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醫臨证俻要

 唐文庆图书馆 2017-03-25

中醫臨证俻要;
1 寒;
惡寒即怕冷,一般外感证初期均有怕冷现象,接着便是发熱。有的一边發熱,一边仍然惡寒,有的發熱後,惡寒輕减,概称為表证。凡是外感证,无论傷寒或温病,日期有多少,寒熱有輕重,有一分惡寒即有一分表证。外感证的惡寒有一特征,就是見風后怕冷更剧,即使在暖室内没有寒氣侵袭,总是全身觉冷,也有巳經發熱仍然不欲除去衣被。但由于外感的证候较为复杂,惡寒又是一个早期证状,初起很难确诊为某种疾病,大多观察数日后才能作出决定.同时,应与其他证状结合,如兼见頭胀,鼻塞的,可以诊断为傷風.也正如<傷寒论>上说;太陽病或巳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体痛,嘔逆,脈隂陽俱紧者,名为傷寒.治法以发汗疏邪為主,参阅本门發熱.
经經常怕風寒,得暖即消失,甚至虽在夏季也不愿打开窗户,多为陽虚证,常见于脾腎两虚的久瀉和痰饮咳喘等患者,这種因个本身陽氣不足而出现的惡寒以及陽虚形成的其他证候,概称虚寒证,都属于里证.治法须从根本上扶陽,与外感治疗完全不同.
惡風与惡寒相似,文献上虽有区分,所谓傷寒证惡寒,傷風证恶風.但一般惡寒的多惡風,惡風的也多惡寒,在临床上极难划分.总之,须結合其他证状而定,不可拘泥.

2》惡寒战栗;
惡寒时战栗,简称寒战,常见于瘧疾.参阅本门寒熱往来.
傷寒和温病过程中,有突然寒战,神情极疲,汗出後逐渐平静好转,称为战汗.这是患者正气虽然虚弱,在遇到有恢复的机会,正氣奋起,便与邪氣交爭的现象,正氣胜则汗出而邪解,所以距後得汗则生,汗不得出则死,实为重要关頭.如无虚脱现象,可听其自然,不必慌张,必要时用复脉湯加减,以扶助元氣.
振寒与寒战相似,同样是發抖,其区别是,从内發出者为寒战,仅是形体耸动者为振寒.振寒多由陽虚不能卫外,渾伴腹痛泄泻四肢沉重,小便不利等证,病在少隂,治宜扶陽,用真武湯.
复脉湯;人参, 地黄, 桂枝, 麦冬阿胶, 炙草, 麻仁, , .
真武湯;附子, 白芍, 白术, 茯苓, .
3》發熱;
身熱在外感证最为多见.一般的鉴别是:兼有惡風,头痛,鼻塞,咳嗽的為傷風兼有惡寒,頭痛,项背身体疼痛的為傷寒;与傷風相似而口内干燥的為風温;得于淋受冷雨或在雾露中行走,頭胀如裹的為感受外濕.凡是外感初期發熱,病邪均在体表,脈象多見浮数,治宜發汗.<内經>;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就是这个意思.又因病邪的性质不同,分為辛凉發汗和辛温發汗两类,風寒宜用辛温,如葱豉湯,麻黄湯,外濕用神术散,風温宜用辛谅,如银翘散.但是,外感發熱有自汗和无汗的不同,无汗的应予發汗,自汗出的不宜再汗,所以还有桂枝湯调和營卫来解肌的方法.外感發熱的脈象多浮数,但也因病证不同,有兼紧,兼滑,兼濡等差别.如果脈不浮而沉,或見细弱无力,便是脉证不符,不可贸然發汗,以防惡化.
  
外感证初期發熱,大多有惡風,惡寒现象,倘然汗出后不恶風寒,發熱稽留或增高,便是表邪化熱传里.一般多在中焦陽明,出现口渴欲引谅饮,舌苔黄腻,脈象滑大,当用甘寒微辛法,如白虎湯.
  
内傷杂证,也有發熱,但熱型不同.李东垣曾作<内外傷辩惑论>,如说外感则寒熱齐作而无间,内傷则寒熱间作而不齐;外感手背熱,手心不熱,内傷手心熱,手背不熱,.参阅本门發熱往来各条.

葱豉湯 豆豉  葱白
麻黄湯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神术散 蒼术 防風  甘草  葱白 
银翘散; 荆芥 豆豉 薄荷  银花  連翘  桔梗  甘草
桂枝湯; 桂枝 白芍 甘草 姜枣
白虎湯 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竹葉
4》发熱定时;
不惡寒, 只發熱, 盛襄起伏有定时, 如潮水之有汛. 称为潮熱.本证有虚有实,都属里证.区别是; 虚证由氣血亏损引起,大多熱能退清;实证由外邪传里,熱不退清,至一定时间上昇。
实证潮熱,多由外感开始,身熱汗出蒸蒸,大便秘结,腹内胀痛拒按,每至午後四时左右熱势增高,故又称日晡發熱,属陽明胃家实,严重的能使神昏谵语.治宜攻下,用大承氣湯.这是<傷寒论>的治法,必须证实体实,正氣能够支持,方可使用.後来<温病条辨>提到熱邪最易傷陰阴和下後正虚邪氣复聚,出立护胃承氣湯,增液承气湯等,亦可斟酌采用。吴又可说正氣日虚一日是,隂津耗一日,须加意防护其隂,不可稍有卤莾。其意义也在于此。
虚证潮熱,以血虚和隂虚为多,常在午後或夜间發熱,伴有心悸,汗出,神疲力乏,脈象细数等虚损证状。多由大失血,大瀉後和久病等形成,水竭火炎,真隂消烁,形体日瘦,热自肌骨之间蒸蒸而出,日久则陰愈耗傷,氣亦虚弱,故也称骨蒸劳熱。宜在餋血滋陰方内,采用清骨散法。也有上午潮熱,下午熱退,或饥饱劳倦,中氣损伤,營血亦虎,身熱心烦,懒言体困,脉大无力,属氣虚范围。李东垣有甘温除熱法,用補中益氣湯,方内升麻柴胡本有退熱作用,勿作单纯昇提藥看暑天小儿發熱,或早熱暮凉,兼有渴饮,尿多,烦躁,睡眠不宁,往往纠缠不解,至秋凉则自消退。每見于东南和中南地区,尚无确 当病名,暂称为夏季熱,可用王孟英的清暑益氣湯加减。
