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369个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2)

 老刘tdrhg 2017-03-26
榫卯:1〉固定垂直构件的管脚榫、套顶榫2〉垂直构件与水平构件连接的馒头榫、燕尾榫、箍头榫、透榫、半透榫、大进小出榫3〉水平构件相交时用的:燕尾榫、刻半榫、卡腰榫、正交桁碗4〉水平与倾斜构件重叠做稳固作用的:栽销榫、穿销榫5〉水平与倾斜构件半叠时用的斜交桁碗、扒梁刻榫、刻半压掌榫6〉门扇用:银锭扣、穿带、抄手带、裁口、龙凤榫7〉斜交支撑构件的搭掌榫
142.步架、举架:相邻两檩中到中的水平距离称为步架。举架为两檩中到中的垂直距离除以相应的步架长度所得的系数。
143.上檐出:檐头挑出由飞椽前端至檐柱中的水平距离称上檐出。
144.梁:   梁的功能是承受由上面桁檩传下的屋顶的重量,再向下传到柱上,主要的梁多支承在前后檐柱、金柱上,廓步在金柱与檐柱之间,另有次要的短梁,大式中叫挑尖梁、抱头梁,小式中叫插金柁,这短梁承受屋檐上面的重量。并在金柱与檐柱之间起联结作用。廊深加大时,挑尖梁上还可以再加一根瓜柱,即童柱,一架梁和一根檩,组成一组梁架,下梁叫双步梁,上梁叫单步梁。双步梁除起联结作用之外,也承受荷载。挑尖梁和抱头梁的下边,还有一条较小的只起联结作用的梁,与挑尖梁及抱头梁上下垂直,在挑尖梁下的叫挑尖随梁或穿插枋,在角檐柱和角交金柱间的叫做斜穿插枋。 主要的梁架两端放在前后檐柱上,若带有廊子就放在前后金柱上。梁的长短及架梁随着进深定。几架梁即几步架在这根梁的步架位上,栽两根短柱(即瓜柱)或用柁墩支上一根较短的梁或在再往上支成梁架。小式做法中最下一根最长的梁称为大柁,较短的一根称二柁,最短一根称三柁。大式做法则按梁架所负桁或檩子的总数目或柁梁步架的多少称七架梁、五架梁或三架梁。每层梁的两端均做出桁檩椀以承托桁或檩。另外还有四架梁、六架梁,这种双数的梁架多没有屋脊,脊部而多用过陇,做成园弧形叫卷棚式、也叫元宝脊。卷棚式顶部的梁叫月梁(即顶梁)月梁上的瓜柱为荷叶墩瓜柱。
145.桁檩、枋、垫板、角梁:桁檩放在各梁头上、上承椽子,大式大木在檐头正心枋上的桁叫正心桁,在正心桁外边挑檐枋上的桁叫挑檐桁。小式大木在正心桁部位上为檐檩,没有挑檐桁在屋脊上的是脊桁(或脊檩)、在金柱(老檐)或重檐童柱,叫金桁或叫金檩,在脊桁(檩)与老檐金桁或正心桁之间的都是金桁(檩),若有多数的金桁(檩)则以上、中、下别之。在每条桁(檩)下,与桁(檩)平行的,有垫板或枋。正心桁与挑檐桁下有正心枋、挑檐枋、金桁檩下有金垫板和金枋。金枋是左右两架梁头下瓜柱间的联系材、其上皮与瓜柱上皮平。在桁檩下、枋子上的空当就是垫板,即所谓平水,就是梁头下皮至桁檩下皮之高度。脊桁檩下有脊垫板和脊枋是脊瓜柱之间的联系材。
146.椽望:椽子有圆的方的两种,安放再桁檩与桁檩之间,方向与桁檩成正角。以承受屋顶的望板、泥灰背和瓦面。安在最上一排与脊檩扶脊木相交的叫脑椽,如卷棚式顶部是双脊桁檩时称为罗锅椽或顶椽。在各金桁檩上的椽子都称花架椽。因步架有九架、七架而步架有上、中、下金之分,椽子亦因地位而称下、中、上花架椽之别,最下一步(即檐头)的椽子称为檐椽,该椽一端放在金桁檩上(如重檐下层檐椽放在承椽枋上)一端伸出檐桁檩以外,檐椽的外上端,多有一排飞头。檐桁以外挑出的檐椽和飞头称为平出。在檐桁檩上与桁檩平行,紧放在桁檩上面(即金盘)设有椽椀,椽椀是一块木板按着椽子排列的疏密、在上面做成一排圆洞,使椽子穿过,以免左右移动。在带廊子的金檩上做闯中板,在脊桁檩上用一断面成六角形的扶脊木,扶脊木前后向下两斜面上也做成一排圆洞(即椽窝)以承受脑椽用。檐椽的下端即檐椽头的上面用小连檐将各椽头连住。从小连檐往里钉望板,顺着檐椽的位置弹上墨线为飞头椽线,钉飞檐椽位,(即飞头)。在飞檐椽上面钉上大连檐。在每两根飞椽之间,并在小连檐上用一块小木板把飞椽空当封住,叫做闸当板,如果小连檐与闸当板连做时,而叫里口木,在大连檐上钉瓦口。
