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论坛 | 科学家谈人工智能:离科幻电影还很远

 仰望天空5 2017-03-26

文章摘要

2017年3月25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举行“人工智能:对话科学家”分论坛。


迄今为止,人类了解最少的仍是自身,尤其是人的大脑。不了解自己的大脑,仿生的人工智能和机器脑就无从谈起。


2017年3月25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举办了“人工智能:对话科学家”分论坛。本场论坛邀请了研究人脑的自然科学家和研究机器脑的科学家和企业家,试图从人脑的角度理解人工智能的未来。


主持人:

中国国际电视台主持人田薇

讨论嘉宾:

Hanson Robotics 首席科学家 Ben Goertzel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

清华大学教授鲁白

搜狗 CEO 王小川

小 i 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袁辉

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

百度总裁张亚勤


人工智能是否能代替人类?

人工智能一直以来很热门的一个争论是,人工智能是否将代替人类甚至颠覆人类?嘉宾对此观点各不相同。

清华大学教授鲁白作为人脑科学家提出了人脑有五个功能:感觉、运动、记忆、情感和情绪、认知。人工智能在简单逻辑思维层面可以学习,但是在情感情绪和高级认知领域无法像人脑一样处理复杂信息。人工智能更无法完成社会交互,代替人类是一个伪命题。

搜狗CEO王小川也表示,人工智能代替人类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一件事。机器人60年的发展,无论是规则导向时代、认知导向时代,再到今天海量大数据重复性学习时代,我们都看到一件事,人很笨,人工智能更笨,人工智能无法实现人类想象力之外的事情。

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认为这个观点要分“理性”和“感性”两个角度。机器可以超越理性,但不能超越感情。他提出了一个在图灵测试基础上的升级测试方法,有一天机器大数据通过分析总结发明出超越人类认知的知识,就意味着机器人已经超越人类了。但在情感部分,既无法实现,也没有必要。

Hanson Robotics首席科学家 Ben Goertzel认为,人工智能接下来几年能做人类能做的一切,并且比人做的更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能主宰星球,成为了万物的主宰。包括情感也是人的大脑产生的,机器会有自己的情感,他的结构可能跟人脑不一样,情感跟人定义的情感不一样,但是不能说没有情感,只是说没有具备人脑物理结构产生的情感而已。机器有机器的情感,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

小i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袁辉表示,人类最大的特点是想象力,和探索未知真相的欲望,我们对于研发人工智能也是出于这样的目标。从人类的想象力来考虑人工智能的话,我们有一个说法是,“人是由碳构成的。”既然碳能构成人类,为什么硅不可以?人工智能是人类创造的,如果人类的想象力无尽,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百度总裁张亚勤觉得,现在谈这个问题,焦虑的太早,有一点像思考火星上面会不会堵车。未来什么都有可能,目前人工智能所用的算法深度学习是没有可能的。目前的技术基于大数据、大模型、大计算,里面还很多的缺陷,大家要理性的看。


人工智能应用广泛, 但离科幻电影还很远

无论恐惧还是乐观,都要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人工智能目前已经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大部分人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科幻电影的情景中。我们听到的传说太多而事实太少,几位嘉宾为大家现场介绍了人工智能目前的发展情况,帮助更多人客观的评价。


王小川表示,人工智能目前研究还是基于大数据算法,因此处理重复性的数据有优势,但这并不代表它真正理解背后的逻辑,机器并不理解他做的是什么。王小川举了一个自己和人工智能对话的例子来解释这个观点。有一次,人工智能停车位导航系统问他“我需要帮你找一个停车位吗?”,他回答“我没车。”,人工智能就不懂什么意思了。车跟停车位是什么关系,机器没有能力自己理解,人工智能今天还没有突破这个问题。 


袁辉补充道,如果我们和智能语音什么都聊,从天气、股票聊到爱情,这个智能语音会疯掉。但是如果聊一个特定的垂直领域,人工智能可能实现以假乱真的地步。


张亚勤谈到,在智能搜索领域, AI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智能客服目前可以节省50%到60%的人力; IBM在有些肿瘤癌症方面的检测以及诊断的准确性超过了大部分医生;教育方面有些学生都不知道给他在网上答疑的不是老师而是机器;无人驾驶速度能超过人类驾驶上限。这样的成果越来越多。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在向两个方向走,一方面学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深,一方面学习的算法越来越简单,不需要那么大的数据模型也可以马上进行决策。


人工智能未来需要全科发展、多方合作

 各国的人工智能发展状况不同,每个国家擅长的领域也不同,未来又将如何进行优势互补?企业家和科学家在博鳌,都向对方递出了合作的邀请。


张亚勤表示,人工智能理论基本上是从美国、加拿大发源的,机器学习基础研究的三个领军科学家,两位是加拿大人一位是美国人。最近几年中国特别活跃,中国的技术跟产品做的不错,我们应用速度快,未来前景很好。但也要看到,在整体上跟欧美基础研究还有些差距。


王小川对于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表示乐观。如果抛开最基础的层面,做技术转换还有创业公司很多都是华人,中国人很聪明。中国市场空间巨大,传统体系落后以至于更能接受新技术。


更大的一个受益或者颠覆的一方,我们之前看到微信起来往下又是互联网金融,中国一定比美国跑得好,好的地方确实在中国淘金比在美国可能带来一个更大的价值。


袁辉补充道很多基础的东西已经公开,最近这几年人工智能重新崛起,中国的基础算法或基础技术跟全球都是一样的现在所有人在人工智能领域都是小朋友,对于中国的创业企业家来讲,跟全球基本上站在一条起跑线上。

  

张首晟建议,此刻最最需要合作的,是数据和算法的之间合作,也是公司和大学的合作。美国这个方面已经做的很不错了。曾经企业不愿意把数据给大学,因为里面很多商业机密。如今,数据完全可以加密,然后用算法可以作用在加密的数据上再产生一个算法。


大家要有一定的情怀,相互不太信任的问题可以用一个技术办法解决,这个领域需要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对话合作。


Ben Goertzel最后表示,下一阶段的人工智能是来自于各个方面的,物理学、事物学、生命科学还有数据学。所有的这些东西融合的越好,未来的人工智能就会发展的越有突破。


亚洲浪潮,博鳌视野

“立足亚洲,面向世界”  传递论坛最新动态,促进亚洲深度合作

全球重要对话的传达者,亚洲共同发展的瞭望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