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无锡尚德破产的三大原因

 夜色空明 2017-03-26
本文从无锡尚德破产说起,指出了民营企业短命现象的原因和保持 基业长青的对策。
  最近一段时间,无锡尚德破产风波越演越烈。这个国内太阳能行业曾经的老 大,无锡市的明星企业和城市名片,现在却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生死危局之中。这 家2001年1月注册成立的光伏企业,经过短短几年跨越式,超常规的大发展, 一跃成为国内太阳能行业龙头老大,其创始人^施正荣,也成为2006年的 中国首富,一时间,风光无限。可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2013年3月20日, 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因无力偿还71亿元的到期巨额债务,对无锡尚德实 施破产重整。“光环褪尽繁华成沙”,“一夜回到十年前”,成为这家民营企业的真 实写照。
  无锡尚德破产倒闭的事件,可谓一石惊起千层浪。改革开放30年来, 中国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涉及行业包括钢铁,房地产,石油,航空, 批发零售业等,占据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创造了大量的 就业机会和社会财富,成为了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中国首部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显示,20年来,中国 每年新诞生的民营企业15万家,但同时每年又死亡了 10万多家,6096的民营企业在5 年内倒闭,8596的企业在10年 消亡。小型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为 3年,大中型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为 7年。珠海巨人集团,北京南德集团, 广东中山爱多集团,山东秦池集团,广 东太阳神集团,因毒奶粉事件倒闭的三 鹿集团,一个又一个民营企业辉煌地崛起, 然后又一个个地悲壮地倒下。是什么原因造 成了国内民营企业“短命”,“你方唱罢我登场, 各领风骚三五年”呢?
原因1----盲目扩张,片面追求规模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上 的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等温饱问题,是 人类第一层需求,也是最底层的需求。 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生存”,即“活 着”是人类的最基本的需求。同理,对 一个企业来说,生存也是第一需求。但 是很多民营企业,特别是进入快速成长 期的民营企业,往往忘记了这点,片面追 求规模,忽视了风险,导致企业最终无 法生存,只能破产或倒闭。
  目前很多民营企业以进入所谓的“中 国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中 国制造业500强”等榜单作为企业奋斗 的目标,而这些榜单都是以营业收入为主 要指标进行排名的,所以这些企业一味 追求产能和规模,重规模不重质量和效 益。试想一下:如果所有企业都加大投入, 做大规模和产能,其结果肯定是竞争加 剧,行业平均利润下降,稍有闪失,资金 链断裂,企业就走上破产的道路了。
  无锡尚德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经 过短短几年快速成长起来。由于一味地 求大,导致企业规模上去了,最终却产 能严重过剩,竞争激烈,产品滞铕,库 存积压严重。库存降价卖出去肯定亏损, 但不卖出去积压在仓库里亏得更加厉害; 还不能停掉全部生产线:一是因为生产 线长时间停掉,设备会坏掉,只能几条 生产线轮番换着停掉;二是因为,完全 停掉会导致大批熟练工人离职。所以, 明知生产后产品卖不动,还是硬着头皮, 死拉一继续生产。直到实在拉不动了, 因无力偿还到期的巨额债务,2013年3月被法院裁定破产重组。
  跟无锡尚德一样栽跟头的还有江龙 控股集团,它2000年成立,2006年9月, 其控股的中国印染在新加坡上市,号称 当时中国最大的印染企业,名噪一时。其 在短时间内旗下先后成立了多家子公司, 在没有充分考虑扩张战略和企业资金流 是否匹配,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及其结构 是否优化的情况下,盲目扩大规模,一味 “做加法”。后因出口下滑,用工成本和原 材料成本上升,国家银根紧缩等因素制 约,企业最终停产。从公司成立到倒闭, 短短8年间,江龙控股从瞬间辉煌到轰 然倒塌,令人烯墟不已。
原因2----企业家素质缺失
  民营企业的成长带有很强的机会主 义色彩,靠一项优惠的政策或者打政策 “擦边球”和玩政策方面的“猫捉老鼠” 游戏就能产生'一^^民营企业。它们往往 都有'一'卜强有力的核心人物,实行高度集 权化的管理,所以企业家的性格和决策 不仅仅将影响以亿而计的业务,甚至会 影响企业的生死存亡。
  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的前 途和发展规模。他们学历层次普遍不高, 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和管理培训。 他们的做事风格,视野和行为方式跟他 们所受的文化熏陶,成长经历直接相关。 我们都知道“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 校训,但是“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大多 数人都不清楚了。厚,深厚的意思;德, 按照自然规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 做事;载,承载;物,我们所有的财富, 智慧,我们的一切,厚德才能承载万物。 但是很多民营企业家是“德不配位”:目 光短视,独断专行,缺乏诚信,疏于用 人……由于没有有效的约束,一些民营 企业家自身也没有太大的追求,稍微赚了 点钱,便追求享乐,不思进取,把企业 经营管理抛之脑后。另一些企业家热衷于 “大鱼吃小鱼”和“蛇呑象”,为了满足其 个人和政府官员的成就感与所谓的民族 自豪感,为并购而并购,为扩张而扩张。 这样的企业家和其领导的企业能不被淘 汰出局吗?
