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大暴力集团激情火并,一个小部落渔翁得利,并改变了人类历史

 mickeychow805 2017-03-24

伊斯兰是仅次于基督教的世界第二大宗教体系,全球信徒总数超过10亿。

那么,这个庞大的伊斯兰教体系,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呢?云石君在此做个简单的分析

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是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海岸线周边的红海沿岸低地。约莫于公元7世纪时,“先知”穆罕默德在当地创建了后来影响世界的伊斯兰教。

但从地缘的角度来看,后来信徒超过10亿的全球第二大宗教,居然诞生在这种地方,这着实有些让人想不到。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红海沿岸低地的地缘条件,都实在太不起眼了一般来说,文明体系的孕育,大都发生在那些强势地缘板块,因为实力强大的地区,才具备孕育发达文明体系的物质条件。同时,所在地区的强大物质基础,也对文明的扩张传播提供有力的支撑。

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很多先例:像孕育出印度文明的印度河流域,孕育出佛教的恒河平原,孕育出华夏文明的黄河流域、以及孕育出基督教文明的中东新月沃地,在当时的人类已开发板块中,都是比较富庶、并且体量也较大的。

但伊斯兰教是个例外。它的诞生地——红海沿岸低地,不过是阿拉伯高原毗邻红海的一条狭长地带罢了。

阿拉伯高原在人的印象中,通常是一片一望无垠的荒漠戈壁。不过其实在高原与海洋之间,由于地势的落差,还有些一些体量相对较小的雨水丰沛地区——红海沿岸低地,便是其中之一。

红海沿岸低地地处红海和阿拉伯高原西部山脉之间。在这里,阿拉伯高原拦截了地中海的水汽,使其在上升过程中凝结下落,形成降雨,滋润了这条狭长低地,让它有幸成为阿拉伯半岛上十分稀有的宜居地带。

但是,虽然红海沿岸低地气候得宜,但体量实在偏小了些。而且其纵贯南北的长条形结构,也影响到其地缘实力的聚集——具体来说,狭长的地缘结构,决定了其很难形成一个强大到能够对整个区域投射影响的地缘核心,而是以分居南北的麦加、麦地那为核心,形成了两个彼此独立,甚至存在一定竞争、冲突关系的地缘势力。

而且,偏居一隅的边缘区位,决定了其也偏离主流世界的视野。大多数时候,都应该属于遗世而独立的状态,很难承接人类文明核心地区的辐射和影响。

说一千道一万,虽然红海沿岸低地因着较适宜的气候环境,具备孕育独立文明体系的理论性可能。但跟中东其他真正的优质板块——像埃及、迦南(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黎巴嫩)、两河流域(伊拉克)相比,红海沿岸低地实在有些不够看。正常情况下,就算红海沿岸能孕育出个原始宗教体系,它的成色也很一般,规模更是极端有限,随时可能被周边那些强势地缘板块的原生强势文明给吸纳掉,根本不具备发展壮大的基本可能。想依托这种三流都不算的板块,孕育出世界级的文明体系,这完全是天方夜谭!

可是,“天方”本就是古中国人对阿拉伯的古称。所以,在栖身红海沿岸低地的阿拉伯人,还真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耐!

当然,这只是说笑罢了。红海沿岸低地之所以能孕育出伊斯兰文明体系,跟当时的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大有关联。

在伊斯兰教创教前,占领中东核心区——两河流域、伊朗高原的萨珊波斯帝国,与用友东地中海、小亚细亚半岛乃至部分古叙利亚的东罗马帝国,二者围绕着中东秩序主导权和东西方商贸控制权,已经火并了百年之久。而小亚细亚半岛和新月沃地,则是两大帝国争夺的主要战场。

这就给商人们出了个老大难题——因为新月沃地和小亚细亚半岛,正好是东西方商贸干线的必经之地!

