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道越行越窄,亲情越来越淡

 清晨阳光aaa 2017-03-26



孝道越行越窄

亲情越来越淡

我一个从前的邻居,偶然碰面,聊起了家长里短,问起他的父母,他说,父亲过世了,母亲去了养老院,是他和哥哥商量好后,一起把母亲送去的。母亲身体不好,需要有人在身边看护,雇保姆看护母亲,有没有那个经济能力,而他们哥俩因为家里都有第三代需要他们看护,都不方便收留母亲,所以只好送母亲去养老院。其实,母亲不愿去养老院,为了他们的第三代,他说只能委屈老母亲了。他还说,忘不了他们送母亲去养老院离开的时候,85岁的母亲站在养老院的大门口,木木地望着他们,几绺花白的头发随风飘起,那情景在他心里留下了抹不掉的伤感。我问他的母亲现在怎么样了,他说有点老年痴呆了,一会清醒一会糊涂。我听了以后,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我对他的父母还有印象,挺和蔼可亲的一对老人。我不想评价我的这个邻居,只是一想到为了两个儿子操劳了一生的两个老人,最后只剩下一个母亲还去了养老院,我的心里就很难受。

像他父母那一辈的人,大都是上个世纪30年代出生的人,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还是比较浓重的。尽管他母亲自己有退休金,传统的家庭意识还是让她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子女,独自一人去养老院。老人家的两个儿子最小的也60多岁了,都已陆续跨进65岁老龄人口范围。而为看护儿女的孩子,又成为他们不得不操劳的重任,出于一些大致相同的原因,四世之家就不得不有一辈不能同堂,而不能同堂的只好是他们的老母亲了。特别是在50、60年代出生的人群中,上有老的负担还是很重的,而他们的子女大都是80、90年代出生的,也是现在社会的中坚阶层,正在拼搏的阶段,为了他们子女的下一代,往往选择放弃他们的上一代。这是一个很残酷很悲哀的现象,其中的原因也很复杂。孝道固然重要,但是对待下一代和下下一代的重视,可能更甚于传统的敬老意识,这也许是时代风气的变化所致,也还有经济环境的限制。

一个朋友告诉我,他的邻居王大叔才和女儿达成谅解,与照顾他的保姆结婚不到一年,出去散步时突然不行了,赶忙拉到医院抢救,抢救了五天就不抢救了,据说把氧气管子一拔下来人就死了。是他女儿不让抢救了,因为抢救费一天将近一万元,用了不少外国药,大部分都是个人报销。朋友告诉我,他女儿女婿是开大理石厂的,非常有钱,却不抢救她爹了,真他妈不孝顺。我不知道大理石厂能赚多少钱,但是一天将近一万元的医疗费,估计开什么厂子也受不了。问题是从哪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是站在道德层面来看还是站在经济角度去考虑,抑或站在老年人或年轻人的立场来考虑,救不救老人应不应该救老人,我们都很难去下一个定义。还有人说,拔氧气管子也许是不知道能不能治好多长时间能治好的原因,我的理解就是你尽孝道或讲亲情的实际作用有多大。这个事情在老年朋友圈里议论,大都对扒氧气管子的行为义愤填膺,似乎女儿开大理石厂就不应该这样。如果女儿是个一般的工薪阶层,挣的钱只够自己生活,那么拔了氧气管子是不是就可以原谅了?这是一个很难判断的选择题,既有道德因素又有经济因素,只是一和钱挂上边,天平总是倾向于无情。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医生说的,他负责治疗过一位老人,是肺部感染呼吸困难,每天需要呼吸机支持,虽然神志清楚但说不了话。高昂的治疗费引发了子女们的议论,主要的意思是想放弃治疗,但是他们又谁也不敢做决定,怕以后落下话把,最后子女决定听从老人意见。子女来到老人病床前问道,妈你想回家吗?想就眨眨眼。老人呆滞着目光瞪了好久,眼里被风吹得裹满了泪花,最后终于撑不下去,眨了下眼。老人的儿女马上说,咱妈想回家,赶快和医生说办理出院。这个医生说,老太太根本不能说话,让她不眨眼可能吗?这样的事情很多,久病床前无孝子,老祖宗早就认识到这个真理,好多看起来的孝子孝孙,真的是在装孙子。

