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职场妈妈们终于可以有大把时间陪着孩子了,然而宝宝们整天粘着让妈妈抱,也让不少姐妹在享受亲子时光的同时,患上了手腕疼的毛病。 说到抱孩子,可能大家都会觉得这个谁不会呀,这么简单的事情,谁都会抱的,而且很多朋友会对手腕疼不以为然。可实际上,抱娃姿势有讲究,而且手腕疼是需要注意和护理的。 今天分享的是省骨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滕主任的投稿,让她来跟我们分享一下,如何远离腱鞘炎(俗称妈妈手,姥姥手),正确愉快的与孩子享受抱抱的亲切时光。 我们先问问自己这两个问题。 ①、以什么姿势来抱孩子的? ②、用这个姿势会保持多久? 昨天,朋友到医院找我看病,原因是手腕痛,痛的钻心,晚上觉都睡不好。朋友是个新妈妈,孩子才5个月,自己一个人带,现在手腕痛的连孩子都抱不起来了。医院检查之后,确诊是手腕部腱鞘炎。 我也问了她上边两个问题,果然,姿势不对,保持错误姿势的时间又过长,所以,才会手腕巨痛。 很多时候,我们抱孩子累,不完全是因为孩子重,而是不会抱。 长时间用力的用错误姿势抱孩子,当然抱不动,还赖宝宝太重,宝宝心里苦,只是没法说。
▼比如下图,如果你是这样抱孩子,那么,你的手肯定会容易酸疼的。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注意看她的手腕,孩子的重量大部分都在这个地方。一个孩子轻也有十来斤,大部分重要都在手腕部,是挺沉的,手不疼才怪。 经常用手腕的力量托孩子,导致手腕部重复、持续用力,导致手腕拇指侧的肌腱和腱鞘因为过度劳累、持续紧张而产生劳损,压力增加,从而出现水肿和无菌性炎症,表现为手腕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简而言之,就是用手腕用力去抱孩子是错误姿势,自然会觉得孩子太沉抱不住了。 常期这样抱的话,手腕部腱鞘炎就找上门来了。 孩子年龄不一样,有不同的抱法。 ▲如上图所示,抱孩子也会经历横,斜,竖三部曲的 1、前三个月 婴儿头抬不起来的时候,需要给脖子以支撑并且托住臀部和大腿根,将宝宝的头部和颈部搁在臂弯处,胸腹靠近母亲及上腹部。注意:主要承重部位是手臂而不是手腕。 2、三个月以后 孩子大了,个头体重都有增长,这个时期宝宝爱动,稳定性则更为重要。一只手需要下移一些护住臀部和腿。两手横抱,一个手臂托住宝宝头的枕部和颈背,手掌从背后护住宝宝的手臂和外侧肩,另一只手从下托住宝宝臀部和双腿,保证宝宝不易滑落。 3、到了六个月以后 孩子喜欢家长竖着抱,不喜欢卧在怀里了,因为她要看新新世界了,这种姿势活动范围也更大。这个时候,让宝宝伏在在母亲肩上,胸腹部贴住妈妈前胸。妈妈的一个手臂环绕抓住对侧宝宝上肢,另一只手臂从背后托住宝宝臀部和双腿。 这样宝宝的可视范围广,更好的锻炼头颈力量,妈妈抱起来也更省力。 4、说到这里,相信有一种辣妈抱大家经常见过! 这个单手抱姿势看起来就很酷,国外无论男女都喜欢这样抱。不仅看起来拉风,实际上也是省力的,拿贝嫂这张照片来说,她大多数时候抱的是小七的腰部,然后贴在身上承重,小七的两条小肉腿分开紧贴在贝嫂的胯部前后。 罗罗乱入:关于辣妈抱加几句,辣妈抱这个抱法,看起来很神力,单臂抱胖娃,妈妈得多汉子才行。其实不是这样滴,辣妈抱不仅用的是手臂的力量,还用胯部作为支点,跟自带腰凳原理差不多。六六已经三十多斤了,昨天带她大卫城去玩,我还专门又试一下,把她人放在我胯骨上,抱着逛街问题都没问题(莫要鄙视我们天天大卫城啊啊啊),你们也可以试试哦。
无论哪种抱法,妈妈抱孩子都应两侧交替抱,且侧重前臂支撑,手腕和手指应该处于放松状态。当手腕发酸不适要及时调整姿势或者休息,并活动酸胀的部位。 如果总是抱的不对,孩子会觉得不舒服,而新手妈妈也很容易就会得腱鞘炎呢。 自查方法很简单:将大拇指握在手心中,向下(小指侧)偏手腕,会出现明显疼痛,则一般可诊断为腱鞘炎。(如下图▼)
