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知足常乐思想是怎么来的,看了你就知道了

 科技新讯 2017-03-26
每日头条
5天前
2017-03-22
[ 文章导读 ] 中国人知足常乐思想是怎么来的,看了你就知道了 中国古代小农家庭过得并不富裕,久而久之就没有了求富的冲动,习惯于目前的贫困生活,为了消除烦恼,便 自我安慰,安于现状,不去想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就便形成了知足常乐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知足常乐 我国 ...

中国人知足常乐思想是怎么来的,看了你就知道了

中国古代小农家庭过得并不富裕,久而久之就没有了求富的冲动,习惯于目前的贫困生活,为了消除烦恼,便 自我安慰,安于现状,不去想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就便形成了知足常乐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中国人知足常乐思想是怎么来的,看了你就知道了

知足常乐

我国古代哲人本质上也是农民,受这种思想 的影响,往往对于幸福的追求持一种极易满足的态度。认为人的痛苦来源不在贫困 而在于欲望,追求满足不了就会产生痛苦并且每个成功又是苦恼的开始。因为“欲壑难填”《茶馆》里秦二爷说得好,有牙的时候没花生,有花生豆了又没牙了。中国人知足常乐思想是怎么来的,看了你就知道了 其实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遗憾,奋斗的结果并不像期待的那么美好,所以聪明的你应当珍惜过程,珍惜眼前的东西。对于中下层来说,“人生但须果腹,除此以处尽属奢靡”,一桌美味与一顿粗茶淡饭的作用和最终去处是一样的。而对于上层来说,要把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追求结合起来,心存审美,不向外求。

为了消除痛苦,古人一直主张节欲。宋代理学家讲“存天理灭人欲”“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在人的观念中,人生的苦乐并没有绝对标准,满足不满足好不好,只是相比较而言。“他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若把推车看,比上不足下有余。”中国人知足常乐思想是怎么来的,看了你就知道了

他人骑马我骑驴,知足就好

知足常乐在哲学上理解为中庸之道。让人的一切行为折中适中为宜,不能什么也不追求,也不发过分追求。有一首《半半歌》,半乡半郭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经尘,半土半民姻眷。

这种思想在历代士人中都有表现。曾国藩认为人的一生一切都不宜圆满以免乐极生悲。林语堂也认为半玩世半认真是最好的处世方法。齐白石论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人的一生应尽量维持半半状态,残缺也是美的一种境界,可以使人处在相对满足的感觉之中。中国人知足常乐思想是怎么来的,看了你就知道了

齐白石

可以说这是小农家庭的一种观念,生产力低下,大多数人只能维系在半饥半饱的状态习惯成自然,承认和满足现状,也就成为了一种解脱的方式。余秋雨就说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之一是“贬官文化”左丘明司马迁范仲淹比比皆是。经济生活不好时才能艰苦奋斗搞出东西来。条件太好了,容易沉醉满足。而历代统治者来说,老百姓半饥半饱最好,都忙着寻找食物,顾忌不上别的,要是吃太饱了,就会“吃饱撑的”,要求更高层次的自由民主了,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好了,关于知足常乐怎么来的,我就介绍到这里,欢迎关注我们,我们每天更新呀。也欢迎参与到讨论中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