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各领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风林火山opg3k0 2017-03-25

一、中国航空装备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行业战略意义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未来中国制造业的脊梁,而以大飞机项目为主干的航空装备制造业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巅峰,产业的关联度很高。大飞机项目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用一句话来概括,是我国“飞天”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发展航空装备制造业是一国产业升级必然选择

航空装备是工业制造的“皇冠”,对先进制造设备、先进制造工艺、先进材料有极高的要求,摘取这个“皇冠”是一国占领全球制造业价值链顶端的重要标志,是一国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在发展航空产业的过程中,将对电子工业、数控机床、锻件制造、冶金、复合材料、通用部件、仪器仪表等领域形成巨大的需求,并推动这些原本较为薄弱的行业实现产业提升,大力发展航空装备制造业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我国持续把航空装备作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006-2020)、《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均提到要大力发展航空装备制造。

图表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领域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2、航空装备是国家高端装备产业振兴重中之重

1/16页

英语快速提升

内容来源:沪江网广告

日本一项对500项技术扩散案例研究表明,60%的技术源于航空工业;如果将民用船舶业对产业拉动以一元钱计算,那么家电为45元,汽车为80元,而大型客机为800元;同时,从投入产出效益来看,每向航空工业投入一万美元,10年后可以产生50-80万美元的收益。

美国兰德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由飞机技术派生的衍生产品的销售额,是航空产品本身销售的15倍。几乎整个航空装备产业链都是高端装备和新材料范畴,这与其它高端装备制造业对象只是传统产业的高端部分不一样,发展航空装备对一国制造业整体提升有重大意义;而且,航空装备中通用航空可以促进国内消费多元化,推动形成万亿新兴市场,促进国内消费结构提升。

因此,航空装备是国家高端装备产业振兴重中之重。

3、中国航空装备升级为战略性发展方向

2013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周四发布《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民用飞机产业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根据规划,到2020年,国产干线飞机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达到5%以上,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民用飞机产业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

其中民用飞机产业化实现重大跨越的具体标志包括:C919大型客机完成研制、生产和交付。ARJ 21涡扇支线飞机、新舟涡桨支线飞机实现产业化。大型灭火和水上救援飞机、直十五中型直升机、高端公务机、中等功率级涡轴发动机等重点产品完成研制并投放市场。大型客机发动机研制取得重要进展。

规划指出,未来10年是我国航空工业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国家已经将航空装备列入战略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正在实施大型飞机重大专项,推动我国民用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空域管理改革和低空空域开放步伐加快,为通用飞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

根据规划,2013年到2020年,我国的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目标是现代航空工业体系继续完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民用飞机产业化实现重大跨越,C919大型客机要完成研制,生产和交付。大型的灭火和水上救援机等重点产品要完成研制并投放市场。

(二)产业投资特征

面对巨大的商业机遇,我国的航空装备行业投资十分活跃,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1、内陆军工企业转型。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航空装备产业以军用飞机制造为主,且制造企业大都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近两来,中西部的军用航空装备企业向通用航空装备领域扩张,如西安通用航空装备产业园、四川通用航空装备产业基地、贵州安顺通用航空装备产业基地等相继成立。

2、中西部航空装备企业向东部沿海地区布局扩张。伴随着我国航空装备主导产业沿着“军用航空——民航航空——通用航空”的路径演变,东部沿海地区逐步取代中西部地区成

2/16页

为我国航空装备产业的主要承载区,西安飞机、成都飞机洪都飞机等中西部航空装备企业也开启了向东部沿海扩张布局步伐。

3、国外企业纷纷布局中国。为了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实现航空装备产业跨越式发展,我国实施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战略,而国外航空装备企业为了抢占中国巨大的市场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其中以空客公司在天津滨海新区建立A320总装线,瑞士皮拉图斯飞机公司将其PC-6机型的生产线和产能全部由瑞士转移至重庆两江新区最为典型。

(三)未来发展体系

以市场应用为先导,以重点产品研制为主线,统筹航空技术研究、产品研发、产业化、市场开发与服务发展,重点加快大型客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和航空配套装备的发展,大型客机实现首飞,喷气支线飞机成功研制,实现支线飞机年销售100架,建立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航空产业体系。

1、大型客机

以满足国内中心城市点对点、点对枢纽机场的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市场需求量大的150座级为切入点,按照安全、经济、舒适和环保的要求,研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150座级的C919单通道干线飞机,逐步形成产业化能力。开展未来型号前期研究。

2、支线飞机

加快ARJ21-700型涡扇支线飞机研制,2012年前后取得中国适航当局的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形成产业化能力,实现批量交付;2013年取得国外适航证书。同时,针对不同用户需求开展改进改型,适时启动加长型、公务型、货运型飞机研制,实现系列化。加快新舟60系列的改进改型和市场推广;适时启动新型支线飞机研制。

3、通用飞机和直升机

在具有产业基础的地区,优先发展社会效益好、市场需求大和经济价值高的通用飞机,加快研制生产大型灭火和水上应急救援飞机,重点支持大中型特种飞机、中/重型直升机和高端公务机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6座(含)以下轻小型通用飞机、水上飞机、无人机、特种飞行器和2吨(含)以下直升机,充分利用已有/在研成熟通用飞机平台,通过不断改进、改型以及升级来满足用户需求。

