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故宫十大镇馆之宝是什么?

 茂林之家 2017-03-25
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紫禁城内,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博物馆,始建于1925年10月10日,建筑面积72万多平方米,共收藏文物180多万件,其中清宫旧藏文物71多万件。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整体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北京故宫博物院与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冬宫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五大博物馆”。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上百万件藏品中,故宫的文物专家按文物的种类挑选出“十大镇馆之宝”,以下就分别进行介绍。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存的作品,绢本设色,纵528.7厘米,横25.2厘米。以长卷的绘画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12世纪北宋首都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的城市面貌和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在长达五米多长画卷里,张择端绘画出数量庞大的人物、牛、骡、驴、车、轿、船只、房屋、桥梁等,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1000多年来,《清明上河图》声名显赫,广受青睐,摹仿者众多,仅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收藏有7本,但唯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是北宋张择端的原作,其余的均为摹本。

西晋陆机《平复帖》

《平复帖》,是西晋陆机的书法作品,牙色麻纸墨迹,纵23.7厘米,横20.6厘米,共9行84字,因全文有“恐难平复”的文字而得名。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被誉为“太康之英”,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平复帖》实际上是陆机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一通信札,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墨色微绿,笔意婉转,笔随势转,平淡简约,风格平淡质朴,散发出古朴、淳厚、深沉、凝重的历史气息,是传世最早的草书真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和书法的变迁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

《缂丝梅鹊图》,是南宋沈子蕃的缂丝代表作,丝质图轴,纵104厘米,横36厘米。缂丝是传统丝织工艺中最为名贵的品种,制作耗费的时间极长,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除了需要纯熟的工艺技法以外,还需具备相当程度的书画艺术修养,所以人们以“一寸缂丝一寸金”来表明缂丝作品的珍贵程度。《梅鹊图》以十五种色丝装的小梭代笔,巧妙搭配,画面色泽和谐。以“通经断纬”的手法进行缂织,娴熟地运用多种缂丝技法。所用的丝线经密度为每厘米20根,纬密度为每厘米44-46根,精工细密,很好地体现了画稿中疏朗古朴的意趣,画面生动、清丽、典雅。沈子蕃是南宋的缂丝大师,作品以书画为粉本,设色高雅古朴,生动传神,令人叹为观止,传世作品除了这幅《梅鹊图》外,还有原陈设于清代宫廷养心殿的《缂丝花鸟图》。

宋代青玉云龙纹炉

宋代青玉云龙纹炉,青玉质地,高7.9厘米,口径12.8厘米。通体以“工”字纹为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阴刻乾隆的御制七言诗一首。宋代社会由于金石学的兴起,古物文玩收藏成为时尚,对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研究也颇有成果,于是在玉器制作中出现了仿古代青铜器造型的玉器,即仿古玉器。这件青玉云龙纹炉就是以青铜簋作为制作蓝本,但在器型和纹饰上略加变化。这件器物原为清宫旧藏,所以刻有乾隆御制诗一首,全文为“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叮。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乾隆戊戌孟秋御题”。

元代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元代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铜胎,通高13.9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13.5厘米。造型呈圆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炉颈部浅蓝釉地,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12朵。腹部宝蓝釉地,饰红、白、黄三色掐丝珐琅缠枝莲花6朵。其下饰莲瓣纹一周。釉质莹润,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其中的铜胆、象耳和圈足为后配。这件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为故宫旧藏器中的珐琅珍品,以前曾被认为是明代景泰年间的制品。后经故宫博物院的专家研究发现,明代景泰年间制作的许多掐丝珐琅器并非当时烧造,而是用前代的器物进行改造的。这件器物实际上只有铜胆、象耳和圈足才是明代工匠制作的,明代的工匠凭借着元代珐琅的超高品质赢得了“景泰御前作坊之珐琅”的美誉,以至于到后来连“金属掐丝珐琅”也被冠以了“景泰蓝”之名。所以这件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可以说是元代工艺的杰出代表。

