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世家---老五父子的艺术人生

 街心舞苑 2017-03-25

老五

老五者何人?一位身兼数艺的艺术家,本名---刘存铭。

老五是个很难描述的人物,难就难在你不知道该从哪里入笔。他是奇人奇才,会得东西很多,如小说中的武林高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要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其实就是一个玩家。这样的一个人物,你怎样才能用很简练的文字把他描述的近可能像他呢?这对于我来说,是个难题。想了良久,一个小说中的人物便飞入我的脑海---东邪黄药师,对,金庸武侠《射雕英雄传》中的那位侠肝义胆的世外高人。
是的,老五确实和黄药师很像。脾气有些古怪(艺术风格方面).任性,武功很高,不流于世俗,却坚守内心,专于所好,且,建树颇高,被艺术圈内的朋友称为五绝老人。哪五绝呢?一曰书、二曰画、三曰印、四曰藏、五曰鉴。在这五艺中,能通于一艺,于常人而言,就很了不起了,但,老五却是五艺皆通,不是粗通的通,而是精通。老五画画,被评为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全国入评者仅三十人。于画家之外,他还是书法家、作品多参加国家大型书法展览并偶有获奖及馆藏,也是收藏家、篆刻家(又称金石家)、书画文玩鉴定,曾担任央视二套《艺术品投资》栏目专家鉴定室成员并多次座客央视为藏家鉴定藏品。他所有这些都带着字头,这些就不细说了,只要打开手机或电脑,输入刘存铭三个字,网络上就会蹦出数以万计的关于老五的信息。网上能搜到的,我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而且,和老五一见面,说到采访他父子之事,老五就说,采访可以,不要过誉。时下,有些朋友间的文章,全是赞美语句,相互鼓励原本不错,但,却缺少文艺评论宗旨,语言好的我看后感到写的有些象悼词。这就是老五,虽年过半百,却生性率真,虽久经水墨江湖的洗礼,却仍能保持着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态度。这像极了水墨与宣纸的情缘,一经组合,便能勾勒出一个奇异的艺术世界。

于艺术而言,我是门外汉,属于看热闹的那群人,越是我们这些门外汉,越急需补充艺术鉴别知识与能力。现在,无论是书画,还是金石,亦或是文玩古物,放到我眼前,都是一头雾水。见高人而不讨教,岂不是损失?我向老五请教辨别艺术品好坏、真仿的方法。

听了我的问题问后,老五笑了,笑的我不知所终。随后,老五说:很简单,他说打比仿,如果我们很熟悉不需要很近,很远我们也能认出对方来,如不熟坐对面不知是谁呀。这就看你对这个门类了解和认识多少了。

首先你这问题就有问题,艺术这两个字包含的东西太多。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行为,凡是有技术性,又兼有才艺性的事物,都能称为艺术。但是,真正的艺术,都是追求真情实感的。无情无艺,艺术品中没有艺术家的感情倾注,算不上上品。

凡是具有高价值的艺术品,必备三个条件:

其一,才艺的高度表达,一件艺术的价值就于创造的人赋予这件艺术多少才艺于智慧,离了这条的玩艺都称不上艺术品。

其二,才艺只有建立在情感的技术上面,才能展现出美的内涵,我们欣赏大师级的作品,就能发现,所有大师的艺术作品,都深含创作者浓浓的情感在里面。

其三,艺术品的稀缺性,好且少,价值才高,古时的和氏璧,为啥价值连城,独一无二而已。齐白石的虾,郑板桥的竹,艺术性都达到顶峰,却为什么会不如他们其他的作品拍卖的价格高?稀缺性而已!

这三条做好,你就能成为一个收藏家。第一第二条,对于从艺者而言是个宝,把技术练好,再加上才艺,你的作品就有可能成为好作品。因为一件作品要想成为佳作,有必然因素,也有很多偶然因素。就如凡高的画,如果没有偶然的一些机遇,凡高的画也许永远就被埋没了。人皆有功名之心,这不坏事。但切记不可钻入功名之中出不来,那就坏了。于从事艺术者而言,这结果更甚。所以,艺术从业者,需看淡功名,方能入得功名!无为方能有为!