大承氣湯:大黄, 厚朴, 枳实, 玄明粉,
护胃承氣湯:大黄, 玄参, 生地, 丹皮, 知母, 麦冬,
增液承氣湯:生地, 玄参, 麦冬, 大黄, 玄明粉,
清骨散:银柴胡, 胡黄連, 别甲, 青蒿, 秦芄, 地骨皮, 知母,甘草。
補中益氣湯;黄芪, 人参, 白术, 当归, 炙草, 升麻, 柴胡, 陈皮,姜, 枣。
  
清暑益氣湯; 沙参, 麦冬, 知母, 甘草, 竹葉, 黄連, 石斛, 西瓜,荷葉, 粳米,
5》寒熱往来:
一陣寒一陣熱,一天一次或一天有数發作,称為寒熱往来.这种發熱,有时能够退清,有時不能退清.凡是从外感传变而来的,都為少陽經证,常伴口苦,咽干,目眩,胸脇胀满,脉象弦数等证,用小柴胡湯和解,不可發汗,吐下
婦人月經不调,經前常有忽寒忽熱,頭胀,胸脇胀闷等现象,系肝氣或肝火鬰结所致,可用调經湯,即小柴胡加入四物湯.也有婦女月經适来或月經刚凈,外感風寒發熱,或在發熱期内月經来潮,邪熱乘虚袭入子宫,瘀熱互结,亦使寒熱往来,<金匮要略>称务熱入血室,同样可用小柴胡湯泄熱.但巳經熱入血,应佐清營祛瘀,可在方内酌加丹参,赤芍,泽兰,焦山栀, 熱甚的并宜去人参加生地.
瘧疾.的主证,也是寒熱反复發作,有一天一次,有两天一次,也有三天一次的,但与寒熱往来的病情大不相同,一般瘧疾的發作,先为背部觉冷,肌膚栗起,呵欠频频,接着战栗鼓颔,膚体酸楚,再接着高熱加烧,頭痛如裂,口渴喜冷,最後遍体汗出,熱退身和,前後的证状相同,脉象在寒战時多沉弦,熱时转為洪大而数,汗出後脉渐平静.常用方有清脾饮,截疟七宝散等.服藥宜在發作前二小时左右,如果巳經發作後服藥,反会增加病势.本病用针灸治疗亦有良效,取穴以大椎,陶道,间使,後溪為主,但亦须在發前进行為要.所以<内經>上说;无刺熇熇之熱,无刺渾渾之脉,无刺漉漉之汗,為其病逆,未可治也.凡为瘧者,藥法饮食皆然也,
瘧疾中有寒多熱少的牝瘧,先热後寒的風瘧,但熱不寒的温瘧
癉瘧以及从原因上分的暑瘧湿瘧痰瘧食瘧瘴瘧,等。足見前人对于瘧疾有过细致的覌察,但有些是类瘧而不是正瘧。其中瘴瘧在岭南烟瘴之地比较多見,属于熱瘴者,發时熱甚寒輕,而赤目赤,烦渴饮冷,胸闷嘔吐,頭痛,肢节烦疼,溲赤便秘,甚至神昏谵妄,治宜清熱辟秽,,用清瘴湯。属于冷瘴者,治宜芳香化浊,用加味不换正氣散。当神昏时期,可兼用开窍急救,参阅内脏证状昏迷条。
瘧疾經久不愈,最能耗傷氣血,呈现面色萎黄,肌肉消瘦,劳动力衰退,即使寒熱止住,劳动后仍会复发,成為劳瘧。此时不宜再用常法,应予调補氣血,用何人饮。也有久瘧脇下结块,劳动则寒熱,称为瘧母,治法参阅胸脇腋乳证状脇下硬块条。
濕熱痰浊郁于中焦,出现寒熱如瘧,汗出不清,胸闷嘔惡,口干饮少,小便黄赤,大便或秘或塘而臭,用达原饮治之。此方本治疫邪蕴伏募原,故以槟榔,草果,厚朴泄化腸胃,佐以芩,芍,知母,姜,枣清理和解。但临床上并不限用于疫证,凡寒熱往来,舌苔垢腻骼之均效,并可酌加柴胡开表,大黄攻里,分解寒熱濕浊胶结之邪。
小柴胡湯;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姜,枣,
四物湯 地黄,当归,白芍,川芎,
清脾饮; 青皮,厚朴,黄芩,半夏,柴胡, 白术,草果,茯苓,甘草,
截瘧七宝饮 常山,草果, 厚朴,青陈皮,槟樃,甘草,
清瘴湯; 青蒿,柴胡,知母,半夏,陈皮, 茯苓,黄連,枳实,黄芩,常山,竹茹,益元散。
加味不换金正氣散 厚朴,苍术,陈皮,藿香,佩兰,草果,半夏,槟樃,菖蒲, 荷叶,甘草,
何人饮;首乌,人参,当归,陈皮,煨姜,枣。
达原饮;厚朴,草果,槟樃,知母,白芍,黄芩,甘草,姜,枣。
6》外热内寒:
多属假熱眞寒证,即本属寒证,外表反見熱象。假熱证的鉴别法,张景岳曾指出;假熱者,外虽熱而内则寒,脉徽而弱,或数而虚,或浮大无根,或弦芤断续,身虽炽熱而神则静,语言譫妄而声则徽,或虚狂起倒而禁之则止,或蚊迹假斑而浅红细碎,或喜冷饮而所用不多,或舌苔虽赤而衣被不斂,或小水多利,或大便不结,此则惡熱非熱,明是寒证,所谓寒极反兼熱化,陰盛隔陽也。这类证候,都是病情严重的表现,必须治本,如果误作外感發熱治疗,往往汗出虚脱。
7》外寒内熱;
足假寒眞熱症。张景岳说;假寒者外虽寒而内则熱,脈数有加,或沉而鼓击,或身寒惡衣,或便熱秘结,或烦渴引饮,或腸垢臭秽,此则惡寒非寒,明是熱证,所谓熱极反兼寒化,陽盛隔陰也。清熱则寒自退,切戒辛温發表。
8》上熱下寒
足脛寒冷,面赤徽红似酣,兼見形寒,脉细沉细,或伴大便泄瀉,系下元虚寒,陽氣上越,称做戴陽為虚脱证候之一。急用白通湯回陽,可加猪胆汁或黄連少许反佐,以防寒熱格拒。服藥後頭汗出,脈忽浮大者难治。
腎陰亏而虚火上炎,也能呈现足冷頭熱,但多兼見咽干,目红,当用引火归元法,治宜七味地黄丸。胸中烦熱者,加黄連少许以反佐。
白通湯;葱白,干姜,附子。
七味地黄丸;熟地,山蓃,山药,茯苓,丹皮,泽瀉,肉桂。
   
9》身熱足寒
身熱,足部独凉,常見于濕温.多因濕浊偏重,陽氣被除数郁,治宜清化淡渗,使邪去则陽自通,叶天士所谓通陽不在辛熱而在利小便,切勿误认为陽虚.
