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煌老师:二十年积累的经方应用经验体会之书

 李静曦 2017-03-24

?

“中医出版”
可以订阅哦!

作者/黄煌⊙ 编辑/张亚娟


校对/党卫阁、居业、一只快乐的小小狗


导读:黄煌老师的书一向是如此的风格,没有复杂深奥的理论,只告诉大家最实用的经验。下文只是摘自《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的三个方子,黄老师把配方,剂量,煎服法,经典方证,体质要求,适用疾病,加减法,注意事项都一一详细的告诉大家。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


半夏厚朴汤


古代治疗咽中异物感的专方,有理气除胀、化痰利咽的功效,适用于以咽喉异物感乃至躯体感觉异常、腹胀、恶心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金匮要略》)


【常用剂量】姜制半夏20g,茯苓20g,川朴15g,苏梗15g,生姜15g。


【煎服法】以水13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450ml,分3~4次温服。


【经典方证】妇人咽中如有炙脔。(22)


【体质要求】营养状况较好,目睛大而明亮,有光彩,肤色滋润或油腻,或黄暗,或有浮肿貌,但缺乏正常的光泽。形体中等,肥胖者居多。


主诉较多而怪异,表情丰富,情绪化倾向,多疑多虑,经常反复询问。易于精神紧张,眼神飘忽不定,情感丰富而起伏较大。


平时易惊,有恐惧感,易患白大衣性高血压、恐高、晕车等。易于出现恶心感、咽喉异物感、黏痰等。如刷牙或看见秽物时,或精神压抑时容易出现恶心。易于头痛头晕,易于失眠,夜间多梦,尤其是多噩梦。


容易心悸,容易肢体麻木疼痛等。脉象大多正常,或滑利。舌象多数正常,或舌苔偏厚,或干腻,或滑苔黏腻,或舌边有两条由细小唾液泡沫堆积而成的白线,或有齿痕舌。


【适用疾病】胃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尿频、神经性皮炎、肠易激综合征、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癔症、抑郁症、焦虑症、咽炎


扁桃体炎、喉源性咳嗽、声带水肿、声带麻痹、食道炎、食道狭窄、食道痉挛、急慢性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小儿哮喘、小儿肺炎、小儿腹泻、小儿腹痛、小儿厌食、婴幼儿营养不良、夏秋季感冒、急性肾炎等。


【加减法】痰多呕甚或惊恐、焦虑、失眠严重者,重用半夏、生姜;眩、悸、小便不利或水肿,或胃内振水音者,重用茯苓;胸闷、腹胀、舌苔厚腻者,重用厚朴;胸闷、腹胀、四肢冷、便秘者,合四逆散;失眠、眩悸者,合温胆汤;虚烦不得眠者,合酸枣仁汤;腹痛腹泻者,合黄芩汤;焦虑失眠、腹胀满者,合栀子厚朴汤。


【药理研究】镇静,抑制喉反射,抑制运动。


【注意事项】适用本方者的体质多属于敏感型,症状易反复,情绪易波动,故治疗时须配合适当的心理疏导。


半夏泻心汤


古代治疗痞病的专方,有止呕消痞的功效,适用于心下痞、呕吐、下利而烦的疾病。


【经典配方】半夏半升,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甘草(炙)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金匮要略》)


【常用剂量】姜制半夏12g,黄芩10g,干姜6g,党参12g,炙甘草6g,黄连3g,大枣20g。


【煎服法】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经典方证】呕而肠鸣,心下痞者。(17)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宜半夏泻心汤。(149)


【体质要求】多见于体质较好的中青年男子,其唇舌红,多伴有睡眠障碍及腹泻倾向。舌苔多见黄腻。


【适用疾病】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窦炎、反流性食道炎、反流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肠炎、腹泻、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神经症、失眠、心律不齐、饮酒过量、口臭等。


【加减法】上消化道出血,舌苔黄腻,腹胀腹痛,大便不畅者,加制大黄;腹胀多气,叩之如鼓者,加厚朴;胃病日久,舌质不红,面色黄,消瘦者,加肉桂;咽痛充血、胸闷身热者,加山栀、连翘。


