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申论】培育新乡贤文化要处理好“四大关系”

 SUNSHUINE 2017-03-24
短评
申论有一类是要看“落实”的


本文是在谈落实,谈执行的认识

在落实中彰显了对“新乡贤”的深入理解和独特思考

四对关系一摆出来

整个问题就清晰了

真正工作之后你会发现

行政工作方法真的不仅仅包括

A部门应该如何,B部门应该如何。。

这般书生气质的下命令

还要对若个对矛盾的

思考和平衡

这种行文逻辑是可以吸收内化的


——

  

        乡贤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包含着基层治理的智慧与经验,是千百年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继承和弘扬乡贤文化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培育新乡贤文化,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要推陈出新、因时而为,培育符合时代要求、体现地域特色的新乡贤文化,关键要处理好“四大关系”。

  处理好“古乡贤”和“新乡贤”的关系

  乡贤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培育新乡贤文化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借助传统乡贤文化包含的有益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把握社会新变化。“古乡贤”产生于传统农业社会,有着典型的农耕文明基因。当前,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大量外出务工,乡村贤达和精英离开乡村,农村社会空心化现象比较突出,面临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治理人才短缺、治理方式单一等问题。培育新乡贤文化必须把握社会结构新变化,做到与时俱进。

  注入时代新内涵。传统乡贤文化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应扬长避短、“吹糠见米”,让精华闪亮出来。培育新乡贤文化应摒弃封建等级等过时消极因素,传承“古乡贤”自强不息、扶正扬善、孝老爱亲、回报乡梓等精神特质,提炼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文化内涵。

  聚合乡土新精英。农村优秀人才大量向城市流动,到底乡贤何在?农村优秀基层干部、身边好人、致富带头人、不忘乡愁的外出创业者等先进群体,在群众中威望高、口碑好,正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培育新乡贤文化,应以乡愁乡情为纽带,凝聚新时期乡土精英,激活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

  处理好“找出来”和“用起来”的关系

  培育新乡贤文化,要用荣誉认定、精神激励、组织联络等办法机制,把新乡贤“找出来”“用起来”。

  注重范围上的地域属性。新乡贤是来自于乡土、奔走于乡土、活跃于乡土的“草根精英”,“本乡本土、乡情乡愁”是新乡贤产生的社会条件和文化土壤。培育新乡贤文化,应树立“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理念,既挖掘梳理“古乡贤”的精神价值,又培育提升“新乡贤”的时代内涵;既着眼群众身边的好人、能人,又聚合“逐梦他乡的本地人”和“建功本地的外乡人”。

  突出标准上的道德属性。什么是新乡贤?有的群众说:“新乡贤是群众中的一根标杆,这个标杆是红的,不是黑的;是直的,不是弯的;是让大家学的。”培育新乡贤文化,要把德行卓著作为主要特质,以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人正派、处事公正、群众公认为基本标准,真正把群众身边的“能人、好人、热心人”找出来。

  回归组织上的民间属性。新乡贤源自民间认可,产生于乡邻推举,在作用发挥上也应回归于民间组织,成为优化社会治理的“草根群体、民间力量”。可在区县成立乡贤文化促进会,统筹指导乡贤文化建设;在镇街成立乡贤联谊会,加强联络、增进乡情、听取乡音、服务乡亲;在村(社区)成立乡贤参事会,促进新乡贤维护公序良俗,参与村居公共事务。

  处理好“知晓度”与“认同度”的关系

  认知是接受事物的过程。培育新乡贤文化,就是要通过多种手段、方式宣传、展示、传播以乡土情怀和尚贤传统为核心的乡贤文化,让新乡贤发挥道德示范和价值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乡风,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乡贤、知乡贤、颂乡贤、当乡贤”的浓厚氛围。

  发动“群众举贤”。按照相应标准,设定合理程序,注重“群众评”“评群众”,真正把“话筒”交给群众,借群众口,说身边事,选心中人,让新乡贤评选过程成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过程。

  促进“见贤思齐”。把培育乡贤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采取一张榜展示形象、一句话概括事迹、一块匾明确荣誉、一本书荟萃故事、一首歌传递情怀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生动化、人格化。推动乡贤文化进校园、进医院、进企业、进机关,使之成为全社会的群体意识和共同追求。

  防止“乡贤不贤”。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不断变化的。新乡贤评选应相对稳定,防止人文资源被滥开发利用,要合理规范、有效发挥。依托相应乡贤组织,加强引导和管理,对经济社会发展中涌现出的符合标准的乡贤按标准和程序增补,按照“有事法则”对不符合乡贤标准的按程序取消荣誉,防止新乡贤异化为“乡霸”和“宗族代言人”。

  处理好“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关系

  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培育新乡贤文化,应加强引导、搭建平台,发挥新乡贤思想观念新、个人能力强、人脉资源广等优势,真正把他们回报家乡的善意变为善举,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

  发挥价值引领、精神激励的作用。把培育乡贤文化融入乡风文明建设,保护研究名人故居、家族祠堂等乡贤文化历史遗迹,宣传阐释古今乡贤家训格言,建立开放乡贤馆、乡贤亭、乡贤主题公园等展示平台,推动形成和美家风、醇美乡风、尚美社风。

  发挥社会治理、促进和谐的作用。新乡贤群众威信高,他们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群众很信任。积极动员新乡贤参与群众工作,发挥新乡贤在征地拆迁、土地流转、清洁乡村等方面作用。组织新乡贤促进敦风化俗,参与制订或修改村规民约,带头宣讲法律法规政策,常态化调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使法律法规的刚性治理与乡贤文化的柔性辅助相互协调。

  发挥回报乡里、助推发展的作用。对于在乡在家有致富能力的新乡贤,要鼓励其扶贫帮困,帮助乡邻学技术、建场地、筹资金、跑市场,实现“先富带后富、我富带共富”。对于外出创业的新乡贤,要通过政策传递、乡情感召、文化吸引,鼓励其为家乡发展引资、引技、引智,参与家乡公益设施建设,或直接返乡创业,打造“人才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信息回馈”的“归雁经济”,助力家乡经济社会建设。

  (作者系中共永川区委宣传部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