<10>半侧寒冷
本证較為少見,患者自頭足左半或半身不温,汗出时亦一侧独无,当風一侧先觉冷氣砭骨,关节运动自如,酸软乏力,脈象沉细.用右归饮加当归,细辛,温运陽氣,通其血脈.
右归饮;附子,肉桂,熟地,山萸,山藥,杜仲,杞子,炙草.
<11>身痛
一身尽痛,在傷寒,但濕等外感证中經常出现,均由經络阻滞,氣血不和,治以祛邪為主,汗出後外邪无邪巳去,身仍疼痛,脈象沉迟,便当调和營卫.此证必须审察有邪无邪,有外邪的重在解表,没有外邪的应和氣血.身痛,是指全身肌肉都痛,如只有四肢酸疼,属于痹证一类,参阅四肢证状四肢疼痛.
跌打损傷,身体疼痛,皮肤有青紫块,系氣滞瘀凝,用复元活血湯加减。
身痛如被打傷,皮肤青紫,面青,咽喉痛,《金匮要略》称为隂毒如果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则为陽毒。陽毒用升麻
鳖甲湯,陰毒于方内去雄黄,蜀椒。关于隂陽毒,历来注解有不同意見,考查《巢氏病源》有傷寒隂陽毒候和時氣隂陽毒候等篇,似与時病中的:發斑相近。发斑可以出现两种不同的外候,习惯上分為陽斑,参閲本门發红斑条。
复元活血湯;当归,桃仁,穿山甲,大黄,柴胡,天花粉,甘草。
升鳖甲湯;升麻,鳖甲,当归,川椒,雄黄,甘草。
12》身重;
常見于濕证。濕浊内阻,氣机不畅,清陽不升,起臥沉重,行动懒惰,用平胃散温化和中。久病,虚弱证出现体重不能转侧,扶持亦觉费力,为体力极虚,预後多不良。
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
13》身痒;
風寒客于肌表,得不到微汗透达,又不化熱传里,感觉全身發痒,好象虫行,皮膚无巽征,用桂枝麻黄各半湯。
身痒抓破出现细小血点,为風熱鬰于孙络,用四物消風散。如搔后多白屑,为血虚生燥,用滋燥養荣湯。
外科皮膚病中的浸淫疮,初起细瘰如栗米,搔痒流出脂水,因脂水蔓延成片,兼有痛感,宜祛風胜濕,凉血清熱,用升麻消毒饮加苍术,黄連,并以青蛤散外搽。又有栗疮,形如栗粒,色红搔痒,久不愈,能消耗血液,膚如蛇皮,用消風散。
癣疮奇痒难忍,多發于局部,由濕熱,血燥及風毒形成,有干,濕两种。干癣干燥无脂水,掻后起白屑:濕癣潮濕 ,搔痒则多粘液。本证极为顽固,故有顽癣之称,内服藥难于見效,多用外治法,干癣用癣药水,濕癣用青黛散。
接触漆毒或对漆氣过敏者由面部作痒浮腄抓之象瘾疹,漸传肢体,痒痛难忍,皮破後,滑烂流水,称做漆疮。漆氣辛熱有毒,用化斑解毒湯加荆芥,蝉衣,浮萍,生甘草清解,亦可外搽青黛散,不宜洗浴。風疹痱子亦作痒,参阅本门風疹痱子各条。
桂枝麻黄各半湯: 桂枝,白芍,麻黄,杏仁,炙草,姜,枣。
四物消風散;生地,当归,荆芥,防風,赤芍,川芎,白鲜皮,
薄荷,蝉衣,独活,柴胡,枣。
滋燥餋荣湯;生地,熟地,当归,白芍,黄芩,秦芄,防風,甘草。
升麻消毒饮;升麻,归尾,赤芍,银花,連翘,牛蒡,山栀,羌活,
白芷,红花,防風,桔梗,甘草。
青蛤散;蛤粉50克,青黛15克,石膏50克,黄柏15克,研末。用麻油调制块状,用时凉水化涂患处。
消風散;荆芥,防風,当归,生地,苦参,苍术,蝉衣,胡麻,牛蒡,知母,石膏,甘草,木通。
癣药水;百部24克,蛇床子24克,土槿皮300克,硫黄24克,
白砒6克,斑毛6克,樟脑36克,輕粉36克,用米醋10000毫升浸,
青黛散;青黛60克,石膏120克,滑石60克,黄柏120克,研末,麻油调涂。
化斑解毒湯;升麻,石膏,連翘,牛蒡,人中黄,黄連,知母,玄参,竹葉。
14》自汗
自汗是不用發汗药和其他刺激因素而自然出汗,如;傷風風温证均有自汗出证状。但一般所说的自汗,多指内傷杂证,主要由于卫氣不固,津液外泄,所以汗出後有形寒,疲乏等现象。輕者用牡蛎散,重者用补陽湯,并可用龙骨,牡蛎,糯米等分研细末外扑。
局部汗出的原因不同,以頭和手足為多見,参阅头面证状頭汗和手足证状手足心熱各条。
牡蛎散;牡蛎,黄芪,麻黄根,浮小麦,
补陽湯;人参,黄芪,白术,甘草,五味子。
15 盗汗
赤称寝汗,睡时汗液窃出,醒后即收,收後不恶寒,反觉烦熱.多因陰虚熱扰,心液不能敛藏,<内经>所谓陽加于陰谓之汗.故治盗汗以养陰清熱為主,不同于自汗的偏重盆气固表,用盆陰湯.内熱重或五志之火易动者,可与当归六黄湯结合应用.
