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欧美等发达国家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约为25头,而国内平均水平在17-18头之间,好一些的规模场也才达到23头,国内猪只品种和国外差别不大,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国内母猪繁殖性能上不来呢?除了种猪营养、生物安全、设备设施等方面因素外,笔者认为,问题可能还出在我们对母猪的饲喂方式及体况评定方法上。 国内现行母猪体况评定方法多数是评分员根据经验目测母猪体况并打分,但是体况评分并不能准确反映猪群总体肥度的背膘水平,因为不同的评分员会对同一头母猪的体况打出不同的分数,即使是同一评分员在不同时间不可能对同一头母猪打出相同的分数。据统计,无论一个猪群中总体母猪群的体况如何,评分往往在1.5 - 4.0的范围内,这说明使用现有的目测评分法存在较大的误差。对根据体况评分确定饲喂水平的做法并无准确依据。 国内对母猪的饲喂量就是根据存在较大误差的体况评分来确定的。体况评定结果不同,母猪的给料量就不同。国内多数猪场母猪的喂料仍然是采用人工喂料方式,完全靠饲养员的经验来定,往往导致妊娠母猪膘情不太一致。往往妊娠母猪供料量的微小差异会导致母猪体增重和背膘水平的巨大差异,这是国内母猪生产性能低下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有没有一个科学的依据来判定母猪体况并据之确定母猪的饲喂水平呢?有,那就是母猪P2点背膘。P2点背膘(图1)是国际养猪业通用的一个基础数据,是指猪最后一根肋骨处距背中线6.5厘米处的背膘厚度。通过对母猪的P2点背膘厚度进行测定,以数字化的方法来对母猪体况进行测定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误差。 图1母猪P2点背膘位置 现代瘦肉型母猪在配种初期由于脂肪储备低(P2点背膘<>,会给繁殖性能带来不良影响。近30年育种工作的成绩是母猪的脂肪减少了50%,使繁殖母猪对营养变得更加敏感了;而脂肪的储备是可以通过调控营养水平来控制,这在制定母猪饲养方案时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制定有效的饲养方案变得越来越重要。事实上猪的不同养阶段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繁殖动物整个生命周期各个阶段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后备阶段、初情到第一次配种、未成熟的繁殖周期(通常指的是第一胎)、成熟的繁殖周期(经产阶段)等四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对母猪体重及背膘厚度也要求不一致。 母猪背膘厚是判定母猪发情配种能力的有效指标,背膘厚度对母猪达到性成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猪用B超测定母猪背膘厚是必要的。母猪在哺乳期严重掉膘可能影响断奶后正常发情。哺乳期间,使用猪用B超测量,母猪背膘厚度损失超过6.Omm时,其断奶后发情间隔明显高于背膘厚度损失少于3.Omm和在3.O-6.Omm的猪。因此在猪生产中,哺乳母猪的背膘厚度损失超过一定范围(如大于6.0 mm),可能影响母猪断奶后正常发情。 曾经有人试验过,将140日龄的后备母猪按背膘厚度不同分成3组,即低(膘厚10-12mm)、中(13-15mm)、高(16-18mm),背膘厚度最高的后备母猪202天内全部达到性成熟,背膘厚度中等组有92%达到性成熟,背膘厚度最低组有67%达到性成熟,所以在猪场要使用猪用B超测量背膘厚,从而调整猪群饲喂以期达到理想的结构。 后备母猪140-150日龄的体况可能比发情时的体况对母猪繁殖性能更重要。后备母猪初情期启动,背膘厚在猪用B超上显示不得低于16mm,而且背膘厚与初情日龄呈负相关。接近20mm对初情期等启动比较适宜,而断奶时背膘厚低于20.3mm的母猪,表现为断奶到再配种间隔延长。哺乳期背膘厚损失40%的母猪,断奶后14天内都不能发情。初产母猪贮存的脂肪在哺乳期损耗会影响其第二胎繁殖性能。 猪用B超确定母猪配种时机 后备母猪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和体重,便有了性行为和性功能,称为性成熟。后备母猪到达性成熟后虽具备了繁殖能力,但身体各组织器官还远未完善,如过早配种,不仅影响第一胎的繁殖成绩,还将影响猪体自身的生长发育,继而影响以后各胎的繁殖性能,缩短母猪的利用年限。但也不宜配种过晚,配种过晚,体重过大,会增加后备母猪发生肥胖的概率,同时会增加后备猪的培育费用。所以最好使用仪器进行准确的测量,使用猪用B超对猪的背膘厚和生殖器官进行测量,看是否达到标准。 后备母猪适宜的初配年龄和体重因品种和饲养管理条件不同而异.一般说来,早熟的地方品种生后6-7月龄、体重50-70kg即可配种,晚熟的培育品种应在7-9月龄、体重130-140Kg开始配种利用。