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最好的自己

 美丽何仙姑 2017-03-26

做最好的自己

书是崔老师推荐的四本书中的一本,我放在第三的位置来读。本来不想看的,因为这种关于“人生”的书,关于教导我们改善生活和工作态度的书,我本来就不待见,也读过一些,以为够多了。本来甚至决心再不读这类书。这次的阅读,是从另一个角度,不是“学习”,而是“剖析”。我觉得作者给出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还是有可借鉴之处的。

这本书作者解答了三个问题:

1.我将如何获得事业的成功和幸福?

2.我与配偶、孩子、亲戚和密友之间的关系是我永久幸福的源泉吗?

3.我确定过着正直的生活,从而远离犯罪?

关于工作,作者提出要找到“重点”、“根据机遇权衡计划”,并且“分配资源”。这是很实用的策略。

我们大部分人,努力工作,却从来都不做真正让我们感到幸福的事,因为从来没有思考过或者思考了,却害怕做出决定和改变。有的做出了决定了,却在行动时迟疑、动摇,计划赶不上变化,“常立志”而不是“立长志”。说到底,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工作,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工作。作者提出了“基础因素和动力因素”的理论,我觉得挺好(我一向喜欢这种理性主义的分析)。作者说,动力因素包括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其实就是成就感和自我实现,体现自我价值(与平克《全新思维》中六大能力的“意义感”有异曲同工之妙)。说到底,工作,除了钱,总还得追求点别的什么吧!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再做决策,也许真的会找到充满幸福感的工作。

乔帮主说,唯一让人有工作满足感的方法就是从事你认为伟大的工作,而通向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爱上所从事的的工作。如果还没有找到这种工作,那就继续找。不要将就,要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听起来很美,做起来很难。做到了你也未必成得了乔布斯。但这不妨碍我们向着美好的目标不断接近。

当然,作者关于职业的选择其实也不完全是正确答案,至少不是唯一的正确答案,比如我在左岸看到的一篇文章,作者提出的“一份工作+一个生活+一个兴趣”的配置其实也挺不错。

资源分配其实是在价值导向的基础上的一种行动决策。我们每天大大小小各种决定,包括吃什么在哪里吃、是否加班、是否和朋友去逛街、晚上是陪孩子玩还是跟老公去看电影……所有关于安排时间、精力和金钱的决定,都是资源分配的过程。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口口声声:我最在意的是我的家人,可是,在选择是加班还是陪孩子一起玩的时候,他们总是选择前者。这种人,要么是价值观错乱,要么就是口是心非,不肯面对真实的自己。

作者相信与家人、朋友间的关系是人生幸福的最大源泉,鼓励我们对伴侣、朋友和孩子进行“投资”,而且是“长线投资”。这正是我坚信并坚持在做的。可惜因为这种投资持续的时间太长,投入太多,收益不稳定,很多人忽视了。等到悔悟过来的时候,往往已经太迟太迟。

最后作者专门讨论了远离犯罪的问题。如何能够度过平安的一生,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这件事也变得重要起来。其实,只要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达到任何一个目标时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行了。记得最近跟一个朋友聊天,他说,官场黑吧?总也有白的,为啥不能是自己?所以不要有同流合污的借口。

这本书是作者在罹患淋巴癌后应哈佛大学之邀,为商学院毕业生做的一次演讲的基础上写就。融入了很多作者对人生深度反思的东西,他告诉我们,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且终于对目标的认同,找到正确的标尺,成就幸福而有价值的人生。

如果你是行动派,我推荐读一读这本书,他能更好地指导你的行动;如果你是空想家,我建议就不要读了,因为这无非是又一次让你热血沸腾的冲动而已。

转载请注明:新精英俱乐部 ? 做最好的自己——《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

喜欢 (3)or分享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