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沙抢米风潮,巡抚岑春蓂就地正法五人,军机处准备处分该巡抚

 alayavijnana 2017-03-24

京师的春昼,大半总是晴日为多。倘能有纷乱淋漓的细雨,便容易让人想起温润的南方。我已经好些年没回望城老家了。

轿子在门前停下。并不是很大的门楣,却自有静立的古意,小沙弥替我开了门。今天有雨,一柄伞带领着两柄伞,逶迤踱进深院,那里有人等着。

这里是法源寺。离长沙会馆不过四五里地,但彭坚持要在此聚会。这里的丁香花大大有名,尤其是空结雨愁的日子。龚定盦名之为“香雪海”,李越缦说“京师花尚可看”,便是指的此处。

▲ 法源寺山门

然而今日之会,不是为了看花。

彭、黄、罗都已在。

“诸位都看见昨日的邸抄了吧?”彭的声音低沉,眼晴里满是血丝。

我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本册子。“我带来了。岑老五的奏折上说,是因为湖南米价日贵,绅民要求禁运出省,办理平粜。不料三月初四下午,有痞徒煽惑贫民,在省城南门外聚集多人滋闹,并将巡警道赖承裕殴伤,并拥入城内,包围巡抚衙门,不听地方文武开导,将巡抚、臬台衙门两处头门打毁,并乘势冲击西长街大清银行及信义会、福音堂、内陆会三处,打毁、烧毁房屋三间。痞徒迄今未散。我看这里面有文章!”

“不错,”黄拊掌表示附和,“我湘澧州去岁水灾,波及全省,米价连日飞涨,这一点我们都是知道的。二月底我收到家书,说三湘各地已有贫民联合闯进大户,俗称‘吃排饭’的情形。湖南民情剽悍,这不假,但若非地方官员赈济不力,激成民变,怎么会闹到烧衙殴吏的地步?”

▲ 长沙饥民

“岑老五这个纨袴!”罗一拍桌边,刚想发作,沙弥进来掺茶续水,大家暂时止住了交谈。

岑老五是指岑春蓂,他做到湖南巡抚,大家都说是靠了父(岑毓英)、兄(岑春煊)、师(张之洞)之功,实则其人骄横跋扈,不通民情,我们在京的湘籍御史早就想弹劾他了。

沙弥一走,罗迫不及待地翻开我带来的邸报,点着岑春蓂奏折的最末一段:“你们看,‘倘敢逞凶抗拒,扰害治安,则是形同叛逆,惟有示以兵威,格杀勿论’!我看事情一时不会了结,还要闹大!”

这个结论似乎大家都承认,但又不大情愿看到。一时间,又陷入静默之中。

“此事并不是湖南方面先报达朝廷的,”一直没说话的彭,用手捻着下巴上的胡须,“三月初四那天深夜,英国大使就找到了我们外务部的堂官,说接到湖南电报,长沙滋事,英国教堂被打毁,大使馆已经电令上海、武汉两地的英国兵舰,开往长沙保护。我们堂官听到这个消息,吓得目瞪口呆,赶紧发电长沙询问,一面又加急禀报军机处。等到长沙方面的电奏到达,已经是初五中午,再根据电文上所述,紧急约见英国大使,说地方情势已在控制之中,希望兵舰不要派往长沙,以免扩大事端……”

“英使答应了吗?”罗是湖南人特有的急性子,在工部历练了这许多年,也没有什么改变。

“他们怎么会答应?还不是官样文章,说接长沙、汉口领事电,长沙事态紧急,教士和侨民处境危险,兵轮去,只是预备教士和侨民登船避险,那些船舰停在江心,不至于惊扰地方云云。朝廷……朝廷又有什么法子?只能由外务部发电武汉、长沙,再三要求认真弹压事变,切实保护外人……这两天,部里的人,谁也没能睡上一个囫囵觉……”

“这事小不了,”黄望向我,他与我是都察院的同事,“少不得要参几个官绅,如何善后,总也要上个折子,咱们要早作预备。”

我颔首不语。停一歇,方道:“还须了解多一些内情,过几日咱们再聚。此外,朝廷现在很重视舆论,所以要再看看,上海的报纸如何评论此事。”

从法源寺回来,我即刻往长沙、望城、宁乡等地写了六七封信,托当地亲友帮忙访问、打听长沙风潮的内情,尤其是官府在风潮中的作为。

消息还在不断地传来。风潮不仅没有平息,反而来势更凶。初五日,暴民用煤油焚毁了抚台衙门的头二门、大堂、二堂并科房数间。兵队开枪,伤毙数人,人潮才散去。但另一股人群已经将北门外教堂烧毁,日本驻长沙领事的住房也被打坏——外务部的头想必越来越大。受波及损坏的还有中路师范、长沙府中学堂、蒙养院。岑春蓂于初六日拿获了五名暴徒,立即正法。而军机处也在这一天,将这位纨袴巡抚“交部议处”。

▲  军机覆岑春蓂湖南被灾摺

彭来过我的寓处一次。他的眼睛似乎熬得更红了,他带来了几份奏折的抄本,还有长沙几个有名士绅如王先谦、叶德辉给他的信。

“事情还没完,官、绅两造,已经在互相攻讦。岑老五一口咬定此次民变,起因在于长沙大户士绅,囤积居奇,藏粮不售,以致粮价飞涨。叶郋园、王葵园他们则反过来指责抚署因循草率,说他们早在二月十七就联名上书,要求粮食禁运,岑老五办事太慢,面对民变,又措置不力,致酿今日之祸。”

“你觉得谁的责任大?”

“地方有事,主事者肯定难辞其咎。不过军机处也有个拟旨,说湖南绅权一向过重,借此事平抑一下,也未尝不是好事……你那边怎么样?”

“我已去信家乡,了解风潮内闻,想来不日会有信。”

“好,有信再通声气。”彭伸手去抓大帽子,我端起了茶碗。

“还有一件事,”他临出门又回身,“部里已经发电报给驻比利时的杨大臣,声明在湘洋人,均经保护避开无恙,市面照常贸易,但是西报谬称此次事件起因是民众仇洋,请他转给西洋各报,以正视听。”

“这么说,确实有仇洋的关系?”

他意味深长地笑笑,匆匆走进了院子里。






扫码关注“东方历史评论”   ID:ohistor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