莫不是怀才不遇,清唱浅吟世无伯乐;莫不是忧国忧民,难解国破家亡之痛;到底郁气难书,遑论生尽欢?

   我独钟情于东坡。因着他怀着出世之心入世,因着他集儒道佛三家于一身,因着他懂得享受生命中的每一次起伏。他的豁达荣观,傲视天下的情怀,足够他于那小园中占尽风情。

   欧阳修曾说:苏轼乃三百年一遇也。21岁举进士,欧老曾言:此人他日必独步天下。于是大宋词坛少了一份婉约清丽,多了一份豪迈奔放;于是江湖牧歌少了一份我见犹怜,多了一份大气慷慨;于是五津烽烟少了一许尔虞我诈,多了一份自在陶然。

   朝廷不容,罢了。去江湖为生民立命。自请做杭州通判,修苏堤,乃有东坡肉传世;被贬岭南,高吟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被贬黄州,依旧一樽还酹江月;被贬儋州,仍不忘掘井为民,吟咏: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有奇绝冠平生。他走得如此高调,唱得如此铿锵,长江的鱼,江南的笋,惠州的荔枝,还有那竹杖芒鞋,一蓑烟雨哪够苏子一任平生。这位大家在他的谪迁之中,用他独有的人格魅力和情怀赢得了生命中的一份赏心悦目。

   政见不同,罢了。与王安石在杭州相见,本是仇人相遇,然则亦可以笑谈平生。于是乎有了一句: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此等从容,如此洒脱,古今又有几人。在士人的世界中,苏子可谓真正的做到了生尽欢。

   太白是仰着头走着,杜甫是低着头走着,而东坡于俯仰之间,看尽了人世繁华和仕途坎坷,而后于一叶舟中正襟危坐,头戴着东坡帽,酒里乾坤,壶中日月,一笑置之。

   每每阅东坡诗集,总慨叹于他的人生经历,总倾慕于他的旷达情怀,总想问苏子:赤壁中的愀然为何?风波亭中吟啸徐行为何?小舟中的江海寄余生为何?

   常想若我早生一千年,或许能做君的红颜知己。若我是王弗会不会于夜雨中写“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若我是朝云会不会笑谈“知我者朝云也。”于是环佩月夜,语罢清宵,琵琶声咽:“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9、喜爱冬天的人儿是心地纯洁的人儿,她象紫罗兰花儿一样是我亲密的友人。我曾经在一篇文章的末尾写道:“我特别爱冬,爱冬之雪。世上虽没有纯白的世界,纯白的太易碎,但我仍挚爱冬,爱冬之雪。在一个白雪纷飞的清晨,我踏着软软的白雪,微笑着边走边吟道:

   冬,我向你深情地走来

   走进一片圣洁的世界

   ……

   你有一幅清丽的画卷

   我要把你尽情地浏览”

   为着这篇至今看起来非常稚嫩的文章,全国各地同龄人的共鸣之音纷纷飘临窗台,其中,一片从南宁吹来的夏风掀起我心中阵阵涟漪:“我素昧平生的先生,我觉得读你的作品使我有一种几近幸运之感,你行云流水般的笔调很令人振奋,我想其他读者也会有同感:这不是过分的赞叹!你那细腻的感情以及文中略带苦涩的沧桑使我有种心悸般的颤栗。你是个出色的旅人,所有人都有理由存在这样一种梦想:成为你美好必灵的知心人,美好作品的忠诚读者……”她叫阿玲,一个心格独特的南国女孩。

   面对将至的高考,我淡然处理了所有信件,但阿玲在急切中又放飞了她的信鸽。九月,我如愿上了大学,虽然新的学业比较紧张,但我仍如约向天南海北的朋友们致以问候,阿玲总是早早地放飞她的飞鸽,然后便迫切地等待归期。转瞬已是初冬时节,一片血红的枫叶从南国翩然而至,在脉络清晰的纹路里,我读到了一个永恒的主题。时空的阻隔,素昧平生,我不能对千里之遥的她许下沉甸甸的诺言。也许我的冷淡反而使她觉得深沉,随后她赋诗一首:

   本是桃李中一枝

   何须钗黛与胭脂

   幽幽心事谁能解

   销魂瘦比黄花时

   信末,她略带忧怨而又不安地说:“朋友,假如我说我很喜欢你,你不会大吃一惊吧?”

   我并没有吃惊,阿玲点点滴滴的叙说早已铭刻于心,面对这份冰晶般的真挚的情感,我再也不想置这份真诚于不顾,于是,洁白的鸽子带着清朗的哨音,冲向蓝天,向遥远的天际飞去、飞去……

   从此,南国烟雨蒙蒙,北国瑞雪飘飘,我的祝福在细雨里,她的祈望在雪花中,馨香的花儿开了两载。暑假,我第一次来到南宁,同阿玲共叙相思之苦,傍晚的南宁是最美的时刻,我们常常携手漫步于郊外,微带甜润的柔风在我们对视中延伸,品味曾经花开花落的日子,走过夕阳西斜的黄昏,一份真挚、一份虔诚悄然留在共同的心愿里。