盆陰湯 生地 山萸 丹皮 白芍 麦冬 山药 泽泻
地骨皮; 莲子 灯芯 五味子
当归六黄湯; 当归 黄芪 生熟地 黄芩 黄連 黄柏
16 汗出不止
一般汗出过多,消元氣和津液,并因汗為心液,心脏赤易虚弱,宜用生脉散治之.外感证發汗,汗出不止,熱退而反惡寒,小便困难,四肢拘急,屈伸不利,為卫氣不固,称做陽,有虚脱危险,用芍藥甘草附子湯或桂枝加附子湯扶陽為要.必须注意,此证名为陽陰液亦,故白芍亦為主藥.汗出如珠,凝滞不流,或汗出如油,着手粘腻,常伴氣喘声微,為元氣散,绝证之一,称做绝汗.
芍药甘草附子湯 白芍 炙草 附子
桂枝加附子湯 桂枝 白芍 附子 炙草 姜枣
17 半身汗出
偏左或偏右半身汗出,多因氣血不周,不是止汗所能收效,用十全大补湯加减,盆氣养營,助陽固卫.凡半侧汗出後,皮膚空,最易感受風邪,形成半身不逐,<内經>所谓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应早为防止.下肢瘫痪证, 汗出多在胸部以上,患处无汗,病情逐潮好转,汗亦逐潮及下.倘因外感發汗,也不能全身得汗,不可强.
十全大补湯 黄芪 肉桂 党参 白术
熟地 白芍 当归 茯苓 甘草
18 汗斑
夏季用刚晒过的巾布擦汗, 往往留有斑痕. 单方用密陀僧`铅粉等分研匀,生姜蘸擦.一方用硼砂研细擦之.紫癜風白癜風,亦属汗斑一类,由風湿侵人,窍闭塞而成.紫因血滞,白因氣滞,初无痛痒,久则微痒,均宜内服胡麻丸,外用密陀僧散搽擦.
胡麻丸; 胡麻 防風 苦参 菖薄 威灵仙 白附子 独活 甘草
密陀僧散; 雄黄六克 硫黄六克 蛇床子六克 密陀僧三克
石黄三克 輕粉0.1 研末, 醋调搽患处.
19》发红斑
温病和傷寒病, 邪人營分, 身熱不退, 皮膚出现红斑圆形或椭圆开不等,或互相連接如云片.初见于胸膺部,迅速发展至背`腹及四肢等处,顏色亦逐潮加深.患者口渴引饮,烦燥不能安,舌干糙少液,严重的神昏谵语.此系病邪由氣人營,自内达外,属于肌肉之病.治法,因胃主肌肉,而邪熱已盛,不宜辛透,故多在清胃的基础上系,必要时还须助其透泄,所以常用消斑青黛饮加减.神昏谵语者,兼与紫雪丹开窍清神.一般發斑在七天後潮退.身熱随着减轻,也有缠至较长时期.發斑是一个严重证侯,治不得当,可致死亡.如已發不透,或受寒凉,斑色变成暗紫,為血瘀凝滞,当考虑佐用赤芍药红花`穿山甲等药消散,切忌一派寒凉.
化斑湯; 石膏 知母 玄参 犀角 甘草 粳米
消斑青黛饮; 青黛 黄連 山栀 玄参 知母 生地 犀角 石膏 柴胡
人参 甘草
紫雪丹; 滑石 石膏 寒水石 磁石 犀角 木香 沉香 丁香 升麻 玄参 甘草 朴硝 硝石 朱砂 麝香《成藥》
20》發红疹
温熱病身不退,發出红色小点,称為红疹,与發斑原因相同。但斑最重,疹稍轻,斑属肌肉为深,疹在血络较浅,虽然也能同时出现,不混为一种,大槪温熱病治疗适当,可以不發斑疹,斑疹的發生均由熱鬰營分不得外泄,所以一經發现,便当佐以清營,大忌辛温升散,亦禁凉腻遏伏,以免吐衄,神昏等变证迭出。又斑疹当使逐漸轻减,熱退身凉,如果突然退尽,多属病邪内陷,预後不良。治红疹宜银翘散去豆豉加生地,丹皮,大青葉,玄参,熱盛神志不朗,参用清宫湯。
附;西医诊断的血小板减少症,主要表现為出血倾向,皮膚出血点尤為多見。这种出血点,极似红疹,往往伴有午後低熱。但与温病的红疹显然不同,治宜养陰清血为主,如生地,别甲,阿胶,白芍,升麻紫草根等。
银翘散;連翘,银花,豆豉,荆芥 薄荷 桔梗 竹葉 牛蒡 甘草
蘆根
清營湯;玄参,莲子心,竹葉心,連翘心,带心麦冬,
犀角.
21 发白瘖
濕溫病寒熱盛衰不解,心烦胸闷,泛漾作恶,舌苔黄腻,最易出现白.白是皮膚上發出细白水泡,因其晶莹饱也称’’,亦与红疹并称為红白疹’’.由于濕熱之邪鬰于肌表,不能透泄,故随着汗液發出,發出後反觉病情稍松.先见颈`,潮及腹`,也有布及四肢,先少後密,伴有一种酸腐氣為其特征.大概一天涌出一次至两次,經过三`四天後潮少,身熱亦潮低,七天後即可出清,逐潮脱皮.严重的能纠缠至半月以上,有的發到後来,色不明亮,形如虱壳,称为 说明氣陰两虚,预后不良.白属于氣分,如果熱重而營分亦病,常与红疹一齐出现,证情亦比较严重.白是病邪的出路,發一阵,輕一阵,不能一阵發清,所以前人譬作剥抽蕉.宜在退熱的基础上清化宣透,用氤氲湯加减,氣陰两傷的可加入人参须`沙参`石斛,红疹并發的加丹皮`赤芍`紫草等,善後方剂用薏苡竹葉散.
