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品课堂——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第七期

 苦丁茶170 2017-03-24

三品课堂——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

半包围、全包围结构的合体字(第七讲)

大家好,在为大家解析《礼器碑》中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和上中下结构的合体字后,我们继续学习半包围结构和全包围结构。

全包围、半包围结构的字,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边,包围一个主体,它有六个基本形态,分别是:左上包右下、右上包左下、左下包右上、上包下、下包上、左包右。我们可以在《礼器碑》中找到前四种类型的范字,如果要寻求后面两种类型,则需查阅其他汉代碑刻。

我们先看第一种类型,左上包右下。通常情况下,被包围的部分需稍往右移,虽然不是对称的,但是重心比较平稳。比如“石”字,写“口”部时略微向右错开,形成左右的错落关系,看起来也有了一种稳定性,“君”字在书写中也有类似的处理。“廟”字的“广”部的撇画往平处延伸,有着横向的取向,“廟”字里被包围的部分,笔画较多,“十”部的竖画要写出延伸,体现出横与纵的对比关系,“月”部要写出“广”部的包围区域,略向右边移出,使得字的整体形态呈正三角形的对称关系。

左上包右下

三品课堂——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第七期

三品课堂——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第七期

①口部要把它移出来,形成左右错落的关系,既成就了字的稳定性,也显得活泼又不呆板。

三品课堂——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第七期

①被包围部分笔画比较多,十部竖画要伸展,有一个横纵的对比关系,月部要写出来广部的包围区。

②字形呈正三角行的对称。

第二种类型:右上包左下。我们着重来观察“紫”的竖弯钩,它的写法与“孔”字不同,“紫”的竖弯钩转折处不上挑,被包围的左半部分需略向左错开,写出字外的延伸,营造出一种稳定性。“载”字的左半部同样需要写的向左、向外一些。像一个人一条腿站立,一条腿迈出去,很果断,非常漂亮。我们在临写时一定注意隶书与其他书体的异同,一般来讲隶书的“戈”钩,需往横向写,使它与“车部”的竖画在水平线上有高和低的区分,且钩画高于竖画,这与楷书“戈”钩强调纵向延伸的书写方式,存在本质的差异。

右上包左下

三品课堂——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第七期

三品课堂——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第七期

①紫竖弯钩的写法,与孔字是有区别的,竖弯钩转折处不上挑。

②被包围部分往左延伸。

三品课堂——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第七期

①左半部字写得稍微靠外,相对来讲有一个稳定性。

②戈钩往横向延伸,与车部在水平线上有高低区分。

第三种类型:左下包右上,此类字大多包含“走之”旁。我们以《礼器碑》中“造”字为例,一定需要注意三点水的轻重大小,“走之”旁的捺脚要往长处延伸。再来看“遅”,被“走之”旁包围的部分应写得窄长些,不要写得过扁,然后拓展捺脚,这样写出来的字比较开阔,也显得比较大气,同时也表现出了不同部分之间的对比关系。

左下包右上

三品课堂——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第七期

三品课堂——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第七期

①三点水注意轻重、大小的对比。

②捺脚要往长处延伸,写得比较开阔,字也显得大气。

三品课堂——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第七期

①注意被包围主体写得窄些,不要写得过扁。

②突出捺脚的延伸。

第四类型:上包下,比如我们写“盛”字,先把撇、捺这类大的笔画固定,再写其他小的笔画。一般来讲,隶书不像楷书和行草那样注意笔顺,楷书和行草书的前后笔画之间存在直接的呼应关系,而隶书只有间接的照应关系。比如写横画,一笔逆入平出后就结束了,下一个笔画再重新起笔,没有呼应关系。写隶书时笔顺往往服从字的整体大小关系,先处理主要笔画,其他笔画根据主要笔画进行调整、安排,这样在字的把握上也能更精准。

“聞”也是上包下的字,左右两个部分是对称的,但要写出不同,左半部宽,右半部扁,左边竖画是曲线,右边则是直线。隶书看似平正简约,但是细微处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

“風”字也是上包下结构,虽然原字在碑刻上有些残破,但是因为有其他字与之对应,我们在拥有一定基础后,根据基本笔画的规律,完全可以将这类的字还原,写得完整。笔锋要像针锥子,契入到纸里面去,要写得精简瘦硬。还有一种写法,参照“中”字,可以写得扁些,这种变化为我们转向创作提供了空间,激励我们主动去学习。

