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成长性

 jsctz 2017-03-24


成长性

 前不久,在股票投资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后来想到了“成长性”这一词,便觉豁然开朗。并在随后的反复琢磨中,发现它很好地概括了许多深刻的理念与逻辑,完全可以加入个人的价值观体系。在原有的“目标、标准、量化”三大支点的基础之上,又可以列入一位新成员,使其能够突破平面而变得更为立体。具体而言,我想从三个由低到高的维度来简单阐释一下自己的思绪,同时也是希望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把不够明确的一些想法去落实,形成文字,得以保存,也便于改进。

 首先,在较长的时间周期中,成长性可以算是自己做人做事的最终目标。两三岁时的蹒跚学步,再大些之后的表达识字,慢慢地还要独立自主,走出家门闯荡世界。这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哪怕是年老时身体的各种机能开始衰退,但我们的阅历经验却是不断地成长着的。而后者更能代表一个人的本质与内核,所以,成长似乎就具有了时间上的不可逆性。只要我们还活着,还与这个世界相联系,在社会中还扮演一定的角色,就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新事物与新问题,应对处理的前后往往就伴随着成长。

 但是怎么才能成长?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具有成长性?成长的过程可以量化吗?如此深想下去,便会被其模糊的属性所困扰,但隐约中又能够感受到“成长性”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我们需要的只是耐心地梳理与总结:它可以是一个逻辑上的恒久目标,也能成为我们做人做事的一贯标准,不过,归根到底它更倾向于是对性质或方向的规定。有此,足够安心,尽管成长就是,答案都是成长性之中。

 其次,成长性或许就是股票投资的核心标准,因为投资的本质是投资未来,具备成长性则是拥抱未来的最好方式。在股票纷繁复杂的指标数值之中,PEG指标既是独特的,同时又很好使。彼得·林奇正是借助这一股票估值指标,一举在基金经理中成为行业标杆与业界领袖,业绩无人能敌。究其原因,PEG弥补了PE忽略企业动态成长性的不足,从其计算公式便能直观地看出来:PEG=PE/预期的企业年增长率。PE在过去是,现在也是,众多投资者估值时借用最多的指标,较低的PE意味着更少的风险,除此而外,稍显匮乏。而PEG在考虑风险的同时,又加入了未来成长性的因素,从而具备了比PE更加全面的功能。

 在股票市场的诸位大师中,还有一位对“成长性”推崇备至。他就是以成长股投资闻名的菲利普·费雪,他倡导长期持有成长股,被人们称为“成长型价值投资之父”。他与众不同的投资理念不仅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伟业,而且对另一位股神——巴菲特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巴菲特曾说:“当我读过《怎样选择成长股》后我找到费雪,这个人和他的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对公司业务深入的了解,使用费雪的技巧,可以做出聪明的投资决策。”

 尽管成长性绝对是评估筛选投资标的的一个极佳视角,但也不能忽视了成长性陷阱,这就得再次强调价值投资的根基还是得要的,护城河、风险控制、便宜价格等基础性的判断是坚决不能丢弃的。它就像承载我们成长的大地,绝不能少。切记,用体系去迎接这个多变的市场,方才能够多一份把握,让概率再向自己这边倾斜一些。成长性仅是庞大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不可偏废。

 最后,回归到大自然,天道中仿佛也离不开“成长性”。就拿随处可见的树做例子,我们不难发现,每棵树都会一直努力地把自己的枝桠向天空更高处伸展。即使,秋天里叶子会黄会掉落,时隔几年就会有严重或旱或涝,还有更为要命的虫害、人为破坏等。但只要地下的根还活着,树唯一的使命就是继续向天空扩张。树是“成长性”的一个极佳例证,每多想一遍就会被其中的哲理所撼动,那种质朴的可观可感的真实天道。

 其实,大自然中类似“树”的例子比比皆是,只要留心观察,处处都是“成长性”。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是最真实的表现,静下心来回顾自己成长的过程、过往的经历、点点滴滴汇聚起来的一个又一个故事,怎能不感叹,造化弄人,这不就是一部关于“成长性”的独一无二的传奇吗!存活已属小概率事件,还能够幸运地一路走到现在的光景,期间得到了多少人的呵护与关爱,又有多少资源能量消耗在自己的身上才能维持一直以来的成长,这不是奇迹,又是什么?成长性不就是其中的源动力吗?与成长性为伍、作伴、成为好朋友,或许就是认识自我的最好路径。

 纵观一生,能够真正算得上问题的的问题,除了“认识我自己”外并不多,很可能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不存在其他问题了。如此看来,思考“成长性”的投入回报比是极为丰厚的,岂有置之不理的道理。所以,即刻启程,踏上成长之路,开启美好旅行。