与老五聊天,是种享受。从年龄上论,老五是前辈,从成就上言,老五已是功成名就的书画大师与收藏大家,哪个名头拿出来都能够吓倒年轻人。但是,老五的怪脾气就是:性情相投,兄弟相交。这点真是更像东邪黄药师了。不以世俗为羁,却更重内心对白。笔墨下是万千色彩,心内洁如冰山雪原。正如他现在创作的《高原魂》系列水墨画,每幅作品都像能挑动你心灵深处那根最敏感的神经,让人眼前一亮,为之匝舌……

关于老五,我还有很多话要说,感兴趣的朋友,切听我下回分解!

青年雕塑艺术家东坡中国有官二代,农二代,富二代,真没有艺二代这个词。大概是在中国人的概念里,技艺世代相传是很自然的事。而事实上,在古代,从事手工业的家族,是不能随意更改职业的。变更职业是国家律条不允许的。这个知识是东坡告诉我的。与东坡聊天,有种步入知识海洋的感觉。中外,古今,他无所不知,这一点印证了一个秘密:收藏家既是学问家。东坡的博学,让我这个自许看过许多书的人深感惊恐,从夏商周,到唐宋明清,信手拿个物件,东坡便能将其的渊源讲个清楚。胸中需要装下多少知识,才能达到如此的博学?可见家学对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东坡者何人?老五的儿子,83年生人,小我一岁。性格比较内向,平日里说话极少。是属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类型。开口即能一语中的。

东坡是那种务实求真,有着强烈激情,充满热情和耐心的人,天赋极高,让人妒忌,十岁时,参加濮阳油田小学生艺术大赛,他做的浮雕即获得了二等奖,奖状发下来,他却撕掉了。什么原因?东坡觉得自己的作品应该获得一等奖,得了二等奖。后来他的父亲听老师说,东坡的浮雕是本应当获得一等奖的。因雕塑作品只有他个人的两件作品,因此给了个二等奖。
参赛的作品是学校组织的,东坡的父亲不知道是从电视上获得了儿子获奖的信息。东坡的父亲专程跑到学校,去看儿子的作品。看到东坡做得浮雕,身为绘画家的父亲,内心十分高兴。东坡的父亲从这件小小的作品中看到了东坡的天赋所在。当时,为了参赛,东坡创作了两幅作品,东坡父亲就向老师讨回了一幅,作为纪念。放在自已的工作室,常有人误以为出自老五之手。

其时,东坡的父亲早年也研究过雕塑艺术。于常日里便留心着东坡的爱好习惯。那时的濮阳还到处是村田闲庄,淤泥胶土随处可见。东坡对泥土格外感兴趣,只要稍有时间,他就会捣鼓泥玩,做出的手工,很有艺术性。捏小狗,小猫,捏飞鸟鱼虫,捏人物,捏变形金刚里的人物,虽未经人指点,捏的人与物皆栩栩如生,神态、气韵别拒一格,令人赏心悦目。
东坡对泥塑的喜爱,引起父亲的注意,于闲常中因势利导,引导东坡了解雕塑知识,并加强其对美术的基本功练习,为东坡的爱好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也为东坡与雕塑结缘打下了基础。