147.翼角:建筑物四个转角处的檐头翘起部位称为翼角,是由老角梁、仔角梁、翼角檐椽、翼角翘飞椽等构件组成。
148.踏脚木:用在歇山的山面檐椽上,踏着檐椽的上面。
149.草架柱:安在踏脚木上面承托山花板及博缝板。
150.穿梁:安在草架柱上。
151.庑殿:庑殿是屋顶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的建筑物,它共有五脊。因为面阔长于进深,所以前后两坡相交而成一条正脊,左右两山坡同前后坡相交而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可称为五脊殿、四阿坡。
152.硬山:硬山只有前后两坡,左右两尽端是砖砌山墙,山墙内部有前后檐柱,金柱正中有山柱,山柱上端托脊檩,在缝里的大柁同水平高的位置,有插柁由檐柱直插到山柱上,构成梁架,称为排山柁架,排山各梁架有单步梁、双步梁乃至三步梁,其构造方法与单步梁,双步梁相同。
153.由额垫板:是用于大额枋与小额枋中间,如没有小额枋,也就不用由额垫板。
154.箍头枋(即搭角枋):此枋用在山面前后转角处。前(后)面与山面搭接相交。长按尽间面阔,山面按廊深各加一檩径半即长。一端做银锭榫,榫做法同前。一端作箍头榫和霸王拳(小式作三岔头)作法,长宽同坐斗枋出头。
155.额枋:大式(带斗拱)叫额枋。小式(不带斗拱)叫檐枋。长按面阔尺寸减半柱径,高宽按斗口计。
156.山花板:山花板是用在歇山(小红山)的山面的山花上。
157.瓜柱:用在梁上,承托上一个梁用。
158.雷公柱:雷公柱是用在有推山的庑殿屋顶上。
159.角背:角背为了瓜柱的稳定(一般在大式房屋上用的较多)。
160.踩: 1、说斗栱几踩,这个“几”是奇数的。 2、斗栱向内、外挑出,清代叫“出踩”,以正心栱为中心向内或向外每加出一排栱,就叫一踩。(栱与栱之间水平轴线距离叫“拽架”,在清工部《工程做法》中规定每个拽架宽3斗口),如向内外各挑出一拽架叫三踩,面阔方向列三排横栱。向内外各挑出两拽架叫五踩,面阔方向列五排横栱。向内外各挑出三拽架叫七踩,面阔方向列七排横栱。向内外各挑出四拽架叫九踩,面阔方向列九排横栱。(所以说几踩是:拽架数×2(里外的拽架)+1)
161翘、昂: 1、翘、昂、撑头木、蚂蚱头都是斗栱中的纵向构件(进深的构件)。 2、何为翘:在一攒(一组)斗栱中,与栱垂直位于栱下层的长方木,两端头呈微上弯形式的构件叫“翘” 3、何为昂:昂是与栱十字交叉的长方木,外端头有尖,斜垂向下,内端做成翘形,也有的做成菊花头形的。如在一攒斗栱中有翘时,昂在翘上。没有翘时,昂是纵向构件中最下层。 4、如何数翘昂:数翘、昂时不能数上撑头木(斗栱外立面看不到撑头木的端头)、蚂蚱头(在昂上的,与之平行且形似蚂蚱头的构件)。这样就好数了。
162.拱:共有三种不同的位置,1、在柱头上2、在屋间额枋之上3、在屋角柱头之上,这三种各有专名叫:柱头科、平身科和角科。斗拱在结构上有四种重要的分件,略似弓形,位置与建筑物表面平行的叫做拱。形式与拱相同,而方向与拱成直角的叫做翘。翘之向外一端特别加长,斜向下垂的叫做昂。在拱与翘或昂的相交处,在拱两端介于上下两层的拱间,有斗形方块叫做升。与拱相交成直角形的横木叫做翘或昂。翘昂的长短以支出之远近而定,在下层的支出最少,越往上的支出越远,每支出一层,在里外两面各多加一层拱,叫做踩。
163.桃尖梁 :用于柱头科斗拱之上,承接檐头桁檩之梁,其梁头侧面成桃形,故名。
164.顺桃尖梁:用于建筑物山面的桃尖梁,因其放置方向与建筑物面宽一致,故名。
165.桃尖随梁枋:桃尖梁下面,用以拉结檐柱与金柱的构件。其作用略同于小式建筑的穿插枋。
166.顺随梁枋:用于顺梁下面的随梁枋。
167.七架梁:其上承七根檩,长度为六步架之梁。