要是这场仗几年就打完,那大家咬牙忍下也就罢了。反正只要战争结束,秩序恢复,管他赢家是谁,生意都可以如常进行——只要能赚钱,这过路费是交给东罗马还是萨珊波斯,商人们其实无所谓。

可要命的是,东罗马与萨珊波斯实力大致相当,谁都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而巨大的利益和地缘冲突,让二者都坚决不罢手,这就让战争走向长期化。

这等于给商人们致命一击!战火的蔓延,堵死了经小亚细亚——新月沃地的传统商贸路线。可是这生意还得继续做下去啊?无奈之下,商人们唯有另谋出路,开辟出东地中海——埃及西奈半岛——红海沿岸低地——北印度洋这条替代路线。

虽然与传统商路相比,这条新路线要绕老大一个弯,而且陆海联运,转运费也高了不少,不过鉴于传统商路已被堵死,大家也只能将就了!

这种变化,对中东这个整体来说可能并不是好事。但对红海沿岸低地,那绝对是大大的利好——它的地缘价值顿时几何形飙升!

搁在以前,栖身于红海沿岸低地的阿拉伯部族,大多以农牧为生。而农牧文明是生产属性的文明体系,衡量其实力的标准,是土地的规模与质量。占有土地越大、越富庶,它所孕育出的文明体系就越发达。红海沿岸低地体量较小,质量也极其普通,故而无法孕育出太高等级的文明体系。

可是商业文明的游戏规则,跟农牧文明截然不同。商业文明是一种交流属性的文明体系,它的强弱标准,并不在于土地的体量和质量,而在于其地缘区位和价值,在于它对贸易渠道的掌控。

商路的变迁,意外的让红海沿岸低地成为了东西方贸易的中枢,这种地缘价值的骤然升级,给当地带来了天量的财富收益,并同时改变了当地的文明属性。红海沿岸低地的社会结构,由以前的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转型。

东罗马和萨珊波斯的博弈,让红海沿岸低地渔翁地理,一举成为东西方贸易体系中的关键渠道掌控者。凭着这一地位带来的财富增长,它逐渐有能力孕育出一种适应商业规则,致力于维护商人利益及阿拉伯民族利益的先进文明体系。而穆罕默德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脱颖而出,打造出后来风靡亚欧非的伊斯兰宗教文明体系。

当然,伊斯兰在创教初期,其影响力还远没到后来那种地步。但成立后的不到百年时间内,伊斯兰影响力大幅增长,把中西亚、北非等大型地缘板块都吸纳为己有,一举超过了华夏文明、印度文明、基督教文明等当时亚欧大陆、乃至人类世界的各大传统主流文明体系,成长为影响范围最广的世界级文明。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在农耕时代,人类文明的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文明的辐射能力也是十分有限的。比如基督教文明,其之影响力就主要局限于欧洲,鼎盛时也无非就延伸到环地中海的北非以及西亚;而印度教则从来就没有突破过南亚次大陆的局限;就连号称农耕时代人类文明巅峰的东方华夏文明,其声势所及,也不过是东亚一带而已。

可伊斯兰却成功的突破了这种地缘限制。鼎盛时期的伊斯兰文明,东抵东亚大陆西部,西达大西洋,北至东欧、北亚,南及东南亚海上的印尼马来西亚。这么广阔的区间里,无论是高原、山地、平原、荒漠、岛屿,无论是农耕、游牧、渔猎、甚至未开化的愚昧原始部族,这些人都争先恐后的皈依伊斯兰教,成为安拉的信徒,这种超强的扩张能力,完全可以用惊叹二字来形容!

伊斯兰教为什么能有这么强的影响力?为什么它可以打破地缘条件的限制?这绝不是单靠武力就可以做到的!强大的武力,额可以实现世俗层面的征服和占领,不过要将一个民族、乃至文明体系进行彻底改造,光凭一个武力是肯定不够的。要让那么多人文特征截然不同的民族、这么多地缘环境迥异的板块,都聚集在伊斯兰文明旗下,这套文明体系,一定有着它不同一般的存在价值!

那么,伊斯兰文明为什么能够打动这么多地区的民族,赢得他们的认可与皈依呢?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在接下来的《地缘政治61:伊斯兰为什么能够席卷亚欧非?》一节中,云石君继续为您分析。

注: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第60节:解码伊斯兰之第1章。对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感兴趣的朋友,请订阅微信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地缘政治系列原创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