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捏脊的做法和我的一些认识

 奔跑吧麻麻 2017-03-25
9月中的时候,我到“如华学中医”那里学习了一些小儿推拿的手法。其中,她最推荐的是捏脊。而且,她认为,大人小孩,都可以捏脊保健。
而在此之前,我在《中医儿科学》(高级丛书,黄色硬皮本)里面,也看到小儿推拿的一些介绍。
只是,仅仅是凭书本的一点介绍,自己完全不知道节奏、手法的轻重,所以,心中无底,几乎没有尝试过。
在“如华学中医”那里,看到示范和讲解,我心里有底很多。
学了之后,我自己回家把家里人都拿来当白老鼠实践一番。
于是,发现几个现象:
1. 孩子的爸爸捏脊后,主要是背部上半部分会发红,捏一两遍就会明显看到红色的痕迹。但是腰部及以下却没有什么变化。
2. 大宝的背部,第一天也是很容易发红,但是后面几天就慢慢变得越来越不容易发红。
3. 我自己的腰部,皮肤基本上提不起来,似乎皮肉和骨头都连在一起了。
4. 二宝的皮肤很容易就捏起来了,而且他也似乎很不喜欢被我捏,总是扭来扭去的。
5. 通常在帮家人捏脊,没捏几下,我自己反而感觉背部以上就开始发热了。
这些都反应了什么问题呢?怎样才知道经络是通的呢?是容易发红还是不容易发红代表经络通畅呢?......
我心里一堆疑问。
我把我的部分疑问问了如华。
如华是个很慎言的人,只是鼓励我坚持,把我那些粘连不同的地方捏通了就好。还建议每次捏完后尽可能饮用一杯温热的水。她也说到,因为不知道力度的大小,所以皮肤红不红很难作为参考。
我自己思考了一段时间,觉得应该有以下这样几个看法吧。
首先,介绍一下捏脊的手法,大家可以参考这个视频文件:
http://xiyou.cntv.cn/13095790/index.html
这个视频上教的方法和我在“如华学中医”那里学的手法差不多。
所以,可以值得大家了解一下。
至于节奏和手法轻重,这个我觉得反而不会是最重要的地方。原因我下文有解释。
下面是我思考过的想法,不知道正确与否,放在这里,希望抛砖引玉,也请大家指正。
1. 捏脊的原理:
捏脊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按摩脊柱两旁的夹脊穴。
根据如华的介绍,脊椎是我们
人体最重要的地方,五脏六腑基本上都“挂”在了脊椎上。所以,捏脊,实际上就是“按摩”了我们的五脏六腑,从而达到保健的作用。(大意如此,因为也隔了几个月,可能会有所误差)
我也比较认同这样的理解。
2. 捏脊的功效:
如华介绍说,捏脊的好处说不完,实践过即知。
我自己虽然实践得不多,不过,我觉得捏脊最主要的功效,就是打通堵塞的经络,使气血畅顺,从而强身健体,达到勿药而愈的保健作用。
3. 捏脊有没有副作用?
如华介绍说,给特别虚弱的人捏脊,她见过有病人反馈会在捏脊后出鼻血的。虽然这样的情况非常少见,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
所以,她的处理方法是:捏脊的方向,平常情况应该是从下往上。但是针对特别虚弱的人,就要从上往下捏,或者从下往上捏完后,要用手从上往下轻抚一两遍。
我自己的经验很少,很难说有什么心得。
我估计,一般健康的孩子或者成人,经络本身就很通畅的,估计就不需要捏脊了,或者不需要天天捏脊了。
因为,捏脊本身还是一种人为的外加的刺激手法,以鼓荡气血运行。也是属于治疗的范畴。针对健康人,或者非常健康的状态,就应该无为而治,应该让气血自己运行,不加任何的干扰。
而针对非常虚弱的人(例如癌症晚期病人),本身气血就已经少得可怜了,如果贸然加以鼓荡,就容易造成气血的不均匀和中断,反而会有不良的影响。
除了这两种极端的情况外,捏脊应该还是比较安全的手法,可以在家不需要医师指导也可以自行操作的。
如果在捏脊的时候,的确发现了不良的反应,也应该是相当轻微的,可以自愈的。不必过于担心。
另外,如华提到,高烧则尽量不捏。这一点,在中医儿科学中也是这样提到的。
虽然她没有详细解释原因,我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高烧也是不宜捏脊的。
因为捏脊本身来说,应该是属于鼓动正气的。
而高烧,是正气竭力抗邪,正邪相争正剧的时候,本身身体的正气就已经比较亢奋,无需再加以鼓动了。