成长性

(2016-09-26 20:57:49)

成长性

 前不久,在股票投资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后来想到了“成长性”这一词,便觉豁然开朗。并在随后的反复琢磨中,发现它很好地概括了许多深刻的理念与逻辑,完全可以加入个人的价值观体系。在原有的“目标、标准、量化”三大支点的基础之上,又可以列入一位新成员,使其能够突破平面而变得更为立体。具体而言,我想从三个由低到高的维度来简单阐释一下自己的思绪,同时也是希望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把不够明确的一些想法去落实,形成文字,得以保存,也便于改进。

 首先,在较长的时间周期中,成长性可以算是自己做人做事的最终目标。两三岁时的蹒跚学步,再大些之后的表达识字,慢慢地还要独立自主,走出家门闯荡世界。这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哪怕是年老时身体的各种机能开始衰退,但我们的阅历经验却是不断地成长着的。而后者更能代表一个人的本质与内核,所以,成长似乎就具有了时间上的不可逆性。只要我们还活着,还与这个世界相联系,在社会中还扮演一定的角色,就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新事物与新问题,应对处理的前后往往就伴随着成长。

 但是怎么才能成长?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具有成长性?成长的过程可以量化吗?如此深想下去,便会被其模糊的属性所困扰,但隐约中又能够感受到“成长性”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我们需要的只是耐心地梳理与总结:它可以是一个逻辑上的恒久目标,也能成为我们做人做事的一贯标准,不过,归根到底它更倾向于是对性质或方向的规定。有此,足够安心,尽管成长就是,答案都是成长性之中。

 其次,成长性或许就是股票投资的核心标准,因为投资的本质是投资未来,具备成长性则是拥抱未来的最好方式。在股票纷繁复杂的指标数值之中,PEG指标既是独特的,同时又很好使。彼得·林奇正是借助这一股票估值指标,一举在基金经理中成为行业标杆与业界领袖,业绩无人能敌。究其原因,PEG弥补了PE忽略企业动态成长性的不足,从其计算公式便能直观地看出来:PEG=PE/预期的企业年增长率。PE在过去是,现在也是,众多投资者估值时借用最多的指标,较低的PE意味着更少的风险,除此而外,稍显匮乏。而PEG在考虑风险的同时,又加入了未来成长性的因素,从而具备了比PE更加全面的功能。

 在股票市场的诸位大师中,还有一位对“成长性”推崇备至。他就是以成长股投资闻名的菲利普·费雪,他倡导长期持有成长股,被人们称为“成长型价值投资之父”。他与众不同的投资理念不仅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伟业,而且对另一位股神——巴菲特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巴菲特曾说:“当我读过《怎样选择成长股》后我找到费雪,这个人和他的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对公司业务深入的了解,使用费雪的技巧,可以做出聪明的投资决策。”

 尽管成长性绝对是评估筛选投资标的的一个极佳视角,但也不能忽视了成长性陷阱,这就得再次强调价值投资的根基还是得要的,护城河、风险控制、便宜价格等基础性的判断是坚决不能丢弃的。它就像承载我们成长的大地,绝不能少。切记,用体系去迎接这个多变的市场,方才能够多一份把握,让概率再向自己这边倾斜一些。成长性仅是庞大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不可偏废。

 最后,回归到大自然,天道中仿佛也离不开“成长性”。就拿随处可见的树做例子,我们不难发现,每棵树都会一直努力地把自己的枝桠向天空更高处伸展。即使,秋天里叶子会黄会掉落,时隔几年就会有严重或旱或涝,还有更为要命的虫害、人为破坏等。但只要地下的根还活着,树唯一的使命就是继续向天空扩张。树是“成长性”的一个极佳例证,每多想一遍就会被其中的哲理所撼动,那种质朴的可观可感的真实天道。

 其实,大自然中类似“树”的例子比比皆是,只要留心观察,处处都是“成长性”。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是最真实的表现,静下心来回顾自己成长的过程、过往的经历、点点滴滴汇聚起来的一个又一个故事,怎能不感叹,造化弄人,这不就是一部关于“成长性”的独一无二的传奇吗!存活已属小概率事件,还能够幸运地一路走到现在的光景,期间得到了多少人的呵护与关爱,又有多少资源能量消耗在自己的身上才能维持一直以来的成长,这不是奇迹,又是什么?成长性不就是其中的源动力吗?与成长性为伍、作伴、成为好朋友,或许就是认识自我的最好路径。

 纵观一生,能够真正算得上问题的的问题,除了“认识我自己”外并不多,很可能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不存在其他问题了。如此看来,思考“成长性”的投入回报比是极为丰厚的,岂有置之不理的道理。所以,即刻启程,踏上成长之路,开启美好旅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