清代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清代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高20.8厘米,口径6.1厘米,足径9.1厘米。造型呈直口,长颈,垂腹,圈足外撇,底足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可穿系绳带。在容器上系带是对无梁、无系、无扳手的器物进行提拿的传统方法,拆卸容易而又非常实用,也可以使器物在摆放位置上固定,不致被损坏。通体施红釉,因在高温烧造时釉面垂直流下,而使得口部显露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底部施白釉并镌刻有乾隆皇帝的御制诗“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数最古,谁知皇祜德尤崇。乾隆乙未(1775年)仲春月御题。”郎窑红是由康熙时期的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景德镇官窑时所烧造出来的釉色,故得名。因釉色浓艳,如初凝的牛血,故又称“牛血红”。郎窑红的烧造过程中对烧造的气氛、温度等要求很高,所以民间有“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

商代早期酗亚方尊

商代早期酗亚方尊,高45.5厘米,宽38厘米,重21.5公斤。造型呈方形,侈口,肩上四角各饰有象首,在象首间夹饰兽头,在颈部、腹部、足部均饰八条棱脊。主题纹饰是兽面纹和夔纹,底纹是雷纹。在口沿铸有铭文,共2行9字,分别是“亚(音“酗”)者(音“司”)以大子尊彞”,意思是“亚族祭祀诸位王后和太子的宝器”。尊是商周时期的一种盛酒器,传世的方尊较为少见。20世纪70年代在山东省青州市益都县苏埠屯出土有数件“亚”字铭文的青铜器。从考古发掘的墓葬形制来看,这些墓葬的规模都不小,其中甚至还有一座带有四个墓道的大墓,这说明“亚国”曾经是商代的一个诸侯国。再从这件器物的铭文来看,这件器物是祭祀“亚国”的王后和太子。考虑到以前也曾在苏埠屯出土过带有“亚”字铭文的青铜器,因此有学者推测如今的山东益都苏埠屯很可能就是商代的“亚国”。

清代乾隆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

清代乾隆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高185厘米,面宽102厘米,侧宽70厘米。根据《清档》的记录,此钟从乾隆八年(1743年)接旨着手设计,直到乾隆十四年(1749年)完工,前后历时五年多时间。此钟共有7套机械系统,分别控制走时、报时、景箱内的活动装置等,技术水准极为精密。在明代万历以前,明代宫廷一直是以铜壶滴漏法来计时的,直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进献万历皇帝两件西洋自鸣钟,得到万历皇帝的喜爱,从此明清宫廷开始使用自鸣钟来计时,特别是清代的乾隆皇帝更是一位狂热的自鸣钟收藏爱好者,所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大量的制作精密的自鸣钟,这件器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清代乾隆金瓯永固杯

清代乾隆金瓯永固杯,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足高5厘米。

用黄金制成,杯体为圆形,外形呈鼎式。口沿刻有回纹,并铸有篆书“金瓯永固”、“乾隆年制”等字样。通体錾刻缠枝花卉纹,并且镶嵌11颗硕大的珍珠、21颗红宝石和蓝宝石、4颗粉色碧玺。杯体两侧有双立夔耳,底足呈三象首。根据《清档》的记录,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寿诞之际,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用黄金和宝石打造出别具一格的“金瓯永固”杯,灿烂夺目,浑然天成,彰显出皇家尊贵奢华,寓意了天下吉祥太平。乾隆皇帝龙颜大悦,特御封制作此杯的工匠为“九品工匠”,从此“九品工匠”成为顶级工艺大师的代名词。此杯制成后被历代清朝皇帝视作珍品,每当元旦凌晨清朝皇帝就在养心殿,把“金瓯永固杯”放在紫檀长案上,在杯内注入屠苏酒(即“岁酒”),点燃蜡烛,提起毛笔,书写祈求江山社稷平安永固的吉祥语,后来这种礼仪被视为清朝每年的“开笔仪式”。