   短暂相聚,分别在即。火车一声长鸣,阿玲的泪水汹涌而出,站台渐渐远离,她那飘飞的长发在斜阳下闪出金色的光芒。列车载走了我,但我的心却遗失在站台上。

   夏去秋来,血红的枫叶总是在深秋穿透茫茫云海,携带莹洁的馨香飞临窗台。花红万种,情有独钟,鸿雁的南来北往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独处时,便看这千丝万缕的枫叶,感应这“横也思(丝)来竖也思(丝)”的古典情怀。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时,笔耕几乎成了我所有的业余生活,每当我参加比赛获奖或者发表了文章,总有阿玲同我分享快乐。

   又一个暑假,我们第二次相会于南宁美丽的晴空下。阿玲每当见到我,上班时的疲惫立刻消失了。我们都很珍惜这不可多得的偶然的情缘。九月初,我再次握别阿玲北归,刚下火车,就收到阿玲的快信:“我真的想不到列车开动后我会泪如泉涌,我曾经很潇洒地认为来日方长,前景很光明。可是,当火车再次载你远离时,我的心随你而去,不知你是否再有南行日?我实在没有把握,在朦胧的泪眼中,总感觉你在向我走来,我向你张开双臂,可获得的却是两手空空……想你的思绪如大海般漫漫无际,以致后来坐在工作台前仍神情恍惚,今晚你可会入我梦中……”我随即致电:两情久长,岂在朝暮;两心相悦,天涯咫尺。

   毕业前,我们经常在信中谈及我毕业的去向。九十年代初的求职政策与环境不如现在宽松,我的生源地不在广西,到南宁工作的希望很渺茫。阿玲时常在信中流露出焦虑无奈的心情。偶尔,她对我的真诚与能力也表示出怀疑。在心情抑郁中,我坚信自己不会令她失望的。但是,我已感觉她太累了,她的信也渐渐少了起来。

   又是初冬时节,南国的风吹散了一切,本该红透的枫叶没有如期而至,邮递马车迟到了,久以为怀的预感终于变为现实。那个冬天,老是下雨,雨下得天昏地暗、缠缠绵绵。大雪纷飞的时节,阿玲终于失去了耐心:“我已没有爱的感觉,让我们重做朋友吧……”爱的镜子已摔碎,在漫天大雪中,我同意了她的选择。在寒冷的雪夜,我独坐校外的咖啡厅,品着浓浓的咖啡,在《罗米欧与朱丽叶》的钢琴曲里,雨声、琴声纷纷而下……

   寒假,我瞒着父母独自南下,意外地出现在阿玲面前。也许风雨历程她已走得太累了,也许她本是去追寻一个梦幻并不想把它变为现实,她没有半点我想象的惊喜,她的声音略带沙哑而又有些惶惑。物是人非,此情已逝,艰难的交谈成为了负担,我只好放弃。出于倔强的个性,我独自奔波于这座异域的城市,毛遂自荐联系工作单位。离开南宁的前夜,正是元宵节,万家灯火一片辉煌,举目四望,一片热闹的气氛。我独自坐在邕江大桥边,望着逶迤远去的江水,听着远处隐隐约约传来《风中的承诺》这支歌:

   昨夜的雨惊醒我沉睡的梦

  迷惑的心缠绕着昨日的伤痛

  ……

  冷冷的风不再有往日的温柔,

  逝去的爱是否还能够再拥有

  漫漫长路谁能告诉我

  究竟会有多少错

  何处是我最终的居留

  曾经在雨中对我说今生今世相守

  曾经在雨中对我说永远不离开我

  多少缠绵编织成的梦

  多少爱恨刻画的镜头

  为何一切到了终究还是空

  女歌手低回婉转的演唱使我眼眶一片模糊,一种异样的凄凉涌上心头,联系的单位也没最后拍板,也许此次离开南宁后将是一别成永诀,云海苍茫、相见无期。

   毕业时,友人们竭力挽留我在本地就职。出于倔强的个性,我选择了风雨兼程。母亲为我远游而生病卧床,南下时,母亲无法起床远送,手握我的双手,唏嘘不已。“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再次踏离北方熟悉的故土时,真有一种“风潇潇兮易水寒”的感觉。

   又一个夏季,我因为自己主办的一件经济纠纷案件到位于古城路的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做笔迹鉴定,刚办完公事走出大门,便在拐角处偶遇阿玲,她没有半点欣喜的表情,简单交谈后,她又逃离般地远去。目送她渐渐远去的背影,我隐隐觉得,沉醉的夕阳已伴着落霞渐消失在风中。我把自己的人生体验整理成篇幅较长的《咫尺天涯路》,很意外地在本地一家电台一个栏目分几次播出。遗憾的是,我只录下后半部分。在阿玲某个生日,我托她的同事把磁带转送给她。从此,我不再关注窗外的风花雪月,枯燥的法律条款也能给我安慰。

