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人访谈 | 姜昆:寻找相声重新出发之路

 街心舞苑 2017-03-25



当今,“最逗的就是相声不逗了”成了人们调侃相声创作每况愈下的流行语。


作为中国最幽默的脱口秀,相声的精髓在于讽刺。当相声不再讽刺时,讽刺反过来就会笑话相声。对此,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坦诚说:“过去相声界对讽刺有不成文的标准,相声要说老百姓想说不敢说的话,这样大家都爱听。现在是老百姓‘敢 ’说,相声‘不敢’说。在如今这个开放的世界,相声如何对社会、民族、国家负责,如何重新寻找相声的讽刺功能,是一个新课题。”




毋庸违言,二十一世纪,相声在中国大陆出现了断层现象,正处于青黄不接的窘境。随着侯宝林、马季等相声大师的离去,老一辈艺术家纷纷陨落;1980年代当红的演员们对于相声的发展也力不从心;在为重振相声艺术而举办的“全国相声大赛”中,新生代亦始终不见“崛起”。有人说,是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人遗忘了相声;也有人说,是网络等新媒体夺去了它的光芒。总之,中国传统的相声艺术渐渐远离了百姓的视野,成为了一门“边缘化”的艺术。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使相声日渐没落?相声能否“东山再起”?


面对上述困局,姜昆指出:相声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一个让人笑的玩意儿。但这个玩意儿能不能继续逗人笑下去,还要看大家伙儿的共同努力。




大家都知道,相声的根本特质是幽默诙谐,讽刺辛辣,是让人笑过之后给人带来思考。但如今很多演员却忘了相声这一特质,将原本是辅助手段的舞台演技当成了相声的主体,串唱几段流行歌曲,或者拳打脚踢,做几个鬼脸。为了笑而笑的相声,没有值得回味的地方,观众看过听过之后,也就马上遗忘了。相声本身作为一种审美艺术,却变成了一种娱乐手段。




那么,相声的明天究竟在哪里,相声重新出发的道路又在何方?有识之士认为:


相声界应认清高技术时代艺术传播的发展大势,紧紧抓住包括电视、互联网在内的现代传播媒体,为相声艺术的繁荣发展开拓全新的领地,锐意打造广阔的舞台。目前,一些相声界人士也是十分明白和清醒,深谙与时俱进的真义。姜昆,早早地介入了互联网络的行业,经营着包括“中国相声”网页在内的一家综合娱乐网站,较之其它行业的艺人,前瞻而且前卫。在这个网络时代,倘若梦想着让相声一味地去“回归剧场”,难免有如鲁迅所言,“好比用手揪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几乎没有可能。



姜昆在演出中


与此同时,对于相声演员来说,首先要牢记经典,改革创新。传统相声往往常讲常新,每个演员都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进行演绎,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创作出新的段子,也能使观众们看过之后津津乐道,回味无穷。其次,不忘使命,静心创作。有人光凭一两个出了名的段子,全国各地跑,这里搞演讲,那里去座谈。荷包满满,但脑袋空空。没有积累,新的创作更是无从谈起。演员在进行相声创作的时候,需要深入生活去搜集素材,构思命笔,反复修改,不断地排练演出。要时刻记住: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当下社会,确实多了份浮躁、急躁和焦躁,任何一种艺术也都有自己潮起潮落的客观规律。但是,我相信,相声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只要与时代发展特色相结合,就一定能找到重新出发之路,在文化大舞台中再创辉煌。



全球中小企业联盟秘书长曹方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合影



作者:全球中小企业联盟秘书长曹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