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肿 瘤

 唐文庆图书馆 2017-03-24

第六节   

 

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反应性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是整体性疾病的一种局表现。肿瘤组织的增生,可以破坏正常的结构,使器官代谢失调,造成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产生相应的症状。根据其对人体危害的不同,有良性与恶性之分。恶性肿瘤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必须积极防治。早在我国殷周时代,殷墟甲骨文上就有“瘤”的记载,2000多年前{周礼}一书也记载了“肿瘤”。{,人经}对于瘤的论述更为详细。宋代{卫济宝书}{1171}首先使用了“癌”字,历代医书中也有使用“岩‘字者。中医学关于’肿‘,”瘤’的最初含义,认为肿者,肿大也,瘤者,居留也。即胆大成块,留居在一处,而不消散之物谓之肿瘤。癌则是形容瘤体坚硬如石。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不断的总结经验,对不同部位肿瘤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历代医家逐步提出“癌”{或岩},“瘤”,“菌”“瘿”,“茧”等具体病名,如“乳,岩”{乳腺癌},“肾癌”{阴茎癌},“脂瘤”{脂肪瘤或纤维瘤},‘舌菌“{舌癌},”石瘿“{即甲状腺瘤},”茧唇“{唇癌}等。历代中医文献均将体内肿瘤归纳在”症瘕’,积聚“,”痃癖“,噎膈‘反胃”,“脏毒”,石瘿“骨疽”等病名中:将体表肿瘤归纳在“恶疮”“赘瘤”,“翻花疮”,黑疗“,石疗”,瘿瘤“等病名中。这些宝贵的医疗经验,为人们研究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

 

一,           一,病因病机

 

中医将肿瘤的病因分为内,外两种因素,认为肿瘤的民生是由于内,外多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情志失调,长期饮食不节,过度劳伤,或感受外来邪毒,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调,因而产生气滞,血瘀,湿聚,痰凝,正虚,邪毒内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以致形成肿瘤。现将肿瘤的主要病因分述如下:

1,     气滞血瘀,中医学认为,“气“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在正常情况下,气在全身运行,如情志抑郁,或感受外邪,影响气的运行,造成气的功能失调,致使气滞,气郁,气逆或气陷等现象,若日久不懈,就会形成疾病。气滞则血瘀,气滞血瘀长期蕴积不散,则聚积成瘤。

2,        痰湿凝聚,“痰“是脏腑病理变化的产物,又是引起多种疾病的一个因素。古代医家认为痰与肿瘤,瘰疬等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将一些难治之证称为”怪病‘提出“怪病皆属于痰”。脾为生痰之源,若脾气虚不能运化水谷,则水聚于内,水湿不化,津液不布,湿蕴于内,若兼热邪熏灼,或气机阻滞,使水湿凝聚为痰。痰湿蕴结日久,则形成肿块。

3,        邪毒蕴结,外感诸邪伤及人体,都能化热化火,内伤七情和脏腑功能失调也可生热化火,火性上炎,最易伤津,动血,灼阴,耗气。如热毒郁结较甚,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紊乱,不能透毒外出,以致毒气难化,积聚不去,日久则形成肿块。

4,        正气虚弱,正气虚弱,致使全身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机体不能抵御外邪而牙邪乘虚而入,凝聚而久,发为肿瘤。

二,常

常用的治疗方法上,分祛邪与扶正两个方面。治疗肿瘤时,应掌握好祛邪与扶正两者的辨证关系,扶正是为祛邪创造必要的条件,而祛邪又是为了达到保存正气的目的。临床用药时,必须权衡扶正与祛邪的轻重缓急,确定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的治疗方案,力求作到攻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一般来说,肿瘤初期,治宜祛邪为主,辅以扶正:肿瘤中期,治宜攻兼施:肿瘤晚期,因正气虚弱,治宜扶正为主,辅以祛邪。现将祛与扶正的具体治法介绍如下:

一,祛邪

1,        理气散结,中医学认为肿瘤的病因蝇气滞,血瘀,痰凝,热毒,湿聚等多种因素有关,但“气”的运行失常是主要方面。若临床表现胸闷,胸胁腹部胀痛,乳房作胀或有肿块,嗳气呃逆,脉象弦滑等气滞,气逆之证,则宜理气散结。

2,        活血化瘀,中医学认为“症瘕”“积聚”{肿瘤}形成的机理与瘀血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活血化瘀法是治疗肿瘤的常用法则之一。

3,        化痰软坚,化痰软坚法是治疗肿瘤的重方法之一。因为化痰软坚药,不仅能软化肿核,消除肿块,而且有些化痰软坚的药物通过泻火泄热,具有预防和治疗癌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痰湿凝聚的肿瘤。

4,        清热解毒,肿瘤常与热毒同时存在,特别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癌组织不断坏死,瘀毒蕴结于内,郁而化热,成为毒热蕴结,故以清热解毒法,清除热毒,以治疗癌肿。