元代“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

元代“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口径19.2厘米,高3.3厘米。木胎黑漆,内外均雕云纹,堆漆甚厚,晶莹照人,刻工圆润,在黝黑峻深的刀口断面露出朱漆四道。近足边缘处有针划“张成造”三字细款,这是张成常用的署款方法。张成是元代的雕漆大师,传世作品被视作雕漆作品里的珍品。明代的黄成在《髹饰录》中说“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制作方法是以木灰或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这件器物的剔犀技巧精湛至极,为研究元代剔犀工艺提供了可靠而精美的实证。元代是我国漆器制作的辉煌阶段,雕漆工艺人材辈出,以刀法精细、风格瑰丽著称于世,尤其是张成和杨茂的漆器传到日本后,对日本的木漆品工艺产生巨大影响,被称赞为“诚无上之作品”。


提起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很多朋友都会说到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其实,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够“镇院之宝”级别的国宝太多了。在一百多万件文物中,按门类划分,被专家公认的十件绝品分属书画、织绣、青铜器、陶瓷、精细手工艺品等。

【书画之宝——《清明上河图》】


国宝级艺术珍品《清明上河图》由宋代画家张择端绘制。该画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全图分为三个段落。在5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 550多个各色人物。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 ,虽然原画仅长5.28米,但连同题跋总长超过15米。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

【法帖之宝——《平复帖》】


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故宫法帖的代表作品,有“法帖之祖”的美誉,无名款,宋人定为陆机作品,也是目前存世最早的名人墨迹。它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其字体为草隶书。《平复帖》为镇国之书法:其见证了汉字流变。它一方面是隶书发展过程中的标本,同时更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重要佐证。《平复帖》本为清宫旧藏,嘉庆帝将其赏给亲王。后几经转手落入英国,名士张伯驹以4万大洋购入,从而使文物得以保全。

【织绣之宝——《梅鹊图》】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为故宫织绣的代表作品。图轴纵104cm,宽36cm。中国古代缂丝被认为是丝织工艺中最为高贵的品种,古人以“一寸缂丝一寸金”言缂丝作品之珍贵。缂丝之高贵,首先因其耗费工时巨大,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如妇人一衣,终岁方成”。其次,缂技易学难精,虽摹缂书画,但并非简单地照葫芦画瓢,而需要纯熟的工艺技巧和相当的书画艺术修养。许多缂丝书画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缂丝以其贵重而渐为皇家所垄断,现存传世缂丝珍品主要集中在故宫博物院。

【宫廷之宝——乾隆款金瓯永固杯】


此杯为故宫宫廷文物的代表作。“金瓯”寓意国家政权,它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每当元旦子时,皇帝在养心殿,把“金瓯永固杯”放在紫檀长案上,倒入屠苏酒,亲燃蜡烛,提起毛笔写下祈求江山社稷平安永固的吉语。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足高5厘米,口边刻有回纹。根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皇帝对此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不仅调用内库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精工细作,曾多次修改,直至皇帝满意为止。因此,该杯一直被清代皇帝视为珍贵的祖传法宝。

【陶瓷之宝——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此瓶为故宫陶瓷的代表作品。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景德镇流传一句话“若要穷,烧郎红”,因为其烧制极为困难,数百窑亦难烧成一件。18世纪初,江西巡抚郎廷极奉康熙之命到景德镇主持御窑,试图烧制出失传数百年的祭红,虽未成功,却成功地烧制出另外一种更为鲜亮的红釉瓷器,人们把这种瓷器以他的姓氏命名。

【青铜之宝——酗亚方樽】


青铜器的产生是古代中国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樽是盛酒弦纹樽器,流行于商早期至春秋战国时期。方樽传世较少。上世纪70年代在山东益都苏埠屯出土了几件带有亚铭文的青铜器,从挖掘的墓穴来看,规模都不小,加上众多带有亚铭记的器物,说明它们所代表的可能是一个大族。此尊为故宫青铜器的代表作品。

【钟表之宝——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


此钟为故宫钟表的代表作。17世纪前,中国皇宫一直以铜壶滴漏计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两个西洋自鸣钟叩开了中国宫廷的大门。此钟受西洋鸣钟的启示进行设计,彩漆描金楼阁式高185cm,面宽102cm,侧宽70cm。共有7套机械系统,分别控制走时、报时、景箱内的活动装置等,技术水准相当高。根据记录,从乾隆八年接旨着手设计到十四年完工,历时六年多。