   一年一度春暖花开,

   一年一度枫叶红了。

   变幻的风,莫测的雨,岁月的风霜已在心叶刻上深痕。某个深秋,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深造,我曾经手握从香山采撷的红叶,站在北三环路上的联想桥头遥望南国浮想联翩。终于,我违背自己的誓言,向阿玲发出了几年来的第一封也是最后一封信:“此次提笔相扰,别无他意,只是想知道你别来无恙否?关心一个人并不是过错,如果你真的过得很幸福,我将祝福于你。八年前,我们相识,走过天涯咫尺般的辉煌时光;四年前,我们相知,却又度过咫尺天涯的黯淡岁月,蓦然回首,你给予我的实在太多太多,岁月的犁铧已将我的心田重新翻过。”随后我简单的谈及自己几年来做检察官、法官、法律顾问、教师、律师的工作经历,同时也表达了想同她作最后一次倾心长谈的愿望。阿玲很快回了一张短笺:“不是我藏匿了挚爱,给往日的缠绵涂上朦胧的色彩;不是我偷食了昨天的诺言,使绽放的玫瑰花空负玉蝶飞来。要倾诉的万般心绪,唯有生日的红烛依旧明白,梦里的花落又飘下一片片。也曾有过令人羡慕的柔情,却很快在天的一方,在水的一方,在梦的一方。我也知道,你愿裹着我苦涩的心果珍藏百年,可你岂知,跌碎的玉镜怎能复原,唯有期望江南的雨季不再重来。”手握短笺,我终于明白,我们都不再是那纯情的少男少女,我们只有把一切留给流逝的岁月。

   如今,我已离开京城回到邕城,在这个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城市,我早已不再是匆匆过客。面对酸甜苦辣,我依然笑对生活。事业永远不会辜负我,于是,我找到了人生的支点。经过火的炼狱,我已学会品味苦难,就像品味甜蜜一样从容。

   又一个初冬的夜晚,我不经意地来到曾与阿玲倾心长谈的邕江大桥上,遥望脉脉江水,听着远处传来缥缥缈缈的歌声,我又想起自己曾经创作的那首《天涯歌》:

   盼天涯  望天涯

   几经漂泊为寻家

   斜阳正西下

   莫说天涯无芳草

   芳草曾经绿天涯

  年年春风吹又过

  离了这家

   只留下眼泪儿花花


  思天涯  恋天涯

  几经风雨何为家

  残月杯中挂

  莫道男儿泪珠多

  无情谁愿走天涯

  岁岁雪花飘又洒

  别了这家

   只留下细浪儿平沙……(正义之剑)

 

  10、这个夏日的阴阴的午后,从连续几日的忙碌里解脱出来。只在这样的时刻,心澄碧如水,我便把心送至“子规声里雨如烟”。

  一对联曰:功名富贵镜中花,玉带乌纱,回头了千秋事业;离合悲欢皆幻梦,佳人才子,转眼间百岁风光。静思此联,联系近日的忙碌无踪,内心的焦灼踉跄,心不禁一凛。一些事,放下了便放下了。一些日子后,你且看它,那些纠结缠绕只须作哂然交付。无语的怨怼深深的怅惘后,只希望,遇见的人,交过的朋友,都能够懂得“若问生涯原是梦”。

  并不做消极而退,只是生命的过程需要懂得进退。内心常常高呼“退一步海阔天空”,而实际常常是如西绪弗斯推着石头上山。是恒心,也是苦役,是享受还是忍受?每个人的答案自是不同。只希望日子的花开花谢后,仍有清荫,内心默默体会舍得之后的淡定,这也是幸福之一种吧。

  刘禹锡云: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我喜欢的,但不做“往来无白丁”之想。现实的情境常常是白丁们更呈现着人性的真淳。

  坚持着阅读,坚持在古典里穿行,只是想给自己的心灵造一座园子,不是“退思园”,也不是“狮子园”之类。只是“拚将十万头颅血”后,如果不能把乾坤力挽回,至少有一个可以的归依。这或许是看了晚年的王锡爵给我的一个启示。

  那日是看赶路秀才山水垂钓的摄影,那份闲境是让人欣赏的,忙碌的甚至所谓绚烂的人生种种终抵不过“一蓑烟雨任平生”。而在山水里,我们的心也常常可能会回到天然本色,内心呈现诗意与美。

  不在书斋里讨生活,但确实喜欢一卷在手,那样的时刻总是如沐春风。行万里亦不易,偶尔去看看《徐霞客游记》,亦看看《旅游》等杂志,亦算是纸上烟云之后的万水千山走遍。

  前几日在太仓弇山园,亦体会花深柳荫的美,亦感受江南丝竹之美,韵律之趣。如果下次再逢,最好是月夜吧,月明星稀,微风细细,如果君也在,缓缓而归,亦算是“报答平生未展眉”吧。

  问自己,问他人,问来问去,心沉沉,“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是因为有梦不觉天涯远么?

 

   11、记得有一首老歌,好像叫做《故乡的云》,是一个从海外归来的祖籍台湾歌手费翔唱的,至今我还记得“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一句,委婉而深情。天涯游子,浪迹萍踪。“天涯”茫茫,千里万里,天涯似乎只属于漂泊的游子,可天涯何处是归程?人在江湖,人在旅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对家的思念始终是天涯归客的遥远的梦幻。读古诗词,我们就经常可以看到“天涯”二字,只觉得它遥不可及,那么仔细思考,反躬自问,天涯到底在哪里?也就是说“天涯”知何处,哪里才是真正的“天涯”?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有句很有名的诗,叫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果单看“天涯”两字,就是“天边”的意思。可天大无边,“天涯”又在哪里?从诗句的内容来看,“天涯”虽然与“比邻”相差遥远,但它是存在的,它应是“知己”所在的地方,而且它一定又在“海内”。按照古代的说法:“四海之内皆兄弟。”关于“四海”,历来说法不一。单就今天的名字来看,东海和南海是现有的;“北海”有人说是指贝加尔湖,也就是当年苏武牧羊的地方;“西海”有人说是沙海,大概是新疆的大沙漠,也有人说就是指青海湖。如果这样说,“四海”大致都在今天我国的版图内。所谓的“天涯”也应该就在国内。再从这首诗的题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来看,诗人王勃要送的杜少府就是到蜀州任职。蜀州应该在今天我国的四川境内。看来王勃所说的“天涯”至多是指我国的西南边陲。