168.五架梁:其上承五根檩,长度为四步架之梁。
169.三架梁:其上承三根檩,长度为二步架之梁。
170.六架梁:其上承六根檩,长度为四步架加一顶步之梁。
171.四架梁:其上承四根檩,长度为二步架加一顶步之梁。
172.顶梁:其上承二根檩,长度为一顶步架之梁。
173.双步梁:长度为二步架,后尾交于中柱或山柱之梁。多用于门庑建筑或一般建筑的两山。
174.单步梁:长度为一步架,后尾交于中柱或山柱之梁。多用于门庑建筑或一般建筑的两山。
175.三步梁:长度为三步架,后尾交于中柱或山柱之梁。多用于门庑建筑。
176.七架随梁枋:帖附于七架梁之下,拉结前后金柱之构件。
177.五架随梁枋:帖附于五架梁之下,拉结前后金柱之构件。
178.天花梁:用于建筑物进深方向,承接天花之梁。
179.踩步金:歇山建筑山面的特有构件。其正身似梁,两端似檩,位于距山面正心桁(或檐檩)一步架之处,具有梁、檩等多种功能。
180.承重:用于楼房进深方向,承接楼板楞木之梁。
181.斜双步梁:用于建筑物转角位置,于山面、檐面各成45°的双步架。
182.斜三步梁:用于建筑物转角位置,于山面、檐面各成45°的三步架。
183.斜五步梁:用于建筑物转角位置,于山面、檐面各成45°的五步架。斜五步梁又称递角梁。
184.递角随梁枋:贴附于递角梁之下,用于拉结内外角柱之构件。
185.抱头梁:用于无斗拱建筑廊间,承接檐檩之梁。
186.斜抱头梁:用于无斗拱建筑廊子转角,于山面檐面各成45°角的抱头梁。
187.顺梁:用于建筑物山面,平行于建筑物面宽方向之梁。多用于无斗拱建筑,相当于无斗拱建筑的顺桃尖梁。
188.趴梁:梁头外端扣搭在檩之上的梁,多用于庑殿建筑的山面,故又称顺趴梁。
189.下今顺趴梁:承接下金檩的顺趴梁。
190.上今顺趴梁:承接上金檩的顺趴梁。
191.斜承重:用于楼房转角处,与山面、檐面成45°角的承重梁。
192.麻叶抱头梁:梁头做成麻叶头形状的抱头梁。垂花门的主梁亦称麻叶抱头梁。
193.抹角梁:用于矩形或方形建筑转角部位,垂直于角梁方向放置的趴梁。
194.井口趴梁:平面呈井字形的组合梁架,是趴梁的一种形式,多用于多角亭或藻井等部位。
195.假梁头:外端做成梁头状,至于假檐柱柱头之外。
196.四角花梁头:至于角柱柱头,沿角平分线放置的梁头,用于承接搭接檩,两端常做成麻叶头状,花梁头又称角云。多用于四角亭、六角亭、八角亭等建筑。圆亭柱头上也常放置花梁头。
197.角梁:用于建筑物转角部位,沿角平分线方向向斜下方挑出的用以承接翼角部分菏载之梁,角梁一般有上下两根重叠使用,下面一根是老角梁,上面一根是仔角梁。
198.老角梁:角梁的下面一根称老角梁,主要用于承接翼角椽。
199.仔角梁:角梁的下面一根称仔角梁,主要用于承接翘飞椽。
200.由戗:角梁的后续构件,依位置不同又分下花架由戗,上花架由戗,脊由戗等。
201.下花架由戗:用于下步金的由戗。
202.上花架由戗:用于上步金的由戗。
203.脊由戗:用于脊部的由戗。
204.里掖角角梁:用于建筑物里转角部位的角梁,其断面的高度小于外转角角梁,没有冲出和翘起,主要勇用于两翼檐椽。
205.里掖角老角梁:   里掖角角梁两根中的下面一根,主要用于承接里角与之相交的檐椽。
206.里掖角仔角梁:里掖角角梁两根中的上面一根,主要用于承接里角与之相交的飞椽。
207.帽儿梁:承接天花支条与天花板的构件,其两端搭置于天花梁之上,相当于顶棚中的大龙骨。帽儿梁通常用圆木制作,梁断面呈半圆形。
柱类构件
208.檐柱:位于建筑物外围的柱子。
209.金柱:位于檐柱内侧的柱子,多用于带外廊的建筑。金柱又是除檐柱、中柱和山柱以外的柱子的通称,依位置不同可分别以外金柱和内金柱。
210.下檐柱:在二层或多层楼房中,最下面的一层的檐柱。
211.通柱:为于二层楼房中贯通上下层的柱子,用一木做成。