如果这个时候捏脊,则进一步鼓动正气,一则会使高烧不退,甚至体温更高,对于缓解病情没有帮助。二则,如果正气过于亢奋,反而阴阳失离,我担心会有严重的后果。
所以,如果宝宝正在发烧,那就要暂停捏脊。
4. 捏脊的手法轻重:
这个手法的力度就比较难以形容了。我也是亲身尝试过才知道大概是多重的手法。
如果按照摸脉的一菽二菽的力度的话,我自己估计是中按(及肉)力度。
如华介绍说,一般要略略用力,捏完后皮肤略有潮红(浅红印)即可。平常保健用,则只需要轻微用力,按到真皮层即可。
她这个说法,也可以印证了我上面的想法。不过,还是要亲身尝试过才比较有感觉。
有一本《中医按摩学》说过一个思想,我觉得也应该可以相互参照:
按摩的手法轻重,其实和五行五脏有关。
肺主皮毛,所以,仅仅是轻抚类的手法(如摩挲、轻揉),应该作用主要针对肺气。脾主肌肉,所以力度触及肌肉层的手法(例如拿、捏),作用于脾。肝主筋,所以,一些提、拉、弹的手法,作用于肝。而点、按等,力度及骨的手法,则作用于肾,而推,抖等手法,因为多做直行和闪散的,作用于心。
而和我一起参加培训的,还有一个妈妈。她的女儿不到一岁,她就是自行在家轻轻摩挲自己的宝宝,而觉得效果很好,宝宝很健康机灵。
所以,我觉得捏脊的手法,还是要视乎对象和对象的情况而定。
因为一般的宝宝多为脾肺不足而肝有余,所以,在平时保健的时候,仅仅是轻抚,甚至轻轻提拉皮肤,就应该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了。
而往往这样的手法,婴儿是很乐意接受的,她会舒舒服服地等着妈妈的手,而不会乱动乱扭的。
我始终相信,身体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系统,而宝宝又是最真实的,如果宝宝不喜欢,那应该就是不太对症的。就要琢磨和改进。
而针对像我这样的久病之人,那么可能就要下重一点手了,才能帮我打通经脉,驱逐淤积。
5. 捏脊皮肤红或者不红,有什么可能性呢?
我知道捏脊的轻重不同,可能会出现皮肤或者红,或者不红,或者一两遍后就红,或者五六遍后才红的情况。
所以,仅仅是凭一个描述很难给出理由或者猜测。
不过,我最好奇的是,为什么几乎差不多轻重的手法,出现的效果不同呢?我捏我家的孩子和爸爸,手法轻重自认是差不多的。
为什么同样的手法用在同样一个人(例如爸爸)身上,会出现上半身红,下半身不红?
或者同样的操作者(也感觉手法轻重差不多),有的一两遍就红,有的五六遍才红呢?
......
这个,我找不到答案。可能需要很多的经验,见过很多的病人,了解过他们各自的状况,才能有结论吧。
我自己猜想(也不知道对不对),红,是因为气血已经被鼓荡起来了。不红的地方,多半是气血不畅的地方(多为下半身/下焦)。
但是,为什么大宝反而第一天容易发红,后来几天越来越不容易发红了呢?是为什么呢?是好还是不好的现象呢?这个我就真的不知道了。因为大宝服用过激素,所以,不能以一般孩子的体质来推算。
此外,因为我觉得宝宝的经络比较顺畅,所以,我猜想,一般的婴儿(只要不是病得太严重的),就应该会很快见到潮红(浅红印)。如果一般的宝宝,要捏五六次才见到潮红印的,那估计身体还是偏虚的多。做妈妈的就要花更多的心思去帮助宝宝恢复健康了。
6. 捏脊时手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又各自代表了什么呢?
我自己非常有限的经验就是:
三岁的二宝的皮肤很容易捏起、提起,就好像皮肉和骨头之间充满了润滑的粘液,就像有一层大约半厘米的缓冲层一样。
而爸爸的皮肤则是背部上半部分相对比较容易提起,但是和二宝比,缓冲层的感觉薄很多,皮肉和骨头之间就似乎只有一两毫米的缓冲层。而腰部左右的皮肤,不知道是不是腰部有点凹下去的缘故,这些皮肤就像黏在脊椎上一样,很难提得起。而我的腰部的皮肉就完全捏不起,一点缓冲层都没有。
因为二宝还小,身体在我们家也算是比较健康的,所以他的经络应该比较通畅。
而爸爸已经快中年人了,平时上班也很辛苦,身体相对二宝来说,已经是比较不健康,亚健康了,所以,他的经络就相对没有那么通畅。
我在如华的培训室里面,看到做示范时她的手臂部分的皮肤都是很容易捏起,而我的也不是那么容易捏起。所以,我估计,应该健康人的背部,还是要以捏得起为好。要以有那么一层缓冲润滑的空间为好。
而且,用力的时候,要用阴力。
阴力,这个比较难解释。我自己的体会就是持续的稳定的缓和的力量,从手臂灌输到指尖。
7. 为什么捏的人的心法或者状态更重要呢?