【漆器之宝——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


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为故宫漆器的代表作品。高3.3cm,口径19.2cm,盘木胎黑漆,内外均雕云纹。堆漆甚厚,晶莹照人,刻工圆润。张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传世作品被一致认为是雕漆作品里的珍品,但署张成款的一些雕漆器物,被疑是伪作。这件剔红盘,是公认的张成的作品,是具有历史性的作品。

【玉器之宝——青玉云龙纹炉】


青玉云龙纹炉为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此宝为宋代出品,高7.9cm,口径12.8cm,炉青玉质。通体以“工”字纹为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叮。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最后落款“乾隆戊戌孟秋御题”。

【珐琅之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为故宫珐琅的代表作品。元代出品,通高13.9cm,口径16cm,足径13.5cm,清宫旧藏。“铜胎掐丝珐琅”就是我们俗称的“景泰蓝”,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

 

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紫禁城内,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博物馆,始建于1925年10月10日,建筑面积72万多平方米,共收藏文物180多万件,其中清宫旧藏文物71多万件。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整体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北京故宫博物院与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冬宫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五大博物馆”。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上百万件藏品中,故宫的文物专家按文物的种类挑选出“十大镇馆之宝”。

书画之宝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存的作品,绢本设色,纵528.7厘米,横25.2厘米。以长卷的绘画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12世纪北宋首都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的城市面貌和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在长达五米多长画卷里,张择端绘画出数量庞大的人物、牛、骡、驴、车、轿、船只、房屋、桥梁等,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1000多年来,《清明上河图》声名显赫,广受青睐,摹仿者众多,仅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收藏有7本,但唯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是北宋张择端的原作,其余的均为摹本。

法帖之宝西晋陆机《平复帖》

《平复帖》,是西晋陆机的书法作品,牙色麻纸墨迹,纵23.7厘米,横20.6厘米,共9行84字,因全文有“恐难平复”的文字而得名。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被誉为“太康之英”,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平复帖》实际上是陆机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一通信札,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墨色微绿,笔意婉转,笔随势转,平淡简约,风格平淡质朴,散发出古朴、淳厚、深沉、凝重的历史气息,是传世最早的草书真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和书法的变迁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织绣之宝沈子蕃《缂丝梅鹊图》

《缂丝梅鹊图》,是南宋沈子蕃的缂丝代表作,丝质图轴,纵104厘米,横36厘米。缂丝是传统丝织工艺中最为名贵的品种,制作耗费的时间极长,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除了需要纯熟的工艺技法以外,还需具备相当程度的书画艺术修养,所以人们以“一寸缂丝一寸金”来表明缂丝作品的珍贵程度。《梅鹊图》以十五种色丝装的小梭代笔,巧妙搭配,画面色泽和谐。以“通经断纬”的手法进行缂织,娴熟地运用多种缂丝技法。所用的丝线经密度为每厘米20根,纬密度为每厘米44-46根,精工细密,很好地体现了画稿中疏朗古朴的意趣,画面生动、清丽、典雅。沈子蕃是南宋的缂丝大师,作品以书画为粉本,设色高雅古朴,生动传神,令人叹为观止,传世作品除了这幅《梅鹊图》外,还有原陈设于清代宫廷养心殿的《缂丝花鸟图》。

玉器之宝宋代青玉云龙纹炉

宋代青玉云龙纹炉,青玉质地,高7.9厘米,口径12.8厘米。通体以“工”字纹为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阴刻乾隆的御制七言诗一首。宋代社会由于金石学的兴起,古物文玩收藏成为时尚,对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研究也颇有成果,于是在玉器制作中出现了仿古代青铜器造型的玉器,即仿古玉器。这件青玉云龙纹炉就是以青铜簋作为制作蓝本,但在器型和纹饰上略加变化。这件器物原为清宫旧藏,所以刻有乾隆御制诗一首,全文为“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叮。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乾隆戊戌孟秋御题”。