二,   扶正

1,     健脾化湿,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正气产生的源泉。健脾化湿法不仅能祛除脾胃的湿浊,又能恢复脾胃功能,促进水的运化。研究证明,它还能增强机体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因此,健脾化湿法也是治疗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

2,               温肾助阳,现代研究认为,肾阳虚弱,容易导致全身免疫功能低下,削弱人体对肿瘤的免疫能力,同时在抑制肿瘤的发展方面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治疗肿瘤中,温肾助阳法,阳有其重要意义。

3,     益气养阴,气与血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病理变化中,气虚往往导致血虚,血虚也导致气虚。古人有“百病皆生于气“的说法,肿瘤的发生与气血盛衰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中,晚期肿瘤患者,正气虚弱,气血不足,更须益气养血。经现代研究,益气养分阴法不仅能补气补血,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提高机体的抗癌能力,间接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因此,本法在防治肿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4,        养阴生津,本法适用于阴虚内热证。“阴“是构成机体的有形物质之一,如体液及其他精微物质等。肿瘤患者常因肿瘤的发展和恶化,严重消耗体内的阴液,使津液的亏损更为突出,故采用养阴生津法治疗。

近年我国各地经过大量筛选,已找到场不少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初步认为喜树硷对胃癌,绒癌,白血病,喜树硷,天花粉对恶性葡萄胎,术,天南星对宫颈癌,术,斑蝥对肝癌,粗榧硷,蟾酥对肺癌,粗榧硷对淋巴肉瘤,秋水仙硷合成的秋水酰胺对乳癌,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原发性肺癌

 

原发性肺癌又称支气管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此病在我国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死亡率较高,发病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尤以45岁以上的吸烟男性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71

原发性肺癌属于“肺积”,咳嗽“,咯血”,胸痛,“喘症”范畴。虽在中医学文献中没有“肺癌”的病名,但有不少类似肺癌证候的记载。如{素问}有:“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景岳全书,虚损}说:“劳嗽喑哑声不能出或喘急气促者,此肺脏之败也,必死。”这同晚期肺癌纵膈转移,压迫喉反神经所致声哑相同。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肺为娇脏,易受邪毒侵犯,肺失宣降,气机不畅,津液不布,积聚成痰,痰凝气滞,血行受阻,气滞血瘀,经络阻滞,形成肺癌。

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呼吸道长期慢性剌激有关,如吸烟,化学性致癌物质,放射性物质,工业废气,砂石粉尘,肺部慢性炎症等。

{辨证论治}

1,     气血瘀滞

证候:咳嗽不畅;咳痰不爽,痰中带血或咯血,气急胸痛,口干便秘。舌质暗红,有瘀点或瘀斑,舌苔薄黄,脉弦或细涩。

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龙葵,蟾酥,杏仁。

2,     痰热壅肺

证候:咳嗽胸闷,痰黄粘稠,或痰中带血,发热口渴,便秘。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解毒散结。

方药;千金苇茎汤加黄芩,贝母,蒲公英,蟾酥,去冬瓜仁。

3,     肺阴亏损

证候: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气短胸痛,心烦少寐,或低热盗汗,口干声哑,便结尿赤舌质红绛,苔少或黄,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散结。

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前胡,马兜铃,地骨皮,蟾酥,鱼腥草,去丹皮,薄荷,白芍。

4,     气阴两虚

证候;咳嗽痰少,咳声低微,气短乏力,自汗或盗汗,口干少饮。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阴,解毒散结。

方药:生脉散,补肺汤合方加瓜蒌,贝母,马兜铃,五味子,糯米,蟾酥,白花蛇舌草,去阿胶,牛蒡子。

 

 

 

胃癌占消化道癌肿的首位,占人类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10|0|0,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41,多发于40岁以上的成人。

中医文献中虽无胃癌之病名,但有关胃癌诸证的描述尚有不少,属于“噎膈”反胃“,胃脘痛“,症瘕”,“积聚”范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胃病者,腹胀胀,胃脘当心而痛,,,,,膈咽不通,食饮不下。{丹溪手镜,噎膈}又说:其槁在下,与胃为证近,食虽可进,难进入胃,良久复出,日膈,即翻胃也。”这些记载与临床所见胃癌晚期的幽门梗阻极为相似。

{病因病机}

胃癌的病因虽较复杂,但正气虚弱是形成肿瘤的主要因素。胃癌的发病多先有气血亏虚,脾胃受伤,在此基础上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而致气滞血瘀,痰热瘀结,日久成积而致本病。

现代医学认为,胃癌的发病因素有二,一是与饮食有关,如长期食用腌菜,干咸鱼,熏制品及污染变质食品,而这些食品中含亚硝酸盐二级胺等致癌物质。二是长期患慢性胃病,致使胃粘膜屏障受损的结果。

{辨证论治}

1,     肝胃不和

证候:胃脘胀满或疼痛,串及两胁,口苦心烦,嗳气或呃逆,纳食少进或呕吐反胃。舌苔薄黄或薄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旋覆代赭汤合方加乌药,海藻,昆布,白花蛇草,喜树硷,去半枝莲,甘草。