级观无锡尚德的历程,其创始人施正荣的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
  但是回顾企业发展过程中,尚德的几次重 大失误,均与施正荣的个人性格和决策 风格有较大关系。比如,2006年,施正 荣不顾众多高管的一致反对,与签订期限10年,总金额60多亿美元的 釆购合同。后来,多晶硅价格暴跌,尚 德不得不以2.12亿美元的代价,终止该 合同。在尚德一步步走向深渊的过程中, 无锡市政府提出了诸多的方案支持和帮助 尚德,但是施正荣一直拒绝政府方面的 财务审计组的进入,甚至在国开行提出 以其个人资产做无限责任担保,出手救 援时,仍被施正荣拒绝。其在决策过程 中,无法平衡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博 弈,使得尚德走向了破产的悬崖。
  以上两个是造成无锡尚德破产的主 要原因,另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造成民 营企业存活时间短的原因是:
 原因3—一 “不务正业”挣“快钱”
  说到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就 不能不说到他的“三不原则”。第一,不 炒股票。台塑集团有10家上市公司,但 是从不染指资本运作。第二,不做任何 金融衍生品。第三,不做房地产。王永 庆认为,一个企业如果定位是实体经济, 就不应该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去 做投机性业务。一个企业如果尝到了赚 快钱的甜头,就不可能再踏踏实实,脚 踏实地地去把实体经济做好。这就像一 个人进了***,上了赌瘾,再让他踏踏 实实工作就很难做到。台塑集团的傲人 业绩证明:“三不原则”使其能够保持持 续稳定的现金准备,能够不断扩大规模, 持续成长,能够在经济波动时安然渡过。
  但是,国内不少民企,还是经不起 房地产行业和资本市场高额回报率的诱 惑,他们抛弃企业的战略愿景,主动放 弃主业,进入房地产市场或资本市场; 他们目光短线,急功近利,热衷于干短 平快项目,挣快钱。因为热衷于挣快钱, 所以他们不会再全身心投入到新技术创 新,新产品开发这样的长期项目,他们 是中国企业的悲哀,也是目前国内弥漫于 社会各阶层的机会主义和对金钱顶礼膜 拜现象的折射。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这 些企业可能侥幸生存下来,但是一旦遭遇 市场环境突变,最先倒掉的肯定是他们。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只有等退潮的时候, 才能看出谁在裸泳。
  杭州南望集团成立于1997年,最初 只是一家注册资金500万元的小型企业, 但在8年时间内,已经迅速膨胀为一家 注册资本高达2.4亿元的大型民营集团。 在主营业务领域,南望已经取得了类似垄 断的市场份额,其生产的远程图像监控 设备占据了全国电力系统的三分之一,并 拥有36项发明专利,位列浙江省软件企 业十强之一。2003年起,公司开始多元 化扩张,大举进军房地产和小水电等领 域,甚至斥资数千万元到美国购买油田, 但是其这些投资迟迟未得到回报,为维 持公司运转,其又转向地下钱庄借高利贷, 受到“副业”的拖累,最终不得不申请破产。 “他们的主营业务毛利在30?^6左右,我 觉得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他们还不满足, 想追求不切实际的暴利,反而使得主营 业务为水电站等副业输血。”南望的主要 贷款行交通银行杭州分行副行长边黎平 觉得有些惋惜。
  于2007年4月上市的中环股份 是一家以半导体材料为主业 的公司,于2009年半路出家涉及光伏 行业。近日中环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 对无锡尚德,洛阳尚德及上海尚德共有 1.76亿元的应收款未收回,公司按照相 关规定计提坏账准备1亿多元。受此影响, 中环股份在2012年的净泮润从624.62 万元大幅下滑至4038万元,同比下降 近 150%。
  华联三鑫在内外交困时,应对失策, 本想通过进入资本市场捞回损失,斥巨 资进入期货市场,结果期货业务亏得一 塌糊涂,加速了企业倒闭的进程。有关研 究发现,在危机中,一些坚持发展主业, 专注于某一产业领域的企业,受经济波 动的影响要比那些摒弃主业,挣快钱的 企业小得多,风险也小得多。
  除了以上三个原因外,造成民营企 业多短命的原因还有很多,因篇幅有限, 故不一一列举。(本文标题:解读无锡尚德破产的三大原因,本文信息由http://www.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