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盒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留言交流
曾国藩语录
· 居心不净,动辄疑人。人自无心,我徒烦扰。——曾国藩
· 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曾国藩
· 去其不善而勉进于善,是谓之善学。——曾国藩
· 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曾国藩
· 学莫贵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曾国藩
· 为学从切实际出发,自不落空。——曾国藩
· 古之学者,知即为行,事即是学,今之学者,离行言知,外事言学。——曾国藩
·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曾国藩
· 乍得勿与,乍失勿取,乍怒勿责,乍喜勿诺。——曾国藩
· 行事常思退一步。——曾国藩
· 曾国藩经典人生哲理语录2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和。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
· 莫谓己无善,善人之善即是善。莫谓己无恶,谈人恶即是恶。——曾国藩
·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曾国藩
· 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曾国藩
· 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曾国藩
· 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曾国藩
· 人生莫惧少时贫。——曾国藩
· 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曾国藩
· 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曾国藩
· 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曾国藩
· 人生莫惧少年贫。——曾国藩
·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
· 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曾国藩
·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曾国藩
· 胸中只摆脱一恋字,便十分爽净,十分自在。人在最苦处只是此心沾泥带水,明是知得,不能断割耳。——曾国藩
· 提出良心,自作主宰,决不令为邪欲所胜,方是功夫。——曾国藩
· 血气盛,则克治难。欲养心者,先治其气。——曾国藩
· 易摇而难定,易昏而难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则定而明。——曾国藩
· 君子事来而心始见,事去而心随空。——曾国藩
· 人之精神有限,过用则竭。——曾国藩
· 每日默检,要见这念头自德性上发出,自气质上发出,自习识上发出,自物欲上发出,如此省察,久久自识得本来面目,初学最要如此。——曾国藩
· 服金石酷烈之药,必致损命。即坐功服气,往往损人,人能清心寡欲,自然血气和平,却疾多寿。——曾国藩
· 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官事不省而望从容,可得乎?——曾国藩
· 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静在心,不在境。——曾国藩
· 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行者可以藏拙,寡智者可以习静,寡能者可以节劳。——曾国藩
· 一国有一国之气,一家有一家之气,一身有一身之气,元气者,生气也。能养生气,则日趋于盛矣。——曾国藩
· 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曾国藩
· 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则轻重乖发。——曾国藩
· 为己之学,成己所以成物,由本可以及末也。为人之学,徇人至于丧己,逐末而不知反本也。——曾国藩
· 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曾国藩
· 学者能高众也,毋以胜人,行标俗也,毋以绳人,免矣。——曾国藩
· 学贵有常,又贵日新。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曾国藩
· 造诣不尽者,天下之人品;读不尽者,天下之书。——曾国藩
· 读经要就情事参理道,读史要就理道定是非。——曾国藩
· 智从学问聪明中自然而生,非可强为,强为之智便成愚诈。——曾国藩
· 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则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己者,皆自弃也。孝其所以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则亦圣人而已矣。——曾国藩
· 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曾国藩
· 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则知之非也。今之所谓博闻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闻见。——曾国藩
·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曾国藩
· 学者有益,须是日新。——曾国藩
· 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物,其终至于丧己。(古代学习的人为了完善自我而学习,最终成为知名人物;今天学习的人为了知为知名人物而学习,最终丧失了自己)——曾国藩
·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曾国藩
· 责己者当知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故学至于不尤人,学之至也。——曾国藩
· 学习和为本,取次之,行次之,言次之。——曾国藩
·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曾国藩
· 圣贤领要之语曰:“人性惟危,道心惟微。”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溃甚易,一溃则不可复收也。微者,理义之心,如帷之映灯,见之难而晦之易也。——曾国藩
· 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曾国藩
· 人莫不刚愎自信,刚愎自信,即是自绝,谁敢语以至道。凡人有才气而复虚己问者,实大难得。——曾国藩
· 君子之学也,忧不得乎实,不忧名之不得也。君子之仕也,忧不崇其德,不忧官之不崇也。——曾国藩
· 学者不患立志之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曾国藩
· 古之为师者,以诚教,弟子亦以诚学。今之为师弟子者,交相欺而已矣。欲胜名而饵利,不亦惑乎?——曾国藩
· 心理要宽平,识见要超卓,规模要阔远,践履要笃实,能此四者,可以言学矣。——曾国藩
·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曾国藩
· 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曾国藩
· 上智安行乎善而天所晞避;中人觊福虑祸,故强为善而不敢为恶,下愚憨不畏祸,故肆为恶而无所忌惮。——曾国藩
· 一毫善行皆可为,勿徼福望报;一毫恶念不可萌,当知出乎尔者反乎尔。——曾国藩
· 士能寡欲,安于清澹,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所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曾国藩
· 矜名誉,畏讥毁,自好也。忘检制,肆偷惰,自弃也。自好者,中人也,可导之使为善也。自弃者,民之为下矣。——曾国藩
· 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一事悖戾,立见其为小人。故曰:“终生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 ——曾国藩
· 教之而信,必先有令人爱者。禁之而畏,必先有令人敬者。——曾国藩
· 易责人而乐讥俗,其亦弗思也已。夫己无遗行,后可责人;家罔阙事,后可讥俗。——曾国藩
· 君子直不发人所不白;清不矫人所不堪;刚不绝人所不忍;察不掩人所不意;任不强人所不胜。——曾国藩
·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曾国藩
·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曾国藩
· 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曾国藩
· 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曾国藩
· 见人耳语,不可窃听。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又恐正值议我短长,闻之未免动意,且使其人惭愧无地自容矣。——曾国藩
·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曾国藩
· 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曾国藩
· 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曾国藩
·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曾国藩
· 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曾国藩
·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曾国藩
· 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有圣贤之气象。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曾国藩
· 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曾国藩
·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保富贵之心事君,则无往而不忠。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曾国藩
·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曾国藩
· 乱臣贼子,皆从一傲字养成。——曾国藩
·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曾国藩
·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曾国藩
· 事之可否,当以理裁之。一使气,但坏事。——曾国藩
· 财与色之地须当远避,近则有污。——曾国藩
· 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曾国藩
· 善所当为,著一报念,胸中便要增累,口中便要增过。——曾国藩
· 怒时易激,义愤亦当裁抑;喜时易狂,即微言亦须谨慎。——曾国藩
·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和。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曾国藩