212.假檐柱:假檐柱是专用于转角房的外转交两侧,转间房的外转角两侧开间(即转角进深)大于其余两开间,为解决开间过大而附加的檐柱。假檐柱的高度比一般檐柱要高垫板一份、檩碗一份外施假梁头。如用代梁头,则其高度与其他各檐柱同。
213.里金柱:即围金柱,参见“金柱条”。
214.山柱:位于建筑物两端山墙部位的中柱。
215.桐柱:柱脚落于梁背上,用于支顶上层檐或平座支柱,又称童柱。
216.平台海墁下桐柱:用于三滴水楼房,支承平台(平座)部分的桐柱。
217.擎檐柱:立于建筑物台明(或平座)四角,用于支顶四偶角梁的方柱。
218.垂莲柱:用于垂花门的垂柱,倒悬于垂花门麻叶抱头梁下,端头有莲花等雕饰,故得名。
219.雷公柱:
(一)用于庑殿建筑屋脊两端太平梁之上,用于支顶脊桁挑出部分的柱子;
(二)用于攒尖建筑斗尖部位的悬空柱。
220.重檐金柱:用于重檐建筑的金柱,采用一木做成,其下半段为金柱,上半段支承上层檐,故称重檐金柱。
221.重檐角金柱:用于转角部位的角金柱。
222.封廊柱:位于楼阁建筑平座之上,用于支承挑出深远的檐椽端头的方形木柱,与擎檐柱作用相似,柱头间通常有横枋及折柱花板雀替等构件相连,柱间有栏杆,栏杆内为走廊。
223.馒头榫:柱子上端与梁结合之榫,位于柱头中线位置,榫呈方形,宽高均为柱直径的1/4~3/10,其榫根部略大,头部略小,呈方形馒头状,多见于小式做法。
224.管脚榫:柱根与柱顶石相结合之榫,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其径寸略同于馒头榫,多见于小式做法。
225.升线:有侧角的柱子侧面特有的墨线,该线位于柱子侧面中线的内侧,与中线之距离等于侧角尺寸,升线垂直于地面(水平面),柱整体向内侧倾斜。
通则权衡部分
226.明间:建筑物居中的开间。
227.梢间:建筑物两端头的开间。
228.次间:建筑物明间和开间之间的开间。如有多次间可分为一次间、二次间、三次间等。
229.檐面:平面呈矩形的建筑物,短边方向称山面。
230.面阔:又称面宽,建筑物面宽方向相邻两柱间的轴线距离。
231.通面阔:建筑物两尽端柱间轴线距离。
232.进深:垂直于建筑物面宽方向的平面尺寸称为进深。
233.通进深:建筑物侧面(进深方向)两尽端柱间的轴线尺寸。
234.柱高:木柱从台明上皮至柱头的高度。明清建筑中所指柱高通常指檐柱高。在带斗拱的清式建筑中,柱高包含斗拱及平板枋之高。
235.柱径:柱子根部的直径(若为方柱则指柱根部的看面尺寸)。
236.步架:相邻两檩间轴线的水平距离。
237.举高:相邻两檩轴心的垂直距离。
238.举架:坡屋顶屋面的相邻两檩,上面一檩比下面一檩抬起的高度。
239.上出 :建筑物檐口自檐柱轴线相外挑出的水平长度。带斗拱的建筑,上出是由斗拱出踩和檐椽飞椽挑出两部分组成。
240.下出:台明(台基露出的地面部分)由檐柱中线向外延展出的部分称台明出沿,又称下出。
241.出水:建筑物的上檐出又称出水。
242.回水:建筑物的上出大于下出,上出与下出之差称为回水。
243.收分:中国清代建筑柱子直径下大上小,以柱根部分直径为基数,按柱高的1/100或一定比例减小柱径,称为收分。
244.侧脚:柱头位置不动,柱脚按一定尺度向外侧移出,造成柱头略向内侧斜,称为侧脚。清代建筑仅檐柱有侧脚,明代以前建筑里圈柱也有侧脚。柱侧脚有利于建筑物稳定。
245.斗口:斗拱最下层的坐斗(大斗)面宽方向的刻口称斗口。在清式建筑体系中,斗口是最基本的建筑模数之一,凡带斗拱的建筑,所有的构件、部位均与斗口有倍分关系。
246.硬山建筑:屋面既有前后两坡,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与檩木梁架全部封砌在山墙内的建筑,称为硬山建筑。
247.悬山建筑:屋面有前后两坡,屋面两端悬挑于山墙或山面梁架之间的建筑,称为悬山式建筑。悬山又称挑山。
