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儿游上壶 书法像赵孟頫

 摩羯天尘 2017-03-25

鱼儿游上壶 书法像赵孟頫

姚为新“刁钻促狭”有追求,沪上紫砂壶铭自成一派


来源: 新报   发布日期: 2009-12-07

   

  

  作为独特的文化样式,壶铭有“壶以铭贵,铭以壶传”的说法。欣赏把玩已属雅兴,有人却觉得不过瘾,直接拿起泥坯,用刀刻了起来,还弄出了点名堂。这位非专业的专业高手就是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老师姚为新。 

  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表示要将紫砂绘刻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

  尝试百壶无师自通 
  上海曾有壶刻大师沈觉初,海上著名书画家所作书画的紫砂名壶,壶刻几乎都出于他之手。如今,上海又冒出个壶刻高手姚为新,更绝的是,他是半路出家,无师自通。 

  “我对壶铭感兴趣,完全源于品茶。”姚为新说,“因为喜爱品茶,所以家里积了不少紫砂壶。久而久之,我发现一般的紫砂壶绘刻几乎都是在糟蹋壶,只有壶刻大师谭泉海的作品让人赏心悦目。就从那一刻起,我就想着有朝一日,也能自己刻一把壶。” 

  虽然有着近三十年的书法基础,但是对于以刀代笔,在紫砂壶上绘刻,姚为新一开始完全没有概念。为此,他往返于上海与宜兴丁楚镇之间,定制生坯,自己摸索壶刻。“我对壶刻的认识得益于书法,碑帖的那种视觉冲击力并非毛笔所能书写,只有拿起刀,才会深有体会。” 

  不同于一般人理解的篆刻、竹刻,姚为新在思量如何在弧形的表面进行雕刻的同时,还得考虑紫砂烧制过程对于壶铭产生的影响。“不同的紫砂在不同的温度烧制中,收缩膨胀也不尽相同,这直接影响壶铭一笔一划的视觉效果。”姚为新说,“为此,我曾尝试了上百把壶,了解紫砂的属性,以此掌握什么紫砂用什么手法绘刻,最能体现怎样的效果。” 

  三笔鱼尾用三把刀刻 
  姚为新对于壶刻的执着,在圈内众人皆知,朋友更是善意地用上海话送了他一个“刁钻促狭”的评价。他为绘刻一件作品,会花费几天时间,一时兴起,以刀代笔,在紫砂壶上一气呵成,书写至深夜。再看那壶上书法,或抑扬顿挫、或深刮浅刻,颇有赵孟兆页“花舞风中,云生眼底”的风范。 

  最让姚为新得意的是在紫砂壶上绘刻鱼的题材。“照理说,壶、水、鱼配在一起是和谐的,然而,能在紫砂壶上将鱼绘刻好的却不多。”姚为新说:“水墨讲究写意,但在壶上,这一刀下去就死了。” 

  然而,在姚为新的紫砂壶上,这鱼儿却是活灵活现,颇有几分灵气,只是又不同于中国画中的鱼。“这是海里的鱼。”姚为新一语道破,“有一次,我看到画家富华用中国画画澳大利亚海域中的鱼,对我启发特别大。这样的线条可以在紫砂壶上表现得恰到好处。”

  不过,真正将鱼绘刻于紫砂壶上,姚为新还是下了一番苦功。为了刻活鱼尾的那三笔,他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是用三种不同的刀具来刻这三笔。说起刻壶用的刀具,姚为新将刀具一字排开,竟有十几种,全都是他自己做的。“制作这些工具费时费力,可以说是一项工程。我还让朋友帮忙,用上了线切割等最先进的科技设备进行打磨。” 



姚为新

所属协会/职务: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会员

单位名称/职务: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工会

获奖情况:

融合 创新-2008上海青年书法篆刻大展 入展
2009成人书法九级

个人简历:

     姚为新 男 1963年12月生 中共党员
就职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海泉路500号“教工之家”214室 邮编201418 
电话60873538 )

从艺之路,发萌于工笔画家许师亮,后随许老师学工笔画。

1983年于虹光中学跟周仁老师学习书法,由颜体入门,后遍及各体,于赵子昂行书及篆隶用功尤勤。

1991年起,陆续在市、全国和海内外的书法篆刻比赛中入选、入展和获奖。

2010年3月加入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除书法篆刻外还擅长紫砂陶刻,事迹发表于《天天新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