【药理研究】止泻、抗幽门螺旋杆菌、抗胃溃疡等。


【注意事项】服用本方有效以后,需要小剂量守方常服,疗程常在3个月以上,停药以后,当常服生姜红枣汤。


白虎汤


古代的急症用方,多用于发热性疾病,有解渴、止汗的功效,适用于以恶热、自汗、大渴、脉滑而厥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


【常用剂量】石膏80g,知母30g,生甘草10g,粳米40g或山药30g。


【煎服法】以水1100ml,先煎石膏30分钟,后入他药,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经典方证】伤寒,脉浮滑。(176)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219)伤寒,脉滑而厥者。(350)


【体质要求】消瘦,皮肤白而细腻,湿润,多汗,大便干结如栗,口渴感明显者。


【适用疾病】乙脑、流脑、大叶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流感、猩红热、甲亢、糖尿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急性脊髓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眼病、皮肤病、多汗症、牙周炎、牙髓炎、小儿发热、暑热

症等。


【加减法】消瘦、口渴、食欲不振者,加人参,名白虎加人参汤;关节疼痛、气上冲者,加桂枝,名白虎加桂枝汤;关节疼痛、口中黏、舌苔厚腻者,加苍术,名苍术白虎汤;身热不退、发斑、吐血衄血、谵妄躁扰者,合水牛角、玄参,名化斑汤;甲亢,合小柴胡汤。


【药理研究】本方有解热、抗炎、镇静、解毒、抗感染、利尿、促血凝等作用。


【注意事项】皮肤黯黑者、黄肿者、满面红光者慎用。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古代的精神神经心理病用方,有安神定惊解郁的功效,适用于以胸满、烦、惊、身重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柴胡四两,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桂枝一两半,茯苓一两半,半夏二合半,大黄二两,龙骨一两半,牡蛎一两半,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铅丹一两半。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纳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


【常用剂量】柴胡12g,制半夏12g,党参12g,黄芩6g,茯苓12g,桂枝6g,肉桂6g,龙骨12g,牡蛎12g,制大黄6g,干姜6g,红枣15g


【煎服法】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经典方证】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107)


【体质要求】体格中等或偏瘦,营养状况中等。面色黄或白,抑郁神情,表情淡漠,疲倦貌。


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但体检无明显器质性改变。大多伴有睡眠障碍,多恶梦,易惊,有不安感,食欲不振,意欲低下,乏力,畏冷,大便或秘或泻,或有关节疼痛。脉多弦,胸胁苦满,两胁下按之有抵抗感。


【适用疾病】 抑郁症、焦虑症、失眠、双相情感障碍、惊恐障碍、神经衰弱、心脏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精神分裂症、小舞蹈病、帕金森病、癫痫、多动症、偏头痛、脑胶质瘤术后、脑震荡后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高血压、中风、脑动脉硬化、脑萎缩、老年性痴呆、肺结核、胸膜炎、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心脏瓣膜病、心律不齐、心动过速、出汗异常、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瘤术后、脱发、舌痛、白癜风、经前紧张综合征、尿失禁、神经性耳鸣、性功能障碍、不育症、慢性前列腺炎、小儿癫痫等。


【加减法】烦躁、少腹部疼痛、便秘者,合桃核承气汤;脑梗死或烦躁失眠、舌紫面暗红者,合桂枝茯苓丸;失眠、头痛、恍惚、舌质淡红者,合酸枣仁汤;高血压、烦躁而心下痞者,合泻心汤;焦虑不安、胸闷腹胀者,合栀子厚朴汤。


【药理研究】调节中枢神经活动,保护心血管,降血脂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液凝固、止血,增加雌激素含量等。


【注意事项】铅丹药房不备,故现多不用。本方患者体质多属于敏感型,症状易反复,情绪易波动,故治疗时须配合适当的心理疏导。


【本文转自《黄煌经方使用手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