上包下

三品课堂——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第七期

三品课堂——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第七期

①先写撇捺这些大的笔画,在写其他小的笔画。

②隶书的笔画间没有呼应关系,笔顺服从字的大小关系。

三品课堂——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第七期

①左半部宽,右半部扁,左竖画曲,右竖画直。

②看似平整简约,实则变化丰富。

三品课堂——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第七期

①笔锋要像针锥子,契入到纸里面去,写得精简瘦硬。

②中部可以写得扁些。

其他包围结构中还有下包上和左包右两种情况,《礼器碑》中没有呈现,我们通过其它碑帖简单举例分析一下 “幽”字是下包上解构,要注意它字形上的起伏变化,突出“山”两边的竖画,字的上部可以处理得比较整齐,把字写得平整。写楷书则不可这样书写,楷书取势左低右高,高低不一样,不能突出“山”两边的竖画。

下包上

三品课堂——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第七期

三品课堂——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第七期

三品课堂——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第七期

①注意字形上的起伏变化,突出两边的竖画。

②还可以三个竖画排列整齐,写得平整。

③相较于楷书的写法,隶书更突出“山”部两边的竖。

“巨”字与“臣”字都是左包右结构,要注意左边的竖画比较活,呈s型,如果是写成一个笔直的竖就呆板了。这样写还有角度原因,字左、右两侧的角度是相对应的。写“臣”字中的这两个竖画要注意变化,先写得竖些,再写得点斜些,这两笔不能重合在一条线上。写“臣”字还可以把中间的竖画穿过来,这样就弥补了中间的空白,看起来空间也显得均匀。很多人在临习时感觉自己临摹得很像,似乎每个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创作条件。但到了实际创作中,却总会感觉到临习中的部分内容用不上,这是因为在临习中细微之处的基本功没有做足,只达到了所谓“写得像”这一初级阶段。

左包右

三品课堂——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第七期

巨/臣

三品课堂——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第七期

三品课堂——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第七期

①注意竖的笔画比较灵活,呈“S”型。

②臣字中间的两个竖画注意变化,先写得竖些,再写得斜些。

③臣字还可以把中间的竖画串过来,弥补中间空白。

下面我们再看《礼器碑》中全包围结构的字

全包结构示意图

三品课堂——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第七期

全包围结构是指四个边包围一个主体。写全包围结构的字,内部要写得紧缩,看似字小了一号,不要写大。比如“國”字,先把中间主体部分确定,四边外框的形式体现出错落。还可将外框处理得比较平直,比如“圖”字,没写最后一笔横画时,感觉底部留下的空间很大,但只要把横画写完,就会呈现上面松,底下面紧的结字形态。

因全包围结构的字是封闭型的,空白都在字里面,与开放型的字如“教”字相比对,“教”字的空白在字外,而“國”的空白是封闭在框架内部的,导致二者虽说所占实际空间与面积不相上下,但是全包围结构的“國”字看起开却比“教”字大一号。所以在写“教”这样类字时要放开,写全包围结构的“國”字中间被包围的部分,则要紧缩。我们可以参照这样的关系处理,考虑变化调整的方式并融入到创作中。

三品课堂——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第七期

①先把中间主体确定,四边边框的形式出现错落。

②全包围的國字要紧缩。

三品课堂——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第七期

①可以写出上面松,底下紧的态势。

②边框比较平直。

國与教空间对比

三品课堂——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第七期

①全包围的字是封闭型的,空白在里面,就显得字大一号,所以中间被包围的部分要写得紧缩。

三品课堂——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第七期

①“教”字空白在字外,写这样的字要放开。

通过《礼器碑》,我们概括梳理了隶书的几种基础的结体形式,希望大家在平常的练习当中勤加梳理,学会举一反三,自己去归纳总结,掌握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是学好书法的必要条件。接下来我们将着重解析《张迁碑》与《礼器碑》二者的异同与关系。敬请关注!

《三品名家》是一档由三品美术馆出品的书画艺术栏目。目前三品美术馆设立于北京、深圳、贵阳三地,隶属于国内一家崇仰传统艺术文化的公益机构,每年在国内举办数次全国名家大展。出品栏目主要面向关注或从事书画艺术等相关文化行业的人群,以挖掘、呈现艺术家鲜为人知的生活风采、情感轶事、艺术心得等为主要访谈话题,同时品读艺术家的得意之作,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表达方式与观众分享。目前出品栏目涵盖艺术培训、书法培训课堂、名家作品赏析、艺术家深度访谈、名家画作展览等精彩内容。微信搜索《三品名家》微信公众号,即可收看更多精彩内容(书法,教学,学书法艺术培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