  大诗人杜甫的《野望》一诗写到:“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这句诗诗人把“天涯”与“海内”并举,与王勃的诗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海内风尘诸弟隔”意思说是国内战乱、兄弟相离。这“内乱”就是指当时发生的“安史之乱”。“天涯涕泪一身遥”是说诗人自己只身漂泊沦落到了“天涯”,思念兄弟亲人,深感孤单。这“天涯”根据此诗开头两句“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中的地名“西山”和“南浦”来看,它们都在四川成都附近。这首诗是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稍安后,跃马出郊外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所写。由此看来,杜甫诗中的“天涯”也就是实际上的四川成都。


  唐代还有位诗人叫张九龄,据说他官至宰相,诗写得很好。其中《望月怀远》里有个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遥望一轮明月从宁静无垠的大海上升起,联想到远方的朋友或家人也在同观天下这一轮明月。心有灵犀,思念是相同的。这里的“天涯”只是明月能照到的地方,也是诗人的一颗心能想到的地方。具体没有说,但从题目《望月怀远》来看,诗中的“天涯”应该是指很远很远作者心中明知口中没说读者只能凭借想象海内的某个地方而已。这种“天涯”我们姑且称它在诗人的心里。其实,“天涯”再远,只要存在心底,也就像开头所说的“天涯若比邻”一样。


  汉代的贾谊才华出众、少年得志,却受到权臣的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不久便郁郁而死。一次中唐诗人刘长卿路过长沙当年贾谊的故居,感慨痛惜贾谊的遭遇,挥笔写下了一首怀古诗《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诗人在叙写了贾谊不幸的遭遇之后,借景抒情,表达了无尽的哀思和凭吊之意。最后一句“江山寂寂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既写出了诗人徘徊宅前,暮色更浓,江山趋寂,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破败景象,又委婉含蓄的交代了诗人自己所处的国势衰微的典型环境。“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这是一句发自内心的反问,是一句带着强烈感情的质疑。这里的“天涯”实际上就是指湖南长沙,它与当时的京都长安已经是很远了。说长沙是“天涯”,现在大家可能都会觉得不可思议,但这就是汉唐的“天涯”。


  大诗人刘禹锡有一首《浪淘沙》,也提到了“天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它意思是说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我们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这首诗明显带有浪漫主义的风格,有着作者的大胆想象在里面。我们知道黄河之沙大多来源于黄土高原,若要从整个九曲黄河来说,它的源头大约在青海境内,那里是很少有沙的存在的。即便是按照诗人的想法,这“浪淘风簸”来自的“天涯”,最多在黄河的源头,也就是今天的青海省境内。如果从事实来说,很可能就在黄土高坡。


  我非常欣赏白居易的《琵琶行》,他其中对音乐的描写,可以说写绝了。但对于我来说,《琵琶行》中我最喜爱的还是写尽了普天下不幸之人共同感受的那句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共同的遭际,相逢便是知己;沦落天涯,相逢何须相识。因为遭遇是相同的,感情则是相通的,天涯客也变得如此理解、如此亲近。但要问这里的“天涯”是何处,“浔阳江头夜送客”一句说得分明。“浔阳”是当年的大诗人陶渊明的故乡,也是后来宋江写反诗的地方。再说的明白些,就是今天的江西九江市。


  诗歌走过大唐,“天涯”仍是人居之地。欧阳修有首《戏答元珍》,开头就写道:“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这里的“山城”不是指现在的重庆,而是靠山的城垣。这首《戏答元珍》是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县令时酬答丁宝臣的诗。“残雪压枝犹有菊,冻雷惊笋欲抽芽”写出了“天涯”特有的景物特点。“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由白天看到的异地的景物和夜晚听到的熟悉的雁叫,勾起了无尽的乡思,病中不免感叹时光的流失,景物的变迁。“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是说自己曾经在洛阳的名花丛中饱享过美丽的春光,山城的野花虽然开得晚些,也不必叹息了。既是一种对朋友安慰,也表达了诗人自己旷达的生活态度。诗中的“天涯”就应该是指“峡州夷陵”,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宜昌。


  北宋有两位姓晏的词人,一个叫“晏殊”,另一个叫“晏几道”,他们的词写的都很好,文学史上称为“二晏”。晏殊有一首《玉楼春》,在该词的结尾处作者写道“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他把“相思”和“天涯地角”相对立,以有形的空间距离来反衬无形的相思,对比强烈。这里的“天涯”不是具体指某个地方,而是泛指地球上很远很远的地方。晏殊还有一句写爱情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被近人王国维拿来比作做学问的第一重境界。“望尽天涯路”明显是有“极目搜寻”之意,这里的“天涯”应该是“路的尽头”或目力所及的地方。当然,理解成“思考想象的深处”,与做学问或许更合适些。