·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曾国藩
·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曾国藩
·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居。——曾国藩
·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曾国藩
·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曾国藩
· 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曾国藩
· 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曾国藩
· 甘苦自得。——曾国藩
· 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曾国藩
·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曾国藩
· 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曾国藩
·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曾国藩
·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 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曾国藩
· 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曾国藩
·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曾国藩
· 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曾国藩
·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曾国藩
· 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曾国藩
· 绮语背道,杂学乱性。——曾国藩
·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曾国藩
·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曾国藩
·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曾国藩
·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曾国藩
·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曾国藩
· 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曾国藩
· 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曾国藩
· 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曾国藩
·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曾国藩
· 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曾国藩
· 越自尊大,越见器小。——曾国藩
· 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曾国藩
· 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曾国藩
·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曾国藩
·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曾国藩
·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曾国藩
·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曾国藩
· 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曾国藩
·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曾国藩
· 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曾国藩
· 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曾国藩
·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曾国藩
· 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曾国藩
· 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曾国藩
·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曾国藩
·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曾国藩
·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曾国藩
· 好谈己长只是浅。——曾国藩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曾国藩
· 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曾国藩
·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曾国藩
· 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曾国藩
· 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曾国藩
· 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曾国藩
· 人伦明,则礼乐兴。——曾国藩
· 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曾国藩
· 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曾国藩
· 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曾国藩
· 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曾国藩
· 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曾国藩
·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曾国藩
· 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曾国藩
· 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曾国藩
· 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曾国藩
· 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曾国藩
· 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曾国藩
· 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曾国藩
· 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曾国藩
· 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曾国藩
·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曾国藩
· 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曾国藩
· 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曾国藩
· 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曾国藩
· 举世惟一真字难得。——曾国藩
· 人之精神不可无所寄。——曾国藩
· 求静是初学收心之法,若只在静上用工,久之习成骄惰,遇事便不可耐。孟子四十不动心,正是从人情物理是非毁誉中磨炼出来,到得无动非静,乃真静矣。——曾国藩
来自: eug > 《待分类》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真人真言【三】
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则必至于圣人而后已。◎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故君子责己,小...
曾国藩语录?零
曾国藩语录?零曾国藩语录 零(2013-08-02 16:24:57)固不可惧祸而误入小人之党,亦不可恃为君子而有与小人角胜之心。◎ 君子事来而心始见,事去而心随空。◎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
一起学《论语》15.15卫灵公篇——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一起学《论语》15.15卫灵公篇——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戒人责己也。郑汝谐曰:先儒云以责人之...
每日读书 | 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每日读书 | 君子责己,小人责人孔子的《论语》中多处谈到责人与责己的问题:“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等。孔子认为,严己宽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宽容大度,这...
【曾国藩经典语录语句100句】
【曾国藩经典语录语句100句】 曾国藩经典语录语句 100 句,非常值得收藏!11、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
政治家的经典语录
政治家的经典语录。北宋政治家司马光的名言语录90句集锦。◇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
曾国藩经典语录大全
8、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市恩者,常夺人。25、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46、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
曾国藩语录400句
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133、处利则要人做君子,我做小人;处名则要人做小人,我做君子。159、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220、君子事来而心始见,事去而心随空。固不可...
《修身养心嘉言录》第四篇:慎言与自省
《修身养心嘉言录》第四篇:慎言与自省第四篇:慎言与自省。涉世,以慎言为先。独坐,防心。举心动念无益于人,戒之莫起;高行,慎言,可以防身。修行之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于一切世事非干己事者...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