珐琅之宝元代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元代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铜胎,通高13.9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13.5厘米。造型呈圆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炉颈部浅蓝釉地,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12朵。腹部宝蓝釉地,饰红、白、黄三色掐丝珐琅缠枝莲花6朵。其下饰莲瓣纹一周。釉质莹润,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其中的铜胆、象耳和圈足为后配。这件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为故宫旧藏器中的珐琅珍品,以前曾被认为是明代景泰年间的制品。后经故宫博物院的专家研究发现,明代景泰年间制作的许多掐丝珐琅器并非当时烧造,而是用前代的器物进行改造的。这件器物实际上只有铜胆、象耳和圈足才是明代工匠制作的,明代的工匠凭借着元代珐琅的超高品质赢得了“景泰御前作坊之珐琅”的美誉,以至于到后来连“金属掐丝珐琅”也被冠以了“景泰蓝”之名。所以这件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可以说是元代工艺的杰出代表。

陶瓷之宝清代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清代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高20.8厘米,口径6.1厘米,足径9.1厘米。造型呈直口,长颈,垂腹,圈足外撇,底足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可穿系绳带。在容器上系带是对无梁、无系、无扳手的器物进行提拿的传统方法,拆卸容易而又非常实用,也可以使器物在摆放位置上固定,不致被损坏。通体施红釉,因在高温烧造时釉面垂直流下,而使得口部显露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底部施白釉并镌刻有乾隆皇帝的御制诗“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数最古,谁知皇祜德尤崇。乾隆乙未(1775年)仲春月御题。”郎窑红是由康熙时期的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景德镇官窑时所烧造出来的釉色,故得名。因釉色浓艳,如初凝的牛血,故又称“牛血红”。郎窑红的烧造过程中对烧造的气氛、温度等要求很高,所以民间有“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

青铜之宝商代早期酗亚方尊

商代早期酗亚方尊,高45.5厘米,宽38厘米,重21.5公斤。造型呈方形,侈口,肩上四角各饰有象首,在象首间夹饰兽头,在颈部、腹部、足部均饰八条棱脊。主题纹饰是兽面纹和夔纹,底纹是雷纹。在口沿铸有铭文,共2行9字,分别是“亚(音“酗”)者(音“司”)以大子尊彞”,意思是“亚族祭祀诸位王后和太子的宝器”。尊是商周时期的一种盛酒器,传世的方尊较为少见。20世纪70年代在山东省青州市益都县苏埠屯出土有数件“亚”字铭文的青铜器。从考古发掘的墓葬形制来看,这些墓葬的规模都不小,其中甚至还有一座带有四个墓道的大墓,这说明“亚国”曾经是商代的一个诸侯国。再从这件器物的铭文来看,这件器物是祭祀“亚国”的王后和太子。考虑到以前也曾在苏埠屯出土过带有“亚”字铭文的青铜器,因此有学者推测如今的山东益都苏埠屯很可能就是商代的“亚国”。

钟表之宝清代乾隆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

清代乾隆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高185厘米,面宽102厘米,侧宽70厘米。根据《清档》的记录,此钟从乾隆八年(1743年)接旨着手设计,直到乾隆十四年(1749年)完工,前后历时五年多时间。此钟共有7套机械系统,分别控制走时、报时、景箱内的活动装置等,技术水准极为精密。在明代万历以前,明代宫廷一直是以铜壶滴漏法来计时的,直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进献万历皇帝两件西洋自鸣钟,得到万历皇帝的喜爱,从此明清宫廷开始使用自鸣钟来计时,特别是清代的乾隆皇帝更是一位狂热的自鸣钟收藏爱好者,所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大量的制作精密的自鸣钟,这件器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宫廷之宝清代乾隆金瓯永固杯