  晏几道很善于写离情别绪,表达感情细致入微。他有几首《鹧鸪天》词就是这方面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一首这样写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这里是写一位羁旅之人,独倚十里楼台,闻听到百花深处杜鹃“不如归去”的鸣叫,不觉就产生了天涯归意。“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一句是说独自漂泊天涯,心中怎能够没有思家归家的想法,怎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归期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这句看是回答杜鹃的痴语,却委婉而含蓄地表明了诗人身处“天涯”而思家不能归的愁绪。“天涯”一词,应是诗人的漂泊之地。从诗的内容来看,“天涯”在“十里楼台”,应是漂泊途中的某处送别之地。


  大词人苏东坡有一首写春景的《蝶恋花》,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说到了“天涯”。这两句的词义很简单,它是说枝头上的柳絮随风吹拂而远去,显得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又会没有青青的芳草呢?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相传,与之相关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据说苏轼在杭州任上曾收一侍女做了妾,侍女名叫朝云。朝云美丽贤惠,善歌舞,陪伴苏轼颠沛流离,宦海沉浮,历经无数艰难,侍奉苏轼二十三年,可以说是苏轼至亲至爱的患难伴侣。苏轼在惠州任上,有一天正与朝云闲坐,时值清风送爽,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于是,苏轼请朝云歌唱《蝶恋花》词。朝云刚唱了几句,忽然歌喉哽咽,满目噙泪,苏轼问其故,朝云回答说:“奴所不能歌的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说罢,不禁潸然泪下,泣不成声。自此,朝云终日惆怅,不久抱病而终。此后,苏轼亦郁郁寡欢,终生不再听唱此词。如果把“朝云”看着“芳草”,这芳草来自“天涯”,“天涯”自然便是杭州。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因作《承天院塔记》受诬陷,第二次遭贬,被押送至宜州作编管。这年冬天,他在流放地遥远的宜州借梅花的清高孤傲、坚贞不屈来激励逆境中的自己,写下了一首《虞美人·宜州见梅作》。词的开头写道:“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梅破知春近”意思是说“看到梅花开了,就知道春天近了”。“梅破”既是春天到来的讯息,也是江南老家的音信。这里以“天涯”对“江南”,把自己的流放地宜州,也就是今天的南海附近,当作了“天涯”。天涯客也就是诗人自己看到江南老家的信息——梅花开,一个“也”字既表明了诗人的兴奋与惊奇,也体现了作者天涯沦落思念家乡朝花夕拾的感慨。


  “苏门四学士”另一位代表人物秦观有一首《望海潮》,词中有“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一句。这句是全词的结尾,前面诗人以大量的篇幅叙写了早年在洛阳游玩的情景,旧地重游,人世沧桑给作者以深深地触动,而今酒楼独倚,只见烟暝旗斜,暮色苍茫,既无飞盖而来的俊侣,也无鸣笳夜饮的豪情,极目所至,已经看不到絮蝶桃柳这样一些春色,只是“时见栖鸦”而已。诗人宦海沉浮,仕途蹉跌,不得不离开京都汴京,于是归心也就自然而然无可奈何地涌上心头。这“归心”是指远离官场的归隐之心,而“天涯”就应该是偏僻的山林或者是人迹罕至的地方。


  记得宋代的李觏写过一首《乡思》,诗的内容是:“人言落日是天涯,望尽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这首诗写得很有意味,给人以回环曲折之感。诗人先借人说“落日是天涯”,可接着说“望尽”落日也看不到家,说明家在落日之外,比天涯还远,一种强烈的思乡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落日、天涯和家共同构成一幅有形有色的图画。既给人一种深沉的忧思,又极富形象感。再加之“碧山”“暮云”的烘托,把心中的家描写得辽远深邃而又真诚深刻。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有一首《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其中“天涯芳草迷归路”的“迷”也写作“无”。苏轼词中曾说“天涯何处无芳草”,“芳草”在古诗中常指“美人”,也就是有道德的君子,我们今天用的时候,多用于喻指“美女”。而该诗中的“天涯芳草”是说芳草蔓蔓,长满天涯,到处都是,一片凄迷的景象。这里的“天涯”明显是泛指,它是春天青草迷漫的地方。


  要说“天涯”,最有名的应该还是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关于“天涯”的描写,作者开始连用三个意象群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勾勒了一幅低沉哀婉的画面,然后将这幅画置于“夕阳西下”的大背景下,来渲染烘托“天涯归客”的形象。一个“断肠人”,立即就会让人想起“天涯沦落人”,可这里的“断肠人”又不同于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它是孤独的、寂寞的、无望的。“断肠”二字让人揪心痛心伤心。它之所以达到了如此的效果,与先后“十”个意象的烘托显然是十分不开的。也即是说虽然这里的“天涯”是模糊的不固定的,可正是由于这模糊不固定与前面意象叠加的清晰描写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才让读者感到意味绵长、意境深远。


  应该说文学上“天涯”到了马致远这里,也就到了真正的“天涯”了。它已经彻底形成了古典诗词一个固定的典型甚至可以说是光辉的意象,但在后来的诗人的诗中,也有很多写到“天涯”的。不过,我们都可以看作一个固定意象来理解,不必再加以深究。譬如,明代宋景春的《自沙津江行舟次岳阳送徐荆州》里就有:“夕阳帆影临空尽,谁念天涯独倚楼。”独自倚楼眺望天涯的,也正是天涯的那个“谁”念及的。“天涯”只是一个遥远的空间,“天涯”只是一段实际的距离,“天涯”“楼头”原本就是相同的、一致的。它们只是思念的两端。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首诗中的“天涯”一般认为是指诗人的家乡——杭州。作者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很难再回京城。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可以说是“含而不露”。