氤氲湯 清豆卷 藿香 佩兰 青蒿 焦栀皮 連翘 滑石 通草 郁金 菖薄
薏苡竹葉散; 苡仁 竹葉 滑石 蔻仁 連翘 茯苓,通草
22 麻疹
俗称痧子,华北地区也称糠疮.小儿多难幸,大人间或有之,由于先天胎毒感染时邪而發,發过後不再感染.流行季节多大冬`春两季,初起类似傷風,微有寒熱.其特征为两目泪水汪汪,耳边不溫,多喷嚏,咳嗽不爽.将發之前,面浮頬赤,口内两颊有白点,指纹浮露而红赤.發時躁乱不安,先在耳背`發际`颈项等处出现,继而额部顏面,再进而肩背``,皮肤下隐隐有小粒匀凈如沙,漸漸浮起,扪之触手.透發後身熱和其他证状逐漸减退,疹点亦隐没,皮肤上有糠状落屑.全部病程可分为發熱`見点和收没三个时期,每个時期平均为三天,前后共九天.麻疹宜出齐出透,一般以頭,足俱有,面部多者為顺,但必须看其鼻上和手足心均有红点密布为出齐,摸其皮膚上尖耸有糙感为出透.同時应观察见点不透,或一出即收;疹点淡而不红,或赤紫滞暗,均為逆证.治疗麻疹以清透肺胃为主,用防風解毒湯或竹葉柳蒡汤加减,收点後只须清解血分佘熱.主要是防止惡化和後遗证,忌用辛熱藥`苦寒藥和補涩藥,误用後往往引起喘促鼻扇,昏乱痉厥,腹胀下利等逆证.後遣证中比较常见的為骨蒸赢瘦,發焦膚槁,俗呼痧痨;或咳嗽不止,氣喘,痰中带血等,往往經久不愈.
小兒身熱不高,皮膚微红,發出疹点,形如麻疹而无麻疹特征.疹点亦细小稀疏,分布较速,一二天内發齐,三四天後即退凈.退後亦不脱屑.系風熱所致,不关胎毒,称为风痧,用加味消毒饮。
防風解毒湯; 防風 荆芥 薄荷 牛蒡 桔粳 甘草,竹葉 連翘 石膏
知母 木通 枳壳
竹叶柳蒡湯; 竹葉 西河柳 葛根 牛蒡 知母 蝉衣 荆芥 薄荷 石膏 玄参 麦冬 甘草 粳米
加味消毒饮 荆芥 防風 牛蒡 升麻 甘草 赤芍 連翘 山查
23 风疹
古称? 瘖疹, 瘾疹,皮膚出现疙,初起如蚕豆瓣,潮潮成片成块,色白不红,如被臭虫所咬,故俗称風阵块.此证愈搔痒愈多,满布全身,發内`耳内`手足心均奇痒难忍.时隐时现,反复發作.多因汗出受風,熱逆于肌表,亦与血熱有关,宜消風散,酌加鲜首乌`紫背浮萍效果尤好.外用香樟木煎洗擦,可获暂时缓解.此证搔痒太过,皮膚破碎,亦能成瘡,用茵陈`苦参各一两煎湯,或用蚕砂三两煎湯,乘热拭洗.
消風散; 荆芥 防風 蝉衣 牛蒡 苍术 石膏 知母 生地 麻仁 木通 甘草
24》痱子
暑天出汗时,小兒和肥胖人多在皮膚發生密集的尖状红色小料,剧痒刺痛,称為痱子.很快变成小脓泡,几天後就干燥,成细小鳞屑.由于暑熱阻遏汗孔,宜内服六一散,外扑痱子粉.
六一散; 滑石 甘草
25 天花
古称痘疮,在兒科中与麻疹同属重病,并称痧痘.病因亦与麻疹相同,由先天胎毒感受外邪而發,但流行季节多在春夏.其整个病程,自發熱`见点`起胀`灌浆`收?至结痂,大约十五天.起病急骤,开始有寒战高熱,三天後见点,一般顶尖根圆,红白分明,由面部潮及胸``四肢,全身满布,很快起胀,顶白根红,继即灌浆成脓泡,结成厚痂脱落.这是痘瘡的正常情况,近来用牛痘预防,此症已基本上消灭.
与天花相似的小痘,初起亦有寒熱,頭面出现红点,潮及躯干,四肢较少,继变水泡,顶色白亮,根脚有红晕,并且和天花一样两两对生.但痘形皮薄色娇,根窠不圆凈紧束,自见点至起胀,结成干痂脱落,只有五`六天.另一特点,為见点程序先後不一,故皮膚上红点`水泡和干痂同时并见,不象天花的按程序一齐透發.水痘一般变证甚少,预後多佳.多由感染風熱鬰于肌表而發,治宜大連翘饮加减.
大連翘饮; 連翘 当归 赤芍 防風 牛蒡 蝉衣 木通 滑石 瞿麦 荆芥 黄芩 山栀 石膏 车前子 灯心
26>皮膚發黄
一身皮膚發黄,黄疸病的特征,同时出现目黄`小便深黄.可分為两类;黄色鲜明如橘子色,伴有身熱,口渴,胸闷懊忱,腹满,大便秘结,舌苔黄腻的为陽黄,属于胃有濕熱;黄色晦如烟熏,畏寒,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苔白腻的为陽黄,属于脾有寒濕.前者用茵陈蒿汤,後者茵陈五苓散或茵陈术附湯.无论陽黄或陰黄,發病的主要原因不离乎濕,所以黄疸多小便不利,利尿为主要治法.茵陈为黄疸主藥,实际上就是因其能透發陈腐兼有利濕作用,故一般濕熱证虽不發黄,亦多使用.小便利而膚色黄,黄色淡白不泽,目不發黄,系營养的脾虚血少症,常伴困倦`眩晕`心悸,俗呼脱为黄,用小建中湯.久病膚黄,枯燥如黄土,多属脾败之征,<内經>所谓,难治.