248.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坡并有正脊的建筑称庑殿建筑,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型制。
249.歇山建筑:由悬山屋顶和庑殿屋顶组合形成的一种屋顶形式。歇山建筑又称九脊殿,型制等级仅次于庑殿建筑。
250.攒尖建筑:建筑物的若干坡屋面在顶部交汇成一点形成尖顶,称为攒尖建筑。攒尖建筑平面为正多边形,如正三边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圆形等。
251.复合建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建筑形式,或由一种建筑形式的不同形态组合而成的建筑称复合建筑。复合建筑形式优美,历史上很多著名楼阁如黄鹤楼、腾王阁、故宫角楼等都是复合建筑。
252.三滴水:古代屋檐为滴水,三滴水即三重屋檐。
253.对景:随着曲线的平面布局,步移景异,层层推出或从某一观赏点出发,通过房屋山门窗或围墙的门洞作为画框来取景,或者通过走廊与漏窗来看风景。
254.园冶:计成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著成《园冶》一书,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艺术论著。
255.水口:大的水面上做的许多小的水湾,使得在任何一个角度都无法看到水面边界的全貌,使睡眠有深远之感,余味不尽。
256.驳岸:池岸一般都用石块叠成曲折自然的形状,只有少数地带砌成整齐的池岸,可以用来停船的地方。
257.园林的设计思想: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占有极大的优越。把人和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壮丽,景象万千,美好的景色启发人们热爱自然,讴歌自然。独树一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就形成了。
以神州大地谴责不同的山川为本原,形成以山水为景观的造园风格。
这种园林以表现自然竟趣为目的,排斥规则,对称,力避人为造作气氛。与轴线对称,几何图形,分行列队,显示人的力量的欧洲园林大相径庭。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区别:
1)前者以祖国各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优美风景为创作源泉。
2)前者以提供皇宫贵族休息,娱乐之处,后者是贵族富商以及官僚地主的生活享乐 而建的。
3)前者在大范围内以堆土形成山丘涧壑的地形,再适当点缀山石,山中叠山,假山与真山相结合。后者以山石造山为主。
4)前者花木配植规模大而多作群植或成林布置,后者以单株为主。
私家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
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又互相贯通,联为整体。园中空间与景物布置主次分明,不宜均匀分布。大小空间疏密相间,构成有节奏的变化。
水面的处理方面。池的大小有主次之别,水面处理有聚分不同。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
假山是园景中的重要因素,叠石造山是为了创造山林景色。体形高大的山林,一方面可以在 山上建亭阁,眺望园林,俯望全园,达到扩大空间感的 目的,另一 方面可以阻隔视线,增加园中宁静的 气氛。