  其实,在现实中还真有个地方叫做“天涯海角”。早年我读茅盾先生的《海南杂议》,其中说所谓的“天涯海角”,就在公路旁边,相去二三十步。当然有海,就在岩石旁边,但未见其“角”。至于“天涯”,我想象得到千数百年前古人以此二字命名的理由,但是今天,环岛公路干线直通那里,沿途还有盐场、铁矿等等:这哪里是“天涯”?作者还说原以为这个地方是一条陆地,突入海中,碧涛澎湃,前无去路。但是错了,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看来这世上的事非得亲历才能清楚,纸上得来终觉浅,此言不虚。“天涯海角”现在是海南三亚市的一个旅游风景区,它位于三亚市区约二十多公里的马岭山脚下,前海后山,风景独特。步人游览区,沙滩上那一对拔地而起的10多米高、60多米长的青灰色巨石赫然人目。两块巨石上面分别刻有“天涯”和“海角”的字样,意为天之边缘,海之尽头。当年大词人苏东坡的流放地,如今却成了旅游胜地。世事沧桑,怎不令人感叹不已!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咫尺天涯”早已变作“天涯咫尺”。当地球成为一个村庄的时候,不知当年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该作何解释?哪里天涯,这里曾是天涯。读着大诗人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时候,我们都不觉笑了。因为大家是一同去九江游玩的,相逢曾经就是相识,又何须问呢?哪里天涯,处处是天涯;天涯哪里,我在那里等着你!

   

 12、也挣扎也牵挂也不是办法

  走也罢留也罢错了吗

  今日天涯明天又天涯

  狠狠一巴掌忘了吧

  

  任贤齐的天涯,旋律朗朗上口。这男人快四张了吧,人前还要扮可爱。不过也还算可爱。

  一人就会有一个天涯吧,在各自心中。

  我的天涯又在何处?

  天涯何处无芳草,无缘对面不识君。不是一句,倒也压韵。

  李敖现完了眼,这老家伙晚节不保啊。清华北大是他的天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天涯何尝不是我的家,这里有最真实的自我,还有几位愿意眷顾我的芳邻。在自己家里那份舒展和放任,是在别的地方享受不到的。所以,杨同学,赶快给自己一个天涯的家吧,但愿家能解决你所有问题!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天涯是起点,也是尽头。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天涯远吗?远。天涯近吗?近。

  咫尺,天涯。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天涯,总是能让人联想起流放、漂泊、背井离乡、孤寂、凄凉、流浪和落寞。

  天涯是悲愁,天涯也是欢喜。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是我在说天涯?还是天涯在说我?是我的天涯,还是我在天涯?

  天涯到底是什么?

  天涯什么都不是,天涯是万物,天涯是空空。

   

  1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对手,我们渴望战胜对手、打败对手。没有对手是孤独的、寂寞的,甚至是可怕的。然而,谁才是我们真正的对手呢?


   人是害怕受到伤害的动物,总是习惯用层层铠甲把自己包裹起来,用警惕的目光观察、审视周围的事物,再加上自私和贪欲,心机用尽,就难以用一种坦然、大度之心对待别人。与其说现实之中存在种种对手,不如说那些对手是自己假想出来的,实际上你的对手就是你自己。


   我认识一个人,他给人们的感觉好像刺猬一样浑身长满了刺,他处处都觉得有人跟他过不去,虽然刚开始做生意时赚了不少钱,但整天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结果失去了朋友,失去了家庭。后来,因生意场上他斤斤计较,不信任别人,生怕自己吃了半点亏,结果合作伙伴越来越少,生意也逐渐萧条,每次看到他,我都觉得他异常孤单。


   风云一生的苏东坡,晚年看透了这些,“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最终发出 “高处不胜寒” 的感叹声,我相信这是苏东坡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愿望,所有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人的短短一生如白驹过隙,常怀宽容之心、友爱之情,敞开胸怀,把别人往好处想,少一些贪念,境由心生,只要战胜了自己,还有谁是你的对手呢?


   人们很多时候会为身边的人所困,比如前一阵我有一个朋友对他们单位经理特不满,其实很多时候想想这是不必要的,人呢要大气一些!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有许多烦恼就是来源于这种无谓的斗争:许多身居高位的人将下属当作对手;许多老板将员工当作他的对手;许多城里人将进城务工的农民当成了对手……他们其实都选错了对手,在应该大度宽容时,做出了与自己身份极不相称的举动,让自己成为被人耻笑的一方。


   有人说看一个人的实力,要看谁是他的对手――深以为然,如果你把一个小人物当作自己的对手,那么你也只能是个小人物,如果你的关注点全都在一些没什么能力的人身上,那么你又能获得多大的成就呢?                                            


   忘了身边那些不值得称之为对手的人物吧!你的对手应该是值得你尊敬和敬重的!其他的,大多数人不过碌碌无为而已,不要让那些毫无价值的对手成为你生活的焦点!