茵陈蒿湯; 茵陈 山栀 大黄
茵陈五苓散; 茵陈 白术 桂枝 泽泻 茯苓 猎苓
茵陈术附湯; 茵陈 白术 附子 干姜 甘草
小建中湯; 桂枝 白芍 甘草 饴糖 姜枣
<27> 皮膚發黑
膚色黑晦,称為黑疸,因其由女色傷腎所致,也叫女劳疸.系黄疸中的一种,多从黄疸转变而来,故都是黄中显黑,輕者仅额上微黑,目黄,小便亦黄.严重的形瘦,腹满,手足心熱,大便溏薄微黑,脉象虚弦.到後期食呆呕惡,二便癃闭,神志昏迷,不易挽救.当于黄疸治法中参用硝石矾石散和黑疸湯.参阅本门皮膚发黄.;西医诊断的阿狄森氏病,面部显著黑,手臂膚色亦黑,口唇`齿龈灰褐.结合其他证状如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小便频数,男子陽萎,尤其喜食咸味,脉象沉细等,均属腎陽不足,水氣外露.可用熟地`附子`破故纸`淫羊`霍当归`鹿角胶`砂仁等溫养腎命.
硝石矾石散; 硝石 矾石
黑疸湯; 茵陈 天花粉
<28> 皮肤發赤
皮膚变红,如染脂?,病名丹毒.因發生的部位不同,原因`名称和具体证状以及治法略有出人.發于全身的名赤游丹毒,初起有红色云片,往往游行无定,或浮腫作痛,伴有寒熱頭痛.轻者七日即消,重者红腫向四周扩大,并有胸闷嘔吐,或神昏谵语.多因心火偏旺,再加風熱乘袭,在小兒则与胎毒有关,用化斑解毒湯.發于局部的以流火為多见,参阅四肢证状下肢红腫.
化斑解毒湯 升麻 石膏 连翘 牛蒡 人中黄 黄連 知母 玄参 竹葉
<29> 浮腫
皮肤膚浮腫有水腫氣腫两种,以水腫为常见.水腫证皮膚鲜泽而薄,按之陷下有坑如?不起,其腫或自上及下,或自下及上,也有从腹部开始潮及四肢全身.其原因以風邪和水濕為多,其病变以肺``腎為主,但与三焦`膀胱亦有关系.一般分為陽水陰水.陽水指在上在外,偏于熱证实证,發作较急;陰水指在下在内,偏于寒证虚证,發作较缓.<证治要诀>上说;遍身腫,烦渴,小便赤涩,大便多闭,此属陽水;遍身腫,不烦渴,大便自调或溏瀉,小便虽少而不赤涩,此属陰水.但是水腫的表里虚实往往错杂互见,在临床上必须要据证状的特点加以区别,前人分为風水`’’皮水`正水’’石水四種.浮腫先见于面目,目窠如?.颈脉跳动,恶風,身熱,咳嗽,骨节疼痛,脉浮為風水;腫起于四肢腹部,腹大而不满,四肢沉重,脉浮,不惡風為皮水;腫而呼吸喘促,不能平?脉象沉迟為正水;腫以腹部明显,或引脇下胀满,脉沉,不喘为石水.所以区别水腫,应注意其頭面重还是四肢重.下肢重还是腰腹重.其次,水腫证小便短少,须注意其黄赤还是不黄赤,并须注意大便秘结还是溏薄.同时,腫的程度亦关重要,如见掌中无纹,腰平脐突,?陰莖俱腫,膝部如斗,都属严重,预後不良.根据原因`证状和病变的脏腑进行治疗,有發汗`利水`溫化`理氣`健运`攻逐等方法.这些方法又须适当地配合使用.常用方剂有麻杏薏草湯`越婢如术湯`五皮饮`导水茯苓湯`防已茯苓湯`真武湯`实脾饮`胃苓湯`防已黄芪湯`?凿饮子`?车丸`禹功散等.病後调理,多用香砂六君湯和参苓白术散病食盐,不则腫不易消,<得效方>上说;凡水腫惟忌盐,虽毫末许不得人口.并强调不能忌盐?服药,果欲去病,切须忌盐. 气肿以腹部和四肢為明显,皮色不变,按之即起,腹虽大叩之如空鼓,亦称膚胀.由于脾``三焦气机不运,常伴胸闷食胀.治宜行气消滞,用宽中汤加木香`香附`青皮.气不行则水不化,也能逐潮积水,须随时注意小便多少,腹内坚实与否.既已积水,即从小腫治疗.浮肿兼见皮膚色黄,汗出染衣上如黄柏汁出时人凉水洗浴,脾热水湿酝酿所成,用黄芪芍桂苦酒湯,肿甚者加防風`防已.妇女妊娠浮腫称為子肿,与胎氣有关,参阅妇科证状怀孕浮腫.
麻杏薏草湯; 麻黄 杏仁 苡仁 甘草
越婢加术湯; 麻黄 石膏 甘草 白术 姜枣
五皮饮; 茯苓皮 生姜皮 陈皮 桑皮 大腹皮
导水茯苓湯 赤苓 泽瀉 白术 大腹皮 木香 砂仁 槟榔 紫苏 麦冬 桑皮 灯心 陈皮 木瓜
防已茯苓湯; 防已 茯苓 黄芪 桂枝 甘草
真武汤; 附子 白术 白芍 茯苓
实脾饮; 附子 炮姜 白术 茯苓 甘草 草果 厚朴 木香 木瓜 大腹皮 姜枣
胃苓湯; 苍术 白术 桂枝 茯苓 猎苓 泽瀉 厚朴 陈皮 甘草
防已黄芪湯; 防已 黄芪 白术 甘草
凿饮子; 槟榔 商陆 茯苓皮 大腹皮 椒目 赤豆 秦艽 羌活 泽瀉 术通 姜皮
车丸 黑丑 大黄 甘逐 大戟 芜花 青皮 橘红 木香 轻粉
禹功散; 黑丑 茴香
香砂六君湯;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木香 砂仁
参苓白术散; 人参 白术 茯苓 山药 扁豆 砂仁 苡仁 陈皮 莲子 甘草 桔梗
宽中湯 白术 枳壳 厚朴 陈皮 茯苓 半夏 山查 神曲 莱菔子
黄芪芍桂苦酒湯 黄芪 白芍 桂枝 米醋
<30> 消瘦
形体日潮消瘦,常见于虚损病证,因脾主肌肉,应结合主证培养中焦氣血.如最显著者為 肺痨, 当用補脾养肺法.肌肉消瘦,以四肢大肉尽脱最為严重,参阅四肢证状四肢消瘦.妇女无病而形消骨立,<东医醫宝鉴>曾經特别提出,认为亦由氣血不充,用人参煎湯送服谷灵丸.凡能食而身体日瘦,当防消渴;体胖人逐潮瘦弱,兼见痰多咳嗽,腸间漉漉有聲,多為水饮证.参阅内脏证状善食易饥和腹脐证状腹鸣各条.