清代乾隆金瓯永固杯,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足高5厘米。

用黄金制成,杯体为圆形,外形呈鼎式。口沿刻有回纹,并铸有篆书“金瓯永固”、“乾隆年制”等字样。通体錾刻缠枝花卉纹,并且镶嵌11颗硕大的珍珠、21颗红宝石和蓝宝石、4颗粉色碧玺。杯体两侧有双立夔耳,底足呈三象首。根据《清档》的记录,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寿诞之际,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用黄金和宝石打造出别具一格的“金瓯永固”杯,灿烂夺目,浑然天成,彰显出皇家尊贵奢华,寓意了天下吉祥太平。乾隆皇帝龙颜大悦,特御封制作此杯的工匠为“九品工匠”,从此“九品工匠”成为顶级工艺大师的代名词。此杯制成后被历代清朝皇帝视作珍品,每当元旦凌晨清朝皇帝就在养心殿,把“金瓯永固杯”放在紫檀长案上,在杯内注入屠苏酒(即“岁酒”),点燃蜡烛,提起毛笔,书写祈求江山社稷平安永固的吉祥语,后来这种礼仪被视为清朝每年的“开笔仪式”。

漆器之宝元代“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

元代“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口径19.2厘米,高3.3厘米。木胎黑漆,内外均雕云纹,堆漆甚厚,晶莹照人,刻工圆润,在黝黑峻深的刀口断面露出朱漆四道。近足边缘处有针划“张成造”三字细款,这是张成常用的署款方法。张成是元代的雕漆大师,传世作品被视作雕漆作品里的珍品。明代的黄成在《髹饰录》中说“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制作方法是以木灰或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这件器物的剔犀技巧精湛至极,为研究元代剔犀工艺提供了可靠而精美的实证。元代是我国漆器制作的辉煌阶段,雕漆工艺人材辈出,以刀法精细、风格瑰丽著称于世,尤其是张成和杨茂的漆器传到日本后,对日本的木漆品工艺产生巨大影响,被称赞为“诚无上之作品”。


谢邀。社会上一些有关“北京故宫只有建筑,没有文物”的说法,其实是片面的,北京故宫不仅有“宫”而且有“宝”,而且珍贵文物占藏品总量的占93.2%。建筑和文物,两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共同构成了故宫博物院特殊的文化资源。

故宫博物院不仅在明清藏品上独具优势,更有藏品体系的优势。从品类来说,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可分为绘画、法书、碑帖、铜器、金银器、漆器、珐琅器、玉石器等25大类,品类完整。从历史脉络来看,故宫博物院藏品的重要类别都是历史序列整齐,例如馆藏陶瓷可以举办中国陶瓷发展史;玉器收藏上迄新石器时代下至清末没有断档的时代,这一点是世界上没有哪个博物馆可以媲美的。

宫廷之宝 乾隆款金瓯永固杯

乾隆款金瓯永固杯为故宫宫廷文物的代表作。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足高5厘米,口边刻有回纹。根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皇帝对此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不仅调用内库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精工细作,曾多次修改,直至皇帝满意为止。因此,该杯一直被清代皇帝视为珍贵的祖传法宝。“金瓯”寓意国家政权,取名“金瓯永固”则反映永远巩固地保持政权的一种愿望。它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大年初一)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每当元旦子时,皇帝在养心殿,把“金瓯永固杯”放在紫檀长案上,倒入屠苏酒,亲燃蜡烛,提起毛笔写下祈求江山社稷平安永固的吉语。

漆器之宝 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

张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传世作品被一致认为是雕漆作品里的珍品。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为故宫漆器的代表作品。高3.3cm,口径19.2cm.盘木胎黑漆,内外均雕云纹。堆漆甚厚,晶莹照人,刻工圆润。从此件具款的剔犀圆盘可知张成不仅是剔红高手,剔犀技巧也精湛至极。

玉器之宝 青玉云龙纹炉

青玉云龙纹炉为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宋代出品,高7.9cm,口径12.8cm.炉青玉质。通体以“工”字纹为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叮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

珐琅之宝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元,通高13.9cm,口径16cm,足径13.5cm。清宫旧藏。炉铜胎,圆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炉颈部浅蓝釉地,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12朵。腹部宝蓝釉地,饰红、白、黄三色掐丝珐琅缠枝莲花6朵。其下饰莲瓣纹一周。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掐丝珐琅作品。唯其铜胆、象耳和圈足为后配。

