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上海遊學,李老師3月18日在崇明島晚餐時給大家重點講了“開、闔”,“對、錯”,以及“找點兒”。 李老師從楊班侯“亂環訣”中的“發落點對即成功”講起,講了“對”與“錯”。“對、錯”並非一般人所理解的正確與錯誤。 “開、闔”,“對、錯”,以及“找點兒” 李光昭 李老師說:“對,是指兩點相對而闔。錯,是指兩點錯開。首先要把自己變成一個點,去闔那個點。那個點,是事物發展的本源的規律。永遠都用我這個點,去闔那個點,這樣事業才會成功,身體才會健康,孩子才能教育好。功夫不在於誰把誰打出去,而在於我們是否能夠自如地掌握“點”的開闔。這個東西沒有對錯。該開就得開,該闔就得闔。闔上以後,就是把他發出去的時候。闔上以後,瞄準目標,就是扣板機的時候。這時把他發出去了,就是開開了。闔上了以後不開,發不出去。如果不闔上,想發也發不出去。所以一開一闔即為拳。我們要從自己身體上,去感受、證實這個太極的理念,再把它運用到生活中去,該開的時候開,該闔的時候闔。首先你得把自己濃縮成一個點,把自己變成一個可以自由開闔的門。繁體字的“開”、“闔”,都離不開這個“門”字。太極的修為,就是找“門”。門就是玄關一竅。 門在哪裡?門既不在開,也不在闔。門在哪裡?門在竅。“竅”字中的“穴”為空。門就在空處。所以我們修的是“空”、“無”,不是修的“有”。在“空”中才能找到“門”。佛家講“入空門”,道家講“玄關一竅”,都是在講同一個事。門就在空處。怎麼才能空?空在哪兒?剛才我說,要把我們自己濃縮成一個點兒,那個點兒本身就是空。我們經常在不成功的時候說“點兒背”,就是沒找到空的那個點兒。 這個點兒在哪裡?太極拳告訴我們:在一橫一豎之間。一橫一豎相交的點是“空”。它既是“橫”,又是“豎”。它既不是“橫”,又不是“豎”。如同數學中坐標系的原點,原點為零。因此一切的橫豎的變化,都源於這一點。人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經常有前沒有後。為什麼佛家告訴我們,回頭是岸?因為常人遇到事情的時候,只往前看,不回頭看。 我們在拳修中,就是要既有前,又有後,找到兩邊的平衡,就找到了空。空的這點是什麼?太極。陰陽魚,闔出一個太極圖,是空而不空。因為其中既有橫,又有豎;既有黑,又有白;既有頭,又有尾。因此它是一個空而不空,空出了一個真實。我們求的就是這個點兒,站樁,站的就是這個點兒。這個點兒,就是五行(金、木、水、火、土)中的“土”位。向前還可以有後,向上必定有下。我們走拳架,或者動功,不是離開這個點兒去走。還是這個點兒,位移了,還是樁,永遠是樁。在生活中,要永遠是樁態,進可攻,退可守,立於不敗之地。不管外界如何變化,風吹浪打,你永遠處在可進可退,可前可後。掌握了這一點,你就掌握了人生的真諦,你就把握住了勝負的樞機。 借今天這個機會,給大家講一下樁功的主旨,為什麼要站,站什麼。這個要靠大家去在自己身上去體悟,去實證。功夫,沒有複雜的東西,就在於這個點兒找到了沒有。” 欢迎大家关注李光昭老师 太极证道公众号:taijizhengda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