建筑处理方面,建筑物在 我国古代园林中占有 极重要的 位置。山池是园景的骨干,欣赏山池风景的 位置,则常在建筑物内,同时建筑又是与山,池,花木共同的 构成园景。所以它即是观察对象,又是风景观赏点。
花木在 私家园林中以单株为主观赏,园林以老树为难得,略有几株,能使园林显的苍古深郁。
营造法
258.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后来逐渐出现了莲瓣,卷纹饰,力神。角柱,间柱等,造型日益复杂。
259.阶级踏步:在踏的两旁置垂带石的踏道。
260.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一般用于住宅或园林。形式自由,有的将踏面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或用天然石堆砌成规则形状。
261.礓蹉(慢道):是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棱堆砌,可以防滑,一般用作室外。
262.斜道(辇道或御路):是 倾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道,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
263.土戚:阶级形踏跺
264.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265.寻杖绞角造:木寻杖在转角处不用望板,相互搭交而又伸出者。
266.寻杖合角造:寻杖止在转角处望而不伸出。
267.坐栏:石栏形体往往低而宽,眼沿桥侧或月台边布置。
268.鹅颈椅:近水的厅,轩,亭等常在临水方面设置木质曲栏的座椅。
269.开间(面阔):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 水平距离,各开间之和为“通面阔”中间一间为“明间”左右侧为“次间”再外为“梢间”,最外的称为“尽间”,九间以上增加次间的间数。
270.步:屋架上的 “檩”与檩中心线面的水平距离为步,各步的距离的总和与侧面各开间宽度总和为“通进深”,若有斗拱,则按照前后挑檐檩中心线间水平距离计算。
271.举势:屋面坡度。
272.举架(举折):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
273.举折(宋):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架“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举架(清):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因此,最后“举”到多高,仿佛是“偶然”的结果。
274.升起:宋,辽建筑的 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275.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276.都柱:秦汉宫室遗址与崖墓中,有的平面中央仅设一根柱子。
277.金厢斗底槽:内外两圈柱。见佛光寺大殿
278.单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 两个区域。(山西晋祠圣母殿)
279.双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 三个区域(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
280.分心槽: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