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欧体入门的隐患

 蜀地渔人 2017-03-25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欢迎参与评论


1、难易倒置,事半功倍


我们都知道,学任何东西都应该由简至繁、由浅至深,循序渐进才是良方,越难学越难成。初学者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如果把学会握笔与坐姿比作婴儿学会走路的话,那欧体入门相当于刚学会走路就赶他跑步,是极其困难的,甚至是有危险隐患的。


唐代书法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另辟新境,创造了一个新的高峰。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提到:“晋人取韵,唐人取法,宋人取意,人皆知之。吾谓晋书如仙,唐书如圣,宋书如豪杰。



2、欧体严格的审美要求会打击初学者信心


学书者从此分门别户,落笔时方有宗旨。”“法”,是一种规则,一种制度,这种完善的法度和森严的规矩,已经达到了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步,而欧阳询楷书更是把这种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我们以《九成宫醴泉铭》为例,从书帖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欧阳询楷书用笔之精准,其方圆、藏露、中侧并用,尤以圆笔、藏锋、中锋为主,笔画严谨,精绝、毫不率意潦草,且空间布白构思巧妙,惊奇跳骏、空灵富有动感,初学者在临习过程中如果不加注意字形书写就会板滞,结构松散,达不到大众对欧字的审美要求,长此以往对学书者的学书信心会构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打击他们学书的积极性。


图/颜体


3、森严的法度会扼杀学习者的创新思维


前面我也已经提到唐代是一个法制森严的社会集合体,这不仅说的是唐朝的社会制度,也是对当时书法现状的高度概括。在欧阳询的笔下,每一个笔画用笔的复杂性达到极致,笔画端点的强调,起笔收笔动作的无限反复,结构的高度规整,无疑是对楷书外观的一种美化,而随着这种美化趋向的发展,其书法的艺术美便逐渐丧失殆尽了。



在学书过程中,有的初学者学书取法不当,过分注重了欧字的严谨,容易将字写得呆板,且对于其他楷书书体的临习也都会变得小心翼翼,忽视欧体与其他书体的区别,无法得到其书风精髓,更不用说行草书体了。这些人即使能书写行草书也往往缺少章法变化,笔画的使转、墨色的浓淡、结体的大小、章法的聚散开合等都会变的平淡无奇,缺少了该字体应有的神韵,而这些盲区正是书法技巧最核心的部分。


4、痴迷欧体,与书法艺术背道而驰


学书者如果在这种技能上存在缺憾,思维堵塞,缺乏创新能力,那么其学书之路也就停滞于此了。不少人学欧体十年八年后思维僵化,水平也是原地踏步,甚至还沾沾自喜、孤芳自赏,与艺术之路背道而驰,这真是我们想要的书法么?



END

书法思考◎有益分享

                  

YES!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