但是最好使用猪用B超测量后备母猪的背膘厚,若在12mm以上才可以利用。如果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条件较差,虽然月龄达到初配种时期而体重较小,应适当推迟初配年龄;如果饲养管理条件较好,虽然体重达到初配体重要求,而月龄尚小,可通过调整日粮营养水平和饲喂量来控制体重,等猪的月龄达到要求后再实施配种。最理想的是使年龄和体重同时达到初配的要求标准。 各种阶段的体况要求: (1)后备母猪的最低标准:要求150日龄体重达到100公斤,P2点背膘厚度应达到12-14mm。 (2)第一次配种时要求体重达到130-140公斤,P2点背膘16-20mm. (3)经产母猪不同阶段的体况要求也不同:离乳时P2背膘厚度达到16.5-17mm、怀孕中期结束P2背膘厚度达到19mm、分娩时期P2点背膘厚度达到19-21mm。
根据P2点背膘实际厚度确定母猪的饲喂管理方案,对于背膘厚度达不到标准的需要加强营养。 1.根据P2点背膘厚度决定后备期饲养管理方案 后备母猪150日龄,体重达100千克,P2背膘厚应为12-14mm,如果不在这个范围,可以通过营养调控来解决(提高能量浓度,饲喂后备母猪脂肪强化日粮,能量提高200kcal/kg);当背膘厚度超标可以降低饲料配方的能量浓度。 2.根据P2点背膘厚度决定妊娠期饲养管理方案 母猪妊娠阶段基本可以分为0-7天、8-37天、38-99天、100-110天、111-分娩等五个阶段。妊娠母猪怀孕测定P2点背膘时间点分别是配种、7天、38天、100天、110天等五个时间点。 3.根据P2点背膘厚度决定空怀期饲养管理方案 母猪离乳期时若P2〈14mm,应自由采食妊娠母猪料557并添加合成孕酮类药物(四烯雌酮,每天按15-20mg的剂量饲喂),当P2背膘达到16mm后,不再添加药物;若P2>14mm则自由采食妊娠母猪料557。 配种时若14mm<><>,则在需要在妊娠8-36天对母猪进行体型调整,根据不同的背膘可以饲喂3-4kg饲料;若P2>16mm,则按标准程序进行饲喂。 母猪妊娠112天时若P2<>,不减料;若P2>20mm,按正常饲喂量的1/2进行饲喂。 母猪某阶段日饲喂量计算示范: 母猪妊娠期能量需要包括母猪自身及胎儿两部分。根据NRC标准母猪P2点背膘厚度每增加1mm,其体重约增加5kg,而母猪体重每增加 lkg约耗能5Mcal。 母猪部分包括子宫重约3.2kg、乳房重约3.4kg、母猪自身增重约5kg,即母猪总增重约11.6kg。 胎儿及附属物部分包括胎儿期仔猪增重约16kg,羊膜及胎衣增重约2.5kg、胎液(羊水等)增重约2.0kg,共计20.5kg,需要22Mcal 能量(是否意味胎儿每增加lkg需要1.IMcal能量),其中1-37天增重占总重:1%(可以忽略不计),1一99天增重占总重50%,即37-99天每天增重所需能量为:llMcal/62天=0.18Mcal/天,100—114天增重占总重50%,即每天增重所需能量为:llMcal/14天=0.8Mcal/天。 母猪所需能量包括自身基础代谢能(ME)、背膘调整能(PWE)、胎儿及附属物增重能(BWE)。具体计算方式为: 日自身基础代谢能:ME=110* (增重/2+母猪调整前体重)^0.75 日背膘调整能:PWE=(TP2-SP2) *5kg/mm*5Mcal/kg /调整天数 日胎儿及附属物增重能:BWE=胎儿增重*5Mcal/kg /调整天数 母猪日饲喂量:W=(ME+PWE+BWE )/E 其中: SP2表示某阶段调整前P2点背膘厚度,TP2表示某阶段调整P2点背膘厚度目标(单位mm) E表示所使用饲料能量浓度,单位Mcal/kg W表示母猪饲喂量,单位kg 母猪体重=某阶段调整前初始体重+1/2增重 如何根据P2点背膘确定母猪饲喂水平(举例说明) 妊娠38-99天调整体型饲喂量的计算 目标:99天:P2:19mm (37-99天增重5kg) 维持需要ME: 110*体重^0.75=110* (135+5/2) ^0.75 =110*137.5^0.75=4.42Mcal/天 母猪增重需要ME: 5kg*5Mcal/kg=25Mcal 25Mcal/62天=0.4Mcal/天 胎儿增重需要ME:0.2Mcal 每天需ME:4.42+0.4+0.2=5.02Mcal 饲喂量=5.02/3.0=1.67kg 妊娠100-111天调整体型饲喂量的计算 目标:111天 P2:22mm (100-111天增重15kg) 维持需要ME: 110*体重^0.75=110*(140+15/2)^0.75 =110*147.50.75=4.655Mcal/天 母猪增重需要ME:15kg*5Mcal/kg=75Mcal 75Mcal/12天=6.25Mcal/天 胎儿增重需要ME:0.8Mcal 每天需 ME:4.655+6.25+0.8=11.705Mcal 饲喂量 11.705/3.2=3.65kg 配种时130kg、P2=16mm的后备母猪,笔者推荐饲喂程序
注:以上饲喂程序需在35天,90天测定P2点背膘数据以便根据实际及时调整饲喂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