东坡在北京中央美术院读书时,一次偶然的宜兴之旅,让东坡对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带回了大量不同颜色的紫沙陶泥进行研究创作,他以专业的手法结合民俗的感觉创作出来大批古代人物。人物形象千姿百态,尤其是面部神态,活灵活现,或眼神倨傲,或面部狡诈,或眉宇间思索,皆传神入目。每件作品,都传达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观其形,能知其意。这种驾驭作品的能力,非常人,常力所能达。2011年东坡父子在北京荣宝斋拳术馆举办<老五父子水墨陶塑>展。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王少军教授在展上看了东坡的作品说:东坡的雕塑作品是民俗与学院派的融合,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并对东坡的作给高度的评价和认可。荣宝斋展览馆主任说:荣宝斋这么多年来父子办展览的也有一般都父画啥,儿子画啥,象老五父子这样父亲画国画,儿子搞雕塑不同门类的父子展荣宝斋办的还是第一份,刘东坡也是在这办展览的最年轻的一位作者。
是的,王教授对东坡的艺术特色点评的很到位。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艺术领域出现了一种奇怪现象,同一艺术形式却出现了民俗派与学院的区别,这一现象在绘画、书法、雕塑界尤为突出。民俗派或曰民间派的艺术者追求艺术形式的自由、创新,艺术特色是不拒一格,不守成法,优点是,接地气,为普通群众喜闻乐见,缺点是,忽视基本功练习,破坏艺术特有性质。如民间书法艺人,重表演形式,缺少扎实内功。学院派艺术家作风严谨,注重成法,,创新方面弱了些,显著缺点是,千篇一律,像流水线生产的工业产品。

东坡说:我注意这现象很早。小时候,父亲经常带我跟他东奔西跑,见识了艺术江湖的各种好玩的事情。民间派和学院派相互的看不起,好像是古已有之。最初的时候,我内心比较偏向民间派,民间派的艺人与时俱进,很能洞察时下人们对艺术作品的现实需要。这一点,为艺术品的扎根民间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可是,有时候由于迫切的迎合民众,甚至不惜牺牲艺术特有的特征。这就过了。学院派的人,有些显得古板,但是,正是他们的坚守,才使得艺术的特征不至于丧失殆尽。中国 讲究中庸,讲平衡,讲变,也讲守常,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即是此理。我一直在寻求一条中间道路,既可保持学院派的严谨风格,又能吸收民间派创新与自由。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取得了一些效果。总体而言,有些地方的融合使我很满意,大众与同行也很认可。不过,有些地方的尝试,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艺术是无止境的,艺术也会在不断的创新与突破中形成新的艺术成法,只要能表现出创作者的思想、诉求、美感,能将作品推向一个新的至高点,无论是民间派,还是学院派,大家目的是殊途同归。

受家学影响,东坡爱号广泛,尤其是收藏鉴定,对各时期文物、艺术品的年代、特征、艺术特性了如指掌,正是这种深厚的常识,奠定了东坡在雕塑艺术中的厚积薄发,成为令雕塑前辈敬佩的后起之秀。此为濮阳之骄傲,河南之骄傲。

行文至此,算是一个段落,我的愿望,此后若有时间,可以将濮阳这两位艺术家的故事整理成系列,就书画、收藏、书法、雕塑等艺术门类,做详细的、深入的讲解,为喜欢艺术的朋友充一下电,增强艺术鉴赏能力。此是后话,暂且放下,有机会且听我再细细与大家闲聊。老五简介

老五(刘存铭)1958年生于河北乐亭,1960年随父母迁居辽宁沈阳,因兄弟六人排行第五,所以人们称他为老五。老五自幼喜好美术,早年学习油画,毕业后上山下乡又当过工人、宣传干事、报社美术编辑等。七、八十年代开始研究鉴赏收藏书画古玩,同时转学中国画、书法、篆刻等。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美协和中国书协举办的大型专业展览活动并获奖及馆藏。曾任中央电视台二套《艺术品投资》栏目专家鉴定成员。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鉴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等职。

刘东坡简介

刘东坡(兰冬)1983年生于河南,自幼受家庭影响,喜欢手工制作。上小学时制作的浮雕作品,在当地足额生美术展中并获奖,后考入当地艺术高中,2004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2008年毕业后又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两年。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和全国城市雕塑设计展览活动,并深受好评及奖励。中央美术学院雕塑教授王少军先生见到刘东坡的作品说:你的雕塑作品是在民俗与学院派夹缝之间的产物。以神传情,生动可俱,不拘一格,达到百态人生的表现形式。现为: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雕塑委员会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城市雕塑设计制作资格证持有者、北京刘氏部落雕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