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唐时的海外贸易

 温泉源春图书馆 2017-03-25

隋虽是个短命王朝,但国力一度颇为强盛。隋统一中国后,在海外贸易方面有一些新举措。据《隋书·百官志》记载,隋朝不仅在沿边设“交市监”,而且在隋炀帝时还“置四方馆于建国门外,以等四方使者……掌其方国及互市事。”从“交市监”和“四方馆”当时的职权看来,主要是掌管国内各民族间的贸易,但也兼及与海外诸番交易之事。由于四方馆“名隶鸿胪寺”,如果涉及到海外诸国,显然也是接待来华的贡使。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期,其海外贸易也发展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当时,不仅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者、僧侣、留学生纷纷来中国,而且不断有商人来中国进行贸易。中外学者都公认,在当时,唐朝是世界上文明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国力强盛,胸怀博大,国门洞开,对海外诸国来华的各色人员一律抱以欢迎的态度,并给予诸多优待。当时和唐王朝交好的国家有七十多个,许多外商在中国长期居住,有力地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唐朝初年,唐王朝通过西北陆路与中亚、西亚诸国有着密切的交往。天宝十年(751),唐军在坦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市)为大食所败,西北陆路大体阻绝,东南海路的对外交往更加发展。这时,中国的船只不仅在波斯湾有频繁的商业活动,而且到达了非洲东岸和埃及等地。

阿拉伯商人苏莱曼曾到过印度和中国,在他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中,就描述了中国商船到北非的海路航线。当时,中国商船往往先把货物运到波斯湾口的西拉甫,然后换小船经红海运往埃及。在阿拉伯著名文学作品《天方夜谭》中,航海经商是重要题材之一,其中有不少故事就讲到与中国的贸易。

广州成为唐代最重要的海外贸易商港。南海和印度洋一代的海商纷纷来广州贸易,有些人还长期在广州住了下来。中国商船也大都由广州出发,赴南海和印度洋一带从事海外贸易。据记载,当时广州约有25万居民,其中有一万多外国人。在广州的阿拉伯人有自己的清真寺,还有自己的教长。这使人联想到,伊斯兰教主穆罕默德就曾遣其母舅苏哈白赛来中国贸易,死后就葬在广州,即今广州北门外的“回回坟”。由此可见,当时有不少阿拉伯商人长期在广州居住。

唐朝与日本的交往更是友好而频繁。自唐中期以后,日本船只不必再沿朝鲜西海岸、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海岸行进,而可以由九州直航长江口,到达宁波、扬州等地。当时有许多日本官方使团来中国,实际上都不同程度地起到了贸易团体的作用,而且民间海外贸易也发展了起来。中国商船不断前往日本贸易,即使在日本停止派遣唐使以后,去日本贸易的中国商船也未明显减少。

正是由于唐代海外贸易有了长足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所以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国家机构也随之产生。开元二年,唐王朝在广州正式设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专门机构——市舶司。市舶官员对来华番船“抽解一分”,也就是10%的实物税。

从有关资料看来,唐王朝对外国商人来华采取欢迎和鼓励的态度,但并不鼓励中国人私自出海贸易。当时中国赴外国的商船基本上都是由官方组织和排遣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