4、航空发动机

建立和完善航空发动机创新发展的工业体系,突破大型客机发动机关键核心技术,增强创新能力。加快新型航空发动机研制,开展大客商用发动机验证机研制,2015年完成中法合作中等功率涡轴发动机的研制,建立发动机总装生产线和实现批量交付。开展现有发动机改进改型。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面向相市场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发展轻小型发动机,发展发动机专项技术和相关配套件。

3/16页

5、航空设备

大力发展航空机载、任务、空管和地面设备及系统,促进专业化、系列化、货架化和规模化发展,按照“系统、设备和器件”三个层次建立产业配套体系。以现有能力为核心,重点加快发展航电、通讯导航、液压、燃油、环控、电源、起落架、二次动力、生活设施、防火、照明、健康监控等系统供应商,逐步发展多个系统的集成供应商。大力发展低成本通用飞机的系统和设备。

二、中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形势

(一)市场发展形势

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仅成交各类海洋工程装备7艘(座)、金额为3.88亿美元,同比下滑幅度分别高达90%和83%,创下十多年来全球单季成交最低纪录。而一季度海上油气开发项目延期搁置情况超出预期,钻井平台和海工支持船(OSV)订单绝迹;不足4亿美元的成交额创下近十多年来单季成交最低纪录,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形势进一步恶化。

面对全球海工装备市场现状,我国工信部与国家海洋局展开合作,以推动海洋经济发展。2016年2月18日工信部、国家海洋局在京召开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合作座谈会,并签署合作协议。未来五到十年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任务非常艰巨。因此各有关方面要尽快开展顶层设计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务实推动相关工作,特别是对于探讨实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工程、组织实施智慧海洋工程,推动海洋调查与监测观测装备发展等工作,要抓紧推进,争取尽快形成具体的合作领域,大力培育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海洋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信息化及其融合发展密不可分,工信部和海洋局双方分别从产、需角度出发加强合作,是国家力量的强强联合,有利于海洋装备供给侧和需求侧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更加有效地对接。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重点围绕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海洋综合观测监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信息化等领域,在资源配置、政策制定和行业管理上紧密合作,共同致力于提高我国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供给的质量和水平,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然而仅仅依靠政府出手并不能拯救整个海工装备市场,归根结底还得靠企业自救。面对全球海工装备市场持续低迷,海工装备建造企业生存压力日益增大,部分企业已处在生死边缘,急需提高生存能力和拓展新的生存空间。而对中国海工装备建造企业来说,目前最重要问题是对手持订单的处理以及手持订单推迟交付带来的维护成本、资源占用成本、融资成本和现金流风险。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建造企业在金融、商务、法律、市场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建造企业、银行、融资租赁公司、船东、运营商等相关主体设计出联合持股、融资租赁、联合市场开发等创造性解决方案,也需要政府、政策性银行等从国家政策层面给予更多支持。

4/16页

从中远期看,尽管2016年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的低迷境况很难改变,但随着未来油价恢复和逐步稳定在新的平衡区间,被延期和搁置的海上油气项目将被重新提上日程,加之老旧装备在低迷时期逐渐退出市场,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将迎来一股新的订造热潮,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前景依然向好,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企业应对此充满信心,并通过在萧条时期严控经营接单中的风险,苦练内功,适度对外以低成本收购优质资源和技术,努力度过当前的难关,必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区域布局情况

从地区分布看,以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为主的海工装备制造业三大基地正在形成。

环渤海地区以大连、天津、青岛、烟台等地为主,聚集了大连船舶重工、大连中远船务、中海油天津塘沽基地、中集来福士、蓬莱巨涛等,产品集中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等,而且拥有龙头企业中的三家——大连船舶重工、中远船务和中集来福士。

长三角地区以南通、上海等地为主,代表企业是上海外高桥、上海船厂、南通中远船务、启东中远船务、振华重工、熔盛重工,产品侧重于高端装备,实力十分突出。该地区的产品种类丰富,除各类移动钻井平台外,还有居住平台、圆筒形FPSO、物探船等处于建造阶段。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南部的海工装备基地,主要以广州地区为主,包括中船澄西(广州)、中船黄埔、招商局重工、粤新、广机海工等海工船建造企业,同时辅之以各类平台、FPSO的修理或改装业务。

(三)主要企业情况

目前国内从事海工建造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烟台莱佛士、大连船舶重工、上海外高桥、中远船务、招商局(深圳)重工、青岛北海船舶重工、上海船厂等企业,主要从事钻井平台和浮式生产系统建造;第二层次则包括江苏熔盛重工、黄船重工、武昌船厂、蓬莱巨涛海洋工程重工、江苏韩通船舶重工、天津新河重工以及一些有海工建造实力的地方船企,这些船企业目前掌握着一定数量的海工辅助船和工程船订单,实力相对第一层次较弱,成员更为庞杂。总之,国内能建造海洋工程企业数量不多,约20多家左右。其中烟台莱佛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手持订单最多,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产品覆盖了自升式钻井平台、深水半潜式平台、建造类型最多;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首次承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第6代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建造技术最难。

目前中国海洋油气开发装备研发主要集中在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即中船集团属下708研究所)和中海油所属的设计公司;高校主要上海交大、哈工程大、武汉理工、大连理工和一些海事大学等;海洋油气开发配套设备制造主要集中在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国营兰州石化油井和石油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和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等。总之,中国在海洋工程领域总体情况:在建造方面,建造能力簿

5/16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