   

  14、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你便拥有了人生的定力。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心灵的后花园,那是我们诗意栖居的处所,是离自己最近的息壤,那里繁花似锦、星光清凉。居住在那里,精神可以得到放松,思想可以得到梳理,感情可以得到整合。它似床前明月,朗照心胸开阖,如三月清风,涤尽一身烟尘。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背负太多繁杂的东西,心田得不到灌溉与滋养,逐渐龟裂贫瘠。当精神失去了落脚之地,便迷失了方向,终无所依。


   占有与谋取固然是人的本能,但当欲望膨胀到无限大,内心便也成了一块不毛之地。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浮云蔽日,也蒙蔽了原本纯真的灵魂。我们的生命如此短暂,有所营谋,必有所烦恼;有所执着,必有所束缚。“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这才是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


   黄州的郊外,苏东坡躬耕在一亩三分薄地上时,也同样在自己的内心开辟了一方净土。“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艰难并没有将文豪压倒。穷困潦倒时他依然高喊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外形枯干但灵魂丰满,他惨遭流放,但固守心灵的净土,从容轻浅,不染纤尘。


   在格尼斯堡,那个喜欢散步的智者不是仰望灿烂的星空,就是俯视自己的内心。俯仰之间,康德摸索着通往人类文明的哲学道路。他的视野超过我们,但他的思想不拒绝我们。他居于心灵净土,但眼观八方外物。


    居住在自己内心的人,便拥有了生命的内定力,返璞归真,超然淡定。不看重大红大紫的那份荣耀,不在意大富大贵的那份奢华。千帆过尽,繁花乱眼,纵然有万般浮华曼妙,他们自是气定神闲,胸襟开阔,性情长久洁净,锲而不舍地追求内心的独行与独醒。


   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了解自我,从容淡定地走过漫漫人生。

   

   15、长沙县志记载:贾太傅故宅在今县西北濯锦坊之屈贾祠。对贾谊这一曾经居息三年之地,“不见定王台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杜甫来瞻仰过;“贾谊宅中今始见,葛洪山下昔曾窥”,韩愈来低首过;“一谪长沙地,三年叹逐臣”,戴叔伦来凭吊过;“寒林日薄井波平,人去犹闻太息声”,“贾傅祠前载酒回,新声才赋管弦催”,时至清代,黄遵宪和秋瑾也来朝拜过。然而,在众多歌咏贾谊故宅的诗作中,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不仅是唐代律诗中的精品,而且是同一题材之作中的杰构,好像同一首歌的独唱比赛,虽然选手们各有千秋,但刘长卿夺得的是舍我其谁的冠军。


    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但他命运坎坷,33岁即英年早逝,犹如一支名贵非凡的玉笛,才吹奏了几支乐曲就突然崩裂,又如一本传世的经典,才写了序言和最初的几章,就永远没有了下文。两千多年来,屈贾并称,长沙的贾谊故居虽屡经兴废,却是历代官员春秋祭扫之地;才高命薄,长沙的贾谊故居虽历尽沧桑,但却是千载文人墨客尤其是迁客骚人留连凭吊高歌低咏之场。中唐诗坛第一人的刘长卿,博学多才却屡试不第,登进士第后又命途多舛,屡遭贬谪,约在唐代宗大历十年(775)深秋,他在由岳鄂转运留后贬为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马的途中路经长沙,在薄暮时分趋拜贾谊故居,写下了千古名篇《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途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同是天涯沦落人,萧条异代不同时。


    首句之“悲”与结句之“怜”,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悲人亦以自悲,怜人亦以自怜,悲怜贾谊同时也悲怜自己,抒情对象与抒情主体有许多契合之处,写来交融无间,当然更是动人情肠了。这首诗,悲怜贾谊是怀古,悲怜自己是伤今。“楚客”最先是指称屈原,后来泛指贬谪或羁旅于楚地的迁客骚人,此诗主要是指贾谊,也包括作客楚地触景生悲的作者自己。“秋草”、“寒林”句重在写景抒情,季节是晚秋初冬,时间是夕阳西下,“寻”是孑然一人形影相吊的“独寻”,“见”是满目萧然哲人已远的“空见”,对景怀人,情何以堪?“”,即长沙人所说的“鹗”,贾谊在《鸟赋》中有“庚子日斜兮,集余舍”及“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之句,刘长卿的“人去后”与“日斜时”化用典故而了无痕迹,但却加强了全诗的悲剧感。“汉文”、“湘水”句重在用事寄意。汉文帝先赏识贾谊后来终于贬逐,“有道”的他尚且如此,无道的唐代宗又当如何呢?作者没有明言,读者却于言外可想。贾谊当年作文追悼屈原,今日刘长卿作诗追怀贾谊,湘水无知而且无情,人生有憾而且有恨。人才而常常不能人尽其才,才人而往往所遇非慧眼公心之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早就如此说过,悲哉!


   “楚客”留下的只有千年万载之“悲”吗?如果刘长卿能够再来“天涯”之地的长沙,我要劝慰他不要太“他怜”与“自怜”了。贾谊虽然享年不永,但他岂止是千人之英万人之杰,古往今来无法与他相比的人如恒河沙数,“故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故自古及今,凡与民为仇者,或迟或速,民必胜之”,他继承和发扬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其超前性至今仍闪耀着不可逼视的光芒,足为今日借镜与借鉴。刘长卿呢?他自诩“五言长城”,“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听弹琴》),其大作真非俗人的自吹自擂,何况元人辛文房早就在《唐才子传》中赞美他“清才冠世”,他还有许多其他传世的作品呢!鸟在空中飞过而且留下了永不消逝的飞行轨迹,这难道还不足以自慰吗?


