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19期总第82期) 春分峡山行(新韵) 张恩勤
喜度春分绿色深,沿途沃野吐芳芬。 峡山创业珍菇育,点赞兄台血性人。
2017年3月20日值春分陪同崔红旗、栗祥诚兄等去峡山参观单既敏老总日产30吨瓶装金针菇工厂,点赞单兄三年离乡创业史、不服老的血性人。
无题 陈光捷 少年何必费心思,莫负春意惜当时。 待到老来空对月,南窗徒有慕花枝。
题魏官寨花石桥 岳乐廷
两岸芦苇正脱黄,胶河不见水苍苍。 一桥横跨交三地,围坐井台听茂腔。
蝶恋花--春思(新韵) 张树仁
夕照石桥观岸柳。 翠鸟悠鸣,水映桃红秀。 风动连漪心海皱, 黄昏几度思君久。
岁月沧桑人老瘦。 劳燕东西,空叹别离后。 今盼学亲何叙旧, 天涯共饮一杯酒。
柳絮三首 李然 一 蚕月杨花肆意横,漫天袅袅舞轻盈。 浮华当借谢家女,他日吟哦得盛名。
二 三月杨花处处飏,穿窗入户绕雕梁。 一朝借得东风力,便上云霄任我翔。
三 柳实莺时情意丰,乱花缭绕舞西东。 他年若得凌云志,亦是飞廉绵薄功。
注:柳实,柳絮别名。飞廉,风神别称。 长相思 李然
月渐浓,露渐浓, 幽径徘徊夜色朦, 真情永不穷。
念相同,恨相同, 一别经年思旧容, 盼君明日逢。 徐俊丽诗五首
赞貂蝉 难攀最数美人关,愧煞男儿万万千。 若以死生抛诱饵,凭谁能解计连环?
惜玉环
休将祸水嫁红颜,谁立朝堂谁等闲? 定要杨妃拼一死,何须壮士守关山。
秦淮八艳之李香君
国破前朝碾作灰,文人几个不衰頹。 拼将一扇桃花血,几百年来唤醒谁。
秦淮八艳之陈圆圆
一自清军入国门,河山万里怨佳人。 兴亡成败岂因汝?历史从来莫当真。
秦淮八艳之马湘兰
应悔当时许此生,幽兰一叶表心旌。 王郎未必真情义,风月偏偏误了卿。
霍庆来诗二首 水
浪涌江河上,轻流陌野边。 广凝天地气,乐谱智仁篇。 滴石融情厚,敲窗酿意绵。 蒹葭饶客醉,漫咏梦魂牵。
春景
一夜和风染绿溪,桃娇李艳草萋萋。 花丛蛱蝶翩翩舞,枝上黄莺恰恰啼。 老叟坪前排局阵,孩童树后弄黄泥。 东君绘就千般景,逸兴寻芳情自迷。
欧阳少卿诗二首 惜时
寒窗腊月雪梅开,苦读诗书任岁催。 髫龀时宜怀笃志,落冠年少脱凡胎。 治家起手无输众,为国留身有用才。 鹊报芳菲花正好,挺然独秀犯寒来。
国运昌兴
运筹兴国振纲常,美景绵延朝向阳。 武略文韬承子任,经天纬地效炎黄。 骋遐骥足弥千古,开启鸿基拓八方。 万里江山无限好,中华世绪永恒昌。
甘谷十景之一 王文婧
悬崖大像
峭崖连栈暮烟微,大佛依云百丈巍。 古冀春秋阅历久,落霞一片鸟争飞。
甘谷大象山
晓雾空濛碧柳疏,象山拽绿到城隅。 人随日影频参佛,云逐鸟声还映湖。 拾级天门心荡荡,忘情诗意气吁吁。 近来颇觉俗无奈,故借登临遣寂孤。
眼儿媚--赏桃花 李树萍
桃花万点弄轻柔,香雪竞风流。 一山红粉,百般争艳,千奕含羞。 秋波醉眼斜栏杆,人在簇拥舟。 今宵幽婉,明朝妩媚,来日心头。
[注释] 阳春三月,正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最佳观赏时间。在京郊怀柔水长城脚下深山幽谷,满山遍野的桃花尽情开放。此景此时,人如簇拥,花若方舟,美在眉头,醉在心头。特作《眼儿媚·赏桃花》词一首,寄我情怀。 又记:吾词的下阕是据典故《人面桃花相映红》而吟成,典故如下: “唐朝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前后独游长安南庄赏桃花,至一村户,见桃花奇丽,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倚在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不由盛情而对。次年清明,崔护掂记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见门院、桃花、流水如故,唯斜河桃下无佳人。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令后人无限暇豫之想! 今笑曰:吾年年去幽谷看桃花,可怎就遇不到独倚阑干对面看的人面桃花呢?乌呼!原来我不是小鲜肉,一个老莴瓜谁稀罕?资质甚不美矣!(呵呵) 鹧鸪天·今霾与旧景 李树萍 烟抹山林翠荫忧,霾吞塔顶锁高楼。 阳光竟日无颜色,月暗尘埃挂满勾。 回望眼,是离愁,青山绿水荡扁舟。 小桥溪绕村前树,巷陌花繁雨细柔。
[注释] “勾”指月牙儿。这几天燕京又重度雾霾,上阕写京郊颐和园霾景。下阕忆起四十年前在昆明湖荡舟,以及游西郊村巷,遇小雨情景。那时候爽气徐来,令人心旷神怡。相比之下特填《鹧鸪天》(今霾与旧景)词一首,赠与友人共品。 南乡子·春雨 李树萍 烟雨剪泥香,嫩草初心画醉妆。 沐绿春光无限好。 疯狂,万树争花欲探墙。 滴翠复斜阳,粉黛斑斓依日长。 人在此时神忘岁。 连忙,收尽江天还断肠。
[注释] 昨天是入春以来京城第一场象样的雨。我爱看冬天的雪,更爱淋春天的雨,凉爽释襟怀,更有花语香。假如您此时正在雨中拈花惹草,吸上一口雨气,闭目凝思,弃不忘岁断肠吗?快活!欣赏有趣味,才能细腻享乐中。 遂填《南乡子》(春雨)一首。赠友共赏。
|
|
来自: WENxinHANmo > 《百卉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