如华一直强调,负责实施按摩的那个人的心法更重要。
我自己的实践也是如此。
当我心平气和、全神贯注的时候,捏起来比较顺畅,不轻不重,不紧不慢。如果心里装了事情,要么想着赶快捏完了事,要么觉得烦躁,不想给别人捏脊的时候,捏起来就下手显得重了,或者捏得一会快一会慢的。对方也会抗议我捏得疼。
我做菜也有这样的感觉。心情好的那一餐,做的菜就有如神助,特别受欢迎。如果心情不好的那一餐,做出来的菜, 要么就咸了,要么就淡了,要么就煮过头了,如柴渣一样......
其实,瑜伽里面也提到过,当一个人全身放松,而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是一个人最“厉害”的时候。我们平时总是觉得吃力,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没办法放松,力都用在身体不同的地方,所以显得力不从心。如果我们可以放下,就会有收获。
这也是“舍”“得”的意味吧。
所以,如果大家某一天的状态不怎么样,就不要勉强为宝宝或者家人捏脊。
这样强而为之,反而会损伤自己的身体,对家人也没有益处。
我们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为,尽量做到可以排空心里的杂念,平静下来。
如果能够做到天天都可以令自己平静下来,我估计比吃人参的功效还要好。:D
8. 为什么我捏家人的时候会感觉发热呢?
很奇怪的是,我给家人捏脊的时候,往往才捏完第一遍,我自己就开始觉得肩膀以下的后背开始发热了。再捏一两遍,我自己就开始头顶也热了,就忍不住要想吹吹风(那时候才9月下旬)。
我不知道别的人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感觉。
我不知道为什么。
有可能是因为我要不断随着按摩位置的转移,而要支撑我自己的腰背部,所以身体在暗暗使劲。
9. 四季的捏脊需要改变手法吗?
虽然没有找到任何可以支持或者反对我观点的资料,我也没有机会和别人探讨这个问题。
不过,如果我们根据中医对四季的看法来看,似乎答案也是一目了然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黄帝内经》第二篇应该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我现在只是说一说冬季吧。
冬季是收藏闭藏的季节,所以不宜露肤、不宜太过刺激、不宜鼓荡正气太多。
所以,如果冬天来了,我们可以为宝宝隔着衣服轻轻按揉脊柱两旁,我想,这也是可以到达保健的效果的。
至于治病,那可能还是要把手伸进衣服内尽量把皮肤提拉起来吧。
无论如何,我也还是诚心诚意向大家推荐捏脊,或者多多摩挲宝宝的背部,这样不仅能够给宝宝一个健康的身体,还能够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聪明伶俐。
除了宝宝之外,其实捏脊对于家人感情也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10. 辅助资料:
四、夹脊穴的机理探讨
4. 1 从经络理论角度探讨:夹脊穴内夹脊里督脉,外临膀胱经。督脉其经脉有与足太阳经同行者及相通者,其络脉深入在脊柱的两旁,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相互贯通。夹脊穴的针灸效应是通过“督脉之别”、“督脉”和膀胱经得以发挥。督脉为“阳脉之都纲”,“总督诸阳”,足太阳膀胱经为巨阳,通过督脉之别,与督脉之阳气化生精微,内可以养神,外可以柔筋。且夹脊穴与诸脏腑背俞相邻,五脏六腑之气均有此输转。夹脊穴所在恰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经气外延重迭覆盖之处,夹脊穴于此联络沟通二脉,具有调控二脉的枢纽作用,埋线夹脊穴时能起到夹督脉之阳,助膀胱之气,调理脏腑,疏通经脉,调节两经的整合作用。
4. 2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认识:夹脊穴的穴位解剖可见,每穴附近均有脊神经后支通行,神经纤维所支配的范围覆盖了穴区部位,胸、腰、骶神经的后支呈节段性分布,故华佗夹脊主治按区划分,由于同一节段背俞穴与华佗夹脊穴的神经支来自同一脊神经后支,支配同一节段骨胳肌,因此,埋线应用中,背俞穴与同节段内华佗夹脊主治相近。根据神经解剖学研究,交感神经纤维通过交通支与脊神经联系,并随脊神经分布到周围器官和脏器,埋线刺入穴位后,引起针感传导反应,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作用,可影响到交感神经末稍释放的化学介质,从而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http://apps.hi.baidu.com/share/detail/18463780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它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
http://baike.baidu.com/view/975732.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