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绿星宝(ID: gb-smart) █ 施工过程可控 装配式建筑实现了建筑全流程完全可控,防止工程延期。 ▲ 迪拜帆船酒店(装配式) █ 高效,工期缩短 主体工程 装配式建筑:5天一层 传统建筑:最快5天一层,进度难控制。受天气影响大,手工作业,安全度低,品质难保障。 内外装修 装配式建筑:主体完工后再加两个半月 传统建筑:至少需3-5个月。 景观与外场管线 装配式建筑:完成±0以下部分即可进场施工 传统建筑:主体完成后进场施工 水电安装 装配式建筑:与主体及装修同步 传统建筑:主体完成后进场施工 总工期 装配式建筑:最快10个月 传统建筑:24-30个月 ▲ 芝加哥AQUA TOWER(装配式) █ 低耗,节能环保 能耗(千克标准煤/平方米): 装配式建筑:15.0 传统建筑:19.11 水耗(立方米/平方米): 装配式建筑:0.53 传统建筑:1.43 木模板量(立方米/平方米): 装配式建筑:0.002 传统建筑:0.015 垃圾排放(立方米/平方米): 装配式建筑:0.002 传统建筑:0.022 ▲ 香港国际金融二期(装配式) █ 施工现场比较 ▲ 左:装配式 右:传统式 ▲ 左:装配式 右:传统式 █ 建筑质量安全有无保证? 关于装配式建筑,有媒体这样表述:“这种采取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的建筑,不仅可省时、省工、省钱,还无污水、无噪音、无粉尘,符合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要求,而且完全达到传统建筑的防震、安全、耐用要求。”——这是实事求是的评价呢,还是夸大其词,值得推敲。尤其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质量安全,装配式建筑真的令人放心吗? ▲ 装配式建筑装配过程 ▲ 碧桂园装配式住宅 装配式建筑一大标志就是使用PC。PC(Precast Concrete),即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的简称。现在业内所说的PC,通常是指以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以及部分现浇而成的混凝土结构,而这种装配式的结构体系其实已经在我国由来已久。据专家介绍,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推广装配式房屋了,其中装配式大板结构体系发展得较为迅速。但装配式大板住宅房屋的质量和抗震性能不足,住宅样式较为单一,上世纪80年代后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在我国推行的是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 ▲ 6天建成“楼快快” 那么,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建造的房子质量安全是否可靠呢?专家介绍,采用此种结构体系,构件之间的连接以现浇节点为主,将预制PC构件的钢筋伸入现浇构件中锚固连接,保证了房屋的整体性,相比装配式大板结构,质量有明显进步。然而,即使目前PC结构连接方式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构件之间连接点的质量隐患并没有随之挥去。项目封顶后,很难检查连接节点的质量到底如何。而且目前我国的施工队伍的专业水平还难以保证连接节点的施工工艺完全做到保质保量。 █ 成本是高了还是低了? 相比传统方式建造的房子,装配式建筑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如工期短、无噪音、无粉尘、环保等,照道理装配式建筑市场应该形势一片大好,为何如今处境尴尬呢?“成本高是重要因素。”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 据悉,PC工厂需要大面积堆场以及配套设备和工具,堆存成本高;PC的运输和吊装成本也比较大;此外需要对配合安装的施工队伍进行专业培训,这块成本也不低。据沈阳某企业的一份资料显示,其一个标准PC工厂项目,国内设备需10690万元,国外设备需13290万元,土地投资需6610万元,总投资超过3亿元。一些施工单位负责人坦言:“如果投个两三千万元就能建个PC厂还行,如果要上亿元,那必须要好好考虑一下了。”根据沈阳某住宅小区的调研数据显示,采用PC构件(预制率45%以上)的综合成本要比传统现浇高出不少,PC构件(外墙板、内墙板、楼梯综合价)一立方米最起码要2300元,而现浇混凝土每立方米只需要1600~1800元。 万科集团总规划师傅志强结合万科集团近20年工业化建筑的实践认为:“目前阻碍工业化建筑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成本高,如果做了这个装配式建筑,成本却要高出1000元/平方米的话,这就没有竞争力了。” █ 装配化=建筑产业现代化吗? 现在,有一些人认为建筑装配化就是建筑产业现代化,或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把几个概念混为一谈。其实,三者相关联,又有所不同。 从当前的实践来看,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其特点是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构件种类主要有: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等;现场大量的装配作业,而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而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 ![]() 那什么是建筑产业现代化?