其实,能够装孙子还知道一点羞耻,有的干脆连孙子也不装,直接变成恶狼。最近微信群里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儿子把还没咽气的生病的父亲直接装棺材里埋了,女儿知道后又给挖了出来,并报了警。警察来到现场调查立案,老父亲还躺在棺材盖上喘气。这不用说就是一个恶狼般禽兽不如的儿子,畜生都干不出来的事情,作为人子他就能干出来。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是综合来看,中国的孝道真是越行越窄,亲情越来越淡。

我的朋友小眼告诉我,他们学校的美术老师让他80多岁的老母亲折腾坏了。他的老母亲也是自己住,白天退休的姐姐去照顾,晚上他去照顾。美术老师说,两个问题他受不了,一个是老母亲晚上不睡觉。这个问题他问过姐姐,白天你是不是总让母亲睡觉,要不母亲晚上怎么不睡觉?为此还和姐姐产生了矛盾。老太太有点半糊涂状态,不睡觉也不让他睡觉,一会喊他要尿尿,一会喊他要喝甜水。美术老师晚上被母亲折腾得睡不好觉,白天上班就睡大觉,美术课都忘上了,因此受到了校长的批评。二是老太太身患糖尿病,还喜欢喝甜水,不给喝就闹,没办法他只好给她买可口可乐。老太太喝习惯了,和他姐姐也要可口可乐喝。姐姐说他你不能给母亲喝可口可乐,那也是糖水,总给她喝会喝死的。他很苦恼也很无奈,不给母亲喝母亲就不舒服就闹就不睡觉,喝了又对身体不好加重糖尿病的发展。他和老师们探讨这个问题时说,现在看来孝敬老人不仅需要钱,还要有强壮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和明智的观点。如果有钱就可以请个保姆好好侍候母亲,没有钱你就得有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老人怎么折腾你都能受得了坚持住,像我这样白天上班晚上值班,不仅侍候不好母亲,自己也折腾完了,久病床前无孝子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关于要不要给母亲要喝甜水的问题,他和姐姐观点不同。他说母亲喝了甜水就快乐,心理感觉和生活的质量就比不喝甜水要好得多,已经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因为糖尿病的原因就不让母亲喝甜水,就不让她舒服快乐?她还能活多长时间?快乐一天算一天吧!如果不快乐,没有甜水喝,母亲活着还有什么质量还有什么意思?就这么一点快乐,应该满足。美术老师说这是他的明智的观点。只是小眼说,当她问美术老师,这么喝甜水你母亲还能活多长时间,他竟然顺嘴就说今年差不多了。就是这句话让小眼听得很窝心,一下子改变了对美术老师的看法,让她觉得美术老师很虚伪。小眼问我怎么看,我并没有顺从她的观点。我倒是觉得美术老师代表了时下一部分人对中国孝道亲情的一种现实性的诠释。任何一种慈善行为都是有成本的,比如救灾、助学、临终关爱等等,这里面也包含对亲人的关怀和对父母的养老和孝顺,因为孝顺也离不开行孝者的慈与善。

为什么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养老投入很大,在养老金之外大都建立公共养老储备基金制度,这是源于他们的文化理念和消费观念的不同。他们认为对于老人的养护属于社会责任,中国传统的认识应该是儿女的责任;西方老人相对独立比较依赖国家和专业养老机构,中国人则倾向养儿防老的几代人合居式养老。关于社会养老问题,解决比较好的是美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也是全球品质养老的典范。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看看美国社区居家养老的模式。一是全托制的退休之家,由养老院全部负责;二是日托制的托老中心,白天在中心就餐活动,晚上回家休息;三是组织互助养老。让老年人结伴认对、互助养老;四是提供上门服务。由政府财政出钱,派家庭保健护士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她们不仅仅为老年人做饭、洗衣、打扫卫生,还负责医疗护理工作。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老人养老问题,观念的转变也需要物质基础的托垫,好在我们祖国正在发展壮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养老的观念和条件,都会发生很大变化,也会越来越人性化。

关于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国际上通常的计算方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而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的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0.1%。按照国际标准来看,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门槛,处于老龄化逐步加深的阶段。面对我国老龄化的快速到来,我国物质财富积累则相对不足,不能向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由国家大部分承担社会养老问题。所以说,在目前这种状况下,孝道和亲情还是应该大力提倡的。再说,孝道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中国毕竟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社会养老也还处在刚刚起步的探索阶段,国家在这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投入机制和管理制度,对于老人的关爱和照顾仍需要子女们尽心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