书画之宝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少年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游学,后习绘画,尤喜画舟车、市桥、郭径,自成一家。《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代表作,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绢本、淡设色,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法帖之宝 西晋陆机的《平复帖》

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故宫法帖的代表作品,也是目前存世最早的名人墨迹,内容为陆机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平复帖》本为清宫旧藏,嘉庆帝将其当作珍玩稀品赏给亲王,遂流出内府。民国期间,为恭亲王后人珍藏。1937年,为了给母亲治病筹措费用,恭亲王后人意欲出卖,几经转手落入英国。张伯驹以4万大洋购入,并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平复堂”。不料日寇大举侵华,张伯驹携家人避祸到陕西,随身将《平复帖》缝入随身衣被,从而使文物得以保全。

钟表之宝

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为故宫钟表的代表作。高185cm,面宽102cm,侧宽70cm.此钟共有7套机械系统,分别控制走时、报时、景箱内的活动装置等,技术水准相当高。根据记录,从乾隆八年接旨着手设计到十四年完工,历时五年多。17世纪前,中国皇宫一直以铜壶滴漏计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两个西洋自鸣钟叩开了中国宫廷的大门。

织绣之宝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为故宫织绣的代表作品。图轴纵104cm,宽36cm.中国古代缂丝被认为是丝织工艺中最为高贵的品种,古人以“一寸缂丝一寸金”言缂丝作品之珍贵。缂丝之高贵,首先因其耗费工时巨大,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如妇人一衣,终岁方成”。其次,缂技易学难精,虽摹缂书画,并非简单的照葫芦画瓢,而需要纯熟的工艺技巧和相当的书画艺术修养,许多缂丝书画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陶瓷之宝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清康熙,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瓶直口,长颈,垂腹,圈足外撇。足外墙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可穿系绳带。在容器上系带是对无梁、无系、无扳手的器物进行提拿的传统方法,拆卸容易而又非常实用,也可以使器物在摆放位置上固定,不致被损坏。明高廉《遵生八笺》中记载:“故官哥古瓶,下有二方眼者,为穿皮条,缚于几足,不令失损。”该器通体施红釉,因釉质在高温烧造时垂流而使口部显露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外底施白釉并镌刻乾隆御制诗:“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祜德尤崇。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题。”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郎窑红瓷器的喜爱和推崇。

青铜之宝 酗亚方樽

亚方尊,高45.5cm,宽38cm,口径33.6×33.4cm,重21.5kg。尊方形,侈口,肩上四角各饰一象首,象首间夹饰兽头,颈、腹、足均饰八条棱脊。兽面纹和夔纹是其主体纹饰,以雷纹作地。口内侧铸铭文2行9字:亚(音酗)者(音司)以大子尊彞。铭文大意:亚族祭祀诸位王后和太子的宝器。尊是盛酒器,流行于商早期至春秋战国时期。方尊传世较少。传世的亚器有50件上下,器型不一,有方簋、方尊、方罍、方爵和兕觥等,仅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15件。70年代在山东益都苏埠屯出土了几件带有亚铭文的青铜器,从挖掘的墓穴来看,规模都不小,其中一座还是有四个墓道的大墓。加上众多的带有亚铭记的器物,说明它们所代表的可能是一个大族。再从本器铭文看,能祭祀诸王后和太子的,也不会是一般的部族。

说到展出,其实故宫里摆放的一些盆景啊花瓶啊什么的,很多都是故宫展出的文物,你看着可不起眼,像一盆花,那枝子都是金的,叶子都是翡翠的,具体多听导游讲解,自己看不出来深奥的东西。再具体点就是:

书画馆:进午门后不要过桥,直接左转出熙和门,到武英殿,历代书画精品都在那。

陶瓷馆:进午门后不要过桥,直接右转出协和门,到文华殿,历代陶瓷精品都在那。

青铜馆和玉器馆:在东六宫。

另外钟表馆在奉先殿,珍宝馆(含石鼓馆)在宁寿宫,需单独买票,都在景运门外(从三大殿下来往东)。

希望能帮到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