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会跳舞的画家,也是会画画的舞蹈家

 街心舞苑 2017-03-25

沈伟

——他是会跳舞的画家


2011年,他在纽约公园大道5500平方米的军械库大厅,上演媒体视觉表演《分与合》,演出过程运用了声音、影像、行动绘画等,观众可自由出入。




2012年在香港文化中心首演的《荧》,则用一块斜坡状平板,舞者的身体和颜料,现场绘制了一幅抽象画。




他习惯让舞者身沾墨汁或油彩,以“纸上舞蹈”的形式于画布上作画,亦将画作与舞蹈进行“镜像”式的对话。他一直在研究和练习,人体的能量和运动会如何影响画笔的走势?当人身体的不同部位,包括脚、手臂、手指与画布接触,会有什么不同的反应?作为与画布接触的一种媒介,他说,当人体与画布触碰,整个绘画过程也变得生动起来。


沈伟

——他是会画画的舞蹈家


2012年,他第一次带着自己的舞作《春之祭》和《天梯》回到中国与观众见面。


《天梯》剧照

摄影:Mark Murray


2016年,他把萨缪尔·贝克特与美国后现代派作曲家莫顿·费尔德曼合作的独唱歌剧改编成了舞蹈。




他的舞蹈语汇全新、超前,并不是能用一两句语言就能概括的。在舞蹈中,他融合了绘画、装置、多媒体艺术等。同时,他一手包揽了编舞、布景、舞台到服装的设计,因而有媒体评价,他的作品是舞蹈,又不仅仅是舞蹈——它是所有视觉和艺术表达的总和。



沈伟

著名美籍华人编舞家、视觉艺术家和导演。他获得过多项国际荣誉,其中包括有舞蹈界“奥斯卡”之称的“尼金斯基奖”(2004年)和美国创造性人才最高奖“麦克阿瑟天才奖”(2007年)等。对很多国内的艺术爱好者来说,除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画卷”之外,沈伟最为人熟悉的舞蹈作品就是《声希》《天梯》。


《声希》剧照

摄影:Christopher Duggan

《声希》剧照

摄影:Stephanie Berger

《声希》是沈伟早期的作品,取意于《道德经》“大音希声”,沈伟希望这一作品表达“谦逊、真理和诚挚的冥思”。而作品的英文名“folding”似乎更能透露这个作品的动作形态。



《声希》剧照

在创作这一作品之时,沈伟着迷于各种物体以及人体折叠的形态,希望由这种简单的动作发展出另一个时空。


《声希》剧照

摄影:Christopher Duggan

舞者们以难以觉察的舞步在台上缓缓游移,他们白面、高髻,仿佛奇异的外星人。他们以赤色或红黑相间的长裙曳地而行,慢慢俯身、低头。在一些时刻,观众的视线被舞者的长裙遮蔽,两个舞者彼此紧贴缓慢行动,仿佛从同一副躯干中长出了不同的头颅和四肢。比起舞蹈,以慢和静为特征的《声希》更像是一个运动的装置作品。



《天梯》剧照

摄影:Stephanie Berger

《天梯》是沈伟现代舞团的建团的作品,在沈伟的描述中,这部舞作“风格与超现实主义很接近”。



《天梯》剧照

摄影:Mark Murray

我开始对简单的中心控制的动作与空间、时间和视觉元素之间的关系做细致的工作。在研究《声希》开启的运动概念的同时,也在研究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保罗·德尔沃(Paul Delvaux)的画作,这些画作最终成为《天梯》灵感的源泉。我感到了在此期间他的艺术与我自己在艺术追求中的感知紧密相连。

——沈伟


《天梯》剧照

摄影: Mark Murray

在这部作品中舞台仿佛被粉饰成了纯白的博物馆大厅,一个宽阔的古典主义大台阶横亘在舞台之上。舞者身着灰白曳地长裙,如同一尊尊庄严的雕像挺拔静立。整个作品中舞者缓慢地移动游走,脚下的碎步让观者感觉不到脚步的起伏。空灵、洁白、一尘不染、未来感……这些词构成了对《天梯》想象。


《天梯》剧照

不管在沈伟的绘画还是舞蹈作品中,都可以感受到他对身体和舞动抱有很大的兴趣。他通过身体曲线、皮肤和骨骼的魅力,转瞬即逝的人体流动幻化成自带“生命感”。



《声希》剧照

是会跳舞的画家还是会画画的舞蹈家?沈伟更认为自己是一个艺术家。就像他说的,“我现在可能会画更多画,因为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但我不会停止跳舞,它长在我的身体里,是我永远的热情所在。没有人分开教我艺术(指舞蹈、绘画),在我的作品中,我也不会将它们分开。”


11月18-19日

华发中演大剧院

大艺术家沈伟

将带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舞蹈艺术

《声希》《天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