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总工叶明的理解,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住宅建设为重点,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模式,将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从而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率、效益和质量。叶明认为,“装配化”仅仅是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一个特征表现,或者说,仅仅是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一种生产手段、一个有效的技术方法和路径,不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和全部。 ![]() █ 配套软件是否到位了? 作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一种有效技术方法和路径,建筑装配化无疑是需要鼓励推广的,但目前相关技术标准是否完善、相关鼓励政策是否就位了呢? ![]() 首先是技术体系有待完善。目前行业发展热点主要集中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住宅,框架结构及其他房屋类型的装配式结构发展并不均衡,无法支撑整个预制混凝土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技术标准滞后也是装配式建筑规模化推广的一大拦路虎,好在今年1月国家住建部发布了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2017年6月1日起实施,这为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提供了工程设计和验收的技术支撑。但业内人士指出,从标准体系而言,还需不断研究加以完善。 ![]() 其次是行业可持续发展基础不良。一个行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与行业内的企业是否有持续的盈利能力有关。目前来看,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本身的造价一定时期内不会低于现浇剪力墙,在不考虑政策补贴的情况下,此种技术是很难发展的。此外,降低成本、培育上下游相关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化链条是推进建筑装配化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建筑装配化尚未形成“规划-设计-制造-施工-管理”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即每个专业领域都有相当出色的企业和产品,但缺乏统一的整合平台。 ![]() ![]() █ 是追求PC率还是社会效益? 截至2016年,全国有20多个省市出台了相关的推进住宅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的政策,甚至明文规定了PC的建筑面积比例,有不低于20%的、25%的、30%的,也有要求不低于50%的。“PC率”,成为一些地方政府衡量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但是有专家担心,PC在国内已经过热了,现在各地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企业,都只盯着PC率。住宅产业化虽然离不开PC,但是新型建筑工业化不能等同于PC,我们不能走进过度强调PC率的误区。在专业化分工还没有形成的情况下,大量做PC连找设计机构、审图机构都不好找,千万不能一哄而上。” ![]() 发展装配式建筑,我们究竟要的是PC率还是社会效益?一些装配式住宅项目虽然在结构上采用了预制构件,但从整体上来看没有达到节能目的。甚至某些建筑采用了各种技术后虽然达到了绿色建筑的标准,但是实际在建设过程和使用过程中依然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和污染。这些现象都值得行业深思。 █ 装配构建生成阶段 1、机械制作PC内钢筋笼 ![]() 2、PC钢模具制作 ![]() 3、放入钢筋、各类预埋件 ![]() 4、浇筑混凝土 ![]() 5、混凝土蒸汽养护,蒸汽养护6—9小时后,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脱模 ![]() 6、检查合格后入库 ![]() █ 生产动图展示 ![]() ▲ 工厂全自动机械手支模 ![]() ▲ 叠合内板混凝土浇筑 ![]() ▲ 叠合内板混凝土振动抹匀 ![]() ▲ 检查校验后进入养护室 ![]() ▲ 翻转叠合外板 ![]() ▲ 叠合板起吊堆放 ![]() ▲ 预制完成的双面叠合板 █ 建筑整体装配阶段 ![]() ▲ 安装外墙板 ![]() ▲ 墙板连接件安装、板缝处理 ![]() ▲ 叠合梁安装 ![]() ▲ 内墙板安装 ![]() ▲ 柱、剪力墙钢筋绑扎 ![]() ▲ 电梯井道内模板安装 ![]() ▲ 剪力墙、柱模板安装 ![]() ▲ 墙、柱浇筑混凝土 ![]() ▲ 墙柱模板拆除 ![]() ▲ 吊装楼梯梯段 ![]() ▲ 工作面安装安全防护措施 ![]() ▲ 楼板拼缝处抗裂钢筋安装 ![]() ▲ 进入下一楼层工序 离“装配式建筑BIM应用要点研讨会”开幕还有40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