2,     脾胃虚寒

证候: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时呕清水,不思饮食,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大便溏薄,面色?白无华,神疲肢冷。舌质淡胖,舌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

治法:健脾和胃,温中散寒。

方药:理中汤加白术,半夏,大枣,荜茇,乌药,白花蛇草,黄药子,喜树硷。

3,     瘀毒内阻

证候:胃脘灼热制痛,食后痛剧,口干欲饮,心下痞满,脘胀拒按,或有呕血便血。舌质紫暗或见瘀点,苔少或黄,脉沉涩或弦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养阴祛瘀。

方药;失笑散{}加玉竹,乌药,黄药子,白花蛇草,血余炭,去黄连。

4,     气血双亏

证候:上腹部包块,伴面色苍白无华,或面目虚肿,畏寒身冷,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虚烦不寐,自汗盗汗,纳少乏味,形体消瘦。舌质淡胖,苔白,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补肾。

方药;八珍汤加海藻,乌药,吴茱萸,半夏,小茴香,黄药子,喜树硷。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癌肿中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疾病。亚洲地区发病率较高。在我国,占各种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或第四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1。原发性肝癌属于中医学“症瘕积聚”肝积“臌胀”,黄疸“等范畴。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与气滞血瘀,脾虚聚湿,热毒内蕴有关。{灵枢,百病始生}说:“温气不行,凝血蕴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情志抑郁,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血行受阻,日积月累,而成积聚。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脏腑功能障碍,代谢紊乱,免疫监视作用低下,以及传等因素有关。如肝癌的发生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变的发病密切相关。因为上述病变在肝细胞反复损害和增生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癌变,另外,某些化学物质也有较强的致癌性,亦可诱发肝癌,知黄曲霉素产生的黄曲菌素,杂曲霉毒素,岛素霉毒素和黄米毒素,都可导致实验动物发生肝癌。还有一些食品中可能存在亚硝胺,也有致癌作用。

{辨证论治}

1,              肝气郁结

证候:胁痛腹胀,胸闷易怒,口苦肝大,不思饮食。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化瘀软坚。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青皮,郁金,延胡索,白术,茯苓,术,牡蛎,白花蛇舌草,斑蝥,去杭菊,沙苑蒺藜。

2,              肝血瘀阻

证候:胁痛如剌,固定不移,夜间尤甚,胁下痞块巨大,食少乏力。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扩展弦细或沉涩。

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药::膈下?瘀汤加香附,延胡索,牡蛎,大青叶,术,斑蝥,白花蛇舌草,去丹皮,王灵脂。

3,              湿热蕴结

证候:身目发黄,腹肿肝大,胁痛剧烈,发热汗出,口苦咽干,烦躁易怒,恶心纳少,便干尿赤。舌绛紫暗,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泻火解毒。

方药:茵陈蒿汤加砦胡,龙胆草,白芍,茯苓,车前子,穿山甲,术,斑蝥。

4,              气阴两虚

证候: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头晕目眩,胁痛不休,身黄尿赤,纳少消瘦,腹胀如鼓或有肢肿,青筋暴露,呕血或便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一贯煎加白芍,延胡索,丹皮,青蒿,黄芪,茯苓皮,山药,车前子,仙鹤草,斑蝥,去枸杞。

 

 

宫颈癌在妇女恶性肿瘤中居首位。多发于40岁以上的绝经期妇女。早期的根治率很高,中,晚期病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亦能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本病属中医学“崩漏”“带下”“症瘕”的范畴。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证与冲任损伤有关。因冲任二脉为脉经脉之海,血行之行,外循经络,内荣脏腑。肝,肾二脏与冲任密切关联,若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血凝带,瘀血蕴结,亦可致病,故崩漏与肝肾受损有关:或脾虚湿盛,湿郁化热,久遏成毒,湿毒下注,遂成带下。总之,本病以正虚,冲任经脉及肝,脾,肾诸脏虚损为内因。

现代医学认为,与早婚,早孕,多产,宫颈损伤及性生活频繁有关。经普查证明,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可能是宫颈癌发生的诱因。

{辨证论治}

1,     肝郁气滞

证候:胸胁少腹胀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白带增多,阴道流血夹有瘀块。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解毒散结。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茯苓,苡仁,香附,仙鹤草,术,天南星,白花蛇舌草。

2,     肝肾阴虚

证候:头晕耳鸣,目眩口干,手足心热,腰膝酸痛,夜寐不安,便秘尿赤,阴道不规则流血。舌质红,苔少或无,脉弦细而数。

治法:滋补肝肾,清热凉血。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玄参,白芍,菊花,香附,延胡索,夜交藤,血余炭,术,天南星。

3,     湿热瘀毒

证候;少腹用痛,带下量多,色如米泔或黄赤相混,质粘稠厚,腐臭明显,脘闷纳差,心烦少寐,尿黄便干。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化瘀。

方药:二妙散加枳实,白果仁,樗白皮,三棱,术,天南星,白花蛇舌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