得了手腕部腱鞘炎怎么办? 腱鞘炎疼痛起来非常难受,但是大多数患病的宝妈不必惊慌,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自行缓解和恢复。 1、最重要最好的办法是休息,就是停止手腕的活动。短期内最好少做或不做家务和抱孩子,至少是少用疼的那一侧手腕用力。 2、佩戴一个腕部的护具,有利于减少腕部的不良应力,支撑住手腕,有利于炎症消退。(如下图▼) 3、可以用热敷、热水泡手等理疗方法。 4、哺乳期的妈妈尽量避免口服药,没有哺乳需要的,则可以在疼痛处局部涂抹解热镇痛药膏或者贴膏药(例如:吲哚美辛巴布膏等都可以,有的含中药成分的膏药也很好)。但最重要是手腕要得到充分休息。 5、注意手部不要受凉,因为受凉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引起腱鞘炎加重或者复发。
2、有的时候疼痛症状会持续很长时间,影响手用力和进行工作,建议局部手术治疗。最好到专业的手外科或骨科微创外科进行。手术大家不必要害怕,是一个非常小的手术,而且疗效很好,是除了保守治疗外,最好的治疗办法。 注意:目前百度出来的腱鞘炎治疗方法中会有一条是封闭治疗,就是局部注射激素治疗。我咨询了我们医院手外科的主任,他的意见是最好不进行封闭治疗,局部激素封闭治疗会造成肌腱脆性增加,严重时发生肌腱断裂。
腱鞘炎国外的英文翻译为“妈妈手”,国内因国情原因有时候是“姥姥手”。下面跟给大家叨一叨,为什么腱鞘炎容易找上妈妈和姥姥,而没有爸爸什么事呢? 年龄和性别因素非常重要。 哺乳期和更年期的女性因为体内内分泌的变化,正是腱鞘炎的高发人群。而且,女性手腕部的结构较男性脆弱。因此,腱鞘炎多发于30-50岁的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10:1。也就是说,正是因为我们是女性,并且正是因为处于哺乳期和更年期,稍有劳累就可能得腱鞘炎。 作者介绍:滕小燕,六妈罗罗公号特约作者,医学博士,河南省骨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也是一个4岁女孩的妈妈。作为健康管理一线从业人员,关注新妈妈、提供更好、更专业的健康指导是她非常愿意做的事情。 看似简单的抱抱孩子,其实也是一件需要技巧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女性而言,纵然怀抱孩子的柔软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感受之一,但天然弱势的体格力量,要求我们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来认真保护自己。 出月子回娘家休产假的几个月,为了让我好好休息恢复好,六姥姥就曾因过多的操劳和错误的怀抱姿势,患上了腱鞘炎的毛病,当时也是请教了滕主任,及时让六姥姥休息了一段时间,同时配合热敷,才得以把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在那之后,六爸就知道了女人手腕更容易受伤这件事,所以虽然一个人带娃时我依然要做个女汉子,但他在身边时,总会默默的承担起抱六六的责任,那种对我的照顾,一直记在心里。 今儿发这篇,也是想让更多的朋友了解特殊阶段的女人们确实需要更多的体谅和照顾。家里的男士们,请多体谅妈妈和老老奶奶们吧,理解万岁。 点击下面的标题直接查看
现在加“六妈罗罗”订阅号(liumaluoluo),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最近原创精选文章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