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人的本性就是驱利避害 【原文】民之政计,皆就安利如辟危穷。今为之攻战,进则死于敌,退则死于诛,则危矣。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穷危之所在也,民安得勿避?故事私门而完解1舍,解舍完则远战,远战则安。行货赂而袭当涂者则求得,求得则私安,私安则利之所在,安得勿就?是以公民少而私人众矣。 【译文】民众正常的生活的计划,都是追求安全和利益而避开危险和穷困。如今让他们去打仗,前进就会死在敌人手中,后退就会被惩罚,那么就很危险。抛弃自己的家业而去效汗马功劳,使家里贫困而君主上级又不加过问,那么就很穷困。穷困危险的地方,民众怎么能不逃避呢?所以侍奉权贵大臣而能得到修缮房屋,房屋修缮完了那么就能远离战争,远离战争也就安全了。进行贿赂去追随当权者那么就能得到所想要的,所想要的能够求得那么个人就能安逸了,个人得到安逸那么就是有利的事,人们怎么能不追求呢?因此为国家出力的民众少而为私人服务的人就多了。 【说明】韩非这是在描述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就是驱利避害。然而,人类之所以组成人类社会,有了国家的组织,国家就有国家的本质。国家的本质就是要组织人们的力量,团结一致,共同对抗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对抗外来入侵的掠夺者。这是人类社会之所以建成的根本原因。后来的人们不懂得这个道理,责任不在人民,而在于统治者。如果尽由人民自主选择,那么他们当然要选择追求安全和利益而避开危险和穷困了。如果统治者尽量教育人民这个道理,并且保证了人民的安居乐业,那么人民必然是要为国家考虑的,必然是要为国家效汗马功劳的。韩非没有从教化人民出发,当然也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 【注释】1.解:(xiè卸)古通“廨”。《论衡·感虚》:“犹地有邮亭,为长吏廨也。”《晋书·徐宁传》:“上岸见一室宇,有似廨署。”这里用为官署、官吏办事的地方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