谷灵丸; 黄芪 牛膝 当归 附子 熟地 茯苓 杜仲 苍术 白术 肉桂 枸杞子
<31> 疲乏
渾身疲困,行动乏力,多属虚证,宜氣血两补,用八珍湯.但行动呼吸短促,偏重在氣;动时觉熱,心悸汗出,偏重在血.用藥应有侧重.濕能滞氣,暑能傷氣,夏季暑濕内阻,往往身无大病,疲乏不堪,俗称,?,輕者用?`佩兰泡饮,重者用清暑盆氣湯加减.
清暑盆气湯 人参 黄芪 甘草 当归 麦冬 五味子 葛根 升麻 苍术 白术 青皮 陈皮 黄柏 神曲 泽瀉 姜枣
<32>
肌肉跳动
常见于血虚证,因筋脉失养所致.<傷寒论>称為筋惕肉?不作主证治疗.
<33> 肌肤麻木
麻木指知觉消失,亦称不仁,常见于中風的中络证,<金匮要略>上说;邪在于络,肌膚不仁.参阅頭面证状顏面麻木. 麻風古称疠風,初起皮膚麻木,次起白屑红腫,蔓延成瘢,形如蛇皮,成片落下,甚则破烂,厚腫无脓.如果病毒人里,产生眉落`鼻梁崩塌`唇翻`眼断裂等症,均属难治.一般治法宜祛風`化濕`,佐以调养氣血,初用万灵丹洗浴發汗,次服神应养真丹,皮破的先用必胜散,次服万灵丹,其他如蝮蛇酒,何首乌均可酌用.
万灵丹 苍术 羌活 荆芥 防风 细辛 ? 乌药 当归 川乌 石斛 麻黄 天麻 雄黄 甘草 首乌 全蝎 <成药>
神应养真丹 羌活 木瓜 天麻 白芍 当归 菟丝子 熟地
必胜散 大黄 槟榔 白牵牛 各一钱 粉霜一钱二分 研末,年壮者分五服,中年久虚者作七服.
蝮蛇酒 蝮蛇一条, 用白酒二?醉死, 加人人参五钱.
何首乌酒 首乌四两 归身 穿山甲 生熟地 虾蟆各一两 侧柏叶 松针 五加皮 川草乌各四钱 黄酒二十?.
<34> 肌肤枯糙
肌膚干枯粗糙,多由血虚生燥.<内經>称為索泽,刘河间所谓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用生血润膚饮,方内少佐桃仁`红花取其润燥和血,不同于祛瘀.瘀血内阻,新血不生,肌膚失其營养,常如鳞甲错,称為肌膚甲错,伴见两目眩黑,腹满不能饮食.治宜缓中補虚,用大黄??丸但破瘀力峻,非审证正确,不宜輕用.
生血润膚饮; 生地 熟地 天冬 麦冬 当归 黄芪 黄苓 桃仁 红花 瓜蒌 五味子 地黄 干漆 ? 水蛭 ? ?<成药>
大黄?丸; 大黄 黄苓 甘草 桃仁 杏仁 白芍
<35> 小儿五迟
立迟` 行迟` 發迟` 齿迟` 语迟. 在一般发育时期,表现为肢体软弱,筋骨不固,四肢无力,站立不稳,行步困难,牙齿迟迟不出,頭發稀?萎黄,`三岁仍不能言语,神情呆钝.此证由于先天不足或後天失养,使小兒发育成长受到障碍所致.治宜補盆五脏,培养氣血.立迟,行迟,齒迟以補腎为主,用补腎地黄丸,發迟养血为主,用胡麻丹,语迟养心為主,用菖蒲丸.
补肾地黄丸 熟地 山萸 山药 鹿茸 牛膝 泽瀉 丹皮 茯苓
胡麻丹 胡麻 地黄 首乌 当归 白芍 牡蛎
菖蒲丸;  人参 菖蒲 麦冬 远志 川芎 当归 乳香 朱砂
<36> 小儿五软
頭软`项软` 四肢软` 肌肉软` 口软. 表现為頭项软弱倾?不能抬举,口软唇弛,咀嚼无力,手软下垂,不能握举,足软不能站立,肌肉松软不坚,皮宽肉削,同时智力也迟钝.此证主要由于脾腎脏氣虚弱,不能滋养骨肉所致,用扶元散加鹿角胶.
扶元散; 人参 白术 茯苓 茯神 黄芪 熟地 山药 炙草 当归 白芍 川芎 菖蒲 姜枣
<37> 小儿五硬
仰頭`硬氣` 手足心坚` 口紧` 肉硬. 由于風寒凝滞,陽氣不得宜通,以致頭顶`肌肉`手足等处缸乏濡养,表现為頭顶强直,不能俯视,难以转动,面青氣冷,胸膈?,肚大青筋隐现,肌肉紧张,四肢板硬.多發于一`二周岁小儿,治宜祛風散寒,兼调氣血,用乌药顺氣散.凡小兒五迟`五软都由先後天不足形成.五硬虽由外邪引起,亦因氣血不營,故治疗必须注意调养,否则往往成為痼疾.