    贾谊故居已经重修,在今日太平街与解放西路的交汇之处。1999年秋台湾名诗人余光中访湘,我陪同他前往瞻拜,他的题句是“过秦哀苍生,赋惊鬼神”,我则以散文《秋草独寻人去后》权当祭奠,而现在新作的这篇短文,则是燃点在刘长卿诗灵前的一炷心香。(长沙晚报)

 

   16、那个黄昏,那个夕阳被山风扯碎的黄昏,你消失在远方的那条路上。


   你走了,就这样默默地走了,甚至没有为我留下只言片语。曾握在手里的那朵百合,于那一刻化做破碎的晚霞滴成的泪,淹没了你渐渐离去的身影。当又一个孤独的夜晚到来的时候,残留在我梦里所有昨天的记忆,都如同天上的颗颗流星,它们静静地划过支离的呓语,破碎在荒芜的彼岸。


   我知道,从那一刻起,忧伤的日子会再次让那只单飞的蝴蝶长久地徘徊于十里长亭旁的河边。对岸,芳草碧连天际,爽朗的笑声被悠扬的天籁之音所包裹。这个夜晚,只有低泣的月芽儿依稀伴我的泪珠倾泻在残泱的回忆里。


   人们总喜欢说,真正的爱情大都是忧伤的,正因为忧伤才最美丽,因为它可以长存于我们记忆里,虽然它充满了太多的悲剧色彩。或许吧,就这么匆匆地拥有了一段馨柔情怀,它沉淤在我的心底,任明天种种的苍凉也无法将它抹去,赫然刻于那些伶仃的梦墙上。


   总想找一个能够安慰自己的理由去诠释飘走的流云,用久久凝望的眼神去书写昨天的美丽。在那个并不久远的故事结束的时候,我又一次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孤独,那种意境已在过去的光阴里伴我漂过岁月的山水,不知道自己生命的小舟该在哪里靠上绿色的岸边。


   曾对自己说,不要再以泪洗面,不要让每一个夜晚都哭得那样痛。关闭了自己的心房,不再去倾听外面的世界,无论在风起时蓦然回首想起了多少,其实,心已经冥静,如秋天片片飘坠的花草,苍天和大地把一个冷冷清清的世界还给了自己。一世的漂泊,注定化作秋天里静止的荒原,明天,只有那双粗糙手会拎着孤独继续流浪。


   驶不进伶仃洋的那只小舟没有桑提亚戈的帆,它只是茫茫人海中的匆匆过客,生命的轨迹已无法印出爱的永恒。而这种永恒,即便它在,也只是一个传说。不知道是什么打湿了那只蝴蝶的翅膀,它痛在十里长亭,呻吟里,我听到了一个声音:“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悲伤的蝴蝶哟,那是你在悄悄对我说的吗?


   月亮爬上了天空,今夜的月啊,你何以弯弯,何以澜澜……

   

   17、“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蓦然发现,我伸出的手,竟然触摸到了秋的声音。人不在故乡,空气也变得陌生了。继而沉默,这个季节,风的气息也感染了离别的伤感,“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西斜”,不知逝去的经年岁月,还是否记得我曾经的童稚,那些不期而逝的青春年华呢?

  沉浸在那些之乎者也里的古韵太久了。呼吸之间,也尽是些陈腐的气息。抬起头,却看见夕阳倚窗,清秋的初暮也变得美丽而心旷神怡。我是不是忽视季节太久了,竟有了从春天便穿越到初秋的恍然。叹息着抬头,不知何时,墙角已经绿肥红瘦,秋意始然了。


   这样的秋天适合“目断秋宵落雁,醒来时响空弦”。登高望远,打开音箱,一曲“似水流年”便在耳边轻轻荡漾开来,幽幽的,思绪打开记忆的闸门,“外貌都改变,处境都变,情怀未变。”突然很无语,早已“不似旧年游”了啊。几朝烟雨,消磨的何止青春岁月,还有多少点点滴滴的经年往事呢?


    天气有点冷瑟,似我这刻的心情。落花落叶追流水,浮梦浮华尽化烟。那些看不破的风景,便是无风无雨空白的世界。时间久了,一切归于尘土,不再风起云涌,伤心欲绝。挥挥手,“从今把酒观云起,不再凭窗看雨飞”了。放开紧握的手,风从指间轻轻滑过,有点释然这一刻的轻松,像这清秋初落的斜阳,些许寒凉中蕴含着些许的温暖。

  “烟雨落花空向晚,春盟逝水尽朝东。”人生的秋,蕴染着岁月的苦辣酸甜。或许只有尝过,才知道那些苦涩中夹杂着一点甜蜜的珍贵。


    若你也是离人,天涯道路未尽,日已暮,归途漫漫,却牵得那无边的乡愁泛滥。夕阳西下,一生憔悴,试问这美好年华还能消得几个黄昏?秋思这杯离酒,有绝世的忧伤,只啜一口,竟也断肠。


   人生只是一个过场。我们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眼看得身姿婀娜,耳听得荡气回肠,终无非是台上空落落,台下各自殇。


   顿首之间,又是一秋,草木也知愁,韶华已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