乌药顺氣散; 麻黄 白芷 川芎 桔梗 枳壳 僵蚕 乌藥 炮姜 甘草 橘红 葱白
<38>
冻傷
冬季野外工作,受严寒侵袭,引起局部氣血凝滞.初起皮膚蒼白无感觉,缓解后?紫红色,微腫微痒,逐潮结成硬块,肌膚坼裂,痒痛难忍,有时亦麻木.多生于手足和耳部,称为冻瘡,也叫?严重的创面周围现青紫,高腫刺痛,或流血脓,也有肌肉色黑,造成肉死形损,骨脱筋连,转化為坏疽.輕者在末溃前用红灵酒或生姜频擦,已溃者按溃瘍处理.氣血?弱的可用人参养荣湯和黄酒内服.
红灵酒; 当归 肉桂各二两 红花 花椒 干姜各一两 樟脑 细辛各五钱 用酒精二?,棉花蘸擦患处.
人参养荣湯; 人参 当归 白芍 熟地 白术 黄芪 肉桂 甘草 五味 茯苓 远志 陈皮
<39> 湯火傷
受沸水烫傷或烈火灼傷,輕的?在皮表,只有皮膚潮红疼痛,或潮起水泡,若脱去表皮,露出红肉潮干而愈.重的深在肌肉或筋骨,傷後立刻起發水泡.若脱去表皮露出灰白或暗红肉色,表示肌肉已經受傷.更重的水烫则皮塌肉烂,火灼则皮焦肉卷,继而流脂湓脓,疼痛剧烈.尤其火毒之氣能傷内脏,出现烦躁`气喘`神昏现象.所以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看傷面的大小和深浅,一方面看有无内证發现.治疗方面,輕证可用外治收功`重证须兼服藥.一般外治法,分为;`洗涤傷面,用黄連水或黄柏水或银花`甘草水淋洗;`水泡处理,大者用针刺破,去其毒水,小者不必刺;`傷面处理,用清凉膏等外搽.内服藥以清火解毒养陰為主,用黄連解毒湯加减.如後遗?痕疙瘩,可用黑布膏搽涂.
清凉膏 風化石灰一升 用水四碗澄清,取水一分加麻油一分调和,用鸡翎蘸涂患处.
黄连解毒湯 黄連 黄苓 黄柏 山栀
黑布膏; 五倍子二两八钱 蜈蚣一条 研末,用蜂密六钱,黑醋半斤调和.
<40> 咬傷
常见者為毒虫``?咬傷,輕则腫痛腐烂,重则危及生命.毒虫如蜈蚣咬傷,傷处微腫,其痛切骨,或渾身麻木,用雄鸡口内?沫抹搽,或甘草`雄黄细末,荣油调敷,或新鲜桑葉捣烂外敷.蝎子螫傷痒痛腫胀,甚则痛引全身,用大蜗牛捣涂,或胆矾`米醋和敷.蜂叮傷,有刺人肉,必须桃去,即用口唾涂抹.树间虫刺傷,有散人肌膚,初痒後痛,势如火?用豆豉`豆油捣敷.其他虫类咬傷,虽腫不痛,或作微痒,一般能自消.蛇咬,须辨毒蛇咬和无毒蛇咬.无毒蛇咬,所遗留的齿痕多为六列,即一边四列,一边二列;毒蛇咬,则為四列.被蛇咬傷的疮口附近有明显水腫,初為灼痛,继则麻木,大多傷在手足部,腫胀逐潮向上蔓延.一般咬後当天即腫,第二天腫更甚,第三天保持原状,第四天开始消退,约七天左右全部消失.当蛇咬後的当夜,眼睑下垂,视力模糊,对面看不见人,呼吸困难,嘔吐,脉象细数,身熱随腫势上升,但腫退熱亦退,热势比腫较快.应当注意,毒蛇咬傷在数小时或十数小时内可致亡.应即内服季德胜蛇藥片五片,并将此藥用溫开水溶化,敷在距离傷口约半寸的周围,傷口不可塗藥,以使毒液排出.咬须分家?和疯?.?的形态失常,舌伸流?,頭低耳垂,眼红?,急走无定.?咬傷只局部有齒痕,甚则腐烂,无生命危险.?咬傷,初期和家?咬傷相同,无特别证状,日後开始精神萎靡,伴有恐惧`失眠`烦躁`口渴`小便涩痛,久则对色和光都很敏感,見火就怕,闻锣声则惊,輕微刺激即可引起搐搦.如见二便俱闭,烦亂腹胀,口吐白沫,發狂吠人,其声如?,眼神露白,则属病危.初起服扶危散,继服玉真散,并常啖杏仁预防其毒攻心.
蛇药片略 <成藥>
扶危散; ??咬日数用,一天一个,糯米炒飞滑石一两 雄黄一钱 ?香二分 研末, 每服一钱, 用黄酒或米湯送下.
玉真散; 南星 防風 白芷 天麻 羌活 白附子各一两 研末, 每服三钱, 热酒一杯调服.
<41> 跌打损傷
一般所说跌打损傷,包括刀枪`跌仆`殴打`擦傷和运动`练武等受傷,有破损`疼痛`傷筋`折骨`脱白`出血`皮膚青紫等多种外傷现象,也有吐血和呼吸时内部刺痛等内傷证候.范围相当广泛,应由傷科急救和手术治疗.在内服藥方面,以止血` 散瘀`行氣` 止痛` 舒筋`坚骨為主,方剂如七厘散`参黄散`紫金散`复元活血湯`壮筋养血湯`正骨丹等,均可适当使用.
七厘散; 乳香 没药 当归 儿茶 红花 血竭 朱砂 ? 冰片 <成药>
参黄散; 参三七 大黄 厚朴 枳实 桃仁 ? 赤芍 红花 穿山甲 郁金 延胡 肉桂 紫胡 甘草 青皮
紫金散; 紫荆皮 骨碎补 蒲黄 丹皮 ? 红花 芎川 续断 ? 桃仁 红花 乳香 没药 热黄酒冲服.
复元活血湯; 汤归 桃仁 红花 大黄 穿山甲 花粉 紫胡 甘草
壮筋养血湯; 当归 熟地 白芍 丹皮 红花 芎川 续断 社仲 牛膝
正骨丹; ? 大黄 没藥 乳香 五加皮 青皮 川芎 香附 自然铜 硼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